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臺灣
黃土水
《東洋》1922.3
序
世間上的人往往批評藝術家為怪人。作為藝術家的一份子,我也常常小心自己不要被稱為怪人,但還是時常被朋友說,你是有些奇怪的人,不懂得與人交際。然而,再怎麼說雕刻都是造型藝術中最困難的工作(同一程度的作品,日本畫要一天完成的話,油畫要一週,雕刻則要一個月左右)一件作品往往需要一、兩個月乃至五、六個月,稍微複雜的便得耗費一、二年乃至三、四年。比較少見的也有十數年,或者是終其一生僅完成一件作品。昔稱人生七十古來稀,人類的壽命長不過七十左右,僅有的七十年之後,此貴重的身體也得被送往淒涼的墓地,任由腐臭蛆蟲叢生。人的壽命其實很短,根本不到七十歲,實際上一般的情形,人生五十很普遍,佛教也有五十年為一輪迴的說法,可見人類的平均年齡連五十都不到。我自己不知道幾歲的時候會離開世間,假定人死也有命的話,我也已經過了一半以上的壽命了。殘餘的生命中究竟會完成什麼樣的作品呢?雕刻家的重要使命在於創造出優良的作品,使目前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化。即使完成一件能達成此重大任務的作品,也不是容易的事。只要一想到這點,我就沒辦法像其他人抽煙、逛街,或飲酒聊天到半夜,寶貴的時間不能浪費。
如何才能把雕像的姿態做好?如何能早些把石塊敲好?從早到晚我只是考慮著雕刻的事,自然而然疏於人際往來。製作一個五六尺的石雕也幾乎要一年的時間。從早到晚,手執鐵槌,不知道有幾十萬次或幾千萬次那樣地拚命敲打著石材,萬一其中只要有一下敲壞了雕像的一根手指頭,那可就不得了,所有的努力都泡湯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還容易控制,然而所需要費用如石材、運費及模特兒、石膏材料、工具及其他種種雜費卻更不是容易的事。貧窮如我對此最為恐慌。今日是黃金萬能的時代,雖然想做些優良的作品,沒有費用便一切免談。除了束手無策,向冥冥上天嘆息外什麼也不成。只要有一點不留意,許多寶貴的時間以及莫大的費用便都落空了,想到這裡,我便時時刻刻兢兢業業。故而每日專心從事雕刻,自然無暇與人交往。這也不僅只是我而已,一般而言,藝術家都是這樣。因此常聽得到,藝術家多半是怪人,不受歡迎的批評。
東洋協會的三井先生竟然光臨敝宅,來探望我這位藝術家的一份子,也是怪人的一位。他提到為了推展東亞文化,請我在雜誌《東洋》發表有關藝術的感想。如同前述,我是每天只知握著鎚頭工作的人,請我提筆寫文章實在是錯誤的要求。但是工作室前仍堆積著雪,想到三井先生在寒天特意找到郊外此處,我實在無法斷然拒絕,最後遂接受他的請求。然而,不管東洋藝術或世界藝術,像那樣的大論題,實非我無知小子所能也。我只能就臺灣的事,我所常常思考的問題,簡單地敘述,希望能達成三井先生的要求。
我們美麗的島嶼
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然而,從未到過臺灣的內地人(日本人)卻以為臺灣是像火的地獄般燠熱的地方,惡疾流行,而且住著許多比猛獸更恐怖的生蕃。許多人對於到那樣的地方去,非常好奇,總覺得會冒生命的危險。我過去六、七年來住在東京,常常碰到令人憤怒,或者抱腹絕倒的奇怪問題。或問:「在臺灣也像在內地一樣吃米飯嗎?」,或「你的祖先也曾割取人頭嗎?」等一本正經地詢問,令我與其說是憤慨,不如說是可憐他們的無知。有一位我的日本朋友給我看他的家傳寶刀,說:「我下個月中旬將到臺中拜訪親戚,想帶這把刀作為護身用。」滿臉一副下決心準備大冒險的表情。我雖然覺得很可笑,卻總是反覆不斷地澄清,臺灣絕不是到處都有生蕃,而且即使在有生蕃的地方,也絕不是像那樣的可怕。我不停地提醒他們,最後總算理解的樣子。內地人總是想像,只要到臺灣鄉下便會遇上生蕃,然而,臺灣三百五十萬人口中,生蕃僅佔七、八萬人,而且是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總之,內地人對臺灣的知識恐怕極為貧乏,即使是有相當地位的日本知識份子,也有相當錯誤的觀念,可以推知普通一般人對臺灣的無知和誤會更是超乎想像的更嚴重。然而,臺灣絕對不是內地人所想像的蠻荒之地,臺灣實在是難得的寶島。只要曾經去過臺灣的人,便會同意。例如,比內地的富士山高出許多的新高山(玉山)、雪山或秀姑巒等諸峰,以及其他蜿蜒貫穿南北的中央山脈的高峰峻嶺,都具有自然的峻美。臺灣西部在平野丘陵之間流動著數十條河川,翠綠的茶園瓜圃,都值得收入畫題,美如畫境。中部則綠色的稻波如浪,南部種植甘蔗田,還有高大的檳榔樹,茂盛的榕樹,林投樹林,還有竹林、鹽田、魚塭等,山裡盛產金、煤等礦物,以及木材、樟腦等,實在是南方的寶庫;而且四季常夏,草木茂綠。初春時嫩綠的垂柳和暗青的松杉下,爛漫的桃花爭妍。夏天則在亙古湛藍、點點柔細水草的日月潭上泛舟。秋天到淡水河邊欣賞夕陽五彩的景色。冬天蜿蜒的中央山脈,雪覆蓋著高峰峻嶺,尤其是新高山的雄姿一拔群山秀,確實美麗壯觀之至。西方人嘆稱臺灣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實在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臺灣島的山容水貌變化多端,天然物產也好像無盡藏般,故可以稱為南方的寶庫,可比為地上的樂園,此決非溢美之詞。
幼稚的藝術
我們臺灣島的天然美景如此的豐富,但是可悲的是居住於此處的大部分人,卻對美是何物一點也不了解。所以他們也不能夠在這天賜的美再加上人工的美,美化人們的生活,提倡高尚優美的精神,有意義地渡過人生。本島人完全忽視了美的生活與趣味的生活。在山腰森林的附近,兩三間農舍的炊煙嫋嫋,歸途上的農夫,肩荷著鋤頭走在田埂上,一面望向天空的美麗夕陽。一般人不能欣賞描繪這類自然風情的繪畫,或者是牧童騎牛背愉快地吹著口哨,具有天真無邪的情趣的雕刻,卻常見酒醉,化粧妖異的人以及愚蠢胡鬧的人們,這究竟是為什麼?尤其這樣的現象已普見於上流社會,我實在為臺灣而不堪其憂。有位在臺灣社會地位很高的千萬富翁長者,為自己擁有賤妓的癖好而不惜一擲萬金,為一宵之宴拋下百金千金,但是一聽說某知名畫家的油畫一幅值五百圓卻渾身發軟。可以說這就是只知道物質的重要,卻不知道精神遠比物質更重要的人所做的事。
然而在臺灣,這類人高居社會的上層,引領一代的潮流。無怪乎島人蒙昧於無明,沈迷於卑賤的物質萬能的夢中。看看臺灣的家庭何處出現藝術的美與香呢?中等以下的家庭室內的裝飾千篇一律!在壁龕或對聯的位置張掛著不值三毛錢的觀音、關公、土地神等印刷畫。而且中等以上家庭也不過是掛著應該被排斥的臨摹作風的水墨畫,或是騙小孩般的色彩艷麗的花鳥,偶而還會看到頭與身軀同大,活像怪物的人像雕刻,品味拙惡,極為可笑。隨便大大小小幾十座神廟佛閣看看,都非常枯燥無聊,門上畫門神、金童、玉女、老宦,壁間畫龍虎,欄間有太公望釣魚、文王耕耘,檐下畫魚蝦,都好像是小孩子塗鴉,非常落伍。這是由於因襲傳統惡劣而保守的一面,沒有增加一點新味美趣,反而將前人按舊經驗所建立起來的藝術毀滅了。在古董店裡放置著許多石刻的獅子狗(狛犬,擺設在神社等門前石雕),木雕佛像以及土製的神像。當我看到手比腳大一倍的神像時,忍不住覺得好笑,或無寧說是悲哀的感覺。不過,也許是他們覺得宇宙萬物都是由神的雙手所創造,因此要強調神的手多偉大也說不定呢!眼睛是嘴巴的兩三倍,那樣的佛像也還受到崇拜。佛的確是佛法無邊。佛睜開眼便可以鉅細靡遺地看出人們的好壞,因此把眼睛做得大些嗎?到臺灣最大的寺廟也是信仰中心的北港朝天宮媽祖廟參拜時,屋頂上刻著花紅柳綠各種顏色的小茶碗,並裝飾許許多多的人偶。這些與其它廟宇比較雖略有變化,但是一想到這就是令人們引以為傲的臺灣第一的藝術時,不由得一身冷汗。我不但非常心痛,而且為臺灣藝術的幼稚情形,等於零的狀態,忍不住吶喊起來。
年輕的同鄉朋友!
親愛的朋友們!人類的壽命只有五十年。假使再加一倍其實也像是一瞬間罷了!時鐘的聲音不斷地銷蝕掉人類的生命,日月的虛盈不也是引導著我們走入墳墓嗎?光陰如箭,一旦我們壽終,死期已至,我的肉體腐爛成為肥料,你的骨頭也將粉碎。從宇宙無限的時間來看,人生是無法形容的短,實如閃電。「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東坡的感嘆並非沒有道理。總之,盡全力小心謹慎保養的身體,與一再訓練的頭腦,不斷地鍛練的手腕,即將很可憐地化為幾片骨骸,埋入墓場;人的身體到底並不可靠。像秦始皇或漢武帝那樣醉心於求靈藥的人也終究不免一死。雖然祈神拜佛也難逃死亡。年輕的人嚮往不老藥而飲乳酸卻引起下痢,老人欲返老還童而打針反而早死。古今中外一概相同,人類究竟無法保持萬年壽命。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精神上的不朽。例如孔子、釋迦、基督或但丁、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拉菲爾(Raphael Santi 1483-1520)等,他們在肉體已消失千百年後的今天,卻能保持精神上的不死。朋友!請你們不再僅止於追求物質上的快樂,考慮一下長生之道吧!後者便是在科學上有所發明,裨益人類,或於哲理有所發現,貢獻人生也可以。就我們的立場而言,只要留下優秀的作品美化人類的生活也可以。至少對我們藝術家而言,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年輕的朋友啊!藝術家實在是不老不死的。有信心的人請來吧!故鄉這些可憎恨的千萬富翁沈醉於眼前的榮華,全不理解精神的重要,以銅臭為芬芳,崇尚肉慾的上流者,他們死後到底留下什麼?他們遺留的不過是賤妾們的喧嘩與不肖子孫可恥地爭奪財產。別羨慕他們的財產、權力及榮華。捨棄一時肉體的享樂,永恆的靈魂才會誕生。
藝術家是艱苦的。然而這不過是肉體上、物質上的苦,在靈魂與精神上卻有無限的快樂。以大自然的黑土捏塑出天真無邪的小孩,以紅木刻出朝氣活潑的男子,用白石雕出細緻柔軟的美女。同時又可以成為永恆不朽,不衰老不死的人類。拿一團泥土、一塊木石,按自己的想法來造型,其間創作的快樂實在非外人所能理解。故鄉的年輕人啊!請一齊踏上藝術之道來吧!此處花開不斷,鳥唱不絕。啊!到此法喜之境來吧!
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
我們臺灣是幸抑不幸?自然資源豐富,儘管物質文明的進步與日月俱增,可悲的是精神文明卻未能一齊進步。對此我們必須大聲呼籲,喚醒他們的靈魂。縱令被罵瘋子,被稱為狂醉者,我們也應該勇猛地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因此,即使為了故鄉的名譽,我們也要勇敢地向那些物質萬能主義者宣戰。不瞭解藝術,不懂得人生精神力量的人民,其前途是黑暗的。我們的征戰永無止境。我們的戰爭既長遠且艱苦,何以如此?因為我們故鄉還沒有能與我們共事的藝術之子。是的,以後的發展未可知,但今天在臺灣連一位日本畫畫家、一位洋畫家、或一位工藝美術家都沒有。然而臺灣是充滿了天賜之美的地上樂土。一旦鄉人們張開眼睛,自由地發揮年輕人的意氣的時刻來臨時,毫無疑問地必然會在此地產生偉大的藝術家。我們一面期待此刻,同時也努力修養自己,為促進藝術發展而勇敢地,大聲叱喊故鄉的人們應覺醒不再懶怠。期待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來臨,我想這並不是我的幻夢吧!
黃土水
《東洋》1922.3
序
世間上的人往往批評藝術家為怪人。作為藝術家的一份子,我也常常小心自己不要被稱為怪人,但還是時常被朋友說,你是有些奇怪的人,不懂得與人交際。然而,再怎麼說雕刻都是造型藝術中最困難的工作(同一程度的作品,日本畫要一天完成的話,油畫要一週,雕刻則要一個月左右)一件作品往往需要一、兩個月乃至五、六個月,稍微複雜的便得耗費一、二年乃至三、四年。比較少見的也有十數年,或者是終其一生僅完成一件作品。昔稱人生七十古來稀,人類的壽命長不過七十左右,僅有的七十年之後,此貴重的身體也得被送往淒涼的墓地,任由腐臭蛆蟲叢生。人的壽命其實很短,根本不到七十歲,實際上一般的情形,人生五十很普遍,佛教也有五十年為一輪迴的說法,可見人類的平均年齡連五十都不到。我自己不知道幾歲的時候會離開世間,假定人死也有命的話,我也已經過了一半以上的壽命了。殘餘的生命中究竟會完成什麼樣的作品呢?雕刻家的重要使命在於創造出優良的作品,使目前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化。即使完成一件能達成此重大任務的作品,也不是容易的事。只要一想到這點,我就沒辦法像其他人抽煙、逛街,或飲酒聊天到半夜,寶貴的時間不能浪費。
如何才能把雕像的姿態做好?如何能早些把石塊敲好?從早到晚我只是考慮著雕刻的事,自然而然疏於人際往來。製作一個五六尺的石雕也幾乎要一年的時間。從早到晚,手執鐵槌,不知道有幾十萬次或幾千萬次那樣地拚命敲打著石材,萬一其中只要有一下敲壞了雕像的一根手指頭,那可就不得了,所有的努力都泡湯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還容易控制,然而所需要費用如石材、運費及模特兒、石膏材料、工具及其他種種雜費卻更不是容易的事。貧窮如我對此最為恐慌。今日是黃金萬能的時代,雖然想做些優良的作品,沒有費用便一切免談。除了束手無策,向冥冥上天嘆息外什麼也不成。只要有一點不留意,許多寶貴的時間以及莫大的費用便都落空了,想到這裡,我便時時刻刻兢兢業業。故而每日專心從事雕刻,自然無暇與人交往。這也不僅只是我而已,一般而言,藝術家都是這樣。因此常聽得到,藝術家多半是怪人,不受歡迎的批評。
東洋協會的三井先生竟然光臨敝宅,來探望我這位藝術家的一份子,也是怪人的一位。他提到為了推展東亞文化,請我在雜誌《東洋》發表有關藝術的感想。如同前述,我是每天只知握著鎚頭工作的人,請我提筆寫文章實在是錯誤的要求。但是工作室前仍堆積著雪,想到三井先生在寒天特意找到郊外此處,我實在無法斷然拒絕,最後遂接受他的請求。然而,不管東洋藝術或世界藝術,像那樣的大論題,實非我無知小子所能也。我只能就臺灣的事,我所常常思考的問題,簡單地敘述,希望能達成三井先生的要求。
我們美麗的島嶼
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然而,從未到過臺灣的內地人(日本人)卻以為臺灣是像火的地獄般燠熱的地方,惡疾流行,而且住著許多比猛獸更恐怖的生蕃。許多人對於到那樣的地方去,非常好奇,總覺得會冒生命的危險。我過去六、七年來住在東京,常常碰到令人憤怒,或者抱腹絕倒的奇怪問題。或問:「在臺灣也像在內地一樣吃米飯嗎?」,或「你的祖先也曾割取人頭嗎?」等一本正經地詢問,令我與其說是憤慨,不如說是可憐他們的無知。有一位我的日本朋友給我看他的家傳寶刀,說:「我下個月中旬將到臺中拜訪親戚,想帶這把刀作為護身用。」滿臉一副下決心準備大冒險的表情。我雖然覺得很可笑,卻總是反覆不斷地澄清,臺灣絕不是到處都有生蕃,而且即使在有生蕃的地方,也絕不是像那樣的可怕。我不停地提醒他們,最後總算理解的樣子。內地人總是想像,只要到臺灣鄉下便會遇上生蕃,然而,臺灣三百五十萬人口中,生蕃僅佔七、八萬人,而且是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總之,內地人對臺灣的知識恐怕極為貧乏,即使是有相當地位的日本知識份子,也有相當錯誤的觀念,可以推知普通一般人對臺灣的無知和誤會更是超乎想像的更嚴重。然而,臺灣絕對不是內地人所想像的蠻荒之地,臺灣實在是難得的寶島。只要曾經去過臺灣的人,便會同意。例如,比內地的富士山高出許多的新高山(玉山)、雪山或秀姑巒等諸峰,以及其他蜿蜒貫穿南北的中央山脈的高峰峻嶺,都具有自然的峻美。臺灣西部在平野丘陵之間流動著數十條河川,翠綠的茶園瓜圃,都值得收入畫題,美如畫境。中部則綠色的稻波如浪,南部種植甘蔗田,還有高大的檳榔樹,茂盛的榕樹,林投樹林,還有竹林、鹽田、魚塭等,山裡盛產金、煤等礦物,以及木材、樟腦等,實在是南方的寶庫;而且四季常夏,草木茂綠。初春時嫩綠的垂柳和暗青的松杉下,爛漫的桃花爭妍。夏天則在亙古湛藍、點點柔細水草的日月潭上泛舟。秋天到淡水河邊欣賞夕陽五彩的景色。冬天蜿蜒的中央山脈,雪覆蓋著高峰峻嶺,尤其是新高山的雄姿一拔群山秀,確實美麗壯觀之至。西方人嘆稱臺灣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實在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臺灣島的山容水貌變化多端,天然物產也好像無盡藏般,故可以稱為南方的寶庫,可比為地上的樂園,此決非溢美之詞。
幼稚的藝術
我們臺灣島的天然美景如此的豐富,但是可悲的是居住於此處的大部分人,卻對美是何物一點也不了解。所以他們也不能夠在這天賜的美再加上人工的美,美化人們的生活,提倡高尚優美的精神,有意義地渡過人生。本島人完全忽視了美的生活與趣味的生活。在山腰森林的附近,兩三間農舍的炊煙嫋嫋,歸途上的農夫,肩荷著鋤頭走在田埂上,一面望向天空的美麗夕陽。一般人不能欣賞描繪這類自然風情的繪畫,或者是牧童騎牛背愉快地吹著口哨,具有天真無邪的情趣的雕刻,卻常見酒醉,化粧妖異的人以及愚蠢胡鬧的人們,這究竟是為什麼?尤其這樣的現象已普見於上流社會,我實在為臺灣而不堪其憂。有位在臺灣社會地位很高的千萬富翁長者,為自己擁有賤妓的癖好而不惜一擲萬金,為一宵之宴拋下百金千金,但是一聽說某知名畫家的油畫一幅值五百圓卻渾身發軟。可以說這就是只知道物質的重要,卻不知道精神遠比物質更重要的人所做的事。
然而在臺灣,這類人高居社會的上層,引領一代的潮流。無怪乎島人蒙昧於無明,沈迷於卑賤的物質萬能的夢中。看看臺灣的家庭何處出現藝術的美與香呢?中等以下的家庭室內的裝飾千篇一律!在壁龕或對聯的位置張掛著不值三毛錢的觀音、關公、土地神等印刷畫。而且中等以上家庭也不過是掛著應該被排斥的臨摹作風的水墨畫,或是騙小孩般的色彩艷麗的花鳥,偶而還會看到頭與身軀同大,活像怪物的人像雕刻,品味拙惡,極為可笑。隨便大大小小幾十座神廟佛閣看看,都非常枯燥無聊,門上畫門神、金童、玉女、老宦,壁間畫龍虎,欄間有太公望釣魚、文王耕耘,檐下畫魚蝦,都好像是小孩子塗鴉,非常落伍。這是由於因襲傳統惡劣而保守的一面,沒有增加一點新味美趣,反而將前人按舊經驗所建立起來的藝術毀滅了。在古董店裡放置著許多石刻的獅子狗(狛犬,擺設在神社等門前石雕),木雕佛像以及土製的神像。當我看到手比腳大一倍的神像時,忍不住覺得好笑,或無寧說是悲哀的感覺。不過,也許是他們覺得宇宙萬物都是由神的雙手所創造,因此要強調神的手多偉大也說不定呢!眼睛是嘴巴的兩三倍,那樣的佛像也還受到崇拜。佛的確是佛法無邊。佛睜開眼便可以鉅細靡遺地看出人們的好壞,因此把眼睛做得大些嗎?到臺灣最大的寺廟也是信仰中心的北港朝天宮媽祖廟參拜時,屋頂上刻著花紅柳綠各種顏色的小茶碗,並裝飾許許多多的人偶。這些與其它廟宇比較雖略有變化,但是一想到這就是令人們引以為傲的臺灣第一的藝術時,不由得一身冷汗。我不但非常心痛,而且為臺灣藝術的幼稚情形,等於零的狀態,忍不住吶喊起來。
年輕的同鄉朋友!
親愛的朋友們!人類的壽命只有五十年。假使再加一倍其實也像是一瞬間罷了!時鐘的聲音不斷地銷蝕掉人類的生命,日月的虛盈不也是引導著我們走入墳墓嗎?光陰如箭,一旦我們壽終,死期已至,我的肉體腐爛成為肥料,你的骨頭也將粉碎。從宇宙無限的時間來看,人生是無法形容的短,實如閃電。「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東坡的感嘆並非沒有道理。總之,盡全力小心謹慎保養的身體,與一再訓練的頭腦,不斷地鍛練的手腕,即將很可憐地化為幾片骨骸,埋入墓場;人的身體到底並不可靠。像秦始皇或漢武帝那樣醉心於求靈藥的人也終究不免一死。雖然祈神拜佛也難逃死亡。年輕的人嚮往不老藥而飲乳酸卻引起下痢,老人欲返老還童而打針反而早死。古今中外一概相同,人類究竟無法保持萬年壽命。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精神上的不朽。例如孔子、釋迦、基督或但丁、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拉菲爾(Raphael Santi 1483-1520)等,他們在肉體已消失千百年後的今天,卻能保持精神上的不死。朋友!請你們不再僅止於追求物質上的快樂,考慮一下長生之道吧!後者便是在科學上有所發明,裨益人類,或於哲理有所發現,貢獻人生也可以。就我們的立場而言,只要留下優秀的作品美化人類的生活也可以。至少對我們藝術家而言,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年輕的朋友啊!藝術家實在是不老不死的。有信心的人請來吧!故鄉這些可憎恨的千萬富翁沈醉於眼前的榮華,全不理解精神的重要,以銅臭為芬芳,崇尚肉慾的上流者,他們死後到底留下什麼?他們遺留的不過是賤妾們的喧嘩與不肖子孫可恥地爭奪財產。別羨慕他們的財產、權力及榮華。捨棄一時肉體的享樂,永恆的靈魂才會誕生。
藝術家是艱苦的。然而這不過是肉體上、物質上的苦,在靈魂與精神上卻有無限的快樂。以大自然的黑土捏塑出天真無邪的小孩,以紅木刻出朝氣活潑的男子,用白石雕出細緻柔軟的美女。同時又可以成為永恆不朽,不衰老不死的人類。拿一團泥土、一塊木石,按自己的想法來造型,其間創作的快樂實在非外人所能理解。故鄉的年輕人啊!請一齊踏上藝術之道來吧!此處花開不斷,鳥唱不絕。啊!到此法喜之境來吧!
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
我們臺灣是幸抑不幸?自然資源豐富,儘管物質文明的進步與日月俱增,可悲的是精神文明卻未能一齊進步。對此我們必須大聲呼籲,喚醒他們的靈魂。縱令被罵瘋子,被稱為狂醉者,我們也應該勇猛地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因此,即使為了故鄉的名譽,我們也要勇敢地向那些物質萬能主義者宣戰。不瞭解藝術,不懂得人生精神力量的人民,其前途是黑暗的。我們的征戰永無止境。我們的戰爭既長遠且艱苦,何以如此?因為我們故鄉還沒有能與我們共事的藝術之子。是的,以後的發展未可知,但今天在臺灣連一位日本畫畫家、一位洋畫家、或一位工藝美術家都沒有。然而臺灣是充滿了天賜之美的地上樂土。一旦鄉人們張開眼睛,自由地發揮年輕人的意氣的時刻來臨時,毫無疑問地必然會在此地產生偉大的藝術家。我們一面期待此刻,同時也努力修養自己,為促進藝術發展而勇敢地,大聲叱喊故鄉的人們應覺醒不再懶怠。期待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來臨,我想這並不是我的幻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