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其實我不想說(三版)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內文試閱
序曲
  有一條赫金河,總是拖著紅泥漿,穿過俄亥俄州的泉溪鎮。
  但是,泉溪鎮以前不是這樣的。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迴旋於一片黑暗之中,直到我世界裡的另一端發亮為止。那一端包括泉溪鎮的另一頭,也就是白人區,以及我和蕾娜那麼不顧一切地相遇的中間地帶。也許現在看來,一切已經失去意義。但是,將來會有意義的。只是事情好像離我太久,所以我以為一切都沒有意義。
  下雨時,赫金河水位上漲,大雨有時會釀成洪水。有一次,我看到一隻獨臂的洋娃娃從我面前飄過; 還有一次,是一個彈簧床墊;後來,我還在同一天看到一個床架,在水裡浮浮沉沉,好像在赫金河的洪流中掙扎。我想,那天晚上,在某個地方,有人一定睡在地板上。
  剛搬到這裡時,媽媽說過這座鎮的故事給我聽:很久很久以前,這裡住的全是白人,還有一些跟老鼠一起睡在教堂裡的窮人。媽媽說,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裡呢!呵……當時爸媽大概只有想到他們自己吧!在那以前,這裡的人是靠政府養的。「是靠福利金。」爸爸每次都糾正媽媽。「是靠政府。」媽媽強調。媽媽總是知道怎麼把事情說得比較好聽,但是爸爸還是覺得他自己比較實際。
  而在媽媽離開我們之後,我也變得比較實際。
  泉溪鎮曾是個礦坑。礦工們曾經從這裡一路挖到西維吉尼亞州去,然後他們可能又繞回頭來,看看他們能不能挖到肯德基州去,後來一堆法令阻止他們繼續挖,他們才停手。那時候,大部分的礦工都會咳出大量的黑煤屑,差點就死於黑肺病,所以挨著虛弱身軀的礦工才會開始領政府救濟金。「破產的人就會這樣。」媽媽警告我。後來,政府官員決定, 是該讓泉溪鎮鎮民回到工作崗位上,讓他們不要再靠福利……哦不,是靠「政府」過活的時候了。既然鎮裡已經沒有煤礦,唯一有工作機會的地方,就只剩下距離泉溪鎮南方數英里的亞森市了。亞森市的市政府在荒廢的住宅區裡,興建了一些給低收入戶住的房子和拖吊車的停車場,然後把泉溪鎮的人送到工廠裡工作。泉溪鎮因此變成一座鬼鎮,只剩下赫金河汩汩地流過,和小動物穿過草叢時留下的窸窸窣窣的聲音。
  等到最後一位泉溪鎮民離開以後,政府再度派人勘查這片土地。當時一定有人發現這塊地還值些錢, 於是,黑人開始搬進來。人們不再說泉溪鎮是窮白人區,轉而開始稱它為亞森市的郊區。很快地,那些負擔不起白人社區的房價,或是被白人社區拒於千里之外,而又想住在郊區的黑人,開始利用星期天試著開車到泉溪鎮。他們丈量車程,覺得泉溪鎮通車相當方便。他們在河邊野餐,他們散步到樹林裡,找一塊地,準備蓋一間自己的家。慢慢地,泉溪鎮改頭換面成為一座屬於黑人的郊區小鎮。商店也紛紛進駐,像渥華斯、沙福威、溫狄西和藍朵夫公園等大型賣場,開始在泉溪鎮立牌營業,商場中央還建了一座小池塘,而泉溪國中和泉溪高中也相繼成立。
  但是,從來沒有人問起過去的事。以前礦工的孩子都在哪裡玩耍?在新的泉溪鎮還沒有出現以前,小孩們去哪裡上學?去哪裡買東西?他們是誰?夜晚時分,當他們躺在床上,隔著像紙一樣薄的牆,傳來爸爸陣陣咳嗽聲時,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夢?他們又是如何在寒夜裡取暖的?
  新的泉溪鎮漸漸興起了以後,亞森市政府的工廠計畫也正式宣告失敗。工作丟了,這群白人又回去靠福利金過活。有些人不習慣城市生活,又回到泉溪鎮來,希望泉溪鎮如同他們當初離開的時候一樣。但是一切都改變了,他們發現自己只能被夾在中間地帶。唯一不變的,只有赫金河,依舊汩汩地穿流過小鎮。這群「生還者」盡他們所能,以最適當的方式在泉溪鎮待了下來。因為他們以前居住的房子早已不復存在,他們只能沿著河邊搭起簡陋的棚子,或是承租殘存店面樓上的公寓,也或者說,他們在小鎮邊緣的縫隙裡苟延殘喘。
  當然,這些人現在已經很老了,他們的小孩長大成人後,也生了自己的小孩。這些孫子輩的孩子—— 就讀於泉溪高中的白人學生,就是鎮上偶爾一閃而過的一張張蒼白臉龐。他們不會久待,也很少看到他們和黑人小孩混在一起。通常,他們在熟稔到可以跟你在學校長廊說聲「嗨」的程度之前,就已經離開小鎮了。他們不跟其他人打交道,拿著沾有油漬的咖啡色紙袋包起來的飯盒,蜷縮在餐廳裡最角落的一張桌子前,默默低著頭吃飯。
  有天早上,我問媽媽一個大概問過不下百次的問題:那些白人小孩是誰?他們為什麼在這裡?爸爸馬上插嘴說:「一群垃圾。」
  「他們也是人,」媽媽改口說:「一群窮困的白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