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人文使者:鋼琴演奏家陳瑞斌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舞台光環
[ 1 ]
  2015年初,安能伯格演藝中心慶祝開幕周年,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募款音樂會,又請了瑞斌大師來演出。這場音樂會以酒會揭開序幕,董事會主席親自在大門迎接賓客,整個音樂廳紅燈高掛,香檳、葡萄酒、美味點心無限供應,還來了段熱鬧的舞獅。瓦莉絲安能伯格女士本人、比佛利山莊市長、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行政總監、南加大校長等名流均著晚禮服出席聆賞,演出後繼之以正式晚宴,是比佛利山莊的年度盛事。洛杉磯時報更以頭版報導這場音樂會。才開幕一年的音樂廳就能登上當地最大報的頭版,真的是拜大師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之賜。
  因為瑞斌大師是華人,這場音樂會以慶祝中國年為主題,曲目全是中華傳統國樂和大陸、台灣的民謠。除了演奏國樂改編的鋼琴獨奏曲,瑞斌大師創立了“L’Ensemble du Ciel”「天籟之音」重奏團並擔任藝術總監,以鋼琴搭配國樂器,帶給傳統國樂新的面貌。有趣的是,這套五重奏曲目的編曲者在做改編時,心中的概念是為國樂加入鋼琴,也跟瑞斌大師說明這不是鋼琴協奏曲,而是室內樂重奏,五個樂器的份量是同樣重的。可是現場演出的效果變成了國樂替鋼琴伴奏!仍然是傳統旋律,每個樂器也都演奏得可圈可點,可是瑞斌大師的功力太高了,一出手就讓觀眾感受到鋼琴部份的魅力。他並不搶鋒頭,他彈的是國樂,但他給予了傳統曲子一種新的、現代的美感。大師之名真的不是浪得。這樣的組合在他的帶領下,贏得全場起立鼓掌不歇。
  演出之後,瑞斌大師立刻獲得邀約,以藝術總監身份帶領「天籟
之音」,在2016、2017年參加中東和歐洲的藝術節演出。瑞斌大師再
一次成功地推展了文化交流。
  衣香鬢影之外,瑞斌大師也參與另一場公益演出,自己出身窮困,瑞斌大師對弱勢的孩子總是特別關懷。他邀請比佛利山莊五所學校從五、六歲到十多歲的弱勢學生,讓這些沒有機會進音樂廳的孩子們,聽到真正的中華國樂,見識中國人的傳統樂器。
台南鄉下的窮孩子,是怎麼拼到今天在世界舞台上這樣發光發熱?沒有家庭背景、沒有財力資源,陳瑞斌是怎麼辦到的?

那段歲月
[ 3 ]
  台灣俗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調皮的小瑞斌早早就想出對付陳爸爸的對策。雖然天性愛音樂,但是練琴畢竟枯躁辛苦,哪比得上電視的吸引力。不用人教,小瑞斌就想出個點子:把電視消音。手上彈著琴,眼睛可是盯著電視上的卡通,錄音機錄了練琴的聲音可沒錄下電視畫面,就這麼用「消音對策」抗衡陳爸爸的「四小時政策」!從黑白電視一路看到彩色,小瑞斌的童年可沒留白。
  第一次出去比賽,在琴椅上坐好,小瑞斌傻眼了:琴鍵全是黑和
白,沒有黃色的斑痕和刻紋!他在家彈那老琴的象牙鍵,個個有各自
的黃、黑、斑痕,他是用這些痕跡來記音符的。他從沒看過乾乾淨淨
只是黑與白的琴鍵!從那以後他學會了用耳朵去記音樂,閉上眼用心去彈,而不是用眼睛去彈。腦袋特大的容量加上絕對音感,那麼小就
體會用耳多過用眼,訓練出陳瑞斌超凡的記譜功力。他說,幾十年彈
了多少曲子了,只要是彈過的曲目,就永遠不會忘記,連樂曲編號這
些細節都不會忘。即使是沒練過的曲子,只要聽過他就能順手彈出主
弦律,羨煞沒有這種天賦的普羅大眾!

大師自述
[我為什麼喜歡音樂 ]
才剛開始學琴一、兩年我就喜歡音樂了。我五、六歲左右開始學琴,才六、七歲就喜歡古典音樂了。那時在台南鄉下沒有什麼音樂環境,連黑膠唱片都沒有,但我就已喜歡到離不開音樂,連洗澡時都要聽音樂。那時中廣電台有個播放古典音樂的節目,我就固定那時間洗澡。那節目播放的什麼古典音樂都有,不只獨奏,也有樂團的,只可惜很多時候並不宣佈播放的曲名,更不像今天的電台對每首曲子有樂曲介紹。我的弟弟妹妹就不會這樣,他們洗澡不會聽音樂,只有我是這樣。所以,聽音樂並不一定要有多好的環境。當然,好的環境可以增加鑑賞力與見識,但即使沒有環境我也一樣喜歡聽音樂。年紀小的我就是隨便亂轉收音機,發現有古典音樂台,連家人都不知道這件事。那些音樂很多我都不會彈也沒聽過,但一聽到那樂音就感覺很享受。那時我才學兩、三年琴,沒什麼根基又什麼都不懂,可是聽到管弦樂那種聲音、那種和聲就立刻讓我很震憾,很受感動。
八歲的我就知道自己很喜歡音樂,到今天感覺還是一模一樣,一點都不會因為已經是音樂家而覺得膩了。我對音樂還是同樣的感動。現在跟小時的唯一差別是,對音樂本身和樂理比較懂了,就像律師比較懂法條一樣。因為受那種樂音感動,才九、十歲就有興趣去找相關的資料看,開始讀音樂家傳記。那時我家住在台南縣的鄉下,地方上沒什麼圖書館之類的資源,我沒什麼機會看到音樂書,但興趣始終是在的。到了維也納好像進了大資料庫,忽然接觸到那麼多東西。可是全是德文書不容易看懂,所以我一定是先聽音樂再找書來看。有些人說先讀書再聽音樂,我認為是不對的。如果連那音樂是什麼都不知道,看書怎麼會懂?怎麼會有感覺?我聽到音樂一知半解,就去找資料看,然後再聽的感覺就會不同,就可以理解了。這種方式對我詮釋音樂是有分別的,但最大的分別還是在於年齡。十年前跟十年後演奏同一曲子,心情年齡不同,詮釋就不同。文獻都是一樣不變的,心情就會隨年齡改變。演奏風格如果改變,最大的分別在於年齡而不是文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