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歡迎光臨吃飽飽餐廳

9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這是一本一開始閱讀時,就覺得眼睛和心靈都大呼過癮的飲食繪本!

飲食往往最能呈現一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像是許多人認為臺南的食物偏甜、料理時喜歡放糖,背後卻是有一種重要的草根意義。原來是因為很久以前,糖的價格很高,且不易取得,因此臺南人喜歡請客人到家裡用餐時,會在料理中放糖,表示自己家裡的家境不錯,也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臺南人的下午茶絕對不是那些蛋糕、馬卡龍或咖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豐富的「點心」──碗粿、米糕、香腸熟肉、豆花,還是一份春捲等。這些都是身為臺南人的我對飲食這件事情的認知跟驕傲。

在做這本書的時候,對於這一家人吃遍了各種料理美食,每一個畫面中都會出現的老夫婦、他們又吃了哪些食物,被哪些文化影響,以致於離開那些店家時,身上都有了些許的不同。相信眼尖的你們一定也可以發現這些藏在圖中的小細節們。其中,長谷川義史在描繪出「媽媽」的角色是豪邁且大剌剌的個性,不禁就讓人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又是什麼模樣!

此外,看完這本書後,不小心就會為了那些有許多典故的故事產生興趣,好想要更瞭解日本文化了哩!



一本充滿有趣文化的食物繪本
文/蘇懿禎

這本以吃為主題的繪本,看完是不是讓你食指大動呢?台灣雖然有許多日本料理,但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跟日本一樣。比如說我們常說的大阪燒,其實日本並沒有這種叫法,正確的名稱是御好燒(お好み焼き),其中「好み」指的就是「你的喜好」,也就是說你可以選你想吃的餡料口味。御好燒又有分成關西風和廣島風,關西風的作法是把麵糊和餡料全部混合在一起,再上鐵板煎,廣島燒則是麵糊和餡料一層一層疊在一起煎。書中小男生吃的蕎麥麵燒,其實日文叫做「摩登燒」呢!在書末蝴蝶頁的腦筋急轉彎中,當阿姨一邊說「包在我身上、包在我身上」一邊煎的是什麼呢?答案是「多管閒事」。因為多管閒事的日文叫「世話燒」,這個其實跟食物沒有關係,只是剛好結尾有個「燒」字而已。
在日本,麻糬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平時會食用各式各樣麻糬做成的點心,連過年時也要吃麻糬,中秋節時要吃「月見團子」,就是畫面左邊堆成像小山一樣的圓球狀麻糬,所以日本的月兔當然不是擣藥,而是擣麻糬囉!

日文中跟麻糬有關的俚語也不少,像是摔了四腳朝天、屁股著地,就叫做「擣屁屁麻糬」,吃醋叫「烤麻糬」(焼き餅),「捏麻糬」是把蒸過的米用手捏成的麻糬,但也可以拿來形容捏身體的一部份。畫面中兔子餵爸爸吃麻糬,媽媽「烤麻糬」(吃醋),所以送爸爸臉頰一個「捏麻糬」。

另外,日文中形容人很忙碌時,就會說「忙到想跟貓咪借手」,據說是因為貓咪的手看起來相當靈巧之故。在這一個跨頁上,就可以看到忙不過來的兔子請貓咪來幫忙囉!

書末的「吃飽飽通信」中拉麵店賣的特製和風拉麵,其實是豆皮烏龍麵,日文稱做「狐狸烏龍麵」。有人說是因為狐狸愛吃炸豆皮,也有人說是因為豆皮和狐狸的顏色相近之緣故。另外加入天婦羅麵衣屑則叫做狸貓烏龍麵,不過,可不是真的拿狐狸和狸貓來煮麵唷!

壽司店的師傅們跳的Mayim-Mayim舞,是源自於以色列的民俗舞蹈,Mayim在以色列文裡是「水」的意思,所以也叫做「水舞」,原先是為了慶祝人們尋獲水源而跳的舞蹈。在二次大戰後,日本引進水舞,從1955~1975年左右,還有規定日本中小學生要學習水舞課程。

除了食物的小知識之外,圖畫也值得細細觀察。像是長谷川義史的另一本作品《電梯向上》每一頁都有出現的老先生、老太太在這一本書中也沒缺席,在第一個餐廳中窗外戴著墨鏡的大叔也加入老先生和老太太的行列,在每一頁都有現身。

另外,每從一間餐廳離開時,主角們身上都會帶著一些這個餐廳的小東西,像是從大阪燒店出來時,媽媽手上就拿著小鐵鏟,到了下一個中國餐廳出來之後,媽媽手上的小鐵鏟已經插到頭髮上,手上改拿燈籠;爸爸頭上戴著紅星帽,小男孩騎著龍。隨著去的餐廳數增加,跟在身邊的人事物也越來越多,在下一個餐廳時也能找找看這些人事物的蹤影喔!仔細看一下,最後他們回到家裡時,有誰跟著回家了呢?

日本人在開動或吃飽時都會說「開動了」和「吃飽了」(謝謝招待),說的同時還會雙手合掌放在胸前,有機會跟日本人一起吃飯的話,不妨跟著他們一起做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