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雲裳公司與小報檔次
1927年8月7日雲裳公司開幕,傳為滬上盛事。《申報》頭版刊出其開張廣告曰:
要穿最漂亮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有意識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精美的打扮
到雲裳去
要個性最分明的式樣
到雲裳去
雲裳是上海唯一的婦女服裝公司,特聘藝術圖案刷染縫靭名師,承辦社交喜事跳舞家常旅行劇藝電影種種新異服裝、鞋帽等件及一切裝飾品,定價公道,出品快捷,特設試衣室、化粧室,美麗舒適,得未曾有。定於今日開幕,敬請參觀。
此廣告措辭具精英色彩,一派開創時尚潮流的氣概,用徐志摩式的白話,「到雲裳去」套用了田漢的「到民間去」的口號。「雲裳」兩字採用篆書字體,為名畫家吳湖帆所題,文字下方似logo的圖案,一朵祥雲托起一朵蓮花,整個設計極富創意,非同凡響。公司座落在卡德路南京路口(今上海電視臺附近),與邵洵美的「金屋書店」遙遙相對。雲裳公司由留法畫家江小鶼擔任美術設計,和徐志摩、陸小曼、張禹九、宋春舫等都屬發起人,資金方面以集股方式,如周瘦鵑被推為董事,胡適擔任藝術顧問,應當說都是認了股的。
北伐前後的上海,隨著國共政黨政治的分合起落,知識界空前躁動,激遽分化重組,魯迅等左傾,具有國際主義背景,試圖從外面牽制國民黨,或顛覆現存秩序;徐志摩、胡適等創辦《新月》雜誌則從建制立場批評國民黨黨治,結果被明令停刊。在北伐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鼓舞下,歐美、日本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與蘇聯式的無產階級文學一時並起,爭勝鬥強。此時上海的消費文化也呈現一派繁華景象。1926年第三大百貨店新新公司、專售婦女用品的綺華公司相繼開業,就婦女時裝而言新潮迭出。在這樣的脈絡中來看雲裳公司及徐、陸所扮演的角色,對於新舊文人的合流意味深長。7月12日《上海畫報》對雲裳的開幕作整版報導,稱徐陸為「雲裳公司發起人」,除兩人合影外,還有多幅照片。由<楊貴妃來滬記>一文介紹,雲裳洋名為「阿透利挨楊貴妃」(Atelier Yangkweifei)。阿透利挨指公司的藝術製作室。該文說明雲裳公司「以後進行的方法:(一)採取世界最流行的裝束,參以中國習慣;(二)材料儘量採用國貨,以外貨為輔助品;(三)定價力求低廉,以期普及。」比方說,展示品有一件藍士布的西式衣,頸項中圍了白網,在下面一只秋葉式小袋,袋裏放著一方小絹巾。而這件衣服,標價十元(行雲、成言,1927)。另在周瘦鵑<雲裳碎錦錄>一文中也說到「雲裳之新計畫:雲裳所制衣,不止舞衣與參與一切宴會音樂會等之裝束,今後更將致力於家常服用之衣,旗衫短衫與長短半臂等,無不俱備」。這些是今後的計畫,要刻意表明「雲裳的宗旨在‘新’,不在‘費’」(瘦鵑,1927a),已慮及一般市民消費能力的問題,實際上這一點――下文要講到,正成為小報爭論的焦點。然而從開幕幾天的顧客來看,都有頭有臉,包括電影明星、名妓、張嘯林夫人、杜月笙夫人等闊太太,三天裏做了兩千多塊錢的生意,不包括訂製在內,因此雲裳畢竟是個高檔時裝店。有趣的是,同時《北洋畫報》也報導了公司的開幕及刊出兩人合照,並說上海各報刊登的照片「皆不真切,徐夫人尤不酷肖」(北洋畫報,1927),彷彿在自詡其印刷的精良。《上海畫報》對雲裳公司的推轂不遺餘力,不時刊出由雲裳設計的服裝的明星照片,陸小曼、唐瑛自不消說,如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名妓雅秋五娘等。張丹翁盡其捧角之能事,如<捧雲裳>一詩:「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心,是曰申江。/第一美術,卻在誰方? 到雲裳去,去到雲裳。/第一美人,又在誰行?不曰唐陸,即曰陸唐。/載吾畫報,炯炯有光,清真絕調,衣染鶯『黃』」(丹翁,1927a)。所謂「載吾畫報,炯炯有光」,雲裳為畫報提供了絕佳的素材,也意味著品味/位的提升,儘管張丹翁心心在念的不外乎吸引讀者眼球的「美人」,又如<審美>:「天下之美人,見說江南萃,江南之美人,獨數雲裳最。」(丹翁,1927b)從都市文化的視角看,自民初以來鴛蝴派「消閒」文學便在努力打造中產階級的都市夢,而雲裳公司的出現,如徐志摩、陸小曼等人的新文化的介入,使這一中產階級消費文化走向成熟的形態。把楊貴妃作為雲裳的洋名不僅蘊含著上海亦中亦西的洋涇浜文化特徵,尤其在二十年代末更是大眾文化的消費指符,如梅蘭芳的《太真外傳》、但杜宇的電影《楊貴妃》等,皆風靡一時,或如楊貴妃「出浴」之類的圖像早已流播於各種印刷傳媒,更具情色想像。的確雲裳給都市文化帶來新的契機,將創意、審美與商機融於一爐,如《上海畫報》上「汽車展覽會中之雲裳公司之新裝表演」的照片所示(梅生,1927b),或可視作今日大陸「車模」的原型,卻不失優雅範兒。或如《上海漫畫》創刊於1928年初,主編葉淺予顯然受到雲裳的啟發,為之作了許多具廣告性質的服裝設計圖,在該畫報上刊出。
1927年8月7日雲裳公司開幕,傳為滬上盛事。《申報》頭版刊出其開張廣告曰:
要穿最漂亮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有意識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精美的打扮
到雲裳去
要個性最分明的式樣
到雲裳去
雲裳是上海唯一的婦女服裝公司,特聘藝術圖案刷染縫靭名師,承辦社交喜事跳舞家常旅行劇藝電影種種新異服裝、鞋帽等件及一切裝飾品,定價公道,出品快捷,特設試衣室、化粧室,美麗舒適,得未曾有。定於今日開幕,敬請參觀。
此廣告措辭具精英色彩,一派開創時尚潮流的氣概,用徐志摩式的白話,「到雲裳去」套用了田漢的「到民間去」的口號。「雲裳」兩字採用篆書字體,為名畫家吳湖帆所題,文字下方似logo的圖案,一朵祥雲托起一朵蓮花,整個設計極富創意,非同凡響。公司座落在卡德路南京路口(今上海電視臺附近),與邵洵美的「金屋書店」遙遙相對。雲裳公司由留法畫家江小鶼擔任美術設計,和徐志摩、陸小曼、張禹九、宋春舫等都屬發起人,資金方面以集股方式,如周瘦鵑被推為董事,胡適擔任藝術顧問,應當說都是認了股的。
北伐前後的上海,隨著國共政黨政治的分合起落,知識界空前躁動,激遽分化重組,魯迅等左傾,具有國際主義背景,試圖從外面牽制國民黨,或顛覆現存秩序;徐志摩、胡適等創辦《新月》雜誌則從建制立場批評國民黨黨治,結果被明令停刊。在北伐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鼓舞下,歐美、日本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與蘇聯式的無產階級文學一時並起,爭勝鬥強。此時上海的消費文化也呈現一派繁華景象。1926年第三大百貨店新新公司、專售婦女用品的綺華公司相繼開業,就婦女時裝而言新潮迭出。在這樣的脈絡中來看雲裳公司及徐、陸所扮演的角色,對於新舊文人的合流意味深長。7月12日《上海畫報》對雲裳的開幕作整版報導,稱徐陸為「雲裳公司發起人」,除兩人合影外,還有多幅照片。由<楊貴妃來滬記>一文介紹,雲裳洋名為「阿透利挨楊貴妃」(Atelier Yangkweifei)。阿透利挨指公司的藝術製作室。該文說明雲裳公司「以後進行的方法:(一)採取世界最流行的裝束,參以中國習慣;(二)材料儘量採用國貨,以外貨為輔助品;(三)定價力求低廉,以期普及。」比方說,展示品有一件藍士布的西式衣,頸項中圍了白網,在下面一只秋葉式小袋,袋裏放著一方小絹巾。而這件衣服,標價十元(行雲、成言,1927)。另在周瘦鵑<雲裳碎錦錄>一文中也說到「雲裳之新計畫:雲裳所制衣,不止舞衣與參與一切宴會音樂會等之裝束,今後更將致力於家常服用之衣,旗衫短衫與長短半臂等,無不俱備」。這些是今後的計畫,要刻意表明「雲裳的宗旨在‘新’,不在‘費’」(瘦鵑,1927a),已慮及一般市民消費能力的問題,實際上這一點――下文要講到,正成為小報爭論的焦點。然而從開幕幾天的顧客來看,都有頭有臉,包括電影明星、名妓、張嘯林夫人、杜月笙夫人等闊太太,三天裏做了兩千多塊錢的生意,不包括訂製在內,因此雲裳畢竟是個高檔時裝店。有趣的是,同時《北洋畫報》也報導了公司的開幕及刊出兩人合照,並說上海各報刊登的照片「皆不真切,徐夫人尤不酷肖」(北洋畫報,1927),彷彿在自詡其印刷的精良。《上海畫報》對雲裳公司的推轂不遺餘力,不時刊出由雲裳設計的服裝的明星照片,陸小曼、唐瑛自不消說,如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名妓雅秋五娘等。張丹翁盡其捧角之能事,如<捧雲裳>一詩:「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心,是曰申江。/第一美術,卻在誰方? 到雲裳去,去到雲裳。/第一美人,又在誰行?不曰唐陸,即曰陸唐。/載吾畫報,炯炯有光,清真絕調,衣染鶯『黃』」(丹翁,1927a)。所謂「載吾畫報,炯炯有光」,雲裳為畫報提供了絕佳的素材,也意味著品味/位的提升,儘管張丹翁心心在念的不外乎吸引讀者眼球的「美人」,又如<審美>:「天下之美人,見說江南萃,江南之美人,獨數雲裳最。」(丹翁,1927b)從都市文化的視角看,自民初以來鴛蝴派「消閒」文學便在努力打造中產階級的都市夢,而雲裳公司的出現,如徐志摩、陸小曼等人的新文化的介入,使這一中產階級消費文化走向成熟的形態。把楊貴妃作為雲裳的洋名不僅蘊含著上海亦中亦西的洋涇浜文化特徵,尤其在二十年代末更是大眾文化的消費指符,如梅蘭芳的《太真外傳》、但杜宇的電影《楊貴妃》等,皆風靡一時,或如楊貴妃「出浴」之類的圖像早已流播於各種印刷傳媒,更具情色想像。的確雲裳給都市文化帶來新的契機,將創意、審美與商機融於一爐,如《上海畫報》上「汽車展覽會中之雲裳公司之新裝表演」的照片所示(梅生,1927b),或可視作今日大陸「車模」的原型,卻不失優雅範兒。或如《上海漫畫》創刊於1928年初,主編葉淺予顯然受到雲裳的啟發,為之作了許多具廣告性質的服裝設計圖,在該畫報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