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五月二十八日一早,爸爸媽媽剛出門,就驚呆了。
天矇矇亮,太陽還沒有升起,朝霞在東方照耀。霞飛路上,街邊簷下,到處是穿土黃粗布軍裝的士兵,和衣躺在石板地上,懷裡抱著長槍。他們勞累極了,渾身結了一層晨露,仍然熟睡,很多人大張著口呼吸。遠處十字路口,站著三個兵,端著長槍,踱著步,作警戒。
共軍昨夜開進上海市區,未發一槍一彈,悄然無聲。爸爸媽媽沒有聽到任何動靜,直到清晨要出門上街,才看到這許多大兵露天睡在馬路上。
兩人發呆,站在那裡,看腳下熟睡的士兵。左邊兩個年紀稍長,腮邊毛茸茸長滿鬍子,臉上的皺紋和緊抿的嘴,顯示他們長年戰爭經歷的磨練。右邊兩個完全是孩子,最多不過十六七歲,風餐露宿的軍旅生活仍未能傷害他們粉嫩柔潤的圓臉,一個在夢中咂巴著嘴,另一個則在夢裡微笑。他們或許夢見了遠方某地鄉間的父母吧。
媽媽伸個手指立在唇邊,示意爸爸不要吵醒腳下的士兵,然後輕輕關門。眼前這些共軍士兵,一夜進城,閭閻不驚,露宿街頭,秋毫無犯,真是仁義之師。爸爸很感動,覺得自己決定留在上海,歡迎共產黨,沒有做錯。
突然間,前前後後,滿街呼叫,此起彼伏,南腔北調,粗壯強悍,聽不清叫些什麼。街邊上的士兵們,都應聲站起,整理衣裝長槍,排成隊列,轉過身,邁開步,齊齊開拔,腳下一片黃塵,走掉了。不過十幾分鐘,街上已經恢復以往的空曠平靜,牆腳散落一些爛泥碎紙片,滿地的塵土上,印著一個個躺臥的身形。
走出里弄,可以看到,這裡那裡,三五成群的上海人,站著發愣。
望著漸行漸遠的士兵隊列的背影,媽媽忽然站住腳,說:「我不想再走了。」
「你不去狄思威路拿東西了嗎?」
「還去嗎?你說,狄思威路會不會也駐滿了兵?」
「不曉得,我想會吧。共軍進駐上海,總不會只這點人馬。」
「那麼,我想我們最好不要去了。」
「你想要拿的東西呢?不拿了?」
「不拿了。」
「如果回家沒事,我去一趟報館。共軍昨夜進了上海,報館今天會趕新聞。我們過幾天再帶寧寧一起出來吃中飯,好吧?」
媽媽不說話,默默從爸爸臂彎裡抽出左手,急忙轉身走回家去。她的眼裡忽然充滿了淚,不想讓爸爸看到。
爸爸朝前走遠了,媽媽又站住,轉過身,望著爸爸的背影。過了五天,爸爸帶媽媽和我到徐家匯一個飯館吃中飯。店裡沒有多少人,剛坐下,店小二走來,客氣地問:「先生點菜嗎?」
爸爸隨口說:「乾菜燜肉,白米飯。」
店小二笑笑說:「先生曉得我們招牌菜。那麼太太點什麼?」
「火腿冬瓜湯。」媽媽說。
店小二問:「小少爺要不要特別點菜?」
媽媽說:「不要,跟我們一道吃。」
「是,謝謝儂。」店小二說著,走開了。
「這幾天看你心滿意足的樣子,報館還好嗎?」媽媽說。
「還好,一切如舊。總經理還是總經理,總編輯還是總編輯。你也看得見,五天了,上海什麼都沒變,這裡的飯菜也還是老樣子。我看,用不著擔心。」
菜上來了,桌上一紅配一綠,很好看。
「我還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膽。」
爸爸添飯搛肉,說:「你提心吊膽什麼?」
「不知道我們在上海能不能活下去?」
「我前些時也是一樣,不曉得在共產黨天下日子怎麼過法。現在共軍到上海幾天了,我反倒安了心。我告訴你,一個多月前,共軍剛剛發動渡江的時候,發布了一份城市解放後的政策,報館的人叫它約法八章。其中有一條明文規定,原國民黨統治區所有機關單位全體員工,凡保護公物財產,迎接共產黨者,均可安心繼續工作,毌需驚惶自擾。這幾天報館裡人仔細觀察,覺得他們確實在執行這些政策,我們大家都會很安定。」
「詹文滸、趙敏恆看了這些,所以都留下來。」
「對,因為有這條政策,報館從上到下,絕大多數都留下來,迎接共產黨。」爸爸說著,放下筷子,從口袋裡取出一份剪報,遞給媽媽說,「我隨身帶了這份約法八章,你可以看看。」
媽媽往我嘴裡餵一大口飯,然後接過爸爸遞過的文件看。
爸爸繼續說:「上海這樣大城市,會照章辦事。共產黨這政策得民心,真能做到的話,國家能建設好,我們應當誠心誠意給共產黨做事。」
媽媽看了一會兒,放下剪報,說:「我的情況不一樣,不曉得他們會怎樣對待我?話當然是這樣說,可心裡總是很不安。」
「你沒有參加過國民黨,也沒有做過反共的事情。這幾年,你一直在家做少奶奶,連舊人員都算不上,有什麼可怕。」
「我爸爸是國民黨,只怕他們容不得我。」
「他們能容得下我,就能容得下你。如果他們容不下你,也就容不下我。我永遠跟你在一起,我會努力保護你,保護這個家,我會盡一切可能,你放心。」
「要我一點擔心都沒有,不可能,我見識過他們怎樣對待異己。其實我自己受多少罪都無所謂,只要你能順心,寧寧能長大。」
「算了,誰也料不到將來會怎麼樣。我想,這個約法八章,白紙黑字印出來,總會算數吧,我可以工作,我們一家就能夠生活,說不定我以後還可以參加革命。」
媽媽不再說話。今天上午,她剛收到泰來大舅從香港寄來的一封信,述說全家人對媽媽的想念和擔憂,勸媽媽趕緊找機會到香港去。大舅告訴媽媽,他正在組裝印刷廠,開工之後,就有收入,家裡生活就會寬裕起來。媽媽和我們回去住一陣子不會有問題,爸爸可以有時間在香港找到合適的工作。她本來想跟爸爸討論這件事,眼下上海還可以放人外出,很多人這兩天離開上海去香港。看見爸爸現在模樣,媽媽什麼也沒說,根本沒有把那封信拿出來給他看。
爸爸說:「吃好了嗎?我去上班了。」
「會晚回家嗎?」媽媽說,「反正我等你。」
爸爸回到報館,剛趕上總經理召集所有員工開會。大餐廳已經坐滿人,編輯部和採訪部的人大都坐在桌邊,仍舊抽菸喝茶。管理處和印刷廠的人多半都靠牆站著。聽見門口有人喊:「靜靜啦,總經理來了。」
人群轉頭往門口看,報館總編輯趙敏恆先走進來,中等個子今天顯得更低些,豐滿圓潤的臉有些蒼白,西裝領帶也好像有些不整,這是趙總編輯從來沒有過的。他後面,總經理詹文滸側著身子,引導幾個穿軍服的人走進來。
這幾個軍人沒有戴軍帽,大都已中年,腰裡束皮帶,沒有帶槍。個個挺胸昂首,甩著兩臂走。他們一進門,就不再理會總經理和總編輯,自管走到眾人面前,一字排開。每個人都把自己威武的目光,依次掃過報館人臉,特別停留在桌邊坐的那些西裝革履的記者編輯們臉上。
「各位,各位,」詹總經理趕上來,陪在他們身邊,搖搖手,說:「這幾位是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來的同志,歡迎他們講話。」
報館的人坐的仍然坐,站的仍然站,沒人說話,沒人鼓掌,大家都等著。
一個臉胖胖的軍人上前一步,臉上露出笑容,慢慢說:「上海軍管會接到上級指示,今天同時進駐上海各大報紙電台和所有新聞單位,實施接管。我們幾個同志,負責接管《新聞報》。我先介紹一下,這位是馮代表,這位是嚴代表,這位是金代表。我呢?姓趙,跟你們趙總編輯同族,不過我沒有趙總編輯那麼大的能耐。」
趙代表聲音又尖又細,像個女人,說到這裡,停一下,笑了笑,看趙敏恆一眼,繼續說:「一九三三年我們黨在福建建設政府,趙先生一篇消息,宣稱有幾萬國軍進剿,鬧得當地人心惶惶,致使我黨政府瓦解,很厲害呀。」
坐在身後的陳丙義,探身向前,貼著爸爸耳朵說:「完了,趙總完了。」
爸爸不解其意,回頭要問,聽見前面講話的軍人換了一個,就忍住問題,看陳丙義一眼。陳丙義專跑要聞,對政治作業相當了解,說話應該不會錯。
講話的是嚴代表,身材高大,臉色鐵青,無一絲笑意。他講話聲音很大,全是命令式:「我是《新聞報》軍管小組組長,現在宣布,從即刻起,《新聞報》一切事務由軍管小組負責。報紙今天開始停止出版,報館封閉,所有人員立刻遣散。」
餐廳裡一陣嗡嗡聲響起,沒有一個人預料會這樣。五十天前,共產黨剛剛宣布約法八章,說是只要歡迎共產黨,舊單位照常經營,舊人員照常工作,怎麼共軍剛進入上海第五天,便封報館,遣散人員?
詹總經理很尷尬地說:「各位,各位,既然軍管會這樣決定,大家只有照做。報紙暫停一下,整頓內部……」
嚴組長依然臉如鐵板,打斷詹總經理,說:「不是暫停,是封閉。」
詹總經理更顯尷尬,嚥口唾沫,又說:「報館當然不能聽任各位忍饑挨餓,我們會發遣散費用……」
「上級沒有說要發遣散費,多發一個月薪水,自謀出路。」嚴組長把手一揮,下令道,「現在散會,所有人立刻離開報館。」
這下子,人都亂了,不及細想,蜂擁而出,各自打點東西,四散奪命。做報館編輯記者的人,辦公室裡除了成堆的紙筆,哪裡有很多個人東西,不過兩袖清風。爸爸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枯坐一陣,站起來,提了塞香菸茶杯等物的公文包,走到編輯部門口,回頭看最後一眼,再走出門。聽見身後哐噹一聲關門,爸爸的熱淚奪眶而出。
爸爸提著公文包,在街上無目的地漫走,頭腦裡昏昏沉沉,迷糊一團。待他清醒過來,發現並沒有回到家,而是站立在百老匯大廈的門前,《新聞報》的編輯記者們,經常下午在此飲茶休息,談天說地。爸爸每次從南京回上海,也要來這裡參加。
這是今生最後一次來這裡了,《新聞報》人圍聚這裡的歡聲笑語,將永遠成為一個歷史的回憶。爸爸傷感之餘,信步走進店去,走到平時他們聚集的一角,人去桌空,冷冷清清。
爸爸坐下,侍應生送來一份杯盞,擺上一碟花生米,提來一瓶紅葡萄酒。爸爸自己倒了一杯,舉起要喝,可雙手抖得厲害,紅酒潑出酒杯,在他手背上流淌,好像鮮血淋漓。他放下杯,淚順頰下,滴落盞中。
共產黨接管報館,本在意料之中,可沒有想到是這樣作法。早些時候,他跟媽媽商量過,就算情況到了最後,他們總還可以找個地方,做小學教員,維持生活,養大孩子。現在看起來,在共產黨掌管的天下,即使小學教員,或許也難做成。既然共產黨把他當作反共分子一樣對待,就不會再允許他們去做小學教員。
外公是國民黨要員,可他和媽媽都沒有參加國民黨,而且他們沒跟隨國民黨離開大陸。難道共產黨不能理解他們的思想嗎?他們沒有參加共產黨,可也沒有反對共產黨。到《新聞報》,爸爸發過上千條新聞報導,從來沒用過共匪或匪軍這樣的字樣,只用共產黨或者共軍。他們真誠相信共產黨解救中國,真誠相信共產黨統一戰線承諾,所以他們留在上海,歡迎共產黨,準備與共產黨合作,建設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把他們看做是反共分子呢?
報館封閉,人員遣散,怎麼生活呢?爸爸不知道報館同事們會怎樣,報館裡的人從來沒有談論過,誰也沒有想到過會有這樣的局面發生。現在怎麼辦?沒有工作,生活馬上沒有著落,寧寧不到兩歲,媽媽懷著孕,一個小的正待出生。怎麼辦?
天黑了,爸爸有些醉意,步履蹣跚,走出百老匯大廈。涼風一吹,方醒些許。他不願坐車,貪圖涼風,走路回家。街上剛掃過地,灑過水,溼淋淋的路面,倒映街燈霓虹,或黃或紅,參差流轉,好像爸爸此刻心緒,五顏六色,喜怒哀樂,混沌一片。這是爸爸平生第一次醉酒,悲憤絕望,傷心至極,可恨眼已無淚,只有暗飲心血。爸爸此刻才明白,他錯了。走不多遠,胸口上湧,爸爸趴倒路邊樹叢裡,嘔吐一番,方覺清爽起來,繼續趕路。
午夜已過,爸爸回到家。媽媽站在屋子當中,罵:「你到哪兒去了?急死人。幾次跑去打電話,報館裡人早都走完了……」
爸爸不理會,斜著身子,跑到廚房去漱口。
媽媽看見,嚇了一跳,跟進廚房,問:「你喝醉了?」
爸爸滿臉淌水,沙啞喉嚨,說:「我們準備一下,離開上海……」
五月二十八日一早,爸爸媽媽剛出門,就驚呆了。
天矇矇亮,太陽還沒有升起,朝霞在東方照耀。霞飛路上,街邊簷下,到處是穿土黃粗布軍裝的士兵,和衣躺在石板地上,懷裡抱著長槍。他們勞累極了,渾身結了一層晨露,仍然熟睡,很多人大張著口呼吸。遠處十字路口,站著三個兵,端著長槍,踱著步,作警戒。
共軍昨夜開進上海市區,未發一槍一彈,悄然無聲。爸爸媽媽沒有聽到任何動靜,直到清晨要出門上街,才看到這許多大兵露天睡在馬路上。
兩人發呆,站在那裡,看腳下熟睡的士兵。左邊兩個年紀稍長,腮邊毛茸茸長滿鬍子,臉上的皺紋和緊抿的嘴,顯示他們長年戰爭經歷的磨練。右邊兩個完全是孩子,最多不過十六七歲,風餐露宿的軍旅生活仍未能傷害他們粉嫩柔潤的圓臉,一個在夢中咂巴著嘴,另一個則在夢裡微笑。他們或許夢見了遠方某地鄉間的父母吧。
媽媽伸個手指立在唇邊,示意爸爸不要吵醒腳下的士兵,然後輕輕關門。眼前這些共軍士兵,一夜進城,閭閻不驚,露宿街頭,秋毫無犯,真是仁義之師。爸爸很感動,覺得自己決定留在上海,歡迎共產黨,沒有做錯。
突然間,前前後後,滿街呼叫,此起彼伏,南腔北調,粗壯強悍,聽不清叫些什麼。街邊上的士兵們,都應聲站起,整理衣裝長槍,排成隊列,轉過身,邁開步,齊齊開拔,腳下一片黃塵,走掉了。不過十幾分鐘,街上已經恢復以往的空曠平靜,牆腳散落一些爛泥碎紙片,滿地的塵土上,印著一個個躺臥的身形。
走出里弄,可以看到,這裡那裡,三五成群的上海人,站著發愣。
望著漸行漸遠的士兵隊列的背影,媽媽忽然站住腳,說:「我不想再走了。」
「你不去狄思威路拿東西了嗎?」
「還去嗎?你說,狄思威路會不會也駐滿了兵?」
「不曉得,我想會吧。共軍進駐上海,總不會只這點人馬。」
「那麼,我想我們最好不要去了。」
「你想要拿的東西呢?不拿了?」
「不拿了。」
「如果回家沒事,我去一趟報館。共軍昨夜進了上海,報館今天會趕新聞。我們過幾天再帶寧寧一起出來吃中飯,好吧?」
媽媽不說話,默默從爸爸臂彎裡抽出左手,急忙轉身走回家去。她的眼裡忽然充滿了淚,不想讓爸爸看到。
爸爸朝前走遠了,媽媽又站住,轉過身,望著爸爸的背影。過了五天,爸爸帶媽媽和我到徐家匯一個飯館吃中飯。店裡沒有多少人,剛坐下,店小二走來,客氣地問:「先生點菜嗎?」
爸爸隨口說:「乾菜燜肉,白米飯。」
店小二笑笑說:「先生曉得我們招牌菜。那麼太太點什麼?」
「火腿冬瓜湯。」媽媽說。
店小二問:「小少爺要不要特別點菜?」
媽媽說:「不要,跟我們一道吃。」
「是,謝謝儂。」店小二說著,走開了。
「這幾天看你心滿意足的樣子,報館還好嗎?」媽媽說。
「還好,一切如舊。總經理還是總經理,總編輯還是總編輯。你也看得見,五天了,上海什麼都沒變,這裡的飯菜也還是老樣子。我看,用不著擔心。」
菜上來了,桌上一紅配一綠,很好看。
「我還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膽。」
爸爸添飯搛肉,說:「你提心吊膽什麼?」
「不知道我們在上海能不能活下去?」
「我前些時也是一樣,不曉得在共產黨天下日子怎麼過法。現在共軍到上海幾天了,我反倒安了心。我告訴你,一個多月前,共軍剛剛發動渡江的時候,發布了一份城市解放後的政策,報館的人叫它約法八章。其中有一條明文規定,原國民黨統治區所有機關單位全體員工,凡保護公物財產,迎接共產黨者,均可安心繼續工作,毌需驚惶自擾。這幾天報館裡人仔細觀察,覺得他們確實在執行這些政策,我們大家都會很安定。」
「詹文滸、趙敏恆看了這些,所以都留下來。」
「對,因為有這條政策,報館從上到下,絕大多數都留下來,迎接共產黨。」爸爸說著,放下筷子,從口袋裡取出一份剪報,遞給媽媽說,「我隨身帶了這份約法八章,你可以看看。」
媽媽往我嘴裡餵一大口飯,然後接過爸爸遞過的文件看。
爸爸繼續說:「上海這樣大城市,會照章辦事。共產黨這政策得民心,真能做到的話,國家能建設好,我們應當誠心誠意給共產黨做事。」
媽媽看了一會兒,放下剪報,說:「我的情況不一樣,不曉得他們會怎樣對待我?話當然是這樣說,可心裡總是很不安。」
「你沒有參加過國民黨,也沒有做過反共的事情。這幾年,你一直在家做少奶奶,連舊人員都算不上,有什麼可怕。」
「我爸爸是國民黨,只怕他們容不得我。」
「他們能容得下我,就能容得下你。如果他們容不下你,也就容不下我。我永遠跟你在一起,我會努力保護你,保護這個家,我會盡一切可能,你放心。」
「要我一點擔心都沒有,不可能,我見識過他們怎樣對待異己。其實我自己受多少罪都無所謂,只要你能順心,寧寧能長大。」
「算了,誰也料不到將來會怎麼樣。我想,這個約法八章,白紙黑字印出來,總會算數吧,我可以工作,我們一家就能夠生活,說不定我以後還可以參加革命。」
媽媽不再說話。今天上午,她剛收到泰來大舅從香港寄來的一封信,述說全家人對媽媽的想念和擔憂,勸媽媽趕緊找機會到香港去。大舅告訴媽媽,他正在組裝印刷廠,開工之後,就有收入,家裡生活就會寬裕起來。媽媽和我們回去住一陣子不會有問題,爸爸可以有時間在香港找到合適的工作。她本來想跟爸爸討論這件事,眼下上海還可以放人外出,很多人這兩天離開上海去香港。看見爸爸現在模樣,媽媽什麼也沒說,根本沒有把那封信拿出來給他看。
爸爸說:「吃好了嗎?我去上班了。」
「會晚回家嗎?」媽媽說,「反正我等你。」
爸爸回到報館,剛趕上總經理召集所有員工開會。大餐廳已經坐滿人,編輯部和採訪部的人大都坐在桌邊,仍舊抽菸喝茶。管理處和印刷廠的人多半都靠牆站著。聽見門口有人喊:「靜靜啦,總經理來了。」
人群轉頭往門口看,報館總編輯趙敏恆先走進來,中等個子今天顯得更低些,豐滿圓潤的臉有些蒼白,西裝領帶也好像有些不整,這是趙總編輯從來沒有過的。他後面,總經理詹文滸側著身子,引導幾個穿軍服的人走進來。
這幾個軍人沒有戴軍帽,大都已中年,腰裡束皮帶,沒有帶槍。個個挺胸昂首,甩著兩臂走。他們一進門,就不再理會總經理和總編輯,自管走到眾人面前,一字排開。每個人都把自己威武的目光,依次掃過報館人臉,特別停留在桌邊坐的那些西裝革履的記者編輯們臉上。
「各位,各位,」詹總經理趕上來,陪在他們身邊,搖搖手,說:「這幾位是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來的同志,歡迎他們講話。」
報館的人坐的仍然坐,站的仍然站,沒人說話,沒人鼓掌,大家都等著。
一個臉胖胖的軍人上前一步,臉上露出笑容,慢慢說:「上海軍管會接到上級指示,今天同時進駐上海各大報紙電台和所有新聞單位,實施接管。我們幾個同志,負責接管《新聞報》。我先介紹一下,這位是馮代表,這位是嚴代表,這位是金代表。我呢?姓趙,跟你們趙總編輯同族,不過我沒有趙總編輯那麼大的能耐。」
趙代表聲音又尖又細,像個女人,說到這裡,停一下,笑了笑,看趙敏恆一眼,繼續說:「一九三三年我們黨在福建建設政府,趙先生一篇消息,宣稱有幾萬國軍進剿,鬧得當地人心惶惶,致使我黨政府瓦解,很厲害呀。」
坐在身後的陳丙義,探身向前,貼著爸爸耳朵說:「完了,趙總完了。」
爸爸不解其意,回頭要問,聽見前面講話的軍人換了一個,就忍住問題,看陳丙義一眼。陳丙義專跑要聞,對政治作業相當了解,說話應該不會錯。
講話的是嚴代表,身材高大,臉色鐵青,無一絲笑意。他講話聲音很大,全是命令式:「我是《新聞報》軍管小組組長,現在宣布,從即刻起,《新聞報》一切事務由軍管小組負責。報紙今天開始停止出版,報館封閉,所有人員立刻遣散。」
餐廳裡一陣嗡嗡聲響起,沒有一個人預料會這樣。五十天前,共產黨剛剛宣布約法八章,說是只要歡迎共產黨,舊單位照常經營,舊人員照常工作,怎麼共軍剛進入上海第五天,便封報館,遣散人員?
詹總經理很尷尬地說:「各位,各位,既然軍管會這樣決定,大家只有照做。報紙暫停一下,整頓內部……」
嚴組長依然臉如鐵板,打斷詹總經理,說:「不是暫停,是封閉。」
詹總經理更顯尷尬,嚥口唾沫,又說:「報館當然不能聽任各位忍饑挨餓,我們會發遣散費用……」
「上級沒有說要發遣散費,多發一個月薪水,自謀出路。」嚴組長把手一揮,下令道,「現在散會,所有人立刻離開報館。」
這下子,人都亂了,不及細想,蜂擁而出,各自打點東西,四散奪命。做報館編輯記者的人,辦公室裡除了成堆的紙筆,哪裡有很多個人東西,不過兩袖清風。爸爸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枯坐一陣,站起來,提了塞香菸茶杯等物的公文包,走到編輯部門口,回頭看最後一眼,再走出門。聽見身後哐噹一聲關門,爸爸的熱淚奪眶而出。
爸爸提著公文包,在街上無目的地漫走,頭腦裡昏昏沉沉,迷糊一團。待他清醒過來,發現並沒有回到家,而是站立在百老匯大廈的門前,《新聞報》的編輯記者們,經常下午在此飲茶休息,談天說地。爸爸每次從南京回上海,也要來這裡參加。
這是今生最後一次來這裡了,《新聞報》人圍聚這裡的歡聲笑語,將永遠成為一個歷史的回憶。爸爸傷感之餘,信步走進店去,走到平時他們聚集的一角,人去桌空,冷冷清清。
爸爸坐下,侍應生送來一份杯盞,擺上一碟花生米,提來一瓶紅葡萄酒。爸爸自己倒了一杯,舉起要喝,可雙手抖得厲害,紅酒潑出酒杯,在他手背上流淌,好像鮮血淋漓。他放下杯,淚順頰下,滴落盞中。
共產黨接管報館,本在意料之中,可沒有想到是這樣作法。早些時候,他跟媽媽商量過,就算情況到了最後,他們總還可以找個地方,做小學教員,維持生活,養大孩子。現在看起來,在共產黨掌管的天下,即使小學教員,或許也難做成。既然共產黨把他當作反共分子一樣對待,就不會再允許他們去做小學教員。
外公是國民黨要員,可他和媽媽都沒有參加國民黨,而且他們沒跟隨國民黨離開大陸。難道共產黨不能理解他們的思想嗎?他們沒有參加共產黨,可也沒有反對共產黨。到《新聞報》,爸爸發過上千條新聞報導,從來沒用過共匪或匪軍這樣的字樣,只用共產黨或者共軍。他們真誠相信共產黨解救中國,真誠相信共產黨統一戰線承諾,所以他們留在上海,歡迎共產黨,準備與共產黨合作,建設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把他們看做是反共分子呢?
報館封閉,人員遣散,怎麼生活呢?爸爸不知道報館同事們會怎樣,報館裡的人從來沒有談論過,誰也沒有想到過會有這樣的局面發生。現在怎麼辦?沒有工作,生活馬上沒有著落,寧寧不到兩歲,媽媽懷著孕,一個小的正待出生。怎麼辦?
天黑了,爸爸有些醉意,步履蹣跚,走出百老匯大廈。涼風一吹,方醒些許。他不願坐車,貪圖涼風,走路回家。街上剛掃過地,灑過水,溼淋淋的路面,倒映街燈霓虹,或黃或紅,參差流轉,好像爸爸此刻心緒,五顏六色,喜怒哀樂,混沌一片。這是爸爸平生第一次醉酒,悲憤絕望,傷心至極,可恨眼已無淚,只有暗飲心血。爸爸此刻才明白,他錯了。走不多遠,胸口上湧,爸爸趴倒路邊樹叢裡,嘔吐一番,方覺清爽起來,繼續趕路。
午夜已過,爸爸回到家。媽媽站在屋子當中,罵:「你到哪兒去了?急死人。幾次跑去打電話,報館裡人早都走完了……」
爸爸不理會,斜著身子,跑到廚房去漱口。
媽媽看見,嚇了一跳,跟進廚房,問:「你喝醉了?」
爸爸滿臉淌水,沙啞喉嚨,說:「我們準備一下,離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