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一群叫德國人的人,進入了一個叫波蘭的國家,接管了安娜居住的城市──克拉科夫。這群德國人隨後訂定一項計畫,取名為「克拉科夫特別行動」,以城內的知識分子和學者為目標,安娜的父親也包括在內。
克拉科夫特別行動訂於一九三九年──安娜的第七個年頭的十一月六日展開。那天早上,安娜只知道父親要出門幾個小時。
十一點剛過,父親把她託給福克斯曼醫師,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安娜的父親有要務必須處理時,經常讓她留在朋友那裡。他很信任她,敢讓她一個人留在公寓一下子,但偶爾當然也有必須出門更久的時候,她年紀還很小,有時也是需要別人的照顧。
安娜的父親努力讓她遠離城裡正在發生的事,但戰爭終歸是戰爭,不可能讓孩子永遠不受世態的打擾。街上有穿制服的人,有叫喊的人,有狗,有恐懼,偶爾還有槍聲。一個男人如果喜歡說話,她的女兒終究要聽見有人偷偷說出「戰爭」兩個字。「戰爭」,在每一種語言,都是沉重的字眼。
這個沉重的字眼像一張網緣加重的網子降臨在四面八方,而安娜隱約還記得網子出現前的歲月,但她主要記得的不是某個人的身形或臉孔,甚至不是她好不容易為母親塑造的短暫印象,而是那段時間一座生氣蓬勃的城市充滿生機的戶外生活:在公園庭院閒聊散步,人行道桌上一杯杯的啤酒,或一杯杯的咖啡或茶,母親、情人、朋友隔著迴盪回音的石路呼喚名字,希望在某個親愛的人消失在街角前引起他注意轉頭。那一段歲月對安娜宛如永恆的暖意與陽光,但她了解到戰爭酷似壞天氣──如果壞天氣就要來了,最好不要在戶外遇上。
在最後的幾個月,安娜的父親經常和她待在屋內聊天,當無可避免必須保持安靜時,他們就看書。他的本意是好的,但屋裡大多數的書仍舊超過安娜的程度,所以安娜老是讀同一本書,厚厚一本收集各地兒童故事的書,不管是伊索寓言還是聖經故事,不管是北歐神話還是埃及傳說,每則故事在厚重的紙頁上都有十九世紀風格的溫馨筆墨插圖。
一和那本書分開,安娜就想念起它,甚至在她開始想念父親之前。
十一月六日午後的頭兩、三個小時,福克斯曼醫師對安娜的態度一如既往,當店裡沒人時,便從眼鏡上方逗弄取笑她,當門上的鈴響起時,新的客人進來,他便頓時不理會她。今天的餅乾比以前少了許多,但安娜可以理解──福克斯曼醫師說是因為戰爭而糧食不足,這是安娜相當熟悉的慣例,近來只要有人說到某件事不同以往,似乎都會點出戰爭當作解釋。
安娜仍然不確定「戰爭」的確實意思,但這兩個字似乎至少多少衝擊到她的餅乾補給,因此她實在不能苟同。
那日,店裡很忙,安娜沒見過店裡這麼熱鬧。上門找福克斯曼醫師求救的好像多是穿著大同小異的制服的德國青年。連一些穿西裝的年長男人進來,講的也是嘹喨清脆的德語,雖然分明與醫師說同樣的語言,安娜覺得他們繃緊肌肉往前傾身,而醫師則寬舒地放鬆肌肉。太有趣了,但當安娜太明目張膽注意客人要說的話時,福克斯曼醫師就緊張起來,所以安娜盡量裝出沒有在聽的樣子。
當白晝即將結束時,醫師設法掩飾越來越強烈的焦慮,等到關店的時候,安娜的父親還是沒有回來接她,福克斯曼醫師便不再加以掩飾他的煩惱。
安娜卻沒有很擔心。她的父親曾經出門更久的時間,每一次都會回來。但街上不時傳出槍響,狗兒吠個不停。福克斯曼醫師斷然拒絕帶安娜回家,在她心上種下了第一顆發愁的種子。醫師以前對她總是很親切,突然變得不客氣,讓人覺得不解。
那一夜,安娜睡在福克斯曼醫師店裡的櫃台底下,沒有毯子保暖,既擔心有人發現,也害怕製造太多聲響,因為在漸漸昏暗的夜晚,滿街都是德國人。
她輾轉難眠。煩惱讓她東想西想,讓她睡不著覺,卻無法讓她不覺得越來越無聊。就在這種永遠進入不了下一刻的時候,她懷念起她的故事書。
書的後面有一則故事,那裡的裝幀裂了,所以很容易就翻開到那一頁。故事描述一個長得瘦瘦高高叫作魔王的死靈。安娜喜歡盯著他的圖片,直到心中的恐懼到達幾乎難受的程度,然後再把它藏起來,恐懼一定會隨著魔王消失,困在書裡面。現在,她好想把折磨人的擔心跟著魔王一塊關起來。
到了早上,福克斯曼醫師為安娜帶了少量的食物,食物給予她慰藉。但到了午餐時間,她就明白醫師不打算讓她留在身邊。他滿口道歉,告訴安娜,如果她的父親回到店裡找她,他會立刻要他過去,但他實在不能讓她繼續留在店裡。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道理,她有什麼資格吵呢?
福克斯曼醫師隨手把藥局的門鎖上,陪安娜走回公寓。一回到家,安娜就發現父親在前一日出門前往福克斯曼醫師的店時,把自己家的門鎖上了。但福克斯曼醫師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他們走到看得見公寓大樓的地方,他就立刻藉故離開,匆匆回到自己的店。
安娜在公寓門口坐了大半天,仍舊有幾分相信父親在回家的路上。她盡力修剪自己的擔憂,鼓勵這份確定在擔心的位置上成長。他一定很快就會回來的。
他卻沒有回來。
安娜只要覺得信心減弱,就會試一試公寓的門把。她試了一遍又一遍,動作一次比一次慢。她非常肯定父親並沒有把她鎖在外頭,只是她門把轉得不夠用力。
儘管她非常希望這是真的,門卻始終紋絲不動。在和平的歲月,這樣的想像有時是真的,但在戰爭的日子永遠不會是。
安娜覺得自己在那裡坐了天長地久,從某種意義來說,她確實是坐了天長地久,因為,對小孩來說,一個無聊的鐘頭就像一輩子那麼悠長。安娜起碼坐了兩、三個小時,要不是走廊對門的寧查克太太,她恐怕會坐著等候父親,直到戰爭阻止她為止。
寧查克太太經常向瓦尼雅教授(和其他人)抱怨,說教授和女兒深夜講話太過大聲,但安娜的父親相信她只是不喜歡他們帶吉普賽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到公寓來。寧查克太太只會講波蘭語,而且每次只講幾句。這位老太太這輩子從未直接對安娜說過半個字,卻屢次當著安娜的面跟她父親提到她,通常是說他沒有好好教育女兒。不用說,安娜見到她不會特別開心,但她卻又是一個相當喜歡認識人的女孩。
安娜開始在公寓門口等待後沒多久,寧查克太太就出門去辦一會兒事。她經過走廊時,目光停留在安娜的身上,她回來時,目光則一直等到她進入公寓關上門後才離開安娜。
安娜不確定寧查克太太想做什麼,但這位老太太開始不時砰一聲打開門,看看小女孩是否還坐在走廊上。每一次安娜看到她,寧查克太太從門後露出的半張臉不知怎地顯得越來越滿意。
如果不是寧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就留下來等候父親。
如果不是寧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永遠不會遇見燕子人。
***
在克拉科夫許許多多的公寓和房間,甚至咖啡館和小酒館,有安娜父親散布各處的朋友,他們願意以各種語言歡迎她待上一、兩天。但她依舊走回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畢竟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父親的地方,也是他認為安娜所在的地方。
天色逐漸暗下,安娜餓了,當太陽開始朝著地平線沉落,她也開始懷疑那晚要睡在哪裡,這個煩惱對她是一個新的感受──那晚之前,她從小只睡過一個地方,也就是她家公寓上鎖門後那張小床,與父親只隔著一條走廊。
安娜沿著街道走到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外頭,醫師忙著招呼客人,透過大片的厚玻璃窗,她看見他跟一個穿西裝的男子說話,他朝著她的方向往外看,卻好像沒有看見她。
街上很冷。
安娜年紀雖小,在許多方面卻習於表現得像大人,只是在那段日子她始終還是像孩子一樣乖乖聽話。福克斯曼醫師說過,他不希望她到他的藥局裡,儘管她十分相信情況與他所以為的不同,儘管她現在十分絕望,如果沒有人說她可以進去,她就絕對不會進去。
這就是大人所謂的「乖巧聽話」。
安娜在街上靜下心來,守候一個不會出現的父親。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在一條短街上──街道彎曲狹窄,鋪著鵝卵石,頭尾連接到兩條比較重要的大道就沒了。這裡人車不多,除了去藥局與幾間位於一樓店家的客人,大多數在小街來來去去的,是住在這條街樓上的居民,他們不管是出門還是回家,都不會在路上逗留。安娜垂著目光,默默懇求每一個路過的人別看著她,或者祈求經過的人是父親。為了打發時間,她找出裙子拉得出來的脫落線頭玩弄。
最後引起她注意的是腳步聲。那天下午,喀啦喀啦的節奏必定在街上來回了上百次,繞過來又轉過去,來來回回,消失一會兒又再響起,她終於熟悉了他木頭鞋跟敲在街面石頭上的聲音。她訝異地抬起頭,確信她認識這雙鞋子,在她抬起頭後不久,鞋子上方的男人注意到她在注意他。
男人很高,而且非常瘦。他的褐色毛料三件式西裝一定是為他量身訂做,很難想像有其他男子穿這樣的尺碼,這套衣服穿在他的身上比手套還要合身。他提著一個老舊的醫生包,皮革也是褐色,比深色西裝略淺一些,上面有黃銅配件,提包側面有紅色的SWG字母組合圖案,圖案褪色了,本來一定跟他深色領帶同一顏色。雖然晴朗無雲,一把黑色長傘放在提包上,就擱在提包的兩個提把之間。
瘦子注意到安娜在看他,便停下了腳步。他從可怕的高度透過金絲邊圓框眼鏡低頭看她,嘴裡啣著一根沒點的菸。他用細長的手指把菸拿開,吸了一口氣準備說話。
恰好就在那一刻,一陣噹噹鈴聲響起,一個年輕德國士兵走出福克斯曼醫師的店來到街上。瘦子猛然朝年輕士兵轉過去,用響亮清脆又極為高雅的德語對他說話,詢問這裡是否就是備受喜愛的名醫的開業地點。安娜發現自己屏住了呼吸。
瘦子和陌生人愉快地交談了幾句,士兵擔保店裡服務的品質和熱忱,畢竟醫師是德國人,不能指望這些波蘭醫師比得上他。
在適當的停頓後,瘦子點頭向士兵致謝,目光轉向了藥局。他有一種權威的神采,安娜開始懷疑──士兵一定也在想──自己是否應該知道他的身分。年輕士兵對不明言的長官癖性習以為常,將草草點個頭當成是打發他走的意思,但沒走多遠便被瘦子喚回來。
「Soldat(德語:士兵),可不可以幫我點個菸。」他說。瘦子的長手扣在背後,無疑懶得自己點那玩意兒。
年輕士兵恭敬遵命,瘦子沒有看著他的眼睛,也沒有主動表達謝意,連個答理也沒有。
他深深吸了一口菸。
士兵消失在克拉科夫街頭。
瘦子又深深吸了一口菸,轉回頭看著安娜。
「那妳是誰呢?」他用完美的德語說,煙霧隨著聲音逃出了他的嘴。
安娜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她動了動下顎,想憑空抓住任何語言的某個字──她知道德國人有德國人叫她「安娜」的說法,卻莫名覺得對一個嚴峻的權威人士用那個字來說她是誰不大妥,她又冷又餓又害怕,絞盡腦汁回想原本那個暱稱是什麼。
瘦子挑起一邊的眉毛,頭往右歪,皺著眉,換用波蘭語。「妳在等誰?」
他的德語響亮清脆,他的波蘭語卻圓潤輕快。他是安娜第一個聽見跟父親一樣會說一種以上語言的人。
她想回答他,也想說話,卻不知能對他說什麼。她想說自己在等父親,但她其實已經不大確定這件事,而對這位陌生的高個子她至少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他不是你會對他說謊的人。
瘦子點頭回應安娜的沉默,改用俄語說話。「妳爸爸、媽媽呢?」
這個問題應該容易回答,只是安娜實在無法回答,因為她不知道。她正準備這麼跟他說的時候,高個子已經習慣了她的沉默,立刻轉到下一種語言: 意第緒語。
「妳沒事吧?」
就是這個問題把安娜惹哭了。當然,其他的問題和其他問題的無解,同樣難以言喻地教人不知所措,同樣教人苦惱。也許是因為他的語氣突然緩和下來──他,一個她當時十分害怕的男人,高高站在那裡,忽然關心起她來了。局勢惡化了幾週、幾個月,她想不起來還有誰曾經問過她好不好,就連父親也忙著為她提供可以接受的「沒事」的說詞,忘了問一問這些說詞是否令她安心。
也許是因為意第緒語。那是什穆立克先生的語言,安娜已經數週沒有見到什穆立克先生。她是個孩子,但不是沒有看見城裡猶太人的遭遇。在瘦子講意第緒語前,她有幾分懷疑意第緒語是否依然殘存。
不過,安娜落淚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只有這個問題她明確地知道答案:
她不好。
見到她的眼淚,瘦子似乎迷惑多於擔心。他再次聚攏眉頭,歪著頭往下看她。瘦子似乎非常好奇。
這人的眼睛非常銳利,非常深邃,即使有個女孩竭力不讓世界見到她的眼淚,也難以不注視著這雙眼眸。他的眼睛跟魚鉤一樣捕抓到安娜的眼神,把安娜的目光帶到自己的身上。
他接下來所做的事,永遠改變了安娜的人生。
瘦子銳利的目光轉向短街兩側結聚的屋簷,安娜受俘的眼光緊緊跟隨。瘦子看見了他要的東西,縮攏嘴唇,朝天空的方向,發出啁啾的響亮哨音。
突然間,一陣振翅聲響起,一隻鳥如墜地的炸彈朝街道垂直落下。牠展開翅膀聚集空氣,減緩下降速度,最後停在潮濕的灰色鋪路石上。牠一蹦一跳,眨著眼睛歪著頭,往上看著瘦子。
瘦子把菸從左手換到右手,往路面蹲下去,高聳的膝蓋幾乎頂到了耳朵。他左手食指指向右邊,伸出與地面平行。
小鳥一時間仍舊動也不動。瘦子又跟牠說話,彷彿呼喚牠的名字,小鳥於是輕輕一飛,飛到他樹枝般的指頭上停歇。
他緩緩轉身,把小鳥帶到安娜的面前,直視她睜大的眼睛,並舉起右手食指放在唇前,示意她不要出聲。
沒有必要。安娜唯恐驚嚇到這隻鮮豔美麗又嬌嫩的小生物,不只停止了哭泣,還發現自己又屏住了呼吸。
安娜可以非常清楚看見小動物。瘦子把小鳥送到離她臉只有幾吋的地方,鳥頭和翅膀是鮮豔斑斕的寶藍色,面部和翎頜則為淺橘色,鳥尾分叉很大。牠不是陡然動了一下,就是一動也不動抬頭看著安娜,瘦子好像做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雕像放在手上,每一個都毫無痕跡被下一個給取代。
安娜不禁笑了,還伸出手來摸鳥。她一時以為可以把指尖貼到柔軟的羽毛上,但小鳥突然動了起來,嚇了她一跳,高高飛到天上去,牠不願留在原地被摸。
瘦子的嘴依舊不動聲色,銳利的眼睛卻閃爍著某種勝利之火。他以驚人的速度和流暢的動作站直了身體,開始過街朝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走去。安娜非常震驚,她居然聽見自己對著空氣問自己的小問題。
「那是什麼?」她說。
「是一隻燕子。」瘦子回答,但沒有轉回來。
藥局門上的鈴一陣叮噹作響,門又關上了。
當瘦子推門走出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時,顯然不打算繼續和安娜交談。他的眼睛──為了捕抓其他眼睛的特製工具──流暢地掃過靠牆縮成一團的她,一步也沒有停下來。安娜還沒奮力站起來,他槍聲似的腳步已經往短街街口走了一半的路。
但他從藥局出來時,安娜已經準備好了。
她以快速混亂又分歧的語言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
她用意第緒語說:「我現在好一點了。」接著用俄語說:「我覺得我爸爸不會回來了。」她用德語說:「我是我自己。」接著用波蘭語說:「現在我在等你。」
高個子在街上沉默了一會兒。換做世上其他男人,他們會嚇得愣住了,而他全然沒有露出特別的表情,只是用一雙深色眼睛打量著安娜。
安娜憋不住了,又用法語補充一句,因為那是她想得到最接近的語言。「還有,我不會說鳥語。」
安娜聽過燕子人的笑聲三次,這是第一次。
「我不會說法語。」他說。
他靜靜站了一會兒,看著安娜,一動也不動,像是等著看見什麼徵兆或訊號會從她小胸腔的擴張和收縮中出現。
安娜覺得自己在空蕩的靜止中沉沒了,這是她第一次說出來,這是她第一次允許自己清清楚楚地想著這件事:
她覺得爸爸不會回來了。
說出這句話讓她覺得難受,覺得不妥,像是徒手扳開參差不齊的生鏽金屬,像是父親隔著一個擁擠的院子呼喚她,她聽見了,卻還別過臉去。
一切靜止了。
突然間,瘦子下了某種決心。安娜看見他開始大步朝自己走來,很驚訝自己忽然害怕了。
毫無疑問,這個高大的陌生人不是讓人覺得可靠的人,他發出一種威脅感,一種秘密的緊張感,完全不像一般人培養來吸引孩童喜愛的那種特質。儘管如此,他還是有非常吸引她的地方,也許是輕鬆和燕子說話的那一點。當然,這男人很奇怪,但他的怪很尖銳,很熟悉。或許安娜和她的父親沒有自己的語言,或許他們的語言是每一種語言,安娜忍不住覺得在這個高大陌生人的身上找到屬於他們稀有部落的另一成員──一個會許多語言的人。
瘦子走了幾步路,越過馬路朝她走來。安娜害怕不已,但準備好聽到這個陌生人是被派來接她的,準備好被告知只要願意相信他,跟著他,就會被帶回父親的身邊。這個男人是被派來保護她,照顧她,直到她能夠回到她應該在的地方。
她作好了決定。
但男人沒有說出這樣的話,反而蹲下身子,給她一塊餅乾,與福克斯曼醫師平日給她的一模一樣。
只是一塊餅乾。
但在安娜做好了決定的心中,她認為這是一種變體的奇蹟,顯示福克斯曼醫師和高個子之間交接了父職,這個發展勝過那些她想像得到而台詞更多的可能情節,不只美味,而且是一種魔法,有趣的魔法。
高大的陌生人看著安娜咬下餅乾,由衷地感到開心。以一個小女孩來說,她很久沒吃東西了,絕對沒有一樣東西像加了奶油的甜點這麼好吃。整塊餅乾一下就吃完了。
當安娜的注意力離開不可思議就忽然消失的餅乾時,瘦子已經站直了身體,高高站在她的身邊。
過了大半天後,他說:「不要讓人看見妳。」他的目光接著轉回到克拉科夫。「越久越好。」
接著,木頭鞋跟響亮宣告他的行進,他離開了安娜,消失在遠方的繁忙的街道。
也許有點遲,但在七歲的年紀,安娜依舊處於弄清世界真實運作的過程中。在短短的七年歲月,她的生活運作方式穿插著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劇變動盪──母親走了,接著一個戰火中的世界到來,現在父親也消失了。就她的瞭解,這就是「世事」,你知道的不久留,你期待的會消失。對於一個備受照顧的七歲女孩,安娜的適應能力已經變得很強,你對她說什麼語言,她就用什麼語言回答。
因此,當瘦子出現,對燕子說話,憑空變出她最喜愛的餅乾,她怎麼不學習說他的語言呢?而瘦子的語言是一樣飄忽不定、閃爍微光的東西:對士兵,他以瀕於鄙視的權威口吻說話;對空中的小鳥,他用溫和的慈愛說話。
然而,當他看著安娜朝燕子伸出手,或者品嘗餅乾的香甜,他那無動於衷的表情後方有一樣東西──除了閃著光芒教人驚歎的種種,他還有一樣東西,一樣堅實牢固又真實的東西,一樣藏起來的東西。
這是個不見得會說出他的用意或感受的男人。
安娜知道,不同語言以不同明確程度處理表情的細微差別──在某個語言,一句成語可能相當直接表達發言者意圖構通的內容,另一個語言則藉由謙遜的暗喻做為障眼法,深厚的感情或害羞的意見很可能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也就是說,安娜心頭一驚,明白高大陌生人對她所說的言語含有其他的意思,而那驚嚇的威力賦予她力量,自己徒手扯裂冰涼的鐵。
「不要讓人看見。」高個子說:「越久越好。」
安娜暗自微笑。「我來了。」
她做好了決定。
安娜遇見了燕子人,他帶著她走入了一個她無法想像的世界。「不要讓人看見」是燕子人給安娜的第一個溫柔告誡,從此以後,他們將開啟一段無與倫比的旅程……
克拉科夫特別行動訂於一九三九年──安娜的第七個年頭的十一月六日展開。那天早上,安娜只知道父親要出門幾個小時。
十一點剛過,父親把她託給福克斯曼醫師,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安娜的父親有要務必須處理時,經常讓她留在朋友那裡。他很信任她,敢讓她一個人留在公寓一下子,但偶爾當然也有必須出門更久的時候,她年紀還很小,有時也是需要別人的照顧。
安娜的父親努力讓她遠離城裡正在發生的事,但戰爭終歸是戰爭,不可能讓孩子永遠不受世態的打擾。街上有穿制服的人,有叫喊的人,有狗,有恐懼,偶爾還有槍聲。一個男人如果喜歡說話,她的女兒終究要聽見有人偷偷說出「戰爭」兩個字。「戰爭」,在每一種語言,都是沉重的字眼。
這個沉重的字眼像一張網緣加重的網子降臨在四面八方,而安娜隱約還記得網子出現前的歲月,但她主要記得的不是某個人的身形或臉孔,甚至不是她好不容易為母親塑造的短暫印象,而是那段時間一座生氣蓬勃的城市充滿生機的戶外生活:在公園庭院閒聊散步,人行道桌上一杯杯的啤酒,或一杯杯的咖啡或茶,母親、情人、朋友隔著迴盪回音的石路呼喚名字,希望在某個親愛的人消失在街角前引起他注意轉頭。那一段歲月對安娜宛如永恆的暖意與陽光,但她了解到戰爭酷似壞天氣──如果壞天氣就要來了,最好不要在戶外遇上。
在最後的幾個月,安娜的父親經常和她待在屋內聊天,當無可避免必須保持安靜時,他們就看書。他的本意是好的,但屋裡大多數的書仍舊超過安娜的程度,所以安娜老是讀同一本書,厚厚一本收集各地兒童故事的書,不管是伊索寓言還是聖經故事,不管是北歐神話還是埃及傳說,每則故事在厚重的紙頁上都有十九世紀風格的溫馨筆墨插圖。
一和那本書分開,安娜就想念起它,甚至在她開始想念父親之前。
十一月六日午後的頭兩、三個小時,福克斯曼醫師對安娜的態度一如既往,當店裡沒人時,便從眼鏡上方逗弄取笑她,當門上的鈴響起時,新的客人進來,他便頓時不理會她。今天的餅乾比以前少了許多,但安娜可以理解──福克斯曼醫師說是因為戰爭而糧食不足,這是安娜相當熟悉的慣例,近來只要有人說到某件事不同以往,似乎都會點出戰爭當作解釋。
安娜仍然不確定「戰爭」的確實意思,但這兩個字似乎至少多少衝擊到她的餅乾補給,因此她實在不能苟同。
那日,店裡很忙,安娜沒見過店裡這麼熱鬧。上門找福克斯曼醫師求救的好像多是穿著大同小異的制服的德國青年。連一些穿西裝的年長男人進來,講的也是嘹喨清脆的德語,雖然分明與醫師說同樣的語言,安娜覺得他們繃緊肌肉往前傾身,而醫師則寬舒地放鬆肌肉。太有趣了,但當安娜太明目張膽注意客人要說的話時,福克斯曼醫師就緊張起來,所以安娜盡量裝出沒有在聽的樣子。
當白晝即將結束時,醫師設法掩飾越來越強烈的焦慮,等到關店的時候,安娜的父親還是沒有回來接她,福克斯曼醫師便不再加以掩飾他的煩惱。
安娜卻沒有很擔心。她的父親曾經出門更久的時間,每一次都會回來。但街上不時傳出槍響,狗兒吠個不停。福克斯曼醫師斷然拒絕帶安娜回家,在她心上種下了第一顆發愁的種子。醫師以前對她總是很親切,突然變得不客氣,讓人覺得不解。
那一夜,安娜睡在福克斯曼醫師店裡的櫃台底下,沒有毯子保暖,既擔心有人發現,也害怕製造太多聲響,因為在漸漸昏暗的夜晚,滿街都是德國人。
她輾轉難眠。煩惱讓她東想西想,讓她睡不著覺,卻無法讓她不覺得越來越無聊。就在這種永遠進入不了下一刻的時候,她懷念起她的故事書。
書的後面有一則故事,那裡的裝幀裂了,所以很容易就翻開到那一頁。故事描述一個長得瘦瘦高高叫作魔王的死靈。安娜喜歡盯著他的圖片,直到心中的恐懼到達幾乎難受的程度,然後再把它藏起來,恐懼一定會隨著魔王消失,困在書裡面。現在,她好想把折磨人的擔心跟著魔王一塊關起來。
到了早上,福克斯曼醫師為安娜帶了少量的食物,食物給予她慰藉。但到了午餐時間,她就明白醫師不打算讓她留在身邊。他滿口道歉,告訴安娜,如果她的父親回到店裡找她,他會立刻要他過去,但他實在不能讓她繼續留在店裡。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道理,她有什麼資格吵呢?
福克斯曼醫師隨手把藥局的門鎖上,陪安娜走回公寓。一回到家,安娜就發現父親在前一日出門前往福克斯曼醫師的店時,把自己家的門鎖上了。但福克斯曼醫師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他們走到看得見公寓大樓的地方,他就立刻藉故離開,匆匆回到自己的店。
安娜在公寓門口坐了大半天,仍舊有幾分相信父親在回家的路上。她盡力修剪自己的擔憂,鼓勵這份確定在擔心的位置上成長。他一定很快就會回來的。
他卻沒有回來。
安娜只要覺得信心減弱,就會試一試公寓的門把。她試了一遍又一遍,動作一次比一次慢。她非常肯定父親並沒有把她鎖在外頭,只是她門把轉得不夠用力。
儘管她非常希望這是真的,門卻始終紋絲不動。在和平的歲月,這樣的想像有時是真的,但在戰爭的日子永遠不會是。
安娜覺得自己在那裡坐了天長地久,從某種意義來說,她確實是坐了天長地久,因為,對小孩來說,一個無聊的鐘頭就像一輩子那麼悠長。安娜起碼坐了兩、三個小時,要不是走廊對門的寧查克太太,她恐怕會坐著等候父親,直到戰爭阻止她為止。
寧查克太太經常向瓦尼雅教授(和其他人)抱怨,說教授和女兒深夜講話太過大聲,但安娜的父親相信她只是不喜歡他們帶吉普賽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到公寓來。寧查克太太只會講波蘭語,而且每次只講幾句。這位老太太這輩子從未直接對安娜說過半個字,卻屢次當著安娜的面跟她父親提到她,通常是說他沒有好好教育女兒。不用說,安娜見到她不會特別開心,但她卻又是一個相當喜歡認識人的女孩。
安娜開始在公寓門口等待後沒多久,寧查克太太就出門去辦一會兒事。她經過走廊時,目光停留在安娜的身上,她回來時,目光則一直等到她進入公寓關上門後才離開安娜。
安娜不確定寧查克太太想做什麼,但這位老太太開始不時砰一聲打開門,看看小女孩是否還坐在走廊上。每一次安娜看到她,寧查克太太從門後露出的半張臉不知怎地顯得越來越滿意。
如果不是寧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就留下來等候父親。
如果不是寧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永遠不會遇見燕子人。
***
在克拉科夫許許多多的公寓和房間,甚至咖啡館和小酒館,有安娜父親散布各處的朋友,他們願意以各種語言歡迎她待上一、兩天。但她依舊走回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畢竟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父親的地方,也是他認為安娜所在的地方。
天色逐漸暗下,安娜餓了,當太陽開始朝著地平線沉落,她也開始懷疑那晚要睡在哪裡,這個煩惱對她是一個新的感受──那晚之前,她從小只睡過一個地方,也就是她家公寓上鎖門後那張小床,與父親只隔著一條走廊。
安娜沿著街道走到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外頭,醫師忙著招呼客人,透過大片的厚玻璃窗,她看見他跟一個穿西裝的男子說話,他朝著她的方向往外看,卻好像沒有看見她。
街上很冷。
安娜年紀雖小,在許多方面卻習於表現得像大人,只是在那段日子她始終還是像孩子一樣乖乖聽話。福克斯曼醫師說過,他不希望她到他的藥局裡,儘管她十分相信情況與他所以為的不同,儘管她現在十分絕望,如果沒有人說她可以進去,她就絕對不會進去。
這就是大人所謂的「乖巧聽話」。
安娜在街上靜下心來,守候一個不會出現的父親。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在一條短街上──街道彎曲狹窄,鋪著鵝卵石,頭尾連接到兩條比較重要的大道就沒了。這裡人車不多,除了去藥局與幾間位於一樓店家的客人,大多數在小街來來去去的,是住在這條街樓上的居民,他們不管是出門還是回家,都不會在路上逗留。安娜垂著目光,默默懇求每一個路過的人別看著她,或者祈求經過的人是父親。為了打發時間,她找出裙子拉得出來的脫落線頭玩弄。
最後引起她注意的是腳步聲。那天下午,喀啦喀啦的節奏必定在街上來回了上百次,繞過來又轉過去,來來回回,消失一會兒又再響起,她終於熟悉了他木頭鞋跟敲在街面石頭上的聲音。她訝異地抬起頭,確信她認識這雙鞋子,在她抬起頭後不久,鞋子上方的男人注意到她在注意他。
男人很高,而且非常瘦。他的褐色毛料三件式西裝一定是為他量身訂做,很難想像有其他男子穿這樣的尺碼,這套衣服穿在他的身上比手套還要合身。他提著一個老舊的醫生包,皮革也是褐色,比深色西裝略淺一些,上面有黃銅配件,提包側面有紅色的SWG字母組合圖案,圖案褪色了,本來一定跟他深色領帶同一顏色。雖然晴朗無雲,一把黑色長傘放在提包上,就擱在提包的兩個提把之間。
瘦子注意到安娜在看他,便停下了腳步。他從可怕的高度透過金絲邊圓框眼鏡低頭看她,嘴裡啣著一根沒點的菸。他用細長的手指把菸拿開,吸了一口氣準備說話。
恰好就在那一刻,一陣噹噹鈴聲響起,一個年輕德國士兵走出福克斯曼醫師的店來到街上。瘦子猛然朝年輕士兵轉過去,用響亮清脆又極為高雅的德語對他說話,詢問這裡是否就是備受喜愛的名醫的開業地點。安娜發現自己屏住了呼吸。
瘦子和陌生人愉快地交談了幾句,士兵擔保店裡服務的品質和熱忱,畢竟醫師是德國人,不能指望這些波蘭醫師比得上他。
在適當的停頓後,瘦子點頭向士兵致謝,目光轉向了藥局。他有一種權威的神采,安娜開始懷疑──士兵一定也在想──自己是否應該知道他的身分。年輕士兵對不明言的長官癖性習以為常,將草草點個頭當成是打發他走的意思,但沒走多遠便被瘦子喚回來。
「Soldat(德語:士兵),可不可以幫我點個菸。」他說。瘦子的長手扣在背後,無疑懶得自己點那玩意兒。
年輕士兵恭敬遵命,瘦子沒有看著他的眼睛,也沒有主動表達謝意,連個答理也沒有。
他深深吸了一口菸。
士兵消失在克拉科夫街頭。
瘦子又深深吸了一口菸,轉回頭看著安娜。
「那妳是誰呢?」他用完美的德語說,煙霧隨著聲音逃出了他的嘴。
安娜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她動了動下顎,想憑空抓住任何語言的某個字──她知道德國人有德國人叫她「安娜」的說法,卻莫名覺得對一個嚴峻的權威人士用那個字來說她是誰不大妥,她又冷又餓又害怕,絞盡腦汁回想原本那個暱稱是什麼。
瘦子挑起一邊的眉毛,頭往右歪,皺著眉,換用波蘭語。「妳在等誰?」
他的德語響亮清脆,他的波蘭語卻圓潤輕快。他是安娜第一個聽見跟父親一樣會說一種以上語言的人。
她想回答他,也想說話,卻不知能對他說什麼。她想說自己在等父親,但她其實已經不大確定這件事,而對這位陌生的高個子她至少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他不是你會對他說謊的人。
瘦子點頭回應安娜的沉默,改用俄語說話。「妳爸爸、媽媽呢?」
這個問題應該容易回答,只是安娜實在無法回答,因為她不知道。她正準備這麼跟他說的時候,高個子已經習慣了她的沉默,立刻轉到下一種語言: 意第緒語。
「妳沒事吧?」
就是這個問題把安娜惹哭了。當然,其他的問題和其他問題的無解,同樣難以言喻地教人不知所措,同樣教人苦惱。也許是因為他的語氣突然緩和下來──他,一個她當時十分害怕的男人,高高站在那裡,忽然關心起她來了。局勢惡化了幾週、幾個月,她想不起來還有誰曾經問過她好不好,就連父親也忙著為她提供可以接受的「沒事」的說詞,忘了問一問這些說詞是否令她安心。
也許是因為意第緒語。那是什穆立克先生的語言,安娜已經數週沒有見到什穆立克先生。她是個孩子,但不是沒有看見城裡猶太人的遭遇。在瘦子講意第緒語前,她有幾分懷疑意第緒語是否依然殘存。
不過,安娜落淚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只有這個問題她明確地知道答案:
她不好。
見到她的眼淚,瘦子似乎迷惑多於擔心。他再次聚攏眉頭,歪著頭往下看她。瘦子似乎非常好奇。
這人的眼睛非常銳利,非常深邃,即使有個女孩竭力不讓世界見到她的眼淚,也難以不注視著這雙眼眸。他的眼睛跟魚鉤一樣捕抓到安娜的眼神,把安娜的目光帶到自己的身上。
他接下來所做的事,永遠改變了安娜的人生。
瘦子銳利的目光轉向短街兩側結聚的屋簷,安娜受俘的眼光緊緊跟隨。瘦子看見了他要的東西,縮攏嘴唇,朝天空的方向,發出啁啾的響亮哨音。
突然間,一陣振翅聲響起,一隻鳥如墜地的炸彈朝街道垂直落下。牠展開翅膀聚集空氣,減緩下降速度,最後停在潮濕的灰色鋪路石上。牠一蹦一跳,眨著眼睛歪著頭,往上看著瘦子。
瘦子把菸從左手換到右手,往路面蹲下去,高聳的膝蓋幾乎頂到了耳朵。他左手食指指向右邊,伸出與地面平行。
小鳥一時間仍舊動也不動。瘦子又跟牠說話,彷彿呼喚牠的名字,小鳥於是輕輕一飛,飛到他樹枝般的指頭上停歇。
他緩緩轉身,把小鳥帶到安娜的面前,直視她睜大的眼睛,並舉起右手食指放在唇前,示意她不要出聲。
沒有必要。安娜唯恐驚嚇到這隻鮮豔美麗又嬌嫩的小生物,不只停止了哭泣,還發現自己又屏住了呼吸。
安娜可以非常清楚看見小動物。瘦子把小鳥送到離她臉只有幾吋的地方,鳥頭和翅膀是鮮豔斑斕的寶藍色,面部和翎頜則為淺橘色,鳥尾分叉很大。牠不是陡然動了一下,就是一動也不動抬頭看著安娜,瘦子好像做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雕像放在手上,每一個都毫無痕跡被下一個給取代。
安娜不禁笑了,還伸出手來摸鳥。她一時以為可以把指尖貼到柔軟的羽毛上,但小鳥突然動了起來,嚇了她一跳,高高飛到天上去,牠不願留在原地被摸。
瘦子的嘴依舊不動聲色,銳利的眼睛卻閃爍著某種勝利之火。他以驚人的速度和流暢的動作站直了身體,開始過街朝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走去。安娜非常震驚,她居然聽見自己對著空氣問自己的小問題。
「那是什麼?」她說。
「是一隻燕子。」瘦子回答,但沒有轉回來。
藥局門上的鈴一陣叮噹作響,門又關上了。
當瘦子推門走出福克斯曼醫師的藥局時,顯然不打算繼續和安娜交談。他的眼睛──為了捕抓其他眼睛的特製工具──流暢地掃過靠牆縮成一團的她,一步也沒有停下來。安娜還沒奮力站起來,他槍聲似的腳步已經往短街街口走了一半的路。
但他從藥局出來時,安娜已經準備好了。
她以快速混亂又分歧的語言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
她用意第緒語說:「我現在好一點了。」接著用俄語說:「我覺得我爸爸不會回來了。」她用德語說:「我是我自己。」接著用波蘭語說:「現在我在等你。」
高個子在街上沉默了一會兒。換做世上其他男人,他們會嚇得愣住了,而他全然沒有露出特別的表情,只是用一雙深色眼睛打量著安娜。
安娜憋不住了,又用法語補充一句,因為那是她想得到最接近的語言。「還有,我不會說鳥語。」
安娜聽過燕子人的笑聲三次,這是第一次。
「我不會說法語。」他說。
他靜靜站了一會兒,看著安娜,一動也不動,像是等著看見什麼徵兆或訊號會從她小胸腔的擴張和收縮中出現。
安娜覺得自己在空蕩的靜止中沉沒了,這是她第一次說出來,這是她第一次允許自己清清楚楚地想著這件事:
她覺得爸爸不會回來了。
說出這句話讓她覺得難受,覺得不妥,像是徒手扳開參差不齊的生鏽金屬,像是父親隔著一個擁擠的院子呼喚她,她聽見了,卻還別過臉去。
一切靜止了。
突然間,瘦子下了某種決心。安娜看見他開始大步朝自己走來,很驚訝自己忽然害怕了。
毫無疑問,這個高大的陌生人不是讓人覺得可靠的人,他發出一種威脅感,一種秘密的緊張感,完全不像一般人培養來吸引孩童喜愛的那種特質。儘管如此,他還是有非常吸引她的地方,也許是輕鬆和燕子說話的那一點。當然,這男人很奇怪,但他的怪很尖銳,很熟悉。或許安娜和她的父親沒有自己的語言,或許他們的語言是每一種語言,安娜忍不住覺得在這個高大陌生人的身上找到屬於他們稀有部落的另一成員──一個會許多語言的人。
瘦子走了幾步路,越過馬路朝她走來。安娜害怕不已,但準備好聽到這個陌生人是被派來接她的,準備好被告知只要願意相信他,跟著他,就會被帶回父親的身邊。這個男人是被派來保護她,照顧她,直到她能夠回到她應該在的地方。
她作好了決定。
但男人沒有說出這樣的話,反而蹲下身子,給她一塊餅乾,與福克斯曼醫師平日給她的一模一樣。
只是一塊餅乾。
但在安娜做好了決定的心中,她認為這是一種變體的奇蹟,顯示福克斯曼醫師和高個子之間交接了父職,這個發展勝過那些她想像得到而台詞更多的可能情節,不只美味,而且是一種魔法,有趣的魔法。
高大的陌生人看著安娜咬下餅乾,由衷地感到開心。以一個小女孩來說,她很久沒吃東西了,絕對沒有一樣東西像加了奶油的甜點這麼好吃。整塊餅乾一下就吃完了。
當安娜的注意力離開不可思議就忽然消失的餅乾時,瘦子已經站直了身體,高高站在她的身邊。
過了大半天後,他說:「不要讓人看見妳。」他的目光接著轉回到克拉科夫。「越久越好。」
接著,木頭鞋跟響亮宣告他的行進,他離開了安娜,消失在遠方的繁忙的街道。
也許有點遲,但在七歲的年紀,安娜依舊處於弄清世界真實運作的過程中。在短短的七年歲月,她的生活運作方式穿插著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劇變動盪──母親走了,接著一個戰火中的世界到來,現在父親也消失了。就她的瞭解,這就是「世事」,你知道的不久留,你期待的會消失。對於一個備受照顧的七歲女孩,安娜的適應能力已經變得很強,你對她說什麼語言,她就用什麼語言回答。
因此,當瘦子出現,對燕子說話,憑空變出她最喜愛的餅乾,她怎麼不學習說他的語言呢?而瘦子的語言是一樣飄忽不定、閃爍微光的東西:對士兵,他以瀕於鄙視的權威口吻說話;對空中的小鳥,他用溫和的慈愛說話。
然而,當他看著安娜朝燕子伸出手,或者品嘗餅乾的香甜,他那無動於衷的表情後方有一樣東西──除了閃著光芒教人驚歎的種種,他還有一樣東西,一樣堅實牢固又真實的東西,一樣藏起來的東西。
這是個不見得會說出他的用意或感受的男人。
安娜知道,不同語言以不同明確程度處理表情的細微差別──在某個語言,一句成語可能相當直接表達發言者意圖構通的內容,另一個語言則藉由謙遜的暗喻做為障眼法,深厚的感情或害羞的意見很可能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也就是說,安娜心頭一驚,明白高大陌生人對她所說的言語含有其他的意思,而那驚嚇的威力賦予她力量,自己徒手扯裂冰涼的鐵。
「不要讓人看見。」高個子說:「越久越好。」
安娜暗自微笑。「我來了。」
她做好了決定。
安娜遇見了燕子人,他帶著她走入了一個她無法想像的世界。「不要讓人看見」是燕子人給安娜的第一個溫柔告誡,從此以後,他們將開啟一段無與倫比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