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尾的那棟房子
鎖定,上膛
從這兒你就可以看到那棟鬧鬼的房子。它那根歪七扭八、舊得不能再舊的避雷針,像瘦骨嶙峋的手指指向天空。那房子大概從二次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就再沒舔過一滴油漆;說不定戰前就沒了。有個小陽臺破破爛爛的歪向一邊,廚房的紗門也只借一個門鉸勉強搭著。整棟房子似乎只靠雪球樹叢那一團團揪住地基的根在撐著。
夜晚時,燈光由一個房間跳到另一個房間。每天傍晚,會有一盞燈從破倉庫一路亮到茅房後頭,再亮回來。
妹妹露安簡直無法讓自己的雙眼離開那棟房子。她下巴撐在窗臺上,鼻頭頂著紗窗。除了這個,她還需要做什麼?
「這是八月的萬聖節,」她說:「打賭那房子有鬼。」
「沒有,」在她身後的媽媽回答:「哪來的鬼!」
「你覺得呢?哥。」我是露安的哥哥,她以為我什麼都懂。「有沒有鬧鬼?」
媽媽從她頭頂上瞪了我一眼,我只好說:「可能沒有。」
就算這樣,每當露安手拿呼拉圈、拖著她的娃娃車到前門走道上玩時,雙眼還是直直盯著房子瞧,身上搖著呼拉圈時瞧;手上抱著娃娃時也瞧。她每天花很多時間在屋外玩,期望會意外的交上一個朋友。
也就是說,如果有活人住的屋子也能叫鬼屋的話,我們邦賀家就是搬來與鬼屋為鄰。住在裡頭的那位老太太很壯、很胖,有一腳差不多已經跨進墳墓裡了。她看起來比這個小城還老,不過比起鬼來,可結實多了,至少你是無法看穿她的,連要看到她的後面都不容易。
她在靠我們家房子這面的院子闢了長長的一道菜園。每個熾熱的早上,她都會砰砰走下後門陽臺,肩上扛著長長的鋤頭,重重踏步走進菜園。她的那頂草帽看起來像剛從騾子嘴裡搶下來的,除了下巴,整張臉全裹在草帽裡。在一堆蒼蠅的圍攻下,她熬過豔陽高照的整個上午,在那裡鋤地、拔草,跟自己種的番茄講話。
高溫會讓她動作變慢,蒼蠅也一樣,但是她那雙大腳非常矯捷,我們曾經見識過,她拿著掃帚將一個賣「富樂梳雨刷」的推銷員掃下陽臺。她一直朝推銷員腳跟打,直到他離開她家範圍為止。
就像大家都曉得的那樣,她不與鄰居來往,也不上什麼教堂;她不只脾氣暴躁,還配備齊全。據說她的木箱子後頭是固定存放武器的軍械庫;據說她的火爐後頭就是她私人的林諾營軍事基地;據說她隨時鎖定著目標,子彈上膛。
她一定快九十了,所以身邊堆滿謠言,其中一個是說她家就建在古老克卡普族人的墳地上,光這條就夠恐怖的了。
她的菜園與我們家院子,只隔一小排參差不齊的鮮紅美人蕉。
「你們這些孩子都給我留在美人蕉這一邊,」媽媽說:「沒事別去招惹睡著的狗。」
媽媽根本不用擔心我,我雖是男孩,但不是很有膽子的那一種,我連一根腳趾頭都不敢伸過去;她擔心的也不是我姊姊婓莉,她正在樓上,為了要到一個陌生小城上高中而生悶氣。媽媽指的是露安──除非她想要跟著你,不然你根本找不到她。
「記住我們的身分,」媽媽說:「而且,在這裡我們是新人,所有的眼睛都盯著我們。」
這不是會鋪紅地毯來歡迎你的那種城鎮,不過,還是有幾戶人家送吃的過來,為的只是要近距離看看我們。運氣好的時候會有天使蛋糕。莫爾家雜貨店送來了幾張五折折價券,和一塊靈漱肥皂的試用品。可惜在莫爾雜貨店買東西,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我們半點錢也沒有。
來到這裡的第一個禮拜快結束前,有人在我們陽臺上留了五根上好的甜玉米,半透明的葉片下露出珍珠般的玉米粒,不知道是誰放的。不會是隔壁來的,因為道德奶奶的菜園並沒種玉米。
布道塵埃
我盡全力想讓八月逗留久一點,因為九月加上學校,看來一點也不動人。我們不僅是新來者,還是牧師的小孩。每個人的炮口都會對過來,我們會像住在魚缸裡。
不過現在還不會,八月還不會,他們會暫時饒過我們,讓我們有時間先安頓下來,然後才去面對這個小城。房子本身還不錯,我有屬於自己的房間。
「感謝我們擁有室內衛浴。」爸爸說。這小城直到現在還到處爬滿茅房和幫浦,不過我們家和隔壁家,大概是「唯二」沒有電視天線的房子。在這個地方,如果家裡有電視機,需要有房子兩倍長的天線才收得到節目訊號。
媽媽站在露安身後側窗這邊,眼光越過隔壁那棟斑駁脫落的房子,望向寬闊、空曠的鄉野。
「我收回所有對特若合的批評。」媽媽老是用縹緲的聲音說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隔壁的道德奶奶,她塊頭特大,很容易被看見。不過她好像從來都不回看我們。她沒空啊。她的院子裡一圈燒過的草地上有個三腳架,上面掛著一只鐵鍋。看來她是要在白熱的柴火上,將蘋果和成稀泥做蘋果醬。她手拿著一根很舊的木頭漏勺,每隔一下下,人就站直退開,去擦騾子帽下的臉,然後馬上又回去攪爐火上的鍋,雙手緊抓著長木柄。
「打賭那個大鍋裡準是巫婆的配方,」露安很感興趣的說:「打賭道德奶奶身上某個看不到的地方,一定長疣。」
「沒有什麼巫婆,」媽媽說:「她只是一位珍惜個人隱私的老婆婆。」
道德奶奶拔草拔得很專注,只在有人走過馬路時,才會站起來往那邊看一看,一隻手撐著腰,從不與人揮手。城裡有一群大男孩,高大又凶悍,每天下午都要經過門前馬路,往小溪那頭走,還一邊互相打來打去。道德奶奶永遠盯著,直到他們消失在她眼前為止。她似乎對這群男孩特別感興趣,你可別以為是善意的興趣喔,接下來她就有一堆難聽的話可以對她的番茄說。
一天傍晚,我們剛坐下來要吃晚餐。桌上有幾片不知從哪來的火腿,媽媽還用三顆馬鈴薯變出一道馬鈴薯沙拉。我們才剛拉起手,爸爸開始禱告:「對於眼前這些食物……」
突然,一聲轟天震響差點兒沒把房子炸倒。廚房的大鐘停了,爐臺的一盒火柴跳到地上。郡裡所有棲息的鳥兒都飛了。
蘇俄佬(蘇聯),我們這樣想。幾公里內,民防組織可沒給百姓半個可以躲藏的防空洞啊。接著又有個爆炸聲傳來,震過這裡的每一棟房子,直震到穀物升運機那頭。
露安溜下椅子,跑到廚房門口。我們跟著她,在黃昏薄暮中,隱約看到滿頭灰白髮的道德奶奶站在倉庫旁,一手抓著一把雙管霰彈槍,外型看來像是舊型的溫徹斯特21型槍,雙管都冒著煙。
她的另一隻手中抓著一對無頭老鼠。兩隻都從尾巴倒拎著,體型好大,差不多像貓那麼大。
她費力的走向大鍋子,將兩隻老鼠甩向底下白色的餘火裡。身為基督家庭,在老鼠被火紋身時,我們都將眼光移開。
「這就是為什麼衛理公會要把我們塞進這個房子裡,還號稱這裡是牧師公館的原因。」婓莉說:「有誰願意和這個人當鄰居啊?我恨透這座小城,說多恨就多恨。」
那幾個晚上,無頭老鼠就在我的夢裡飛奔。白天,我在教會幫爸爸忙。這裡原本有兩團聯合兄弟會,現在合併成一團,因此空出了一個教堂。聯合兄弟會挑走的那棟教堂,自然是比較好的,磚頭砌的。我們只能使用另一個,看起來根本像是玉米穀倉,一口氣就能把它吹倒,屋頂像篩子,所有的窗戶還都破了。
爸爸已經殺了一條窩在唱詩班席裡的豬鼻蛇,他和這條蛇不期而遇,情急中想出來的應對辦法,居然是把一箱讚美詩集往牠頭上砸。
還有,如果你不喜歡蜘蛛的話,這裡就更不會是你想來的地方了。
我們就這樣忙著。我把教會裡所有的座椅磨砂後,再上了一層透明漆,爸爸則將每扇窗戶都補上塑膠片。沒錢換玻璃、沒錢做任何事,我們差不多要啃光自己的老本了。
工作時爸爸還一邊哼著聖詩:「站起來!為耶穌站起來!」是一首精神抖擻的詩歌。爸爸是個音質極佳的男中音,只有在高音時會有點不穩。我不時的會加進來為他和音,只不過我的聲音聽起來還像個女高音。「我們不能!我們不能!我們不能忍受失去!」我們高聲唱著,餘音繞梁。我覺得這兒情況沒那麼差,但爸爸天性愛操心。他有雙大手,是那種雙手萬能的人,可是要修好這地方啊,需要的不只是鐵鎚和釘子。
在特若合時,他是第三衛理公會的助理牧師,這裡是第一個專屬他個人的講壇。對他而言,這是個不成功便成仁的機會。來到這裡,我們也沒看到幾個據說「在這裡等著傳道士帶來生命之道」的教徒。
不過要把這個地方整理好,我們有的是時間。八月是屬於「大型帳篷信仰復興布道會」的月分,不等到這個布道會塵埃落定,任何一個教堂都無法啟動。
道德奶奶的信箱旁出現了一個牌子:
空房出租給──信徒
在上城的公園裡,也就是介於店面街和「諾福客與西方鐵路公司」的鐵道之間的不毛之地,搭起馬戲團那麼大的帳篷來,帳篷兩邊的桿子上拉起了大大的旗幟,上面寫著:
別以為這樣就叫熱!
在這個地上鋪著木屑的馬戲團裡,最有名的福音傳播者打算來傳道一個星期,他的名字是戴猛‧「吉普賽」‧皮高。在屬於他的年代,他是非常出名的布道者──雖然他的年代快結束了。人們因他布道的風格給了他一個封號,稱他為「德州龍捲風」。他在迪爾里歐建了個大禮拜堂。
那個星期一晚上我們沒有去,地方的牧師和他們的家人也都沒去,那不是我們的禮拜方式。而且,布道會募款盤裡的錢也進不到我們手裡。在這個星期中,吉普賽‧皮高可以扒走一個小城不少的錢。
可是,我們不去參加,布道照樣自己找上門。汽車、貨車停在我們家外頭,一直停到城外。雖然這裡離那個帳篷有四條街之遠,還是什麼都聽得清清楚楚。媽媽身上綁著一條乾淨的圍裙,我們就坐在前門陽臺上,聽著福音四重唱的歌聲。那是四個聲音很高的女高音唱著音階很近的和弦,後頭還有個刺耳的喇叭聲襯著。她們大聲擠出這樣的聖詩:
別給我最新流行的信仰,
那些圓滑如同凱迪拉克車身的東西;
只要給我老式傳統的信仰,
就像我們舊時光裡擁有的東西。
媽媽在陽臺上的鞦韆椅上嘆了一口氣。
接著吉普賽‧皮高爬上講壇,他們還裝置了麥克風音響,整城的人可以不出門就收聽到所有內容。他的拳頭打在聖經上,重得如同地震,把那個募款盤震得叮噹作響。
他說話一點也不拐彎抹角,在你還來不及準備時,我們這些罪人就已經被丟進煉獄裡了。我們都步上了錯誤的道路,吉普賽‧皮高知道那條路通往哪裡。烈酒、壞女人的字眼都出現了,他的用語十分粗糙,毫無章法。
媽媽要露安進屋裡。「這裡的人要的就是這樣的東西,」婓莉說:「他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到底來這裡幹麼?又沒人要一個真正的教堂,我討厭這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破城。」
我是在夜很深的時候被吵醒的,一定是午夜之後了,道德奶奶的紗門被砰砰砰的重擊了二、三下,有腳步聲來到她廚房陽臺。
從我的窗戶望下去,剛好可以看到她家後頭。月光明亮的照在她的柏油紙屋頂上。昏黃的燈光流出廚房窗口,灑在陽臺地板。
有東西飛出她家陽臺,在後院翻滾。行李箱?喇叭盒?還有更多呢!白色飛蛾(也說不定是樂譜)拍著翅膀橫過草地。
看不清楚有多少人站在陽臺上,道德奶奶就這麼推撞過他們,走到外頭來。她穿著一件和布道帳篷差不多大的睡袍,晚風中,清冷的月光反射在她凌亂的白髮上。她的手高高舉著一個東西往地上倒。
「酒能使人褻慢,烈酒使人喧嚷。」她在夜色中吼著:「箴言第二十章第一節,你們可以去讀一讀。我家沒有烈酒,烈酒空了,你們也該走了。」
鎖定,上膛
從這兒你就可以看到那棟鬧鬼的房子。它那根歪七扭八、舊得不能再舊的避雷針,像瘦骨嶙峋的手指指向天空。那房子大概從二次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就再沒舔過一滴油漆;說不定戰前就沒了。有個小陽臺破破爛爛的歪向一邊,廚房的紗門也只借一個門鉸勉強搭著。整棟房子似乎只靠雪球樹叢那一團團揪住地基的根在撐著。
夜晚時,燈光由一個房間跳到另一個房間。每天傍晚,會有一盞燈從破倉庫一路亮到茅房後頭,再亮回來。
妹妹露安簡直無法讓自己的雙眼離開那棟房子。她下巴撐在窗臺上,鼻頭頂著紗窗。除了這個,她還需要做什麼?
「這是八月的萬聖節,」她說:「打賭那房子有鬼。」
「沒有,」在她身後的媽媽回答:「哪來的鬼!」
「你覺得呢?哥。」我是露安的哥哥,她以為我什麼都懂。「有沒有鬧鬼?」
媽媽從她頭頂上瞪了我一眼,我只好說:「可能沒有。」
就算這樣,每當露安手拿呼拉圈、拖著她的娃娃車到前門走道上玩時,雙眼還是直直盯著房子瞧,身上搖著呼拉圈時瞧;手上抱著娃娃時也瞧。她每天花很多時間在屋外玩,期望會意外的交上一個朋友。
也就是說,如果有活人住的屋子也能叫鬼屋的話,我們邦賀家就是搬來與鬼屋為鄰。住在裡頭的那位老太太很壯、很胖,有一腳差不多已經跨進墳墓裡了。她看起來比這個小城還老,不過比起鬼來,可結實多了,至少你是無法看穿她的,連要看到她的後面都不容易。
她在靠我們家房子這面的院子闢了長長的一道菜園。每個熾熱的早上,她都會砰砰走下後門陽臺,肩上扛著長長的鋤頭,重重踏步走進菜園。她的那頂草帽看起來像剛從騾子嘴裡搶下來的,除了下巴,整張臉全裹在草帽裡。在一堆蒼蠅的圍攻下,她熬過豔陽高照的整個上午,在那裡鋤地、拔草,跟自己種的番茄講話。
高溫會讓她動作變慢,蒼蠅也一樣,但是她那雙大腳非常矯捷,我們曾經見識過,她拿著掃帚將一個賣「富樂梳雨刷」的推銷員掃下陽臺。她一直朝推銷員腳跟打,直到他離開她家範圍為止。
就像大家都曉得的那樣,她不與鄰居來往,也不上什麼教堂;她不只脾氣暴躁,還配備齊全。據說她的木箱子後頭是固定存放武器的軍械庫;據說她的火爐後頭就是她私人的林諾營軍事基地;據說她隨時鎖定著目標,子彈上膛。
她一定快九十了,所以身邊堆滿謠言,其中一個是說她家就建在古老克卡普族人的墳地上,光這條就夠恐怖的了。
她的菜園與我們家院子,只隔一小排參差不齊的鮮紅美人蕉。
「你們這些孩子都給我留在美人蕉這一邊,」媽媽說:「沒事別去招惹睡著的狗。」
媽媽根本不用擔心我,我雖是男孩,但不是很有膽子的那一種,我連一根腳趾頭都不敢伸過去;她擔心的也不是我姊姊婓莉,她正在樓上,為了要到一個陌生小城上高中而生悶氣。媽媽指的是露安──除非她想要跟著你,不然你根本找不到她。
「記住我們的身分,」媽媽說:「而且,在這裡我們是新人,所有的眼睛都盯著我們。」
這不是會鋪紅地毯來歡迎你的那種城鎮,不過,還是有幾戶人家送吃的過來,為的只是要近距離看看我們。運氣好的時候會有天使蛋糕。莫爾家雜貨店送來了幾張五折折價券,和一塊靈漱肥皂的試用品。可惜在莫爾雜貨店買東西,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我們半點錢也沒有。
來到這裡的第一個禮拜快結束前,有人在我們陽臺上留了五根上好的甜玉米,半透明的葉片下露出珍珠般的玉米粒,不知道是誰放的。不會是隔壁來的,因為道德奶奶的菜園並沒種玉米。
布道塵埃
我盡全力想讓八月逗留久一點,因為九月加上學校,看來一點也不動人。我們不僅是新來者,還是牧師的小孩。每個人的炮口都會對過來,我們會像住在魚缸裡。
不過現在還不會,八月還不會,他們會暫時饒過我們,讓我們有時間先安頓下來,然後才去面對這個小城。房子本身還不錯,我有屬於自己的房間。
「感謝我們擁有室內衛浴。」爸爸說。這小城直到現在還到處爬滿茅房和幫浦,不過我們家和隔壁家,大概是「唯二」沒有電視天線的房子。在這個地方,如果家裡有電視機,需要有房子兩倍長的天線才收得到節目訊號。
媽媽站在露安身後側窗這邊,眼光越過隔壁那棟斑駁脫落的房子,望向寬闊、空曠的鄉野。
「我收回所有對特若合的批評。」媽媽老是用縹緲的聲音說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隔壁的道德奶奶,她塊頭特大,很容易被看見。不過她好像從來都不回看我們。她沒空啊。她的院子裡一圈燒過的草地上有個三腳架,上面掛著一只鐵鍋。看來她是要在白熱的柴火上,將蘋果和成稀泥做蘋果醬。她手拿著一根很舊的木頭漏勺,每隔一下下,人就站直退開,去擦騾子帽下的臉,然後馬上又回去攪爐火上的鍋,雙手緊抓著長木柄。
「打賭那個大鍋裡準是巫婆的配方,」露安很感興趣的說:「打賭道德奶奶身上某個看不到的地方,一定長疣。」
「沒有什麼巫婆,」媽媽說:「她只是一位珍惜個人隱私的老婆婆。」
道德奶奶拔草拔得很專注,只在有人走過馬路時,才會站起來往那邊看一看,一隻手撐著腰,從不與人揮手。城裡有一群大男孩,高大又凶悍,每天下午都要經過門前馬路,往小溪那頭走,還一邊互相打來打去。道德奶奶永遠盯著,直到他們消失在她眼前為止。她似乎對這群男孩特別感興趣,你可別以為是善意的興趣喔,接下來她就有一堆難聽的話可以對她的番茄說。
一天傍晚,我們剛坐下來要吃晚餐。桌上有幾片不知從哪來的火腿,媽媽還用三顆馬鈴薯變出一道馬鈴薯沙拉。我們才剛拉起手,爸爸開始禱告:「對於眼前這些食物……」
突然,一聲轟天震響差點兒沒把房子炸倒。廚房的大鐘停了,爐臺的一盒火柴跳到地上。郡裡所有棲息的鳥兒都飛了。
蘇俄佬(蘇聯),我們這樣想。幾公里內,民防組織可沒給百姓半個可以躲藏的防空洞啊。接著又有個爆炸聲傳來,震過這裡的每一棟房子,直震到穀物升運機那頭。
露安溜下椅子,跑到廚房門口。我們跟著她,在黃昏薄暮中,隱約看到滿頭灰白髮的道德奶奶站在倉庫旁,一手抓著一把雙管霰彈槍,外型看來像是舊型的溫徹斯特21型槍,雙管都冒著煙。
她的另一隻手中抓著一對無頭老鼠。兩隻都從尾巴倒拎著,體型好大,差不多像貓那麼大。
她費力的走向大鍋子,將兩隻老鼠甩向底下白色的餘火裡。身為基督家庭,在老鼠被火紋身時,我們都將眼光移開。
「這就是為什麼衛理公會要把我們塞進這個房子裡,還號稱這裡是牧師公館的原因。」婓莉說:「有誰願意和這個人當鄰居啊?我恨透這座小城,說多恨就多恨。」
那幾個晚上,無頭老鼠就在我的夢裡飛奔。白天,我在教會幫爸爸忙。這裡原本有兩團聯合兄弟會,現在合併成一團,因此空出了一個教堂。聯合兄弟會挑走的那棟教堂,自然是比較好的,磚頭砌的。我們只能使用另一個,看起來根本像是玉米穀倉,一口氣就能把它吹倒,屋頂像篩子,所有的窗戶還都破了。
爸爸已經殺了一條窩在唱詩班席裡的豬鼻蛇,他和這條蛇不期而遇,情急中想出來的應對辦法,居然是把一箱讚美詩集往牠頭上砸。
還有,如果你不喜歡蜘蛛的話,這裡就更不會是你想來的地方了。
我們就這樣忙著。我把教會裡所有的座椅磨砂後,再上了一層透明漆,爸爸則將每扇窗戶都補上塑膠片。沒錢換玻璃、沒錢做任何事,我們差不多要啃光自己的老本了。
工作時爸爸還一邊哼著聖詩:「站起來!為耶穌站起來!」是一首精神抖擻的詩歌。爸爸是個音質極佳的男中音,只有在高音時會有點不穩。我不時的會加進來為他和音,只不過我的聲音聽起來還像個女高音。「我們不能!我們不能!我們不能忍受失去!」我們高聲唱著,餘音繞梁。我覺得這兒情況沒那麼差,但爸爸天性愛操心。他有雙大手,是那種雙手萬能的人,可是要修好這地方啊,需要的不只是鐵鎚和釘子。
在特若合時,他是第三衛理公會的助理牧師,這裡是第一個專屬他個人的講壇。對他而言,這是個不成功便成仁的機會。來到這裡,我們也沒看到幾個據說「在這裡等著傳道士帶來生命之道」的教徒。
不過要把這個地方整理好,我們有的是時間。八月是屬於「大型帳篷信仰復興布道會」的月分,不等到這個布道會塵埃落定,任何一個教堂都無法啟動。
道德奶奶的信箱旁出現了一個牌子:
空房出租給──信徒
在上城的公園裡,也就是介於店面街和「諾福客與西方鐵路公司」的鐵道之間的不毛之地,搭起馬戲團那麼大的帳篷來,帳篷兩邊的桿子上拉起了大大的旗幟,上面寫著:
別以為這樣就叫熱!
在這個地上鋪著木屑的馬戲團裡,最有名的福音傳播者打算來傳道一個星期,他的名字是戴猛‧「吉普賽」‧皮高。在屬於他的年代,他是非常出名的布道者──雖然他的年代快結束了。人們因他布道的風格給了他一個封號,稱他為「德州龍捲風」。他在迪爾里歐建了個大禮拜堂。
那個星期一晚上我們沒有去,地方的牧師和他們的家人也都沒去,那不是我們的禮拜方式。而且,布道會募款盤裡的錢也進不到我們手裡。在這個星期中,吉普賽‧皮高可以扒走一個小城不少的錢。
可是,我們不去參加,布道照樣自己找上門。汽車、貨車停在我們家外頭,一直停到城外。雖然這裡離那個帳篷有四條街之遠,還是什麼都聽得清清楚楚。媽媽身上綁著一條乾淨的圍裙,我們就坐在前門陽臺上,聽著福音四重唱的歌聲。那是四個聲音很高的女高音唱著音階很近的和弦,後頭還有個刺耳的喇叭聲襯著。她們大聲擠出這樣的聖詩:
別給我最新流行的信仰,
那些圓滑如同凱迪拉克車身的東西;
只要給我老式傳統的信仰,
就像我們舊時光裡擁有的東西。
媽媽在陽臺上的鞦韆椅上嘆了一口氣。
接著吉普賽‧皮高爬上講壇,他們還裝置了麥克風音響,整城的人可以不出門就收聽到所有內容。他的拳頭打在聖經上,重得如同地震,把那個募款盤震得叮噹作響。
他說話一點也不拐彎抹角,在你還來不及準備時,我們這些罪人就已經被丟進煉獄裡了。我們都步上了錯誤的道路,吉普賽‧皮高知道那條路通往哪裡。烈酒、壞女人的字眼都出現了,他的用語十分粗糙,毫無章法。
媽媽要露安進屋裡。「這裡的人要的就是這樣的東西,」婓莉說:「他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到底來這裡幹麼?又沒人要一個真正的教堂,我討厭這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破城。」
我是在夜很深的時候被吵醒的,一定是午夜之後了,道德奶奶的紗門被砰砰砰的重擊了二、三下,有腳步聲來到她廚房陽臺。
從我的窗戶望下去,剛好可以看到她家後頭。月光明亮的照在她的柏油紙屋頂上。昏黃的燈光流出廚房窗口,灑在陽臺地板。
有東西飛出她家陽臺,在後院翻滾。行李箱?喇叭盒?還有更多呢!白色飛蛾(也說不定是樂譜)拍著翅膀橫過草地。
看不清楚有多少人站在陽臺上,道德奶奶就這麼推撞過他們,走到外頭來。她穿著一件和布道帳篷差不多大的睡袍,晚風中,清冷的月光反射在她凌亂的白髮上。她的手高高舉著一個東西往地上倒。
「酒能使人褻慢,烈酒使人喧嚷。」她在夜色中吼著:「箴言第二十章第一節,你們可以去讀一讀。我家沒有烈酒,烈酒空了,你們也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