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蘊含著真實人生況味的童趣故事
恐龍是繪本故事中非常受歡迎的角色,恐龍雖早已滅絕,但牠們「不在場」的事實,正好提供想像力自由揮灑的空間;幾乎是有多少以恐龍為主角的繪本,就有多少恐龍的故事。
多數的恐龍都有巨大的體型,牠們的體積和力量,對幼小的讀者來說,往往也能產生相當具有鼓舞作用的自我投射,況且《騎著恐龍去上學》的作者劉思源還選了體型最大的雷龍作為主角;再看看封面,繪者林小杯讓乘坐在「雷龍校車」上的孩子個個閉起雙眼,在前往學校的路上,不僅很好玩,也很安心,沒有阻礙、無懼於任何危險。有了足以抓住孩子目光的角色,加上能夠細膩表現出孩子感受的繪圖,都讓這本書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
不過,雷龍校車雖然為孩子帶來許多樂趣、抵銷上學的壓力,在都市叢林中,搭乘巨大的雷龍校車去上學,也意外的對城市造成破壞與不便,牠撞倒路燈、扯斷電線、撞壞天橋和號誌燈,勢不可擋的雷龍校車也成了大型的路障,只要擋在路口,交通就要大亂。
市民的抱怨、交通罰單和求償的帳單漫天飛來,使得小雷龍無法再上路了,牠躲進體育館傷心流淚,孩子們也難過不已。但牠的眼淚,竟始料未及的創造出另一種與孩子同樂的新可能,就算不能在上學、放學的途中陪伴孩子們,卻有更好的結果。結果是什麼呢?這麼好的驚喜,要留給讀者自己翻閱、發現、拍手叫好!
有些事可能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好,卻也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糟。在這個童趣的故事裡,也蘊含著如此真實的人生況味。好的故事,果然是面對人生最好的準備!
文/海狗房東(《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推薦序
誰說壞事一定是壞事?
在我心中,一本好書就是這樣,每個人讀起來滋味迥異,不同年紀重讀也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步步出版社將一度絕版的《騎著恐龍去上學》重現,再拿到這本繪本,妹妹已經是中年級,我不禁好奇,她會怎麼看這本書呢?
當時孩子還小,生活裡的「大事」就是上學,很自然將自己投入到書中小朋友的角色裡:「哎呀如果有雷龍校車,我一定每天都很開心;騎著恐龍好神氣喔,而且都不用怕壞人跟車子,坐在上面一定很自由…。」即使書中恐龍惹了麻煩,妹妹也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或是急忙想辦法替心愛的雷龍校車解決問題,藉由繪本,孩子執著單純的心念和超越現實的想像能力毫不保留地展現無遺。
隔了幾年再次翻開,隨著孩子成長,焦點不再只有上學這回事。透過自我探索的渴望、對他人逐漸開展的好奇,開始用那急欲長大的小腦袋瓜思考著:哪一種工作最適合小雷龍呢?如果只有小朋友開心,其他人都很困擾,這樣算「好」嗎?雷龍知道自己會造成這麼多麻煩,還會想要當校車嗎?
原來,雷龍躲起來哭泣的傷心,可能跟書裡小朋友想的不太一樣!每一個極富哲思的問題開始衍生續集情節,透過這些情節,我們能一窺孩子的思考邏輯和個性氣質,他們心中如何詮釋這個世界給的訊息呢?
「對了媽媽,我小時候沒想這麼多,但是現在我覺得“壞事不一定是壞事”。」妹妹闔上書本時突然天外飛來一筆。
「什麼意思?」
「就是小雷龍如果沒有一直哭,眼淚不會變成游泳池,大家就沒辦法想到牠的新工作啊,而且新工作也能讓小朋友喜歡上學,跟一開始當校車一樣。」
「壞事不一定是壞事」,這句話對父母來說更是無比勵志,每天生活裡雞飛狗跳的事情似乎也沒那麼糟糕了,我仔細瞧瞧妹妹的眼神,這…該不會是一種暗示吧!
文/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推薦序
小小聲的、溫柔的說一段互相守護的友誼。
雖然我們無法真的騎著恐龍去上學,但這段想像而來的威風、趣味路程,會在生命裡帶來自我發展的快樂與養分,而且無限延伸,跟著生命成長。
想像力可以拓展思想框架的界限,也是生活中感受喜樂的力量,倘若能在想像的故事獲得樂趣,同時親臨故事主角的情感互動,相信這就是介於故事角色與讀者之間,一回溫和且憾動心思的交流,如同父母親的身教一般。
《騎著恐龍去上學》,輕鬆讀來,有著想像趣味,深入體會,則帶領我們經歷一場真誠相待、互相守護的溫馨友誼。硬邦邦的道理,小小聲的說、溫柔的說,總是較容易貼近我們的心。
乘坐小雷龍校車上學,可以由恐龍的脖子滑下,直接坐定位,十分有趣。一路上居高臨下,行車、路人皆讓道,威風又神氣。不需汽油、不冒黑煙、友善環境,真是環保無可挑剔。搭乘小雷龍校車的好處與歡樂,在孩子的想像世界裡,只要不設限,必定有無盡的歡笑畫面。只是當這隻友善、樂於助人的小雷龍,因為闖了禍,不再被賦予任務而感到傷心難過時,一直以來受到小雷龍照顧的孩子們,如何安慰這位大朋友呢?
大人的反應是立即「暫停」小雷龍擔任校車的職責,全然無顧小雷龍的心情。而孩子們明白小雷龍的傷心,他們陪伴、擁抱、送上溫暖,也因為彼此安慰,孩子為小雷龍找到了下一份皆大歡喜的新任務。孩子們沒有輕易放棄被除役的小雷龍,因為真誠的關懷與想像力的延伸,辦法出現了,小雷龍得以留在孩子身邊,互相陪伴,一起玩樂。
想像力自孩提時代已在生命中播下許多種子,在它發芽的過程裡,加入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揉合成了我們各自的思想、感受力、審美觀,以及價值觀。想像力是一份天賜的禮物,它很自由、任誰也奪不走,而在想像的情節與空間,我們能參與各種情境、揣摩彼此心思,調節心的溫度,對生命厚實的發展,真是再好不過了。
在《騎著恐龍去上學》我們見著了兩者的結合-「想像的力量」、「良善待人的真誠」,它們跟著故事,輕輕滑落孩子的心、漫入大人的腦袋。它們讓大生命保持心的活力,也在小生命裡培育心的柔軟。
文/劉亞菲(繪本工作者)
蘊含著真實人生況味的童趣故事
恐龍是繪本故事中非常受歡迎的角色,恐龍雖早已滅絕,但牠們「不在場」的事實,正好提供想像力自由揮灑的空間;幾乎是有多少以恐龍為主角的繪本,就有多少恐龍的故事。
多數的恐龍都有巨大的體型,牠們的體積和力量,對幼小的讀者來說,往往也能產生相當具有鼓舞作用的自我投射,況且《騎著恐龍去上學》的作者劉思源還選了體型最大的雷龍作為主角;再看看封面,繪者林小杯讓乘坐在「雷龍校車」上的孩子個個閉起雙眼,在前往學校的路上,不僅很好玩,也很安心,沒有阻礙、無懼於任何危險。有了足以抓住孩子目光的角色,加上能夠細膩表現出孩子感受的繪圖,都讓這本書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
不過,雷龍校車雖然為孩子帶來許多樂趣、抵銷上學的壓力,在都市叢林中,搭乘巨大的雷龍校車去上學,也意外的對城市造成破壞與不便,牠撞倒路燈、扯斷電線、撞壞天橋和號誌燈,勢不可擋的雷龍校車也成了大型的路障,只要擋在路口,交通就要大亂。
市民的抱怨、交通罰單和求償的帳單漫天飛來,使得小雷龍無法再上路了,牠躲進體育館傷心流淚,孩子們也難過不已。但牠的眼淚,竟始料未及的創造出另一種與孩子同樂的新可能,就算不能在上學、放學的途中陪伴孩子們,卻有更好的結果。結果是什麼呢?這麼好的驚喜,要留給讀者自己翻閱、發現、拍手叫好!
有些事可能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好,卻也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糟。在這個童趣的故事裡,也蘊含著如此真實的人生況味。好的故事,果然是面對人生最好的準備!
文/海狗房東(《繪本教養地圖》作者)
推薦序
誰說壞事一定是壞事?
在我心中,一本好書就是這樣,每個人讀起來滋味迥異,不同年紀重讀也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步步出版社將一度絕版的《騎著恐龍去上學》重現,再拿到這本繪本,妹妹已經是中年級,我不禁好奇,她會怎麼看這本書呢?
當時孩子還小,生活裡的「大事」就是上學,很自然將自己投入到書中小朋友的角色裡:「哎呀如果有雷龍校車,我一定每天都很開心;騎著恐龍好神氣喔,而且都不用怕壞人跟車子,坐在上面一定很自由…。」即使書中恐龍惹了麻煩,妹妹也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或是急忙想辦法替心愛的雷龍校車解決問題,藉由繪本,孩子執著單純的心念和超越現實的想像能力毫不保留地展現無遺。
隔了幾年再次翻開,隨著孩子成長,焦點不再只有上學這回事。透過自我探索的渴望、對他人逐漸開展的好奇,開始用那急欲長大的小腦袋瓜思考著:哪一種工作最適合小雷龍呢?如果只有小朋友開心,其他人都很困擾,這樣算「好」嗎?雷龍知道自己會造成這麼多麻煩,還會想要當校車嗎?
原來,雷龍躲起來哭泣的傷心,可能跟書裡小朋友想的不太一樣!每一個極富哲思的問題開始衍生續集情節,透過這些情節,我們能一窺孩子的思考邏輯和個性氣質,他們心中如何詮釋這個世界給的訊息呢?
「對了媽媽,我小時候沒想這麼多,但是現在我覺得“壞事不一定是壞事”。」妹妹闔上書本時突然天外飛來一筆。
「什麼意思?」
「就是小雷龍如果沒有一直哭,眼淚不會變成游泳池,大家就沒辦法想到牠的新工作啊,而且新工作也能讓小朋友喜歡上學,跟一開始當校車一樣。」
「壞事不一定是壞事」,這句話對父母來說更是無比勵志,每天生活裡雞飛狗跳的事情似乎也沒那麼糟糕了,我仔細瞧瞧妹妹的眼神,這…該不會是一種暗示吧!
文/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推薦序
小小聲的、溫柔的說一段互相守護的友誼。
雖然我們無法真的騎著恐龍去上學,但這段想像而來的威風、趣味路程,會在生命裡帶來自我發展的快樂與養分,而且無限延伸,跟著生命成長。
想像力可以拓展思想框架的界限,也是生活中感受喜樂的力量,倘若能在想像的故事獲得樂趣,同時親臨故事主角的情感互動,相信這就是介於故事角色與讀者之間,一回溫和且憾動心思的交流,如同父母親的身教一般。
《騎著恐龍去上學》,輕鬆讀來,有著想像趣味,深入體會,則帶領我們經歷一場真誠相待、互相守護的溫馨友誼。硬邦邦的道理,小小聲的說、溫柔的說,總是較容易貼近我們的心。
乘坐小雷龍校車上學,可以由恐龍的脖子滑下,直接坐定位,十分有趣。一路上居高臨下,行車、路人皆讓道,威風又神氣。不需汽油、不冒黑煙、友善環境,真是環保無可挑剔。搭乘小雷龍校車的好處與歡樂,在孩子的想像世界裡,只要不設限,必定有無盡的歡笑畫面。只是當這隻友善、樂於助人的小雷龍,因為闖了禍,不再被賦予任務而感到傷心難過時,一直以來受到小雷龍照顧的孩子們,如何安慰這位大朋友呢?
大人的反應是立即「暫停」小雷龍擔任校車的職責,全然無顧小雷龍的心情。而孩子們明白小雷龍的傷心,他們陪伴、擁抱、送上溫暖,也因為彼此安慰,孩子為小雷龍找到了下一份皆大歡喜的新任務。孩子們沒有輕易放棄被除役的小雷龍,因為真誠的關懷與想像力的延伸,辦法出現了,小雷龍得以留在孩子身邊,互相陪伴,一起玩樂。
想像力自孩提時代已在生命中播下許多種子,在它發芽的過程裡,加入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揉合成了我們各自的思想、感受力、審美觀,以及價值觀。想像力是一份天賜的禮物,它很自由、任誰也奪不走,而在想像的情節與空間,我們能參與各種情境、揣摩彼此心思,調節心的溫度,對生命厚實的發展,真是再好不過了。
在《騎著恐龍去上學》我們見著了兩者的結合-「想像的力量」、「良善待人的真誠」,它們跟著故事,輕輕滑落孩子的心、漫入大人的腦袋。它們讓大生命保持心的活力,也在小生命裡培育心的柔軟。
文/劉亞菲(繪本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