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言

一切的開端,是米開朗基羅。
「祝大家文藝復興!」從podcast節目開始、再到如今編撰成書,追溯這個系列誕生的緣由,正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2023年3月,一則美國新聞引起國際媒體的注意:位於佛羅里達州的一所私立學校,一份給小學六年級學生使用的藝術教材,因為內含文藝復興時期的裸體像,竟遭到學生家長的反對。其中被若干家長認為不妥、指控是「裸露情色」的作品,是古今聞名的米開朗基羅之作〈大衛像〉。萬萬沒想到,時至21世紀,還會有人將經典的西洋藝術圖像--而且還是被公認為人類歷史傑作的〈大衛像〉,當成是汙染孩童心靈的毒物。
這個本應該是佛州的地方小新聞,卻鬧上了國際版面,引起包括美國在內,各大歐美新聞媒體的注意。擔任《udn global 轉角國際》編輯工作的我,很快就因為外媒的報導而注意到這件事。當時初步的判斷,認為之所以會被正規的新聞媒體報導,除了事件本身令人詫異之外,也和美國各州學校發生的文化戰爭有關。學校的性教育內容該如何設計?該不該討論性傾向與性別的多元?如何理解美國的種族歷史?這些價值觀的衝突、保守與自由的拉扯,在美國的教育現場接連上演。這所佛州學校的〈大衛像〉事件,或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而被認為是這些觀念衝突的延伸。
我們也可以注意到,關於這則新聞的輿論反應,有不少訕笑、嘲諷這些保守派家長的言論。確實,將藝術課程中的裸體與勾引情慾的色情畫上等號,未免太過。加上連收藏〈大衛像〉的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聞訊後甚至還好意公開邀請學校師生參訪,不難想像這件事看在義大利人眼裡,是多麼荒謬可笑。但除了當作笑話一則,難道沒有別的討論空間嗎?如果我們相信理性溝通的價值、相信媒體應創造良善的公共討論空間--那我們是否可以在大衛像事件裡,提供不同立場的人們思考的方向?假如我就是那個班級裡的家長,我該如何說服反對的父母,向他們解釋為何這是藝術而不是色情?拆解那些習以為常、想當然耳的觀念,或許我們便有機會在價值矛盾之中尋得理路。
於是我們在《轉角國際》製作了一則專題:〈大衛的陰莖嚇到誰?美國佛州小學的「裸體藝術教材」風波〉。找來藝術史專長的王健安、戴郁文兩位作者合作,錄製成podcast 節目並撰寫圖文分析。三人從新聞事件的爬梳開始,一路論及米開朗基羅和〈大衛像〉的圖像分析,並回溯歷史上裸體、露出陰莖的文化脈絡。透過這樣的梳理,讓閱聽眾可以了解其實在過去的歷史中,裸體藝術也並非理所當然之事,〈大衛像〉引發的正反爭論古今皆有。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以及知識的累積,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大衛像〉及文藝復興時代的脈絡,當我們擁有更豐富的史料與縝密的分析工具,得以正視那些所謂的恐懼與反感為何物,便能破除大眾的盲點與迷思。
沒想到當時心血來潮的題目,引起《轉角國際》讀者、特別是podcast聽友們的熱烈歡迎,紛紛表示希望還能看到更多類似的專題討論,甚至更願意用「聽」的方式來深入了解藝術史。這也就順勢催生了後來的系列專欄:「祝大家文藝復興!」。負責這個系列的兩位主力作者--王健安和戴郁文--先前已經在《轉角國際》開設專欄「瓦堡學院」,專攻藝術史的他們運用歷史學的訓練素養和「圖像學」(Iconology)方法,帶來細緻的藝術圖像和歷史時空彼此交織的思考。事實上,兩位作者正是我在就讀歷史研究所時的學長姐,曾經一起在藝術學的課程中學習,而當年我自己身為研究生的青澀時期,特別感興趣的也是米開朗基羅。當時從授課的張省卿教授、以及健安和郁文身上獲益匪淺,開啟了後來我對於圖像學運用的興趣。若追溯至此,似乎也算是米開朗基羅的「召喚」吧。沒有想到會在將近十多年後,我們三人再次回到文藝復興的世界。起初在思考節目名稱的時候,想不到更有創意又切題的標題,苦思之際憑空冒出一句祝賀語:「不然就祝大家文藝復興好了?」索性將這句看似玩笑的祝福,當成了節目的名稱:祝大家文藝復興(Renaissance to All),這就像是歌頌人類一般,給予所有立志追求知識與真理的人、探索藝術和歷史的人、以及「身而為人」這件事的祝福。
有趣的是,回想起自己從2016年加入《轉角國際》的編輯團隊後,幾年下來不時會出現與文藝復興有關的新聞議題。2017年「米開朗基羅的密室」確定將會向大眾公開,這間位於麥地奇小聖堂的地下空間,在1975年意外發現,陰暗狹窄的密室裡留有「疑似」米開朗基羅的畫作,然而儘管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鑑定,這間密室卻始終沒有對外開放。一直到2017年底,負責管理的巴傑羅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才確定開放參觀的計畫,讓米開朗基羅不為人知的作品得以穿越時空重現人間。就在米開朗基羅的消息過後不久,法國羅浮宮也正在籌備達文西的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大展,在2019年盛大登場。搬出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羅浮宮,當時商請義大利政府和各個博物館出借達文西的作品,結果演變為義大利與法國的國寶之爭,激起了義大利捍衛「國寶與民族」的心理,誰才是最有資格舉辦達文西紀念展的國家?這場文化爭奪戰的背後,更是隱藏了義大利與法國的政治矛盾,以及歷史和藝術揉合的複雜情境。也是在2017年,一幅傳說是出自達文西之手的繪畫〈救世主〉,在2017 年在佳士得拍賣以破紀錄的高價4.5億美元售出,頓時引起藝術界的轟動。結果就在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的2019年,沒有經過完整鑑定考證的〈救世主〉,被指出極有可能是贗品。這幅畫作自從拍賣之後一直未能順利展出,許多專家懷疑其是否為達文西的真跡,留下許多至今未解的謎團。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救世主〉的神祕買主只是一位代理人,在其背後的真正買家其實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那位大權在握、牽涉殺害《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事件的沙烏地太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