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人稱艾森格的古老地區位在巫師谷中的山區支脈下。有部分結構順著山勢而建,但昔日的西陸人類曾在此大興土木。在這裡居住多年的薩魯曼,也沒有絲毫懈怠。
在薩魯曼被眾人視為巫師之首的生涯高峰時,此處的樣貌如下:有一圈狀似高崖的雄偉石牆,矗立在山壁的遮蔽之下,並從山壁旁向外伸,再繞回原處。僅有的一處出口是自南牆鑿出的大型拱門,隧道由此穿越黑色岩石;兩頭都裝有巨大鐵門。門板裝設在龐大的絞鍊上,鋼栓則深深插入原石,當卸下門閂時,光用雙臂就能毫不費力地將大門輕輕推開。走出隧道,訪客會見到廣大的圓形平原,低陷如同一只巨大的淺碗,直徑有一哩長。此地曾鬱鬱蔥蔥,林蔭小路遍布四野,處處可見飽滿的果樹林,由山上流入湖中的溪水所灌溉。但在薩魯曼晚近的統治下,這裡的綠意已蕩然無存。道路上鋪滿漆黑堅硬的石板,路旁也不再長滿樹木,取而代之的是長排高柱,有些由大理石製成;有些則以銅與鐵鑄造,並以沉重的鍊子相連。
此地有許多房屋,內側圍牆上開鑿出諸多房間、廳堂與通道,開闊的石圈中充滿無數的窗戶與陰暗的門扉。那裡能容納數千人:工人、僕人、奴隸和戰士,還有大量的軍械,底下深處的獸穴豢養著狼群。平原上也滿布坑洞,挖出了深邃井道,頂端開口覆蓋著低矮土丘和石造圓頂,因此月光下的艾森格石圈,看起來就像死者無法安息的墓園。地面不時震動著,井道順著許多斜坡和螺旋梯通往地底深處的洞窟,薩魯曼在此建有寶庫、儲藏室、軍械室和鐵匠鋪,還有大型的鍋爐。此處的鐵輪不停旋轉,沉重的鐵鎚聲也此起彼落。到了夜晚,大量蒸氣從通風口飄出,地底的紅光、藍光或劇毒般的綠光,照亮了這些煙霧。
所有道路都沿著鐵鍊延伸到空地中心,這裡矗立著一座外形奇異的高塔。打造出艾森格石圈的古代工人,也建造了這座塔,但它看來不像出自人類的工藝,而像是遠古山丘隆起時,從大地骨幹迸裂出的碎片。它是座山尖般的岩島,漆黑、堅硬、閃閃發亮:由四座多切面石柱融為一體,靠近頂端處形成向上張開的巨角,末端如同矛尖般銳利;刀刃般鋒利。巨角中有塊狹窄空間,寫著古怪的符號,到此的訪客佇立於平原上方五百呎高的頂端。這就是歐散克塔,薩魯曼的要塞。這座塔的名稱(可能是特意為之,也或許是巧合)有兩種意義:在精靈語中,歐散克象徵牙山,但在古代驃騎國的語言中,則代表狡猾之心。
艾森格是個固若金湯的奇特地點,長久以來也十分優美。此地曾有貴族居住,他們是駐守在西方的剛鐸大將,智者也曾在此觀星。但企圖倒戈的薩魯曼則緩緩改建它,遭到欺瞞的他以為自己能強化此地。為了各式巧計與精妙裝置,放棄了過往的智慧,他喜孜孜地認為出自內心的一切創意,其實都來自魔多。比起邪黑塔巴拉多這座雄偉要塞中的軍械庫、監獄與強大的鍋爐,他所製作的一切都不過是渺小的複製品,如同孩童的模型或奴隸的奉承。巴拉多不會容忍任何競爭對手,也嘲笑著對方的逢迎行徑,並靜待時機,穩坐於充滿自傲與無窮力量的寶座上。
這就是薩魯曼的要塞在傳說中的樣貌。在洛汗人民有生以來的記憶中,從未有人穿越此地大門。或許只有如蛇信等少數幾人除外,這些人祕密來到此處,也沒有把所見所聞告訴別人。
甘道夫策馬往白手巨柱旁,當他經過時,騎士們就驚奇地發現,那隻手已不再潔白。上頭彷彿沾滿了乾涸的血液,靠近觀察時,發現它的指甲呈現紅色。甘道夫滿不在乎地騎入霧氣中,眾人也不大情願地跟上他。周圍彷彿曾經歷過突如其來的洪水肆虐,道路旁出現寬闊的水塘,流水填滿了凹地,小溪在石塊間潺潺流動。
最後甘道夫停下腳步,並對眾人招手。騎士們跟了過去,發現他面前的霧氣已經消散,蒼白的陽光為之閃爍。已經過了中午。他們抵達了艾森格大門。
扭曲的門板癱倒在地,碎裂成尖銳碎片的石塊散落一地,有些飛到遠處,或是形成數堆礫石。大型拱門依然在原處聳立,但它後頭此刻是沒有屋頂的裂隙。隧道遭到挖空,而透過懸崖般的岩壁,可以看到兩側出現巨大的裂痕與破損;上方的高塔都已化為齏粉。假若大海升起怒濤,與風暴一同落在山丘上,也無法帶來更大的傷害。
遠方的石圈中滿是煙霧裊繞的積水。它像只冒泡大鍋,木梁與圓杆、木箱和桶子與破損的工具在水上載浮載沉。扭曲傾倒的石柱從水面上揚起碎裂的部分,所有的道路都已沉入水中。飄蕩的雲霧,似乎些微遮掩了遠方的岩島。漆黑高聳的歐散克塔,仍舊沒有遭到風暴損傷分毫。黯淡的池水拍打著基座。
國王和所有人馬沉默地坐在馬上,驚奇地發現薩魯曼的力量居然遭到推翻,但他們猜不出原因。眾人將目光轉向拱門與毀損的大門,發現身旁有處高大的礫石堆,忽然察覺有兩個矮小人影輕鬆地躺在上頭——他們身穿灰衣,很難在岩石間分辨出他們。他們身邊擺了瓶子和碗盤,彷彿剛吃飽在休息。其中一人似乎睡著了,而另一人翹著腿,把雙臂枕在腦後,背靠著一塊破損的岩石,從口中吐出纖細的煙霧與一圈圈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