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大師 獨創立體與一秒剪紙法
剪紙職人:李煥章
薪傳獎的得主 以剪紙解鄉愁
剪紙國寶藝師李煥章享年九十,投入剪紙藝術逾半世紀,累積近萬件作品,他只要一拿起剪刀跟紙,幾秒鐘就能剪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紙藝作品。
李煥章開始接觸剪紙這項藝術的淵源,要從小時候說起。老家位在山東的他,十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為感念母親的辛苦,他從小就會幫忙母親、姑嫂、姊妹們描繪繡花圖案。因為時代的關係,女人們都要裹小腳,所穿的三寸金蓮鞋面上都繡著花,所以李煥章便替她們先把圖案描下來當作日後參考,順便也跟著她們學了很多剪紙的圖樣。在耳濡目染之下,對剪紙有了濃厚的興趣,奠定深厚的基礎。
後來因為歷經戰亂,李煥章被迫離開家鄉與家人,隻身來到台灣,從此「剪紙」便是他與故鄉唯一的連結。每當思鄉時,他就會情不自禁拿起剪刀,憑藉著兒時記憶,剪出一張張帶著鄉愁的作品解憂,也因此剪紙便成為李煥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息。
剪紙要有耐心 常動手才能生巧
李煥章認為學習剪紙並不需要特別的能力,只有一個要訣就是「熟能生巧」。先從簡單的線條慢慢進階到困難的;從具體的造型發展到抽象的;從單一顏色變化到多色的,只要他一有靈感,想到就剪,所以他隨身都攜帶剪刀。
而除了熟能生巧之外,李煥章說「耐心」也是十分重要,如果沒有耐性,就沒法定下心來好好完成一個精緻作品。他說在每天練習的過程中,不知失敗過多少次,才能有今天的作品呈現。
一般作品從蒐集資料、構思設計到製作完成,至少需要數小時以上;而長達數尺的「紅樓夢」與「八七慶仙傳」大型作品更是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剪紙是非常需要耐心的一項手藝。
在創作的過程中,他也會不斷邊剪邊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因為堅信慢工出細活,所以總是耗盡心力與時間創作,以使他的技巧更為精進,也能在創作中找到更多靈感。
自創特殊一秒剪法 邊剪紙邊陶冶性情
另一方面,剪紙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藝術創作方式,只要有紙跟一把剪刀、刻刀,就可以隨心所欲將喜歡的圖案呈現出來。
除了一般我們熟知的剪紙方式,李煥章更獨創一種剪紙融合摺紙的技巧,利用不同摺法,可以在一秒內剪出一個五角星星,幾秒內剪出一個國徽;他甚至還自行研究出立體的剪紙作品,創作出可以站立的「春」字剪紙。
此外,剪紙還可以培養耐性、陶冶性情,讓心靜下來,使思緒更有條理。也因為透過長年剪紙,每天讓手指頭運動,讓他年屆九十依然可以進行細緻的創作,一星期中還能有幾天搭乘捷運、健步如飛地去教學。也因為李煥章的耐心教學及親和力,讓他與學生之間擁有如父子(女)般的好情感,學生除了可以學到剪紙技巧,還能聽老師分享人生道理,心靈上獲得滿足。
一生奉獻給國家 不讓傳統技藝失傳
李煥章一生致力鑽研剪紙藝術,一九九一年得到薪傳獎的肯定。「得到這個獎,就註定一生要奉獻給國家,我無怨無悔。」李煥章說他自老師職位退休後,更專心地投入剪紙世界中,經常為了蒐集資料而到故宮、圖書館影印參考圖案,研究國學知識,經年累月下來,家中堆滿了各種珍貴資料,是創作時靈感的來源。翻開一本本李煥章所收藏的作品集,可以瞭解到剪紙藝術不再僅侷限於傳統,更能融入常民的生活中。
因此,李煥章為了不讓這項民俗藝術失傳,還曾到社區大學及國父紀念館等地開設剪紙課程,透過創新、教學,可以將古老的剪紙文化薪傳下去,讓更多人看見這項藝術的美好!
●剪紙的花樣報乎恁知
【窗花】 以前農村過年時,為迎接新年的喜悅氣氛,用紅紙剪出吉祥圖案或是文字,貼在紙糊的窗戶上做為裝飾。
【喜花】 女孩要出嫁時,在嫁妝貼上各種囍、福、早生貴子等象徵吉祥喜慶的圖案。而祝壽時,則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及壽桃等圖案。
【鏡花】 貼在鏡子上的剪紙。
【禮品花】 在禮品或禮金貼上吉祥字樣或圖案,藉此表示誠心祝賀。
【豬頭花】 以前鄉下農村很窮,過年買不起豬肉,就剪一個豬頭放在供桌上。
剪紙職人:李煥章
薪傳獎的得主 以剪紙解鄉愁
剪紙國寶藝師李煥章享年九十,投入剪紙藝術逾半世紀,累積近萬件作品,他只要一拿起剪刀跟紙,幾秒鐘就能剪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紙藝作品。
李煥章開始接觸剪紙這項藝術的淵源,要從小時候說起。老家位在山東的他,十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為感念母親的辛苦,他從小就會幫忙母親、姑嫂、姊妹們描繪繡花圖案。因為時代的關係,女人們都要裹小腳,所穿的三寸金蓮鞋面上都繡著花,所以李煥章便替她們先把圖案描下來當作日後參考,順便也跟著她們學了很多剪紙的圖樣。在耳濡目染之下,對剪紙有了濃厚的興趣,奠定深厚的基礎。
後來因為歷經戰亂,李煥章被迫離開家鄉與家人,隻身來到台灣,從此「剪紙」便是他與故鄉唯一的連結。每當思鄉時,他就會情不自禁拿起剪刀,憑藉著兒時記憶,剪出一張張帶著鄉愁的作品解憂,也因此剪紙便成為李煥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息。
剪紙要有耐心 常動手才能生巧
李煥章認為學習剪紙並不需要特別的能力,只有一個要訣就是「熟能生巧」。先從簡單的線條慢慢進階到困難的;從具體的造型發展到抽象的;從單一顏色變化到多色的,只要他一有靈感,想到就剪,所以他隨身都攜帶剪刀。
而除了熟能生巧之外,李煥章說「耐心」也是十分重要,如果沒有耐性,就沒法定下心來好好完成一個精緻作品。他說在每天練習的過程中,不知失敗過多少次,才能有今天的作品呈現。
一般作品從蒐集資料、構思設計到製作完成,至少需要數小時以上;而長達數尺的「紅樓夢」與「八七慶仙傳」大型作品更是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剪紙是非常需要耐心的一項手藝。
在創作的過程中,他也會不斷邊剪邊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因為堅信慢工出細活,所以總是耗盡心力與時間創作,以使他的技巧更為精進,也能在創作中找到更多靈感。
自創特殊一秒剪法 邊剪紙邊陶冶性情
另一方面,剪紙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藝術創作方式,只要有紙跟一把剪刀、刻刀,就可以隨心所欲將喜歡的圖案呈現出來。
除了一般我們熟知的剪紙方式,李煥章更獨創一種剪紙融合摺紙的技巧,利用不同摺法,可以在一秒內剪出一個五角星星,幾秒內剪出一個國徽;他甚至還自行研究出立體的剪紙作品,創作出可以站立的「春」字剪紙。
此外,剪紙還可以培養耐性、陶冶性情,讓心靜下來,使思緒更有條理。也因為透過長年剪紙,每天讓手指頭運動,讓他年屆九十依然可以進行細緻的創作,一星期中還能有幾天搭乘捷運、健步如飛地去教學。也因為李煥章的耐心教學及親和力,讓他與學生之間擁有如父子(女)般的好情感,學生除了可以學到剪紙技巧,還能聽老師分享人生道理,心靈上獲得滿足。
一生奉獻給國家 不讓傳統技藝失傳
李煥章一生致力鑽研剪紙藝術,一九九一年得到薪傳獎的肯定。「得到這個獎,就註定一生要奉獻給國家,我無怨無悔。」李煥章說他自老師職位退休後,更專心地投入剪紙世界中,經常為了蒐集資料而到故宮、圖書館影印參考圖案,研究國學知識,經年累月下來,家中堆滿了各種珍貴資料,是創作時靈感的來源。翻開一本本李煥章所收藏的作品集,可以瞭解到剪紙藝術不再僅侷限於傳統,更能融入常民的生活中。
因此,李煥章為了不讓這項民俗藝術失傳,還曾到社區大學及國父紀念館等地開設剪紙課程,透過創新、教學,可以將古老的剪紙文化薪傳下去,讓更多人看見這項藝術的美好!
●剪紙的花樣報乎恁知
【窗花】 以前農村過年時,為迎接新年的喜悅氣氛,用紅紙剪出吉祥圖案或是文字,貼在紙糊的窗戶上做為裝飾。
【喜花】 女孩要出嫁時,在嫁妝貼上各種囍、福、早生貴子等象徵吉祥喜慶的圖案。而祝壽時,則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及壽桃等圖案。
【鏡花】 貼在鏡子上的剪紙。
【禮品花】 在禮品或禮金貼上吉祥字樣或圖案,藉此表示誠心祝賀。
【豬頭花】 以前鄉下農村很窮,過年買不起豬肉,就剪一個豬頭放在供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