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晴朗寒冷的四月天,時鐘敲響了十三點。為了對抗強風,溫斯頓.史密斯低著頭,下巴貼著胸膛,快步閃進勝利大廈的玻璃門――但還是不夠快,一陣夾著沙土的風尾隨他捲進了門裡去。
門廳裡散發著水煮高麗菜和舊地毯的氣味。在門廳其中一端的牆上,釘著一張在室內張貼顯得太大的彩色海報。海報上是一張巨大的臉,有一公尺多寬:臉是一個約莫四十五歲的男人的臉,蓄著濃黑八字鬍,五官粗獷英俊。溫斯頓朝樓梯走去。電梯不用試也知道用不了。即使是諸事皆順的日子,它也總是在罷工,更何況現在白天停電。這是為了籌備「仇恨週」而採取的節約措施。溫斯頓住的公寓在七樓,而三十九歲的他因為右腳踝上方有一塊靜脈曲張性潰瘍,爬樓梯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幾回。在每層樓梯平臺正對著電梯口的那面牆上,宣傳海報上那張巨大的臉虎視眈眈。海報經過精心製作,其中的雙眼會隨你身體的移動而移動。海報下方寫著這麼一句話: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公寓裡,一個渾厚的聲音正在播報有關生鐵產量的一系列數據。這聲音來自一塊長方形金屬板,金屬板看上去像一面黯淡的鏡子,構成了右邊牆壁的一部分。溫斯頓轉動一個旋鈕,聲音變輕了一些,但一字一句仍清晰可聞。這裝置(它的名字叫「電屏」)只能將音量調低,無法徹底關掉。他走到窗口。他個子略矮和瘦弱,藍色的工作服――黨員一律以這種工作服為制服――更加突顯出他身子的單薄。他的頭髮相當金黃,臉色天生紅潤。由於平時用的是粗肥皂和鈍刮鬍刀,加上冬天剛剛過去,他的皮膚很粗。
雖然玻璃窗緊閉著,他仍可以感覺到外面天寒地凍。下面的街道上,陣陣小旋風把塵土和紙屑吹得打轉起來。雖然陽光燦爛,天空蔚藍,但除了到處張貼的海報外,萬物似乎都失去了色彩。在每個街角,那張蓄黑色八字鬍的臉龐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正對面大樓的牆上就有一張。海報下方寫著老大哥在看著你,而那雙深色的眼睛深深穿透了溫斯頓的眼睛。下面臨街的牆上貼著另一張海報,其一角已經脫落,在風中不時拍打著,上面的兩個字時隱時現:「英社」。極遠處有一架直升機在屋頂間低飛著,像隻綠頭蒼蠅那樣盤旋了一會兒,然後划出一道弧線飛走了。那是員警在巡邏,透過窗戶監視人民動靜。不過這種巡邏不足為懼。真正讓人害怕的是「思想警察」。
在溫斯頓背後,「電屏」裡的聲音仍在喋喋不休地講著生鐵的事和第九個三年計畫的超額完成情況。「電屏」除了能夠播放,還能夠接收。溫斯頓發出的聲音只要高於低聲耳語,就會被接收到,而且,只要他停留在那塊金屬板的視線範圍內,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有可能受到監視。當然,你無從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正在被監控。「思想警察」有多常或按什麼樣的規畫對個人進行監控,你只能用猜的。你甚至不是不可能想像,他們對每個人都實施了全天候的監控。但不管怎樣,只要他們喜歡,隨時都能接入你的「電屏」。你必須生活在這麼一個假設中(先是養成習慣再把它變為本能):你所發出的每個聲音都正被監聽,而除了在漆黑一片中以外,你的每個動作都正被監視。
溫斯頓一直背對著「電屏」。這樣比較安全,儘管他也清楚知道,就算是背影一樣可能會洩露些什麼。一公里外就是「真理部」,那他的工作單位,是一座在一片骯髒地帶拔地而起的巨大白色大樓。他帶著隱隱的厭惡情緒思忖:這裡是倫敦,是「第一空域」的首府,而「第一空域」是「大洋國」人口第三多的省份。他絞盡腦汁搜索兒時的記憶,試圖記起倫敦是否一直是這番光景。舉目皆是的那些腐朽破敗的十九世紀房屋是否從來都是這個模樣的?這些房屋的側牆用木板加固,窗戶用硬紙板打了補丁,屋頂鋪的是瓦楞鐵皮,亂七八糟的花園的四面圍牆都已經開始坍塌。被轟炸過的地方塵土飛揚,斷壁殘垣上長出了藤蔓和野草。炸彈清出了一大片空地,上面突然建起了骯髒醜陋的木棚屋,看上去就像雞窩一樣。一直都是這樣子嗎?但是沒有用,他記不起來了︰童年的回憶只殘留下一系列明亮的靜態畫面,而這些畫面都是沒有背景的,絕大部分是不可理解的。
「真理部」――「新語」稱之為「真部」――與視野內可看到的事物全都迥然不同。那是一座巍峨的金字塔狀白色混凝土建築,層層疊疊熠熠發光,沖天而起,足有三百公尺高。從溫斯頓站著的地方,剛好還看得見用優雅字體雋刻在「真理部」白色外牆上的三句黨的口號: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據說,「真理部」在地面上有三千個房間,而地面下的結構與之相等。在倫敦別的地方,還有三座其他大樓,外觀和規模上與之相似。它們使得周圍的建築成了小巫見大巫,所以在勝利大廈的屋頂你可以同時看到這四座建築。它們是四大政府部門的所在地。「真理部」負責新聞、娛樂、教育和藝術;「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維持法律與秩序;「富足部」負責經濟事務。在「新語」中,它們分別被稱為「真部」、「和部」、「愛部」和「富部」。
「友愛部」可怕之極,整座大樓一扇窗戶都沒有。溫斯頓從未進去過,甚至從未涉足其方圓半公里之內。除非你有公務在身,否則根本無法進到裡面。而即便你真有公務,要進去也得經過錯綜複雜的鐵絲網、重重鋼門和機關槍暗堡。就連通往「友愛部」外圍關卡的道路上,也有面目兇惡的警衛在巡邏,他們身穿黑色制服,手持雙節警棍。
溫斯頓突然轉過身。他已經換上一副平靜自得的樣子,這是面對「電屏」時最適當的表情。他走過房間,到了小廚房裡。他今天因為這個時間離開部裡,犧牲了本來能在食堂裡吃到的一頓午飯。他發現廚房裡除了一塊必須留待明天早餐時吃的黑麵包外,沒有別的食物。他從架子上拿下一瓶無色的液體,上面的素白色標籤寫著「勝利牌琴酒」。這酒有一股油膩膩的惡心氣味,就像中國米酒。溫斯頓倒出將近一茶杯,鼓起勇氣接受衝擊,像吃藥一樣一口吞了下去。
他的臉當即變得緋紅,眼裡流出淚水。這東西的味道像硝酸,而且吞下去的時候讓人感覺後腦勺挨了一記橡膠警棍。但是,緊接著,胃裡火燒火燎的感覺平息了,世界看上去開始變得美好。他從一個壓得皺巴巴、寫著「勝利牌香菸」的菸包裡抽出一根菸,但不小心把菸拿豎了,菸絲散落到了地板上。他又抽出一根,這次沒問題。他回到起居室,在擺在「電屏」左側的一張小桌子前面坐下,從桌子的抽屜裡取出一根筆桿、一瓶墨水和一本厚厚的四開本空白本子。本子封底是紅色的,封面印著大理石花紋。
出於某些原因,起居室裡的「電屏」安放在一個不尋常的位置上。按照正常的做法,它應該安放在內牆上,以便可以監控整個房間,但現在它卻被裝在與窗戶相對的那面長一點的牆上。這牆的一邊有一個淺凹龕,溫斯頓現在就坐在其中(當初設計這些凹龕的用意十之八九是供人放書架的)。他坐在凹龕裡,身體盡量往後靠,這樣便可以剛好置身在「電屏」的視線範圍之外。當然,別人仍然可以聽到他說話,但只要他一直坐在現在的位置上,別人就看不見他。部分是由於這屋子的特殊格局,他才會起意做他現在想要做的事。
不過,他剛剛從抽屜裡拿出來的那本本子與這件事也有關聯。這本子特別精美。光滑潔白的紙張因年代久遠而有些發黃,這種紙張已經至少有四十年沒有生產了。不過,他猜得出這本子遠遠不止四十年的歷史。他是在城裡貧民區(他記不起是哪個區了)一間邋遢的小舊貨店的櫥窗裡看到這本子的,當時就馬上有了把它買下來的迫切衝動。照理黨員不應該走進普通商店的(這種行為被稱為「在自由市場買賣」),但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嚴格貫徹,因為有很多東西(比方說鞋帶和刮鬍刀)根本不可能透過其他途徑買到。他迅速左右打量了街道幾眼,然後溜進店裡,花了兩塊半買了那本本子。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想用它來做什麼。他把本子放在公事包裡,內疚地帶回家。雖然裡面什麼也沒有寫,但擁有它本身就是不可告人的。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是開始記日記。寫日記本身並不違法(因為已經沒有了法律,所以也沒了所謂的違法),但假如被別人發現,他有理由相信他會被判處死刑,不然至少是被判處二十五年的勞改。溫斯頓把鋼筆尖裝到了筆桿上,用嘴吸掉上面的油脂。這種鋼筆是老古董,甚至簽名時也很少用了。他偷偷花了不少力氣才買到一支︰這是因為他覺得唯有真正的鋼筆才配得上本子的漂亮乳白色紙張,若是用原子筆在上面亂畫一氣是暴殄天物。事實上,他並不習慣用手寫字。除了寫一些簡短的便條外,他都是用「講寫器」口授要寫的東西。但他現在要做的事當然不能用「講寫器」。他用筆尖蘸了蘸墨水,然後躊躇了一下。他的肚腹感到一陣顫抖。在紙上留下字跡將會是決定性的行動。他以蹩腳的小字母寫下幾個字: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
他往後靠在椅背上,被一種徹底的無助感籠罩。首先,他並不能確定現在是一九八四年。大約是這個年份則是一定不會錯,因為他相當有把握自己是三十九歲,而他也相信自己是在一九四四年或一九四五年出生,但如今根本無法將某個日子精確到一到兩年的誤差範圍內。
他突然納悶,他這日記是為誰而寫的呢?為了未來,為了尚未出生的人。他的心思圍繞著紙上那個可疑的日期轉了一會兒,然後突然間想到了「新語」中的「雙重思想」一詞。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要做的這件事情有多麼艱鉅。你怎麼能和未來溝通呢?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要麼未來將會跟現在相似,那樣的話未來將不會去聽他說些什麼;要麼未來將會跟現在不同,那樣的話他現在身處的困境將毫無意義。
他坐在那兒,盯著本子發呆。「電屏」轉而播放起激昂人心的軍樂。真是奇怪,他似乎不僅失去了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甚至連原本想說些什麼也忘記了。過去幾個星期來他一直在為了這一刻進行準備,從來沒有想到除勇氣之外他還需要什麼。寫東西這件事應該很簡單。他所要做的只不過是將多年來在他的腦海中反覆出現的冗長而煩躁不安的獨白寫下來。但是,此刻連他內心的獨白都枯竭了。而且,他的靜脈曲張性潰瘍開始癢得無法忍受。他不敢去撓,因為只要他一撓總是會發炎。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的意識裡只有面前那張白紙、腳踝上方的皮膚發癢感覺、震耳欲聾的音樂和那杯琴酒引起的微醺。
突然間,他驚慌失措地寫了起字,並不十分清楚自己在寫些什麼。他小而幼稚的筆跡在紙上歪歪斜斜地鋪展開來,先是顧不上字母的大寫,到最後連句號也忘了︰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觀影活動的最後一個晚上。全都是戰爭片。很好看的一部是關於一艘載滿難民的船隻在地中海某個地方被轟炸的事。觀眾看到一個大胖子在海面游泳,拼命想擺脫追趕他的直升機,覺得很好玩。一開始你看到他像一隻海豚在水裡撲騰,然後你透過直升機上的瞄準器看到他,接著,他被打成馬蜂窩,身體周圍的海水都變成了粉紅色,他驟然沉了下去,似乎海水從那些彈孔滲進去了。觀眾在他沉下去的時候哄堂大笑。接著你看到一艘載滿了孩子的救生艇,有一架直升機在它的上空盤旋。艇上有個應該是猶太人的中年婦女坐在船頭,懷裡抱著一個大約三歲大的小男孩。那個孩子正嚇得嚎啕大哭,把頭埋在婦人的胸部裡,似乎想鑽進她的身體裡。婦人雙手摟著他,安慰著他,雖然她自己也嚇得魂飛魄散,一直用身體盡可能將他護住,就像以為自己的手臂可以把子彈從他身上擋開。接著直升機往他們頭上投下一枚二十公斤的炸彈。一陣強光閃過後,救生艇炸得粉碎。接下來的鏡頭很妙,只見一截小孩的手臂飛向空中一直往上飛往上飛這一定是一架機頭裝了攝影機的直升機所追蹤拍攝的黨員座位區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但無產者座位區那邊有個女人突然間大吵大鬧起來說不應該在小孩子面前播放這些在小孩子面前這麼做是不對的直到警察將她帶走我不認為她會有什麼事誰也不在意無產者說些什麼無產者的典型反應是他們從來不
溫斯頓停下了筆,一部分原因是他的身子在痙攣。他不知道是什麼驅使他寫下了這一連串廢話。但奇怪的是,在他寫東西的時候,腦海裡清晰浮現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回憶,清晰得讓他也很想寫下來。現在他意識到,是另外這件事讓他今天突然決定回家開始寫日記。
(未完)
門廳裡散發著水煮高麗菜和舊地毯的氣味。在門廳其中一端的牆上,釘著一張在室內張貼顯得太大的彩色海報。海報上是一張巨大的臉,有一公尺多寬:臉是一個約莫四十五歲的男人的臉,蓄著濃黑八字鬍,五官粗獷英俊。溫斯頓朝樓梯走去。電梯不用試也知道用不了。即使是諸事皆順的日子,它也總是在罷工,更何況現在白天停電。這是為了籌備「仇恨週」而採取的節約措施。溫斯頓住的公寓在七樓,而三十九歲的他因為右腳踝上方有一塊靜脈曲張性潰瘍,爬樓梯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幾回。在每層樓梯平臺正對著電梯口的那面牆上,宣傳海報上那張巨大的臉虎視眈眈。海報經過精心製作,其中的雙眼會隨你身體的移動而移動。海報下方寫著這麼一句話: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公寓裡,一個渾厚的聲音正在播報有關生鐵產量的一系列數據。這聲音來自一塊長方形金屬板,金屬板看上去像一面黯淡的鏡子,構成了右邊牆壁的一部分。溫斯頓轉動一個旋鈕,聲音變輕了一些,但一字一句仍清晰可聞。這裝置(它的名字叫「電屏」)只能將音量調低,無法徹底關掉。他走到窗口。他個子略矮和瘦弱,藍色的工作服――黨員一律以這種工作服為制服――更加突顯出他身子的單薄。他的頭髮相當金黃,臉色天生紅潤。由於平時用的是粗肥皂和鈍刮鬍刀,加上冬天剛剛過去,他的皮膚很粗。
雖然玻璃窗緊閉著,他仍可以感覺到外面天寒地凍。下面的街道上,陣陣小旋風把塵土和紙屑吹得打轉起來。雖然陽光燦爛,天空蔚藍,但除了到處張貼的海報外,萬物似乎都失去了色彩。在每個街角,那張蓄黑色八字鬍的臉龐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正對面大樓的牆上就有一張。海報下方寫著老大哥在看著你,而那雙深色的眼睛深深穿透了溫斯頓的眼睛。下面臨街的牆上貼著另一張海報,其一角已經脫落,在風中不時拍打著,上面的兩個字時隱時現:「英社」。極遠處有一架直升機在屋頂間低飛著,像隻綠頭蒼蠅那樣盤旋了一會兒,然後划出一道弧線飛走了。那是員警在巡邏,透過窗戶監視人民動靜。不過這種巡邏不足為懼。真正讓人害怕的是「思想警察」。
在溫斯頓背後,「電屏」裡的聲音仍在喋喋不休地講著生鐵的事和第九個三年計畫的超額完成情況。「電屏」除了能夠播放,還能夠接收。溫斯頓發出的聲音只要高於低聲耳語,就會被接收到,而且,只要他停留在那塊金屬板的視線範圍內,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有可能受到監視。當然,你無從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正在被監控。「思想警察」有多常或按什麼樣的規畫對個人進行監控,你只能用猜的。你甚至不是不可能想像,他們對每個人都實施了全天候的監控。但不管怎樣,只要他們喜歡,隨時都能接入你的「電屏」。你必須生活在這麼一個假設中(先是養成習慣再把它變為本能):你所發出的每個聲音都正被監聽,而除了在漆黑一片中以外,你的每個動作都正被監視。
溫斯頓一直背對著「電屏」。這樣比較安全,儘管他也清楚知道,就算是背影一樣可能會洩露些什麼。一公里外就是「真理部」,那他的工作單位,是一座在一片骯髒地帶拔地而起的巨大白色大樓。他帶著隱隱的厭惡情緒思忖:這裡是倫敦,是「第一空域」的首府,而「第一空域」是「大洋國」人口第三多的省份。他絞盡腦汁搜索兒時的記憶,試圖記起倫敦是否一直是這番光景。舉目皆是的那些腐朽破敗的十九世紀房屋是否從來都是這個模樣的?這些房屋的側牆用木板加固,窗戶用硬紙板打了補丁,屋頂鋪的是瓦楞鐵皮,亂七八糟的花園的四面圍牆都已經開始坍塌。被轟炸過的地方塵土飛揚,斷壁殘垣上長出了藤蔓和野草。炸彈清出了一大片空地,上面突然建起了骯髒醜陋的木棚屋,看上去就像雞窩一樣。一直都是這樣子嗎?但是沒有用,他記不起來了︰童年的回憶只殘留下一系列明亮的靜態畫面,而這些畫面都是沒有背景的,絕大部分是不可理解的。
「真理部」――「新語」稱之為「真部」――與視野內可看到的事物全都迥然不同。那是一座巍峨的金字塔狀白色混凝土建築,層層疊疊熠熠發光,沖天而起,足有三百公尺高。從溫斯頓站著的地方,剛好還看得見用優雅字體雋刻在「真理部」白色外牆上的三句黨的口號: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據說,「真理部」在地面上有三千個房間,而地面下的結構與之相等。在倫敦別的地方,還有三座其他大樓,外觀和規模上與之相似。它們使得周圍的建築成了小巫見大巫,所以在勝利大廈的屋頂你可以同時看到這四座建築。它們是四大政府部門的所在地。「真理部」負責新聞、娛樂、教育和藝術;「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維持法律與秩序;「富足部」負責經濟事務。在「新語」中,它們分別被稱為「真部」、「和部」、「愛部」和「富部」。
「友愛部」可怕之極,整座大樓一扇窗戶都沒有。溫斯頓從未進去過,甚至從未涉足其方圓半公里之內。除非你有公務在身,否則根本無法進到裡面。而即便你真有公務,要進去也得經過錯綜複雜的鐵絲網、重重鋼門和機關槍暗堡。就連通往「友愛部」外圍關卡的道路上,也有面目兇惡的警衛在巡邏,他們身穿黑色制服,手持雙節警棍。
溫斯頓突然轉過身。他已經換上一副平靜自得的樣子,這是面對「電屏」時最適當的表情。他走過房間,到了小廚房裡。他今天因為這個時間離開部裡,犧牲了本來能在食堂裡吃到的一頓午飯。他發現廚房裡除了一塊必須留待明天早餐時吃的黑麵包外,沒有別的食物。他從架子上拿下一瓶無色的液體,上面的素白色標籤寫著「勝利牌琴酒」。這酒有一股油膩膩的惡心氣味,就像中國米酒。溫斯頓倒出將近一茶杯,鼓起勇氣接受衝擊,像吃藥一樣一口吞了下去。
他的臉當即變得緋紅,眼裡流出淚水。這東西的味道像硝酸,而且吞下去的時候讓人感覺後腦勺挨了一記橡膠警棍。但是,緊接著,胃裡火燒火燎的感覺平息了,世界看上去開始變得美好。他從一個壓得皺巴巴、寫著「勝利牌香菸」的菸包裡抽出一根菸,但不小心把菸拿豎了,菸絲散落到了地板上。他又抽出一根,這次沒問題。他回到起居室,在擺在「電屏」左側的一張小桌子前面坐下,從桌子的抽屜裡取出一根筆桿、一瓶墨水和一本厚厚的四開本空白本子。本子封底是紅色的,封面印著大理石花紋。
出於某些原因,起居室裡的「電屏」安放在一個不尋常的位置上。按照正常的做法,它應該安放在內牆上,以便可以監控整個房間,但現在它卻被裝在與窗戶相對的那面長一點的牆上。這牆的一邊有一個淺凹龕,溫斯頓現在就坐在其中(當初設計這些凹龕的用意十之八九是供人放書架的)。他坐在凹龕裡,身體盡量往後靠,這樣便可以剛好置身在「電屏」的視線範圍之外。當然,別人仍然可以聽到他說話,但只要他一直坐在現在的位置上,別人就看不見他。部分是由於這屋子的特殊格局,他才會起意做他現在想要做的事。
不過,他剛剛從抽屜裡拿出來的那本本子與這件事也有關聯。這本子特別精美。光滑潔白的紙張因年代久遠而有些發黃,這種紙張已經至少有四十年沒有生產了。不過,他猜得出這本子遠遠不止四十年的歷史。他是在城裡貧民區(他記不起是哪個區了)一間邋遢的小舊貨店的櫥窗裡看到這本子的,當時就馬上有了把它買下來的迫切衝動。照理黨員不應該走進普通商店的(這種行為被稱為「在自由市場買賣」),但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嚴格貫徹,因為有很多東西(比方說鞋帶和刮鬍刀)根本不可能透過其他途徑買到。他迅速左右打量了街道幾眼,然後溜進店裡,花了兩塊半買了那本本子。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想用它來做什麼。他把本子放在公事包裡,內疚地帶回家。雖然裡面什麼也沒有寫,但擁有它本身就是不可告人的。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是開始記日記。寫日記本身並不違法(因為已經沒有了法律,所以也沒了所謂的違法),但假如被別人發現,他有理由相信他會被判處死刑,不然至少是被判處二十五年的勞改。溫斯頓把鋼筆尖裝到了筆桿上,用嘴吸掉上面的油脂。這種鋼筆是老古董,甚至簽名時也很少用了。他偷偷花了不少力氣才買到一支︰這是因為他覺得唯有真正的鋼筆才配得上本子的漂亮乳白色紙張,若是用原子筆在上面亂畫一氣是暴殄天物。事實上,他並不習慣用手寫字。除了寫一些簡短的便條外,他都是用「講寫器」口授要寫的東西。但他現在要做的事當然不能用「講寫器」。他用筆尖蘸了蘸墨水,然後躊躇了一下。他的肚腹感到一陣顫抖。在紙上留下字跡將會是決定性的行動。他以蹩腳的小字母寫下幾個字: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
他往後靠在椅背上,被一種徹底的無助感籠罩。首先,他並不能確定現在是一九八四年。大約是這個年份則是一定不會錯,因為他相當有把握自己是三十九歲,而他也相信自己是在一九四四年或一九四五年出生,但如今根本無法將某個日子精確到一到兩年的誤差範圍內。
他突然納悶,他這日記是為誰而寫的呢?為了未來,為了尚未出生的人。他的心思圍繞著紙上那個可疑的日期轉了一會兒,然後突然間想到了「新語」中的「雙重思想」一詞。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要做的這件事情有多麼艱鉅。你怎麼能和未來溝通呢?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要麼未來將會跟現在相似,那樣的話未來將不會去聽他說些什麼;要麼未來將會跟現在不同,那樣的話他現在身處的困境將毫無意義。
他坐在那兒,盯著本子發呆。「電屏」轉而播放起激昂人心的軍樂。真是奇怪,他似乎不僅失去了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甚至連原本想說些什麼也忘記了。過去幾個星期來他一直在為了這一刻進行準備,從來沒有想到除勇氣之外他還需要什麼。寫東西這件事應該很簡單。他所要做的只不過是將多年來在他的腦海中反覆出現的冗長而煩躁不安的獨白寫下來。但是,此刻連他內心的獨白都枯竭了。而且,他的靜脈曲張性潰瘍開始癢得無法忍受。他不敢去撓,因為只要他一撓總是會發炎。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的意識裡只有面前那張白紙、腳踝上方的皮膚發癢感覺、震耳欲聾的音樂和那杯琴酒引起的微醺。
突然間,他驚慌失措地寫了起字,並不十分清楚自己在寫些什麼。他小而幼稚的筆跡在紙上歪歪斜斜地鋪展開來,先是顧不上字母的大寫,到最後連句號也忘了︰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觀影活動的最後一個晚上。全都是戰爭片。很好看的一部是關於一艘載滿難民的船隻在地中海某個地方被轟炸的事。觀眾看到一個大胖子在海面游泳,拼命想擺脫追趕他的直升機,覺得很好玩。一開始你看到他像一隻海豚在水裡撲騰,然後你透過直升機上的瞄準器看到他,接著,他被打成馬蜂窩,身體周圍的海水都變成了粉紅色,他驟然沉了下去,似乎海水從那些彈孔滲進去了。觀眾在他沉下去的時候哄堂大笑。接著你看到一艘載滿了孩子的救生艇,有一架直升機在它的上空盤旋。艇上有個應該是猶太人的中年婦女坐在船頭,懷裡抱著一個大約三歲大的小男孩。那個孩子正嚇得嚎啕大哭,把頭埋在婦人的胸部裡,似乎想鑽進她的身體裡。婦人雙手摟著他,安慰著他,雖然她自己也嚇得魂飛魄散,一直用身體盡可能將他護住,就像以為自己的手臂可以把子彈從他身上擋開。接著直升機往他們頭上投下一枚二十公斤的炸彈。一陣強光閃過後,救生艇炸得粉碎。接下來的鏡頭很妙,只見一截小孩的手臂飛向空中一直往上飛往上飛這一定是一架機頭裝了攝影機的直升機所追蹤拍攝的黨員座位區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但無產者座位區那邊有個女人突然間大吵大鬧起來說不應該在小孩子面前播放這些在小孩子面前這麼做是不對的直到警察將她帶走我不認為她會有什麼事誰也不在意無產者說些什麼無產者的典型反應是他們從來不
溫斯頓停下了筆,一部分原因是他的身子在痙攣。他不知道是什麼驅使他寫下了這一連串廢話。但奇怪的是,在他寫東西的時候,腦海裡清晰浮現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回憶,清晰得讓他也很想寫下來。現在他意識到,是另外這件事讓他今天突然決定回家開始寫日記。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