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與沙丘
「每個人都知道,雲的一生忙碌短促,」作家布魯諾費雷羅寫道。以下故事便與雲有關。
地中海上空的一次大風暴,一朵年輕的雲誕生了,但他甚至沒有時間在那裡茁壯,因為一陣強風將所有的雲都吹向了非洲。
雲朵一到了非洲大陸,氣候驟變。太陽依舊光芒燦爛,在他們腳下延伸的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黃金沙丘。由於沙漠幾乎從不下雨,風繼續將白雲推往南方森林。
這朵雲就像所有年輕人,決定離開父母以及其他年長友人,企圖發現新世界。
「你這是在做什麼?」風大喊。「沙漠到處都一樣。回到其他雲身邊,我們還要去中非,那裡的山脈與樹太壯觀了!」
但年輕的雲天生反骨,他拒絕服從,他緩緩下沉,找到一陣和煦慷慨的微風,讓他在金色沙丘上方徘徊。來回幾次後,他注意到其中一座沙丘正在對他微笑。
他看到沙丘也很年輕,是剛剛吹過的風新形成的。他愛上了她的細緻金髮。
「早安,」他說。「妳那裡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有其他沙丘、太陽與風相伴,偶爾也有商隊路過。有時天氣真的很熱,但還能忍受。你那裡呢?」
「我們也有陽光與風,但更美好的是,我能隨意橫越天空,看到更多風景。」
「對我而言,」沙丘說,「生命非常短暫。當風一旦從森林回來,我就要消失了。」
「這會讓妳難過嗎?」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目標。」
「我也有同感。只要一陣風吹來,我就得往南,變成雨水;但這就是我的命運。」
沙丘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
「你知不知道,在沙漠的我們稱呼雨是天堂?」
「我不知道自己有這麼重要,」雲驕傲了起來。
「我聽過其他古老沙丘講述雨水的傳奇。他們說,下雨之後,我們會長滿青草鮮花。但我大概永遠無法體驗了,因為在沙漠中,雨水少之又少。」
現在輪到雲遲疑了。然後他笑容滿面地回答:
「如果妳願意,我現在就可以下雨給妳看。我知道我才初來乍到,但我愛妳,我想永遠留在這裡。」
「我第一次看見天空中的你時,我也愛上了你,」沙丘說。「但假使你將你可愛的白髮變成雨水,你會死的。」
「愛永遠不死,」雲說。「它只是變了個模樣,而且,我想讓妳看看天堂。」他開始用小雨滴輕撫沙丘,這樣他們就可以相守更久,最後,彩虹出現了。
第二天,沙丘開滿了鮮花。其他要到非洲的雲以為這就是他們在尋找的森林,於是降下了更多雨水。二十年後,沙丘成了綠洲,用樹蔭讓旅人洗滌身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從前從前的那一天,一朵雲墜入愛河,而且無私無畏地,讓自己為那份愛獻出生命。
*沙漠淚珠
我的朋友從摩洛哥回來,為我們說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傳教士,此人一到馬拉喀什,就決定每天早上要到城外沙漠散步。他第一次這麼做時,注意到有個男人躺在地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一隻手撫摸沙子。
「這傢伙一定是瘋了,」傳教士對自己說。但這一幕天天重複,一個月後,他被這奇特行為吸引,決定找這位陌生人說話。由於他的阿拉伯文還不流利,他跪到他身邊。
「你在幹什麼?」
「我在陪沙漠,撫慰它的孤獨與淚水。」
「我不知道沙漠會流淚。」
「它每天都在哭,因為它的夢想就是希望讓自己對人們有用處,成為一座遼闊的花園,讓他們種植作物與花卉,放牧綿羊。」
「好吧,那麼,請告訴沙漠,它正在履行一項重要的職責,」傳教士說。「每當我走進沙漠時,我都能理解人類的真實存在,它的開放空間提醒我,與神相比,我們有多麼渺小。在我望著它的黃沙漫漫時,我想像世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生而平等,即使這世界並不總是對他們公平。它的山脈幫助我冥想,當我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我的靈魂充滿了喜悅,讓我感覺自己更接近造物 傳教士離開男子,回到自己的日常行程。想像一下,第二天早上,當他發現男子仍然在同一地點同一位置時,他有多麼驚訝。
「你有將我說的一切告訴沙漠了嗎?」
那人點點頭。
「但它依舊哭泣?」
「我仍然聽見每一聲啜泣。它在哭,因為好幾千年來,它以為自己完全沒有用,結果浪費了所有的時間,不斷褻瀆神,咒罵自己的命運。」
「好吧,告訴沙漠,儘管人類的壽命很短,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認為自己毫無用途。我們幾乎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的命運,老覺得神對我們不公平。當那一刻終於到來,讓我們總算理解自己何以之生而為人,但是,那時改變生命早已為時已晚,我們只能繼續受苦,就像沙漠一樣,持續為自己曾經浪費的時光自責。」
「我不知道沙漠會不會聽見,」男人說,「它早已習慣了痛楚,無法用其他角度看待身旁的事物。」
「那麼我們一起來,只要人們失去了所有希望時,我想大家都會這麼做的,讓我們一起禱告。」
兩人跪下祈禱。一人轉向麥加,因為他是穆斯林,另一人雙手合十,因為他是天主教徒。他們向自己的神禱告,其實都是同一位神,儘管人們堅持用不同的名字稱呼祂。
第二天早晨,當傳教士例行散步時,那人已經不見蹤影了。在他曾經擁抱大地的那個位置,沙子看起來是濕的,甚至開始冒出小湧泉。接下來的幾個月,春天來了,城市居民在那裡打造了一口井。
貝都因人稱那裡為「沙漠淚珠之井」。他們說,從它汲水喝水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痛苦轉化為快樂,最終尋覓到自己的終點。
*羅馬:伊莎貝拉從尼泊爾回來了
我跟伊莎貝拉約在常去的餐廳,因為它通常都沒人,即使它的食物非常美味。她告訴我,她到尼泊爾時,在寺院住了幾星期。一天下午,她與一位僧侶在寺院附近散步,這時他打開隨身攜帶的袋子,站了很久,仔細研究裡面的東西。然後他對伊莎貝拉說:
「妳知道香蕉可以教導妳人生的意義嗎?」
他從袋子拿出一根爛香蕉,將它扔了。
「它代表過去的人生,我丟了它,因為我沒有善用它,如今為時已晚。」
然後他又抽出一根香蕉,它還是綠色的。他將它拿給她看,然後放回袋子裡。
「這是未來的人生,我們需要等時機成熟。」
最後,他拿出一根成熟的香蕉,去皮,將它與伊莎貝拉分享。
「它代表當下。學習不帶任何恐懼或內疚,將它狼吞虎嚥下肚吧。」
「每個人都知道,雲的一生忙碌短促,」作家布魯諾費雷羅寫道。以下故事便與雲有關。
地中海上空的一次大風暴,一朵年輕的雲誕生了,但他甚至沒有時間在那裡茁壯,因為一陣強風將所有的雲都吹向了非洲。
雲朵一到了非洲大陸,氣候驟變。太陽依舊光芒燦爛,在他們腳下延伸的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黃金沙丘。由於沙漠幾乎從不下雨,風繼續將白雲推往南方森林。
這朵雲就像所有年輕人,決定離開父母以及其他年長友人,企圖發現新世界。
「你這是在做什麼?」風大喊。「沙漠到處都一樣。回到其他雲身邊,我們還要去中非,那裡的山脈與樹太壯觀了!」
但年輕的雲天生反骨,他拒絕服從,他緩緩下沉,找到一陣和煦慷慨的微風,讓他在金色沙丘上方徘徊。來回幾次後,他注意到其中一座沙丘正在對他微笑。
他看到沙丘也很年輕,是剛剛吹過的風新形成的。他愛上了她的細緻金髮。
「早安,」他說。「妳那裡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有其他沙丘、太陽與風相伴,偶爾也有商隊路過。有時天氣真的很熱,但還能忍受。你那裡呢?」
「我們也有陽光與風,但更美好的是,我能隨意橫越天空,看到更多風景。」
「對我而言,」沙丘說,「生命非常短暫。當風一旦從森林回來,我就要消失了。」
「這會讓妳難過嗎?」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目標。」
「我也有同感。只要一陣風吹來,我就得往南,變成雨水;但這就是我的命運。」
沙丘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
「你知不知道,在沙漠的我們稱呼雨是天堂?」
「我不知道自己有這麼重要,」雲驕傲了起來。
「我聽過其他古老沙丘講述雨水的傳奇。他們說,下雨之後,我們會長滿青草鮮花。但我大概永遠無法體驗了,因為在沙漠中,雨水少之又少。」
現在輪到雲遲疑了。然後他笑容滿面地回答:
「如果妳願意,我現在就可以下雨給妳看。我知道我才初來乍到,但我愛妳,我想永遠留在這裡。」
「我第一次看見天空中的你時,我也愛上了你,」沙丘說。「但假使你將你可愛的白髮變成雨水,你會死的。」
「愛永遠不死,」雲說。「它只是變了個模樣,而且,我想讓妳看看天堂。」他開始用小雨滴輕撫沙丘,這樣他們就可以相守更久,最後,彩虹出現了。
第二天,沙丘開滿了鮮花。其他要到非洲的雲以為這就是他們在尋找的森林,於是降下了更多雨水。二十年後,沙丘成了綠洲,用樹蔭讓旅人洗滌身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從前從前的那一天,一朵雲墜入愛河,而且無私無畏地,讓自己為那份愛獻出生命。
*沙漠淚珠
我的朋友從摩洛哥回來,為我們說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傳教士,此人一到馬拉喀什,就決定每天早上要到城外沙漠散步。他第一次這麼做時,注意到有個男人躺在地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一隻手撫摸沙子。
「這傢伙一定是瘋了,」傳教士對自己說。但這一幕天天重複,一個月後,他被這奇特行為吸引,決定找這位陌生人說話。由於他的阿拉伯文還不流利,他跪到他身邊。
「你在幹什麼?」
「我在陪沙漠,撫慰它的孤獨與淚水。」
「我不知道沙漠會流淚。」
「它每天都在哭,因為它的夢想就是希望讓自己對人們有用處,成為一座遼闊的花園,讓他們種植作物與花卉,放牧綿羊。」
「好吧,那麼,請告訴沙漠,它正在履行一項重要的職責,」傳教士說。「每當我走進沙漠時,我都能理解人類的真實存在,它的開放空間提醒我,與神相比,我們有多麼渺小。在我望著它的黃沙漫漫時,我想像世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生而平等,即使這世界並不總是對他們公平。它的山脈幫助我冥想,當我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我的靈魂充滿了喜悅,讓我感覺自己更接近造物 傳教士離開男子,回到自己的日常行程。想像一下,第二天早上,當他發現男子仍然在同一地點同一位置時,他有多麼驚訝。
「你有將我說的一切告訴沙漠了嗎?」
那人點點頭。
「但它依舊哭泣?」
「我仍然聽見每一聲啜泣。它在哭,因為好幾千年來,它以為自己完全沒有用,結果浪費了所有的時間,不斷褻瀆神,咒罵自己的命運。」
「好吧,告訴沙漠,儘管人類的壽命很短,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認為自己毫無用途。我們幾乎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的命運,老覺得神對我們不公平。當那一刻終於到來,讓我們總算理解自己何以之生而為人,但是,那時改變生命早已為時已晚,我們只能繼續受苦,就像沙漠一樣,持續為自己曾經浪費的時光自責。」
「我不知道沙漠會不會聽見,」男人說,「它早已習慣了痛楚,無法用其他角度看待身旁的事物。」
「那麼我們一起來,只要人們失去了所有希望時,我想大家都會這麼做的,讓我們一起禱告。」
兩人跪下祈禱。一人轉向麥加,因為他是穆斯林,另一人雙手合十,因為他是天主教徒。他們向自己的神禱告,其實都是同一位神,儘管人們堅持用不同的名字稱呼祂。
第二天早晨,當傳教士例行散步時,那人已經不見蹤影了。在他曾經擁抱大地的那個位置,沙子看起來是濕的,甚至開始冒出小湧泉。接下來的幾個月,春天來了,城市居民在那裡打造了一口井。
貝都因人稱那裡為「沙漠淚珠之井」。他們說,從它汲水喝水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痛苦轉化為快樂,最終尋覓到自己的終點。
*羅馬:伊莎貝拉從尼泊爾回來了
我跟伊莎貝拉約在常去的餐廳,因為它通常都沒人,即使它的食物非常美味。她告訴我,她到尼泊爾時,在寺院住了幾星期。一天下午,她與一位僧侶在寺院附近散步,這時他打開隨身攜帶的袋子,站了很久,仔細研究裡面的東西。然後他對伊莎貝拉說:
「妳知道香蕉可以教導妳人生的意義嗎?」
他從袋子拿出一根爛香蕉,將它扔了。
「它代表過去的人生,我丟了它,因為我沒有善用它,如今為時已晚。」
然後他又抽出一根香蕉,它還是綠色的。他將它拿給她看,然後放回袋子裡。
「這是未來的人生,我們需要等時機成熟。」
最後,他拿出一根成熟的香蕉,去皮,將它與伊莎貝拉分享。
「它代表當下。學習不帶任何恐懼或內疚,將它狼吞虎嚥下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