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讀者能更清楚地閱讀本書,以求能真正地切近筆者所欲表達之意旨,進而自書中獲取些許可用之素材,故導讀書中各章之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詮〈Order is〉─試論路康Order理論
本文企圖以路康自己的話語,詮釋Order is這篇關於路康建築理論的重要宣言。筆者由康在他處的言論中,找到足夠的資料與證據來彌補Order is文中令人費解的段落,並對康的自然論、形論、設計論、Order理論及美學觀加以明晰闡述。此外,對路康與古希臘哲學及老子「道」理論也有嘗試性的探觸。因此,本文不單只是一篇譯文。
第二章、路康Order論與老子思想類比初探
本文由老子《道德經》與路康的建築理論,找出如下相同的論點:道與Order的不可盡述性;「道與自然」及「Order與Nature」均具備的二位一體性;道與Order的萬有主宰角色;道與Order的動態平衡性;道與Order的無意識及無所不在性;人對道及Order的無法觸及性與唯心感應性;道與Order的太初性。為了免於穿鑿附會,筆者提出路康的研究伙伴與中國文化的淵源,以及路康所能閱讀到的《道德經》英譯本中,一些與路康的想法雷同之處,作為可能影響路康理論的證據。除了Order理論與道的關聯,筆者也觸及老子其他多樣理念在路康理論中的蹤跡。
第三章、再論路康設計哲學與老子思想淵源
朱鈞先生於60年代初,負笈美國普林斯頓建築研究所,亦曾擔任路康在普大講課的助教。筆者透過朱老師得知普大拉巴度教授與路康的密切關係。由於拉巴度教授曾指導中國學生張一調的博士論文《建築之道》(The Tao of Architecture),拉巴度對老子的思想有一定的認識,極有可能與好友路康分享對老子思想的看法。基於這樣的假設,筆者對照張一調《建築之道》與路康Order理論的種種說法,發現當中確實存有許多巧妙合榫處。如此,路康這位本具東方(猶太/希臘)思想的建築師之所以有著近乎老子「道」理論的證據,的確被強化了許多。
第四章、路康靈魂論與自然論
路康將世界視為由靈魂世界與物性世界所構成並因而整全。康強調人的靈魂在於表現。在創造中要效法自然,由自然的物性中體會造器之道,方能有所突破。本文的目的在描繪一幅路康由靈魂論邁向自然論的思路歷程。為了更深入的洞見路康思想的真義,筆者亦探觸了路康與希臘哲學的關聯對應。本文主要論述的範疇如下:一、靈魂的普世性;二、靈魂的推力;三、靈魂自然的二分世界;四、自然之無情;五、自然之恆常與變易;六、自然造器與紀錄;七、互補與成全;八、師法自然;九、形與自然。
第五章、路康知識論與形論
本文在探討路康的知識論:真知的意義及內涵,以及路康的形理論:由真知所悟之形的意義及內涵。文中並嘗試探觸康知形論與希臘哲學知形論的關聯性。本文討論之重點如下:一、知與知識;二、知與直覺;三、知與形;四、知的驅動力;五、路康形論與榮格原型之釐清;六、希臘哲學的知與形;七、路康與希臘哲學知形論之對照。
第六章、路康建築與建築教育論
建築與建築教育常是一起討論的題目。路康與眾不同地提出建築不存在、不具外相的獨特觀點,無非是在強調建築永恆的精神特質,無涉傳統、潮流、方法與風格。建築純粹是自由的真理追求。建築由小如一室出發,著重細膩的經營,在建築教學上首重啟發。康的預言「大學教堂不需要進去」以及「學校源於樹下的閒談」均具有性靈啟發的個人儀典性。本論文將散落各處的路康言論,總結出康對建築與建築教育的幾個獨到觀點,期盼如此能讓讀者得以窺見一代巨匠的心靈世界。本文主要論點如下:一、建築的精神性;二、建築的恆常性;三、一室─建築之本質;四、大學教堂的寓義;五、建築啟發教學。
第七章、路康光論
路康以異於常人的觀點討論光,每每有令人費解的話語,過去常被人視作詩意而未予重視。本文由康自己的話中找證據,來說明康論光的雙重意涵:自然光與表現光。其中關於表現的部分,又涉及中世紀新柏拉圖主義的神祕思想。本文也嘗試性地指出其中的關聯性,希望此文能對路康的光理論有所詮釋與引申。文中主要的論點如下:一、空間與光不可分割性;二、物質即光;三、光即表現;四、靜謐與光明。第八章、路康光理論與猶太祕教思想淵源之探
路康出生於傳統的猶太家庭,「妥拉」教誨在生活上有密切的影響。妥拉亦即摩西五經,包括了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以路康凡事追本溯源、閱讀最重首卷的態度,他對於摩西五經中之首─創世記必有深刻的理解。本文由創世記首章的希伯來原文,對照和合本以及英文NASB版本,以三種語言的詳加比較,以求貼近當年路康所了解的創世記。並由創世記的經文以及猶太祕教主義者對創世記的詮釋中,發現與路康光理論本質上極為近似的觀念,以此咀嚼路康所說的無光之光、晦昧之光、黝暗之欲、光與暗的關係既非一又非二⋯⋯等令人難以理解的話語。
第九章、路康建築思想中的柯布因素
路康作為現代主義陣營的一位大將,很難不受到現代主義導師柯比意(柯布)的影響。本文由路康在柯布離世時的感傷文字為起點,追蹤路康熟悉法文的證據以及路康由《邁向建築》擷取的養份。筆者將路康的理念與《邁向建築》法文原文及英譯文三者做了對照,試圖推導出路康透過柯布於1923年出版的法文版(Vers Une Architecture),以及1931年由埃切爾斯(Frederick Etchells)於倫敦出版之英譯本(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來明瞭柯布的新觀念,並融入自己的建築哲思中。
第十章、結論—路康的設計之路
本章歸結路康設計哲學為五大原則:一、追本溯源;二、師法自然;三、相信直覺;四、由形邁向設計;五、表現。
第一章、詮〈Order is〉─試論路康Order理論
本文企圖以路康自己的話語,詮釋Order is這篇關於路康建築理論的重要宣言。筆者由康在他處的言論中,找到足夠的資料與證據來彌補Order is文中令人費解的段落,並對康的自然論、形論、設計論、Order理論及美學觀加以明晰闡述。此外,對路康與古希臘哲學及老子「道」理論也有嘗試性的探觸。因此,本文不單只是一篇譯文。
第二章、路康Order論與老子思想類比初探
本文由老子《道德經》與路康的建築理論,找出如下相同的論點:道與Order的不可盡述性;「道與自然」及「Order與Nature」均具備的二位一體性;道與Order的萬有主宰角色;道與Order的動態平衡性;道與Order的無意識及無所不在性;人對道及Order的無法觸及性與唯心感應性;道與Order的太初性。為了免於穿鑿附會,筆者提出路康的研究伙伴與中國文化的淵源,以及路康所能閱讀到的《道德經》英譯本中,一些與路康的想法雷同之處,作為可能影響路康理論的證據。除了Order理論與道的關聯,筆者也觸及老子其他多樣理念在路康理論中的蹤跡。
第三章、再論路康設計哲學與老子思想淵源
朱鈞先生於60年代初,負笈美國普林斯頓建築研究所,亦曾擔任路康在普大講課的助教。筆者透過朱老師得知普大拉巴度教授與路康的密切關係。由於拉巴度教授曾指導中國學生張一調的博士論文《建築之道》(The Tao of Architecture),拉巴度對老子的思想有一定的認識,極有可能與好友路康分享對老子思想的看法。基於這樣的假設,筆者對照張一調《建築之道》與路康Order理論的種種說法,發現當中確實存有許多巧妙合榫處。如此,路康這位本具東方(猶太/希臘)思想的建築師之所以有著近乎老子「道」理論的證據,的確被強化了許多。
第四章、路康靈魂論與自然論
路康將世界視為由靈魂世界與物性世界所構成並因而整全。康強調人的靈魂在於表現。在創造中要效法自然,由自然的物性中體會造器之道,方能有所突破。本文的目的在描繪一幅路康由靈魂論邁向自然論的思路歷程。為了更深入的洞見路康思想的真義,筆者亦探觸了路康與希臘哲學的關聯對應。本文主要論述的範疇如下:一、靈魂的普世性;二、靈魂的推力;三、靈魂自然的二分世界;四、自然之無情;五、自然之恆常與變易;六、自然造器與紀錄;七、互補與成全;八、師法自然;九、形與自然。
第五章、路康知識論與形論
本文在探討路康的知識論:真知的意義及內涵,以及路康的形理論:由真知所悟之形的意義及內涵。文中並嘗試探觸康知形論與希臘哲學知形論的關聯性。本文討論之重點如下:一、知與知識;二、知與直覺;三、知與形;四、知的驅動力;五、路康形論與榮格原型之釐清;六、希臘哲學的知與形;七、路康與希臘哲學知形論之對照。
第六章、路康建築與建築教育論
建築與建築教育常是一起討論的題目。路康與眾不同地提出建築不存在、不具外相的獨特觀點,無非是在強調建築永恆的精神特質,無涉傳統、潮流、方法與風格。建築純粹是自由的真理追求。建築由小如一室出發,著重細膩的經營,在建築教學上首重啟發。康的預言「大學教堂不需要進去」以及「學校源於樹下的閒談」均具有性靈啟發的個人儀典性。本論文將散落各處的路康言論,總結出康對建築與建築教育的幾個獨到觀點,期盼如此能讓讀者得以窺見一代巨匠的心靈世界。本文主要論點如下:一、建築的精神性;二、建築的恆常性;三、一室─建築之本質;四、大學教堂的寓義;五、建築啟發教學。
第七章、路康光論
路康以異於常人的觀點討論光,每每有令人費解的話語,過去常被人視作詩意而未予重視。本文由康自己的話中找證據,來說明康論光的雙重意涵:自然光與表現光。其中關於表現的部分,又涉及中世紀新柏拉圖主義的神祕思想。本文也嘗試性地指出其中的關聯性,希望此文能對路康的光理論有所詮釋與引申。文中主要的論點如下:一、空間與光不可分割性;二、物質即光;三、光即表現;四、靜謐與光明。第八章、路康光理論與猶太祕教思想淵源之探
路康出生於傳統的猶太家庭,「妥拉」教誨在生活上有密切的影響。妥拉亦即摩西五經,包括了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以路康凡事追本溯源、閱讀最重首卷的態度,他對於摩西五經中之首─創世記必有深刻的理解。本文由創世記首章的希伯來原文,對照和合本以及英文NASB版本,以三種語言的詳加比較,以求貼近當年路康所了解的創世記。並由創世記的經文以及猶太祕教主義者對創世記的詮釋中,發現與路康光理論本質上極為近似的觀念,以此咀嚼路康所說的無光之光、晦昧之光、黝暗之欲、光與暗的關係既非一又非二⋯⋯等令人難以理解的話語。
第九章、路康建築思想中的柯布因素
路康作為現代主義陣營的一位大將,很難不受到現代主義導師柯比意(柯布)的影響。本文由路康在柯布離世時的感傷文字為起點,追蹤路康熟悉法文的證據以及路康由《邁向建築》擷取的養份。筆者將路康的理念與《邁向建築》法文原文及英譯文三者做了對照,試圖推導出路康透過柯布於1923年出版的法文版(Vers Une Architecture),以及1931年由埃切爾斯(Frederick Etchells)於倫敦出版之英譯本(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來明瞭柯布的新觀念,並融入自己的建築哲思中。
第十章、結論—路康的設計之路
本章歸結路康設計哲學為五大原則:一、追本溯源;二、師法自然;三、相信直覺;四、由形邁向設計;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