◎導讀
這是一部典型的越南傷痕文學作品,被譽為維克多.雨果名著《悲慘世界》的越南版,在越南被列為禁書,全書分上下兩卷,約32萬字,作者為越南著名作家黃明祥(Hoàng Minh Tường)。小說於2008年由越南作家協會出版社出版,一發行就引起熱烈迴響,被稱為「越南文壇上的一枚重磅炸彈」,但數日之後即被國家出版局以口頭指示的形式收回,實際僅發行了一千餘冊,民間卻連續私印,悄悄發行,並且成為海外越南文網站上被大量點閱的人氣網路小說,歷久不衰。作品曾獲得民間獎項,也引起了國際關注,目前已有法語、日語和韓語等譯本,其中法語版於2014年11月在巴黎出版。
小說全景式地再現了1945-2000年期間的越南社會和歷史,涉及了這半個多世紀中,幾乎所有在越南發生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抗法戰爭、南北分治、土地改革[ 譯者註:土地改革(Cải cách ruộng đất)1953-1956,越南共產黨領導下的越南北方進行土地改革,徵收地主土地分配農民,旨在削弱封建勢力,但因執行過當引發社會動盪。其內容與形式與中國1950-1952年期間的土地改革極為相似,運動中曾出現在「左」傾偏差。]、農業合作化和城市工商業改革、反對「人文佳品」[ 譯者註:人文佳品(Nhân văn Giai phẩm)從1955年初開始,越南北方的《人文報》和《佳品》雜誌相繼發表要求民主、自由的文章,逐漸形成了一種挑戰越共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思潮,越共進行反擊,開展反對「人文佳品」行動,到1958年6月平息。有人認為,越南的反「人文佳品」運動與中國的整風反右運動有某些相似之處。]和「修正主義」[ 譯者註:修正主義(Chủ nghĩa Xét lại)是指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修正」的一種思潮。]的鬥爭、抗美戰爭、越南南方解放、越南國家統一、越南歷史上最大的難民潮、戰後舉步維艱的恢復重建、革新開放等等。小說歌頌了愛國主義、民族英雄主義和真善美精神,批判了官場和社會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擇手段謀取私利等醜惡現象,還關注了長期戰爭所造成的社會和心理方面的後果。
小說描寫的是紅河平原農村一個家族的興衰,以及一戶一家七口的命運。
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父親阮奇福是阮朝舉人和鄉村名醫,在越共動員下參加革命,領導村民進行雙面任務,明裡為法國殖民者辦事,暗裡全力支援共產黨領導的抗法戰爭,但在後來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受到錯誤批鬥,含冤受辱,憤而自殺。
大兒子阮奇魁因迷戀一位還俗的美貌尼姑陶氏甘,參加了革命,靠聰明才智和鑽營投機贏得上級信任,逐漸爬上高位。在革命基地,他改名為戰勝利,拋棄了和他生了一個兒子的初戀情人,被迫和一名與其發生關係的少數民族姑娘結婚。後來,為了自身的利益,他置屈死的父親於不顧;他幫助自己的二弟、詩人阮奇偉成名,但又親手把這位被認為離經叛道的弟弟送進監獄;他對移居南方的三弟阮奇旺極度不滿,在三弟逃往美國之後將其位在西貢的房產據為己有;他讓妻子有了一份好工作,並靠他透露的極機密經濟情報發了大財;他走後門,讓自己和陶氏甘的非婚生兒子黎奇朱免上戰場,去蘇聯留學,之後又去民主德國留學,並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後成了活躍於俄國、東歐與越南之間的富商;他與將軍和部長結為親家。雖遭人舉報,但他仍受到組織的保護,退休後過著富足又安逸的生活。
二兒子阮奇偉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詩集《眾神的時代》使之一鳴驚人,但僅僅因為在評論領導人作品的文章中輕描淡寫地指出了一點不足,就遭到打擊報復。雖然曾被派到蘇聯留學,但卻因不同政見而被提前召回。回國後,他被迫轉業到一家出版農民讀物的出版社當編輯。同事范文效見他被出版界全面封殺,出於同情,建議他寫稿,用別人的名義發表,以換取一點稿費,同時還把祖傳的治療痔瘡的祕方傾心相傳。後來,他被當做反革命分子,未經審判,糊裡糊塗地在勞改監獄中被關押了七年,在獄中,他靠替人治療痔瘡而獲得特殊待遇。然而一系列殘酷的打擊使這位天才詩人陷入絕境,精神幾乎失常,出獄後成了廢人,完全與詩文絕緣。
三兒子阮奇旺是一名優等生,1954年落實日內瓦協定[ 譯者註:日內瓦協議(Hiệp định Geneve)指1954年7月21日簽訂的《關於在印度支那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其中規定: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印度支那三國獨立;沿北緯17度線將越南劃分為非軍事區,實行停戰。]時被人脅迫,跟著法國殖民者去了南方,經過數年奮鬥,學業有成,在西貢政權的路橋部門當了一名高級技術官員,並且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和不菲的家產。1975年4月30日西貢解放時,他選擇了留下,想和新政權合作,為建設國家貢獻己力,但卻一直遭受懷疑和排擠,最終被迫冒險偷渡,成了一名難民。他在美國定居後,受到重用,成為越僑領袖。
四兒子阮奇怪原本是一名棄嬰,他的生母是後來成為其大哥阮奇魁情人的陶氏甘,生父是法國殖民軍統領的越籍部隊中一名越法混血兒軍官張藩。養父母對其視為己出,疼愛有加。阮奇怪不愛讀書,在三個哥哥相繼離家之後,獨自一人支撐門戶。土地改革時,他受到土地改革工作隊隊長的誘騙和唆使,控訴養父阮奇福剝削自己,與自己的妻子通姦,但很快就後悔了。養父阮奇福自殺後,土地改革工作隊為了免擔責任,反倒誣陷是阮奇怪逼死了自己的養父。阮奇怪憤而砍傷了欺騙自己又調戲自己妻子的土地改革隊長,因此被判刑三年。出獄後,他與妻子一起孝敬養母,關照因養父慘死而被嚇成廢人的小妹,艱難度日。越南戰爭中,他的三個兒子相繼入伍,其中兩個死在南方戰場,另一個在後來的越柬戰爭中負傷,靠三哥阮奇旺重金買通醫院,辦了一張殘障證明,才得以生還。
至於陶氏甘,她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她先後與兩名不同的男人各生下一個兒子,但兩任男友均無情地拋棄了她。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短暫婚姻使她從寺廟中還俗,參加了革命,並且有了以烈士丈夫遺腹子名義撫養其第二個兒子黎奇朱的理由。她是婦聯高級幹部,但生活在矛盾與虛偽之中,她找到了被她遺棄的大兒子阮奇怪,卻不敢相認;她動員別人家的孩子參軍抗美,自己卻因愛子心切,逼著兒子的生父戰勝利多方運作,使其子免去上戰場。後來,當戰勝利因此面臨處分時,她把全部責任都攬下來並提前退休,保護了戰勝利。她在臨終前,終於鼓足勇氣,道出實情,讓具有叔姪關係的兩個兒子成為兄弟。
除了上述六個人物之外,小說還成功地塑造了其他多個正、反面人物形象,包括阮奇偉富商出身的美麗賢慧的妻子陶貞謙,以及精明能幹但因工商業改革而陷入絕境的岳母潘氏河燕;仗義執言、嫉惡如仇、熱心助人的著名作家珠河;生性兇殘的偽軍軍官張藩;城府極深、盛氣凌人的文藝宣傳部門最高領導人、彆腳詩人思旺;兩面三刀、陰險毒辣的機關幹部文權等等。
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長篇小說,除了作品自身之外,讀者將可從中發現越南社會和文化中的中國元素。
這是一部典型的越南傷痕文學作品,被譽為維克多.雨果名著《悲慘世界》的越南版,在越南被列為禁書,全書分上下兩卷,約32萬字,作者為越南著名作家黃明祥(Hoàng Minh Tường)。小說於2008年由越南作家協會出版社出版,一發行就引起熱烈迴響,被稱為「越南文壇上的一枚重磅炸彈」,但數日之後即被國家出版局以口頭指示的形式收回,實際僅發行了一千餘冊,民間卻連續私印,悄悄發行,並且成為海外越南文網站上被大量點閱的人氣網路小說,歷久不衰。作品曾獲得民間獎項,也引起了國際關注,目前已有法語、日語和韓語等譯本,其中法語版於2014年11月在巴黎出版。
小說全景式地再現了1945-2000年期間的越南社會和歷史,涉及了這半個多世紀中,幾乎所有在越南發生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抗法戰爭、南北分治、土地改革[ 譯者註:土地改革(Cải cách ruộng đất)1953-1956,越南共產黨領導下的越南北方進行土地改革,徵收地主土地分配農民,旨在削弱封建勢力,但因執行過當引發社會動盪。其內容與形式與中國1950-1952年期間的土地改革極為相似,運動中曾出現在「左」傾偏差。]、農業合作化和城市工商業改革、反對「人文佳品」[ 譯者註:人文佳品(Nhân văn Giai phẩm)從1955年初開始,越南北方的《人文報》和《佳品》雜誌相繼發表要求民主、自由的文章,逐漸形成了一種挑戰越共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思潮,越共進行反擊,開展反對「人文佳品」行動,到1958年6月平息。有人認為,越南的反「人文佳品」運動與中國的整風反右運動有某些相似之處。]和「修正主義」[ 譯者註:修正主義(Chủ nghĩa Xét lại)是指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修正」的一種思潮。]的鬥爭、抗美戰爭、越南南方解放、越南國家統一、越南歷史上最大的難民潮、戰後舉步維艱的恢復重建、革新開放等等。小說歌頌了愛國主義、民族英雄主義和真善美精神,批判了官場和社會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擇手段謀取私利等醜惡現象,還關注了長期戰爭所造成的社會和心理方面的後果。
小說描寫的是紅河平原農村一個家族的興衰,以及一戶一家七口的命運。
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父親阮奇福是阮朝舉人和鄉村名醫,在越共動員下參加革命,領導村民進行雙面任務,明裡為法國殖民者辦事,暗裡全力支援共產黨領導的抗法戰爭,但在後來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受到錯誤批鬥,含冤受辱,憤而自殺。
大兒子阮奇魁因迷戀一位還俗的美貌尼姑陶氏甘,參加了革命,靠聰明才智和鑽營投機贏得上級信任,逐漸爬上高位。在革命基地,他改名為戰勝利,拋棄了和他生了一個兒子的初戀情人,被迫和一名與其發生關係的少數民族姑娘結婚。後來,為了自身的利益,他置屈死的父親於不顧;他幫助自己的二弟、詩人阮奇偉成名,但又親手把這位被認為離經叛道的弟弟送進監獄;他對移居南方的三弟阮奇旺極度不滿,在三弟逃往美國之後將其位在西貢的房產據為己有;他讓妻子有了一份好工作,並靠他透露的極機密經濟情報發了大財;他走後門,讓自己和陶氏甘的非婚生兒子黎奇朱免上戰場,去蘇聯留學,之後又去民主德國留學,並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後成了活躍於俄國、東歐與越南之間的富商;他與將軍和部長結為親家。雖遭人舉報,但他仍受到組織的保護,退休後過著富足又安逸的生活。
二兒子阮奇偉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詩集《眾神的時代》使之一鳴驚人,但僅僅因為在評論領導人作品的文章中輕描淡寫地指出了一點不足,就遭到打擊報復。雖然曾被派到蘇聯留學,但卻因不同政見而被提前召回。回國後,他被迫轉業到一家出版農民讀物的出版社當編輯。同事范文效見他被出版界全面封殺,出於同情,建議他寫稿,用別人的名義發表,以換取一點稿費,同時還把祖傳的治療痔瘡的祕方傾心相傳。後來,他被當做反革命分子,未經審判,糊裡糊塗地在勞改監獄中被關押了七年,在獄中,他靠替人治療痔瘡而獲得特殊待遇。然而一系列殘酷的打擊使這位天才詩人陷入絕境,精神幾乎失常,出獄後成了廢人,完全與詩文絕緣。
三兒子阮奇旺是一名優等生,1954年落實日內瓦協定[ 譯者註:日內瓦協議(Hiệp định Geneve)指1954年7月21日簽訂的《關於在印度支那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其中規定: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印度支那三國獨立;沿北緯17度線將越南劃分為非軍事區,實行停戰。]時被人脅迫,跟著法國殖民者去了南方,經過數年奮鬥,學業有成,在西貢政權的路橋部門當了一名高級技術官員,並且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和不菲的家產。1975年4月30日西貢解放時,他選擇了留下,想和新政權合作,為建設國家貢獻己力,但卻一直遭受懷疑和排擠,最終被迫冒險偷渡,成了一名難民。他在美國定居後,受到重用,成為越僑領袖。
四兒子阮奇怪原本是一名棄嬰,他的生母是後來成為其大哥阮奇魁情人的陶氏甘,生父是法國殖民軍統領的越籍部隊中一名越法混血兒軍官張藩。養父母對其視為己出,疼愛有加。阮奇怪不愛讀書,在三個哥哥相繼離家之後,獨自一人支撐門戶。土地改革時,他受到土地改革工作隊隊長的誘騙和唆使,控訴養父阮奇福剝削自己,與自己的妻子通姦,但很快就後悔了。養父阮奇福自殺後,土地改革工作隊為了免擔責任,反倒誣陷是阮奇怪逼死了自己的養父。阮奇怪憤而砍傷了欺騙自己又調戲自己妻子的土地改革隊長,因此被判刑三年。出獄後,他與妻子一起孝敬養母,關照因養父慘死而被嚇成廢人的小妹,艱難度日。越南戰爭中,他的三個兒子相繼入伍,其中兩個死在南方戰場,另一個在後來的越柬戰爭中負傷,靠三哥阮奇旺重金買通醫院,辦了一張殘障證明,才得以生還。
至於陶氏甘,她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她先後與兩名不同的男人各生下一個兒子,但兩任男友均無情地拋棄了她。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短暫婚姻使她從寺廟中還俗,參加了革命,並且有了以烈士丈夫遺腹子名義撫養其第二個兒子黎奇朱的理由。她是婦聯高級幹部,但生活在矛盾與虛偽之中,她找到了被她遺棄的大兒子阮奇怪,卻不敢相認;她動員別人家的孩子參軍抗美,自己卻因愛子心切,逼著兒子的生父戰勝利多方運作,使其子免去上戰場。後來,當戰勝利因此面臨處分時,她把全部責任都攬下來並提前退休,保護了戰勝利。她在臨終前,終於鼓足勇氣,道出實情,讓具有叔姪關係的兩個兒子成為兄弟。
除了上述六個人物之外,小說還成功地塑造了其他多個正、反面人物形象,包括阮奇偉富商出身的美麗賢慧的妻子陶貞謙,以及精明能幹但因工商業改革而陷入絕境的岳母潘氏河燕;仗義執言、嫉惡如仇、熱心助人的著名作家珠河;生性兇殘的偽軍軍官張藩;城府極深、盛氣凌人的文藝宣傳部門最高領導人、彆腳詩人思旺;兩面三刀、陰險毒辣的機關幹部文權等等。
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長篇小說,除了作品自身之外,讀者將可從中發現越南社會和文化中的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