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序:當野蠻成為一種價值

2014年底,我曾接受大陸一家媒體採訪,報導標題稱呼我為「80後的『野蠻』生長」。這句話頗令我驚豔。以往有過多少次的採訪和褒貶,看到這樣的評價,還是第一次。我覺得其中文的多重語意很有意思。傳統上,「野蠻」多是個貶抑,在這裡卻也可解讀成具有「活力」、「大膽」、「不拘傳統」的正面語詞。

拜其所賜,在一段期間裡,「野蠻」這兩個字幾乎成為媒體貼在我身上的標籤。當時恰好也是本書正式進入構思的階段,「野蠻」也就成了編輯會議上腦力激盪的焦點之一,順應著野蠻二字,最後連「逆襲」、「衝撞」、「進擊」等字眼也都奪眶而出。一年多以來,在寫作的同時,還要一邊處理著大陸及臺灣的幾件工作項目,最緊繃的狀況是,即使赴對岸洽公之際,仍得在飯店抱著筆電,面對編輯的跨海奪命催稿……如今書將付梓,提筆撰序,突然又想起那則報導標題,不禁莞爾:「還真是夠野蠻啊!」

言歸正傳,這本書從頭到尾,確實都是很「野蠻」的!

野蠻之一,是時代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本書之所以選定「非線性」為主旨,用意在於找出當代建築浪潮與數位技術在思想及歷史上的定位和銜接點。相較於現代主義,建築以線性思維所追求的「文明」價值,後現代解構思潮毋寧是展現了一股充滿野性衝勁的非線性力量。既是對精神本質起源的回歸,同時又是向未來發展的追求。我身處受惠於文明產物數位科技的世代,卻被目為「野蠻」的建築人之時,顯然野蠻已成為一種新的文明價值觀,而「非線性」思維造就的時代精神,可以得證。

野蠻之二,是本書幸運獲得太多的協助。除了自己因為分神寫作,而讓竹工凡木團隊的所有工作夥伴跟我這個野蠻的負責人一起置身水深火熱之外,更要感謝海內外各方前輩師長與朋友應允我的野蠻要求,慷慨授權許多珍貴的圖文資料,也傾囊相授指點了我無比寶貴的經驗和方向。沒有各位的體諒、協助與指導,我是不可能獨立完成此書的。野蠻之三,是我和這本書的關係。本書的撰寫,有兩個契機:第一,在我交大博士班指導老師劉育東的指引下,訓練我對於當代建築脈動與數位發展趨勢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同時多年來對此一議題的研究與實作,讓我累積了不少能量。再者,是我在《漂亮家居》雜誌持續寫了近兩年的專欄,多承總編輯寶姐的殷切鼓勵,終於下定決心,嘗試將自己對當代建築趨勢的觀察以及在業界的實戰經驗集結成書。其實在過程中,我一直惴惴不安,常覺得架構與觀點仍欠周延。然而儘管徬徨,我還是相信自己的座右銘:「當你準備就緒,其實為時已晚。(If you are ready, you have already late.)」。我深切地思索著蘊藏在非線性建築發展與數位時代之間的野蠻力量,書中容或有些細節尚未完全準備就緒,但我願相信,此刻推出這本書,是為時不晚的。

一路走來,辛苦備嚐。因為堅持,讓竹工凡木團隊長期以來秉持著研究與實務並行的方向,但要使這兩種性格良性共處,實屬不易,要在經營與理想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更是難事。而每當夜深人靜,看到花甲之年的父親,猶端坐書桌前,日以繼夜埋首研究和著述時,頓時又得惕勵自己:莫忘初衷,務須努力前進,不可稍懈。

邵唯晏
寫於總統大選前夕
2016.01.15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