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珍珠寶盒

9特價2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導讀

多方思考,理解多元價值

《珍珠寶盒》的故事,為孩子量身訂做,淺顯的說明「買櫝還珠」的寓意。並進一步引導孩子從不同角色的觀點,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判斷。

「買櫝還珠」的故事取自戰國時代《韓非子》,敘述一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為了要襯托出珠寶的價值,特別請木工師傅做一個裝珍珠的美麗盒子。結果,鄭國人看見盒子雕刻得既精緻又美觀,愛不釋手,最後鄭國人只買了盒子。因此,楚國商人最終賣了盒子,卻沒有賣出珍珠。而後「買櫝還珠」用來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依循成語故事的原意,可以引導孩子如何判別事情的輕重緩急,如果不能適當判斷取捨,過於注重細枝末節,反而難以達成適當的目的。

成語故事往往用來說明道理、諷諭現象,既有成語的本意,也可能有引申義,甚至是現代的解讀和延伸。閱讀《珍珠寶盒》,除了上述的寓意,更能進一步引導孩子從故事中各個角色的不同立場思考。為什麼在商人和有錢人的眼中,有價值的東西不一樣?一樣東西的價值,是如何被決定的呢?身為旁觀者,會贊成商人包裝珍珠再提高價錢的作法嗎?這是個正確有效的方法嗎?如果化身成故事中的商人,會告訴有錢人珍珠的價值,不接受有錢人退還的珍珠嗎?

尹芳吉伯與丹尼納諾精緻細膩的畫風,替故事注入了異國風情與想像,更譜出對故事不同詮釋的可能。這正呼應了《珍珠寶盒》不只鼓勵孩子判別事情的輕重緩急,更鼓勵去思考買賣關係中的得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得以理解不同立場,明白每個人眼中所見價值的差異,進而能同時予以尊重並獨立思考判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