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
我家的東邊,綿長的山脊躺臥天際線,很像潛水艇沉陷的船身。在那之上,東方的天空因遠方水面的反射而明亮,有種彷彿遠方浮現帆影的感覺。山上的樹木聚集成一片深濃尖聳的森林,但我朝森林走去時,樹木往兩旁緩緩開展,天空則在中間往下延伸,那些樹木是孤獨佇立的橡樹和榆樹,各自投下廣闊的冬日樹影。放眼所及的平靜、孤寂,吸引我走向它們、穿越它們,並且接觸其他森林。它們像地層一樣層層堆疊記憶。
河流從鎮上流向東北方,轉向東邊繞過山脊的北側,再轉向南方,匯入河口。河谷的上游是一片平坦開闊的平原,漸往下游則顯得狹窄又陡峭;而靠近河口的地方,河谷又再度變得平坦開闊。這片平原就像一處開展的河口,島嶼般的農地散布其間。河流緩緩流動,蜿蜒曲折;相對於這處又長又寬的河口,河流顯得太小了。這處河口曾經是一條更大河流的出海口,英國中部大部分的河川都由那裡奔流入海。
詳細描述大地風景令人不耐。從表面看來,英國各個地區非常相似。差異十分細微,私心熱愛能使之增色。此地的土壤是黏土:河流的北側是礫石黏土,南側則是倫敦黏土。河流階地有卵石,山脊較高地帶也有。曾經是森林,後來是牧場,現在這片土地主要是耕地。樹林範圍很小,只有少量的大樹;主要是橡樹的中年木,加上鵝耳櫪或榛樹的灌木林。很多樹籬都已遭到砍伐。
依然屹立的有山楂、黑刺李,以及榆樹。榆樹在黏土裡長得高大;每棵樹形各異,勾勒出冬日天
空的輪廓。可用來製作板球拍的白柳標示出河道,赤楊則沿著溪水而立。山楂生長得很好。這是由榆樹、橡樹和有刺灌木構成的鄉間。土生土長的人脾氣不好且性格慢熱,像赤楊的木材一樣陰
鬱悶燒,話少簡潔,如同土地本身一樣沉悶。
如果把所有的小灣和島嶼都計入的話,此地有六百多公里長的潮汐海岸;它是所有郡中最長、最不規則的海岸線。這是英格蘭最乾旱的郡,卻位於水濱,層層剝落成沼澤、鹽沼和泥灘。退潮時乾涸的沙泥,讓上方的天空顯得清亮;雲朵映照水光,再反射回來照亮內陸。
農地秩序井然、豐饒興旺,但仍流連著一股受到忽視的氣息,像枯草的幽魂。永遠有一種失落感,一種被遺忘的感覺。這裡沒有其他事物,沒有城堡,沒有古代遺跡,也沒有宛如綠色雲朵的山丘。只有地表的一道曲線,與冬季田野的陰冷。黯淡、單調、荒蕪的土地,讓所有的憂傷為
之麻木。
我一直渴望成為外在世事的一部分,處於遙遠的事物邊緣,利用空曠和寂靜來滌除人性的汙點,如同狐狸利用水的冰冷和脫俗來洗盡自身的氣味;以陌生人之姿回到鎮上。遊蕩時臉泛喜悅紅光,隨著抵達而消褪黯淡。
我對鳥類的熱愛之情來得很晚。有很多年的時間,我只把牠們視為眼角的微小騷動。牠們所知的苦惱和歡喜都是簡單的狀態,對我們來說很不可思議。牠們生活得躍動又熱情,那種心態是我們永遠達不到的。牠們競相遺忘。我們尚未停止成長,牠們已然老去。
我最早尋覓的鳥類,是經常在河谷裡築巢的夜鷹。牠的歌聲宛如一道流動醇酒的潺潺聲,由高處嘩嘩傾瀉而下,落入酒桶發出深邃轟鳴。那是一種芳香的聲音,帶著香氣飄向安靜的天空。在白天的耀眼光線中,歌聲似乎會比較細薄又乾澀,但暮色使之圓潤芳醇,越陳越香。假如歌聲可以聞得到,這種歌聲會是壓碎的葡萄、杏仁,與幽暗樹林的氣息。聲音傾瀉而出,絲毫沒有消失。整座樹林滿溢那聲音。接著它停止了。突然之間,出乎意料。不過耳朵依然聽得見,一陣延續且漸弱的回聲,流洩縈繞於周遭的樹木之間。在深沉的靜止中,在早現的亮星和漫長的餘暉之間,夜鷹高興躍起。牠振翅翱翔,舞動彈跳,輕盈地、安靜地飛遠。由照片看來,牠似乎像青蛙那樣癟著嘴,散發出憂傷的氛圍,彷彿葬身於幽暗的光線,鬼魅且不安。其實牠的一生從來不曾像那樣。透過薄暮,我們只能看到牠的身形和飛姿,捉摸不定,輕盈快意,像燕子一樣優雅靈巧。
暮色之中,北雀鷹總是在我附近出沒,就像我有意述說卻始終想不起來的話語。牠們細窄的頭顱在我的睡夢中盲目地怒視。我花了好幾個夏季追尋牠們的身影,但牠們數量稀少又機警,很難找到,更難看得清楚。牠們過著亡命一般的游擊生活。在很多雜草蔓生、乏人注意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北雀鷹的脆弱骨骸如今陷入樹林的腐植質深處。牠們是漂泊的美麗蠻族,一旦死去即無從取代。
我已經對夏日樹林的濃郁麝香感到厭惡,有好多鳥類在那裡逝去。秋天開啟了我的追鷹季節,到春天結束,其間的冬天宛如獵戶座的拱形那麼閃亮。
我的第一隻遊隼是在河口看到的,當時是十年前的一個十二月天。太陽從白色的河霧中透出紅光。田野在霜凍中閃耀,船身也結了一層霜;只有輕柔拍岸的河水自在流動而散發光彩。我沿著河岸高處走向大海。隨著太陽升起,晴朗的天空蒙上一層耀眼的霧氣,原本凍得硬挺而劈啪作響的白色禾草變得潮溼柔軟。有陰影的地方整天都留有白霜,陽光溫暖,平靜無風。
我在堤岸底部休息,看著黑腹濱鷸在潮水線覓食。突然間,牠們往上游飛去,還有數百隻雀鳥從頭頂上方急速飛過,拚命振翅發出﹁呼呼﹂聲。我太晚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錯過眼前的景象。我連忙跟上,發現在面向內陸的堤岸斜坡上,矮小的山楂樹擠滿了田鶇。牠們的銳利嘴喙朝向東北方,發出吱吱喳喳的警戒聲。我順著那個方向望去,看到一隻隼朝著我飛來。牠轉向右邊,越過內陸。像是一隻紅隼,但體型較大,色調也偏黃,頭部比較像子彈形狀,翅膀較長,而且飛起來更有活力和浮力。直到看見一群椋鳥在收割作物的殘株間覓食,牠才開始滑翔,然後飛撲而下,隨即隱身在急忙飛起的鳥群之間。沒一會兒,牠從我頭頂呼嘯而過,一眨眼便消失在陽光照亮的霧氣中。牠飛得比先前更高,縱身向前衝刺,輪廓鮮明的雙翼向後彎折,輕快飛行的模樣很像一隻田鷸。
這是我的第一隻遊隼。自此之後我看過許多遊隼,但沒有一隻的飛行速度和熱情氣魄能夠超越牠。整整十年的時間,我整個冬天都在搜尋那種永不停歇的耀眼身影,追尋遊隼從天空俯衝而下那一瞬間的激情和暴力。整整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抬頭尋覓那切入白雲的錨形身影,像弩弓激射般穿越天空的掠影。我的雙眼變得對遊隼貪得無厭,帶著狂喜對牠們眨啊眨的,如同遊隼瞪大雙眼轉來轉去,注視著海鷗和鴿子那誘人的食物身形。
要讓某隻遊隼認識你、接受你,就必須穿著同樣的服裝,採取同樣的移動方式,以同樣的順序執行每一個動作。如同所有的鳥類,遊隼害怕不可預測之事。每一天要在同樣的時間進入和離開同一片田野,透過儀式性的行為來安撫遊隼的野性,就像牠自己的儀式恆常不變。掩蔽你注視的目光,隱藏你雙手的蒼白顫抖,蓋住你顯眼反光的臉龐,並像一棵樹保持靜止。只要看得清楚且距離很遠,遊隼什麼都不怕。你若要越過開闊的地面接近牠,動作要穩定,不遲疑。讓你的身形逐漸變大,但不要改變輪廓。除非你能夠完全隱藏起來,否則不要躲躲藏藏。獨自一人。躲開鬼鬼祟祟的怪人,避開農人不太友善的目光。學會恐懼。若要建立關係,感受同樣的恐懼是最佳方法。獵人一定要變成他的狩獵對象。意思是說,當下就必須感受一支箭砰地一聲射進樹幹那樣的顫抖強度。昨天模糊且單調無色。一週前,你還未出世。堅持,忍耐,跟隨,觀看。
追鷹使視力變得敏銳。隨著飛鳥掠空飛行,大地傾瀉開來,從眼中奔流而出,幻化成色彩鮮明的三角洲。目光斜視能看穿事物表面的雜蕪,如同斜斧能砍進樹幹的中心。對所處地域有敏銳的感知,如同身上多了一種知覺的感官。每個方位各有其色彩和意義。南方是明亮、封閉的地方,混濁且悶熱;西方是一片土地蓊鬱成林,就像英國最好的牛肉部位,美味的腰臀肉;北方開闊、荒涼,通往空曠虛無;東方是天空的一陣胎動,光明的一陣召喚,大海的一陣驟雨。時間是以血液之鐘來量度。如果你十分積極,靠近鷹,追逐著,脈搏加速,則時間走得較快;如果你靜止不動,等待著,脈搏平穩,則時間過得緩慢。追鷹的時候,總是有種時間的壓迫感,向內緊縮,很像繃緊的彈簧。追鷹人討厭太陽的移動、光線的穩定變化、飢餓感的增加,以及心跳的瘋狂節拍。追鷹人說「十點鐘」或「三點鐘」的時候,指的不是城鎮生活那種灰白畏縮的時間,而是對於某種光線爆發或衰微的記憶,是那天那時那地所獨有,對追鷹人來說,那種記憶就像燃燒金屬鎂一樣強烈鮮明。追鷹人一踏出家門就知道風向,他感受到空氣的重量。在內心深處,他似乎看出鷹的每一天都越來越穩定,趨向他們第一次相遇的神態。時間與天氣,如同轉動的兩極,牽引著鷹與追鷹人。找到鷹的時候,追鷹人可以深情回顧在此之前苦苦尋覓等待的所有無聊和痛苦。一切為之改觀,彷彿一座神廟廢墟的斷垣殘壁突然恢復昔日的光輝耀眼。
我會嘗試把殺戮的血腥表達清楚。站在鷹隼那邊的人太常對這點避而不談。吃肉的人絕對沒有比較優越。要移情於死去的生命是很容易的。﹁掠食者﹂這個詞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意義不明確。其實所有鳥類在生命中的某段期間都吃活生生的肉類。不妨想想目光冷靜的歌鶇吧,在草地上輕快移動的食肉鳥類、蟲子刺客,攻擊蝸牛致死。我們不該對牠的優美鳴唱表現得多愁善感,渾然忘卻要維持那般鳴唱所需的殺戮行為。
在一個冬天的日記裡,我嘗試維持一種整體性,把鳥類、觀鳥人和容納這兩者的場域連結在一起。我描述的每一件事,都發生在我的觀察過程中,但我認為誠實的觀察結果是不夠的。觀鳥
人的情緒和行為也是事實,必須真實記錄下來。
我花了十年的時間追尋遊隼,我深受牠的吸引。牠是我追尋的聖杯。如今牠消失了。長久的追尋結束了。剩下的遊隼很少,以後還會更少,牠們可能不會存續下來。很多遊隼仰臥而死,爪子朝向天空瘋狂抓握,那是最後的抽搐,遭到暗中受農藥汙染的花粉所害,衰弱消亡。在還來得及之前,我試著重新捕捉這種鳥類的非凡美麗,傳達牠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的美好,這片土地對我來說如同非洲一樣豐富又壯麗。這是個垂死的世界,像火星一樣,但依然發光發熱。
我家的東邊,綿長的山脊躺臥天際線,很像潛水艇沉陷的船身。在那之上,東方的天空因遠方水面的反射而明亮,有種彷彿遠方浮現帆影的感覺。山上的樹木聚集成一片深濃尖聳的森林,但我朝森林走去時,樹木往兩旁緩緩開展,天空則在中間往下延伸,那些樹木是孤獨佇立的橡樹和榆樹,各自投下廣闊的冬日樹影。放眼所及的平靜、孤寂,吸引我走向它們、穿越它們,並且接觸其他森林。它們像地層一樣層層堆疊記憶。
河流從鎮上流向東北方,轉向東邊繞過山脊的北側,再轉向南方,匯入河口。河谷的上游是一片平坦開闊的平原,漸往下游則顯得狹窄又陡峭;而靠近河口的地方,河谷又再度變得平坦開闊。這片平原就像一處開展的河口,島嶼般的農地散布其間。河流緩緩流動,蜿蜒曲折;相對於這處又長又寬的河口,河流顯得太小了。這處河口曾經是一條更大河流的出海口,英國中部大部分的河川都由那裡奔流入海。
詳細描述大地風景令人不耐。從表面看來,英國各個地區非常相似。差異十分細微,私心熱愛能使之增色。此地的土壤是黏土:河流的北側是礫石黏土,南側則是倫敦黏土。河流階地有卵石,山脊較高地帶也有。曾經是森林,後來是牧場,現在這片土地主要是耕地。樹林範圍很小,只有少量的大樹;主要是橡樹的中年木,加上鵝耳櫪或榛樹的灌木林。很多樹籬都已遭到砍伐。
依然屹立的有山楂、黑刺李,以及榆樹。榆樹在黏土裡長得高大;每棵樹形各異,勾勒出冬日天
空的輪廓。可用來製作板球拍的白柳標示出河道,赤楊則沿著溪水而立。山楂生長得很好。這是由榆樹、橡樹和有刺灌木構成的鄉間。土生土長的人脾氣不好且性格慢熱,像赤楊的木材一樣陰
鬱悶燒,話少簡潔,如同土地本身一樣沉悶。
如果把所有的小灣和島嶼都計入的話,此地有六百多公里長的潮汐海岸;它是所有郡中最長、最不規則的海岸線。這是英格蘭最乾旱的郡,卻位於水濱,層層剝落成沼澤、鹽沼和泥灘。退潮時乾涸的沙泥,讓上方的天空顯得清亮;雲朵映照水光,再反射回來照亮內陸。
農地秩序井然、豐饒興旺,但仍流連著一股受到忽視的氣息,像枯草的幽魂。永遠有一種失落感,一種被遺忘的感覺。這裡沒有其他事物,沒有城堡,沒有古代遺跡,也沒有宛如綠色雲朵的山丘。只有地表的一道曲線,與冬季田野的陰冷。黯淡、單調、荒蕪的土地,讓所有的憂傷為
之麻木。
我一直渴望成為外在世事的一部分,處於遙遠的事物邊緣,利用空曠和寂靜來滌除人性的汙點,如同狐狸利用水的冰冷和脫俗來洗盡自身的氣味;以陌生人之姿回到鎮上。遊蕩時臉泛喜悅紅光,隨著抵達而消褪黯淡。
我對鳥類的熱愛之情來得很晚。有很多年的時間,我只把牠們視為眼角的微小騷動。牠們所知的苦惱和歡喜都是簡單的狀態,對我們來說很不可思議。牠們生活得躍動又熱情,那種心態是我們永遠達不到的。牠們競相遺忘。我們尚未停止成長,牠們已然老去。
我最早尋覓的鳥類,是經常在河谷裡築巢的夜鷹。牠的歌聲宛如一道流動醇酒的潺潺聲,由高處嘩嘩傾瀉而下,落入酒桶發出深邃轟鳴。那是一種芳香的聲音,帶著香氣飄向安靜的天空。在白天的耀眼光線中,歌聲似乎會比較細薄又乾澀,但暮色使之圓潤芳醇,越陳越香。假如歌聲可以聞得到,這種歌聲會是壓碎的葡萄、杏仁,與幽暗樹林的氣息。聲音傾瀉而出,絲毫沒有消失。整座樹林滿溢那聲音。接著它停止了。突然之間,出乎意料。不過耳朵依然聽得見,一陣延續且漸弱的回聲,流洩縈繞於周遭的樹木之間。在深沉的靜止中,在早現的亮星和漫長的餘暉之間,夜鷹高興躍起。牠振翅翱翔,舞動彈跳,輕盈地、安靜地飛遠。由照片看來,牠似乎像青蛙那樣癟著嘴,散發出憂傷的氛圍,彷彿葬身於幽暗的光線,鬼魅且不安。其實牠的一生從來不曾像那樣。透過薄暮,我們只能看到牠的身形和飛姿,捉摸不定,輕盈快意,像燕子一樣優雅靈巧。
暮色之中,北雀鷹總是在我附近出沒,就像我有意述說卻始終想不起來的話語。牠們細窄的頭顱在我的睡夢中盲目地怒視。我花了好幾個夏季追尋牠們的身影,但牠們數量稀少又機警,很難找到,更難看得清楚。牠們過著亡命一般的游擊生活。在很多雜草蔓生、乏人注意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北雀鷹的脆弱骨骸如今陷入樹林的腐植質深處。牠們是漂泊的美麗蠻族,一旦死去即無從取代。
我已經對夏日樹林的濃郁麝香感到厭惡,有好多鳥類在那裡逝去。秋天開啟了我的追鷹季節,到春天結束,其間的冬天宛如獵戶座的拱形那麼閃亮。
我的第一隻遊隼是在河口看到的,當時是十年前的一個十二月天。太陽從白色的河霧中透出紅光。田野在霜凍中閃耀,船身也結了一層霜;只有輕柔拍岸的河水自在流動而散發光彩。我沿著河岸高處走向大海。隨著太陽升起,晴朗的天空蒙上一層耀眼的霧氣,原本凍得硬挺而劈啪作響的白色禾草變得潮溼柔軟。有陰影的地方整天都留有白霜,陽光溫暖,平靜無風。
我在堤岸底部休息,看著黑腹濱鷸在潮水線覓食。突然間,牠們往上游飛去,還有數百隻雀鳥從頭頂上方急速飛過,拚命振翅發出﹁呼呼﹂聲。我太晚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錯過眼前的景象。我連忙跟上,發現在面向內陸的堤岸斜坡上,矮小的山楂樹擠滿了田鶇。牠們的銳利嘴喙朝向東北方,發出吱吱喳喳的警戒聲。我順著那個方向望去,看到一隻隼朝著我飛來。牠轉向右邊,越過內陸。像是一隻紅隼,但體型較大,色調也偏黃,頭部比較像子彈形狀,翅膀較長,而且飛起來更有活力和浮力。直到看見一群椋鳥在收割作物的殘株間覓食,牠才開始滑翔,然後飛撲而下,隨即隱身在急忙飛起的鳥群之間。沒一會兒,牠從我頭頂呼嘯而過,一眨眼便消失在陽光照亮的霧氣中。牠飛得比先前更高,縱身向前衝刺,輪廓鮮明的雙翼向後彎折,輕快飛行的模樣很像一隻田鷸。
這是我的第一隻遊隼。自此之後我看過許多遊隼,但沒有一隻的飛行速度和熱情氣魄能夠超越牠。整整十年的時間,我整個冬天都在搜尋那種永不停歇的耀眼身影,追尋遊隼從天空俯衝而下那一瞬間的激情和暴力。整整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抬頭尋覓那切入白雲的錨形身影,像弩弓激射般穿越天空的掠影。我的雙眼變得對遊隼貪得無厭,帶著狂喜對牠們眨啊眨的,如同遊隼瞪大雙眼轉來轉去,注視著海鷗和鴿子那誘人的食物身形。
要讓某隻遊隼認識你、接受你,就必須穿著同樣的服裝,採取同樣的移動方式,以同樣的順序執行每一個動作。如同所有的鳥類,遊隼害怕不可預測之事。每一天要在同樣的時間進入和離開同一片田野,透過儀式性的行為來安撫遊隼的野性,就像牠自己的儀式恆常不變。掩蔽你注視的目光,隱藏你雙手的蒼白顫抖,蓋住你顯眼反光的臉龐,並像一棵樹保持靜止。只要看得清楚且距離很遠,遊隼什麼都不怕。你若要越過開闊的地面接近牠,動作要穩定,不遲疑。讓你的身形逐漸變大,但不要改變輪廓。除非你能夠完全隱藏起來,否則不要躲躲藏藏。獨自一人。躲開鬼鬼祟祟的怪人,避開農人不太友善的目光。學會恐懼。若要建立關係,感受同樣的恐懼是最佳方法。獵人一定要變成他的狩獵對象。意思是說,當下就必須感受一支箭砰地一聲射進樹幹那樣的顫抖強度。昨天模糊且單調無色。一週前,你還未出世。堅持,忍耐,跟隨,觀看。
追鷹使視力變得敏銳。隨著飛鳥掠空飛行,大地傾瀉開來,從眼中奔流而出,幻化成色彩鮮明的三角洲。目光斜視能看穿事物表面的雜蕪,如同斜斧能砍進樹幹的中心。對所處地域有敏銳的感知,如同身上多了一種知覺的感官。每個方位各有其色彩和意義。南方是明亮、封閉的地方,混濁且悶熱;西方是一片土地蓊鬱成林,就像英國最好的牛肉部位,美味的腰臀肉;北方開闊、荒涼,通往空曠虛無;東方是天空的一陣胎動,光明的一陣召喚,大海的一陣驟雨。時間是以血液之鐘來量度。如果你十分積極,靠近鷹,追逐著,脈搏加速,則時間走得較快;如果你靜止不動,等待著,脈搏平穩,則時間過得緩慢。追鷹的時候,總是有種時間的壓迫感,向內緊縮,很像繃緊的彈簧。追鷹人討厭太陽的移動、光線的穩定變化、飢餓感的增加,以及心跳的瘋狂節拍。追鷹人說「十點鐘」或「三點鐘」的時候,指的不是城鎮生活那種灰白畏縮的時間,而是對於某種光線爆發或衰微的記憶,是那天那時那地所獨有,對追鷹人來說,那種記憶就像燃燒金屬鎂一樣強烈鮮明。追鷹人一踏出家門就知道風向,他感受到空氣的重量。在內心深處,他似乎看出鷹的每一天都越來越穩定,趨向他們第一次相遇的神態。時間與天氣,如同轉動的兩極,牽引著鷹與追鷹人。找到鷹的時候,追鷹人可以深情回顧在此之前苦苦尋覓等待的所有無聊和痛苦。一切為之改觀,彷彿一座神廟廢墟的斷垣殘壁突然恢復昔日的光輝耀眼。
我會嘗試把殺戮的血腥表達清楚。站在鷹隼那邊的人太常對這點避而不談。吃肉的人絕對沒有比較優越。要移情於死去的生命是很容易的。﹁掠食者﹂這個詞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意義不明確。其實所有鳥類在生命中的某段期間都吃活生生的肉類。不妨想想目光冷靜的歌鶇吧,在草地上輕快移動的食肉鳥類、蟲子刺客,攻擊蝸牛致死。我們不該對牠的優美鳴唱表現得多愁善感,渾然忘卻要維持那般鳴唱所需的殺戮行為。
在一個冬天的日記裡,我嘗試維持一種整體性,把鳥類、觀鳥人和容納這兩者的場域連結在一起。我描述的每一件事,都發生在我的觀察過程中,但我認為誠實的觀察結果是不夠的。觀鳥
人的情緒和行為也是事實,必須真實記錄下來。
我花了十年的時間追尋遊隼,我深受牠的吸引。牠是我追尋的聖杯。如今牠消失了。長久的追尋結束了。剩下的遊隼很少,以後還會更少,牠們可能不會存續下來。很多遊隼仰臥而死,爪子朝向天空瘋狂抓握,那是最後的抽搐,遭到暗中受農藥汙染的花粉所害,衰弱消亡。在還來得及之前,我試著重新捕捉這種鳥類的非凡美麗,傳達牠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的美好,這片土地對我來說如同非洲一樣豐富又壯麗。這是個垂死的世界,像火星一樣,但依然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