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卡拉瓦喬 Caravage
永垂不朽的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憑藉其天才與躁動的巴洛克風格,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作品構圖簡潔有力,並透過極具特色的明暗對比,創造出富有戲劇性的場景。

務實求真
卡拉瓦喬的風格以寫實著稱。聖母和聖人都有皺紋,腳底板都很髒,希臘諸神的指甲都發黑了。藝術家將宗教繪畫融入日常生活中。
不太虔誠的天主教徒
這位畫家還創造出一種了不起的世俗畫面,其手法同樣寫實。他所描繪的風俗場景展現出人性本惡,通常只畫半身,呈現出一張張醉酒、賭博、作弊和算命的面孔。
壞男孩
卡拉瓦喬不是一個品行端正的藝術家:他曾因酒館鬥毆而殺人;他多次入獄;還有一段時間流亡在外。他在返回羅馬的途中去世,死因至今成謎。

引領風潮
卡拉瓦喬生前就被不斷模仿,他的風格逐漸傳遍整個歐洲,人稱「卡拉瓦喬風格」。

《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LA MISE AU TOMBEAU
約1600 - 1604 年
油彩畫布
300×203 公分
義大利羅馬梵諦岡博物館

看點
《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表現的是把基督遺體安放在墳墓中的那一刻。在這幅作品中,他的遺體高懸在墳墓上方。這是卡拉瓦喬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1 居高臨下
墓碑位於畫面底部,與視線齊平,因為這幅畫是祭壇畫。也就是說,這幅畫是準備懸掛在教堂高處展示的。
2 米開朗基羅的傳人
卡拉瓦喬從雕塑中汲取靈感,塑造出這群人物形象。更具體地說,基督的姿勢讓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聖殤》。訂購這幅畫的祭壇實際上是為了供奉《聖殤》而設立的。光線照在基督身上,愈加明亮清晰,同深色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3 VR 技術
整幅畫幾乎沒有縱深感:地平線被人物擋住了。但卡拉瓦喬巧妙地將墓碑一角轉向我們,塑造出一種立體感。彷彿墓碑進入了我們的空間,我們幾乎可能觸碰到基督了。
4 人臉識別
根據《約翰福音》記載,是尼哥底母把基督的遺體放入墳墓的。在這裡,他站在畫面右側,可以透過鬍鬚辨認出來;左邊則是約翰,正在助尼哥底母一臂之力,他相貌年輕,披著紅斗篷。
5 三位馬利亞
緊隨其後的幾位婦女都叫馬利亞:左邊是耶穌的母親,臉上佈滿皺紋,與通常理想化的描繪全然相反;抹大拉的馬利亞正在哭泣;還有革羅罷之妻馬利亞,她的神態令整個場景充滿戲劇張力。

關於卡拉瓦喬風格⋯⋯
• 濃重的寫實主義
• 陰暗的用色和戲劇性的打光
• 簡單的構圖
• 半身取景
• 酒館裡的日常場景
• 帶有世俗色彩的宗教故事

迪亞哥.維拉斯奎茲 Diego Velázquez
為陛下效勞
維拉斯奎茲是西班牙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在肖像畫中自如玩轉色彩和光線。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為他贏得西班牙國王的垂青,深受馬奈和畢卡索等後世畫家的欽佩。

偉大的宮廷畫家
初入畫壇的維拉斯奎茲就超越了塞維利亞的一眾畫家。這些人出於嫉妒或欽佩,紛紛模仿他的作品。他後來被引薦給西班牙國王,很快成為御用肖像畫家。
兼容並蓄
貴族、哲學家、侏儒和小丑,維拉斯奎茲為眾多不同類型的模特兒繪製肖像畫。他以公正客觀的方式再現人物的樣貌,努力用畫筆捕捉人性的深層內涵。
配色大師
在義大利,他多次臨摹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他敏銳地感知到了卡拉瓦喬的現代性,不過他最崇拜的卻是提香。維拉斯奎茲是一位出色的色彩大師:他充分利用顏料,開發出各種色調和紋理,並且運用極其細膩的筆法描繪光與暗。
低調不留名
維拉斯奎茲很少在畫作上署名或註明日期,所以要想研究他的作品就變得很傷腦筋。

《宮女》
LES MÉNINES
1656 年
油彩畫布
320.5×281.5 公分
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看點
這幅王室肖像是國王下令繪製的,旨在突顯王位繼承人瑪格麗特公主。不過後來該王室男性繼承人誕生,維拉斯奎茲便對這幅畫作進行了修改。

1 王位之爭
畫家接到訂單時,5 歲的瑪格麗特公主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可是,一個小弟弟的出生改變了一切。在畫中,公主被一群女僕包圍著,因此這幅畫名為《宮女》。
2 不速之客
維拉斯奎茲將光源分為多個層次,將畫面縱深感一直延伸到遠景的門口。在門口,出現了王后護衛的身影。
3 一統天下的權戒
歐洲的宮廷中曾養著侏儒,在這幅畫中,侏儒馬里巴波拉擺出一個奇怪的手勢:他原本手拿象徵著公主權力的一枚戒指,但維拉斯奎茲後來把這個細節抹掉了。
4 親自出馬
這位畫家大膽地親自出鏡了。在最初的版本中,有名僕人站在那裡,向公主遞上一根權杖。然而,出於某種原因,這位僕人在後來的版本中被刪除了,畫家就把自己畫了進去。他似乎正注視著我們,把我們當成了模特兒。
5 巧妙的構思
他似乎正在觀察國王和王后──我們可以在遠景的鏡子裡看到這兩位的身影。在這幅畫創作之初就有這面鏡子,為的是拉近公主與父母的距離。但在後來的改動中,維拉斯奎茲顛倒了整個場景:他似乎正在為國王和王后畫肖像,是公主此時前來拜訪他們。

西班牙黃金時代
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東征西討,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在這個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國家,誕生了賽凡提斯等大作家,還有維拉斯奎茲、祖巴蘭、牟利羅和葛雷柯等大畫家。這股西班牙創作熱潮蔓延到了整個歐洲。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畫面上的焦慮不安
培根是一位無神論者,但他的作品卻大量採用宗教和古典元素。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儘管他的表現主義畫作充滿痛苦的氛圍,卻仍然擁有很多粉絲。

成長之旅
培根年輕時與父親合不來,就被託付給一位家庭教師。他和這位教師在一起時,發現了自己的性取向,開始在柏林的男同性戀酒吧流連。後來前往巴黎,在那裡被畢卡索的作品深深吸引,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藝術家。
不加掩飾
在倫敦,培根以畫裝飾畫為生。1933 年,他開始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中展現的大膽直率令評論界深深著迷。幾年下來,他蜚聲國際。
有血有肉
在充滿暗示的幾何空間中,他筆下的身體扭曲,臉部變形,平面塗抹色彩,形成鮮明對比。介於三聯畫和耶穌受難畫之間,從林布蘭到維拉斯奎茲,這位畫家巧妙玩轉古典藝術各種符號。

培根這麼說
「我們幾乎總是活在屏障後面,過著被各種屏障遮蔽的日子。有時我會想,當有人說我的作品看起來很激烈時,我可能推開了生活中的一兩道屏障。」

《臨摹維拉斯奎茲〈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的習作》
ÉTUDE D’APRÈS LE PORTRAIT DU PAPE INNOCENT X DE VELÁZQUEZ
1953 年
油彩畫布
152.1× 117.8 公分
美國德梅因藝術中心

看點
1949年至1971年,培根創作了大約50幅教宗肖像,其中大多數靈感來自維拉斯奎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除了這位西班牙大師外,培根還受到了其他畫派其他作品的影響。

淩亂的教皇
培根癡迷維拉斯奎茲的這幅作品,收集了所有帶有這幅畫的書籍。這幅畫的仿作激發出培根的創造力,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採用扭曲的色彩,讓兩張畫看起來沒有直接關聯。
內向宅男
儘管他一直有機會,卻不願去羅馬親眼看一看維拉斯奎茲的原作。畫家的這種反應與後來對待他那些模特兒的態度相近:他更喜歡拿著照片畫畫,卻無法忍受有陌生人出現在自己的工作室裡。
需要透一透氣
畫面上的教宗張大了嘴巴,似乎快要窒息了—患有焦慮症和哮喘的培根肯定對此深有體會。為了強調這種壓抑感,畫中人被關在一個透明籠子裡。籠子在培根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用於重新切割畫面,以聚焦觀眾的注意力。
大聲吶喊
用培根自己的話來說,他畫的是尖叫場面。這個靈感來自艾森斯坦(Eisenstein)導演的電影《波坦金戰艦》,影片中的一名護士時刻處於極度恐懼之中。他對張開嘴巴的著迷還來自一本介紹各種口腔疾病的著作,書中帶有很多手繪插圖。
真假教皇
這幅維拉斯奎茲的精美肖像畫是繪畫史上的里程碑。教皇的相貌被描繪得如此逼真,以至於教皇本人看到這幅畫時不禁驚呼:「Troppovero(這是真的)!」

偏激的決定
培根有銷毀不滿意作品的習慣。在他去世後,有人在他的工作室裡發現了數百幅被割裂或毀壞的畫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