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雲端的建築少女──妹島和世(節錄)
進入伊東事務所工作的憂鬱時代
妹島在研究所一年級的時候,某段時期曾到磯崎新事務所打工。那時磯崎新事務所仍位於神樂坂,是筑波中心大樓還在進行設計規劃的時期。主要工作是製作模型。那時的主要員工八束先生要接待某位外國友人去參觀伊東先生設計的中野本町之家,於是問妹島要不要一起去。由於妹島本來就對伊東先生的作品很有興趣,所以就跟著一同前往。就是在那時第一次見到伊東先生。幾天後,伊東先生來電問她要不要去他的事務所打工。妹島表示原本是要找她的朋友去的,但是由於朋友實在挪不出時間,所以工作就跑到妹島這裡來了。結果成為負責JAL說明書的著色組組長,大約有整整半年時間都泡在伊東事務所裡打工。就在告一段落的時候,即便妹島當時還在讀研究所一年級,但是已經拜託事務所,表示想在一年後、畢業之後留下來工作。由於那是距離還有一年以上的事,所以伊東也很明白地告訴她「還那麼遙遠的事,我也沒辦法確定喔」。不過妹島依然沒有放棄,繼續拜託伊東先生收留。於是在研究所二年級的12月參與了伊東事務所的「Dom-ino」,並於翌年夏天發表在雜誌《クロワッサン》(Croissant),幸運獲得一件住宅設計案的委託後,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住宅案的專案負責人,而終於得以正式走向建築家這條路。
妹島回顧表示,當時伊東先生的設計進行方式非常地自由,因此完全沒有由他提出一個很強勢的草案來要求員工整理及發展之作法的記憶。當她在伊東事務所的時候,由於設計案只有一、兩個,所以發展設計時,基本上是和伊東一對一溝通的方式來執行。一開始伊東不會有任何指示。去看基地後有時或許會提些他自己的感想,但是從來不會表達該怎麼著手。然後作為職員,都有著至少一週得開個會報告執行進度,否則可能不太妙的默契,所以會主動向伊東表示「某一天麻煩您與我開會討論」。結果,光是要給伊東先生看這個案子的發展進度就覺得很可怕,從約定會議日期的兩天前就開始食不下嚥。雖然說不開會討論是不行的,但是自己真的是否做好值得讓他看的東西了嗎?因為心裡有這樣的糾結,漸漸吃不下任何東西。在這種反覆推敲之下,有非常沉重的壓力與緊張感。在女子大的時候,不管老師們怎麼說,總覺得只要自己覺得有趣就行了,因此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妹島本人是相當任性而自負的。然而在進入伊東事務所之後,被伊東直接批評她的東西很無聊後,卻變得完全不知所措。於是變得很自卑,甚至會覺得自己或許根本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然後,對於伊東接下來不知道又會下什麼樣的判斷,也覺得非常害怕。可以說是在不斷反覆著彼此難以溝通的來回作業。經過大約四年之後,終於比較知道該怎麼進行了,而在最後的一、兩年則感到工作變得相當有趣。比如說,在與伊東討論後,接受了他的某些建議進行若干修改,拿去曬圖後,放在伊東的桌上不久,伊東會立即在上面繼續畫一些修正的部分,然後在她沒有察覺之下,再次把圖拿到她的身邊說:「這麼做如何?」雖然不至於會與原來妹島所提出的設計完全不同,但是那裡頭的確有某種跳躍式的進化。後來才知道這種持續兩三個月每週都必須開一次會的作法,對伊東先生來說,某種程度上算是設計發展過程中的「助跑」與「醞釀」,實際上只需要一個月時間來整理設計案並做出模型。
伊東的建築物並非全都具有某種壓倒性成分,不過都會在某些段落、或以某種節奏做出決定性的東西。妹島認為這個部分很厲害。妹島回憶起還在伊東事務所的那段日子,伊東曾經說過只要每十年能夠做出一件厲害的建築就心滿意足了。結果最近妹島和他聊到這件事的時候,伊東竟然說:「我可沒說過這種話。是每五年一次。」妹島直接反駁之後, 伊東還很生氣地表示:「也許妳在的時候曾經說過吧。現在年紀這麼大了,每十年究竟是還能做幾個啊!」(笑)。
邁向獨立之路
當時辭職離開伊東事務所其實是很突然的決定。由於妹島負責的工地現場大約在下個年度的四月就會結束,因此在年終時,覺得伊東先生應該也不會生氣,因此心生「差不多可以辭職了吧」的想法。雖然沒有想得太多,一月過年結束、剛開工的時候,在分配工作時,當伊東對妹島提到:「因為有新的辦公室大樓的工作進來,而妳之前的案子也差不多快結束了,那麼就由妳來負責吧。」結果妹島突然說:「我打算要辭職了。」說出這句話的妹島本人覺得很唐突,而伊東先生當然也很吃驚。伊東可以說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突發狀況。那時候覺得妹島終於已經操練到可以用的時候了,而妹島也有一種「啊!糟糕,竟然真的講出來了」的感覺。據說當天晚上伊東與妹島促膝長談關於她為何要離職,結果在感到無比困擾而紛亂的最後,妹島只好說:「並不是只有建築,而是還想做更多其他的事。」結果伊東對於她這樣的回答表示:「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又怎麼樣?)」整個談話內容變得有點發散。伊東還說:「我那時候之所以會辭職,可是因為與菊竹先生之間在意識形態上有著清楚對立的緣故啊。」
其實妹島當時並非處於那種無論如何都得辭掉伊東事務所不可的狀態。伊東也曾試著慰留妹島,並告訴她:「試著找尋不同的工作方式吧。」坦白說,妹島那時在事務所的位置可說是非常理想,可以和伊東直接討論設計,並且也能對後進的新人侃侃而談自己喜歡的事情。妹島回顧表示,在伊東事務所最後的一年半真的非常快樂,如同孩子王一般。坦誠表示其實當時沒有辭職也是沒關係的(只是很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SANAA了)。 因此在獨立之後,變成自己一個人面對一切來做建築的時候,感覺上一口氣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場所,而得到輕微的精神病症狀。真的非常可怕。那是一段任誰都不知道妹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非常不穩定的時期。不過妹島偶爾會趁著出差的機會又回到伊東事務所串門子,所幸大家也都很歡迎她。就這樣吃苦撐過一、兩個月,總算回到原本該有的狀態,之後變得越來越忙碌,然後有一群比她小十歲的年輕人(包括塚本由晴、西澤立衛等人)過來幫忙後就變得很快樂。
建築少年西澤立衛的登場(節錄)
接下來要談談在妹島和世獨立不久後就成為其左右手,後來成為妹島事務所第一號員工,並在日後成為SANAA的合夥人——建築少年西澤立衛。
基本背景/大學時代後期的覺醒
西澤立衛於1966年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出生。父親是上班族、母親是數學講師,家中還有姐姐、哥哥和妹妹。大他兩歲的哥哥是建築家西澤大良。大學時代進入橫濱國立大學就讀建築系是因為喜歡藝術與數學,另外一點是進入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學科就讀的哥哥,看起來讀的似乎很輕鬆的樣子。
西澤在大學時代初期,基本上與同學們一起過著非常平和而悠閒的日子,也相當熱衷電玩、撞球館、社團活動等。那時候西澤經常和朋友兩個人一起去一家電玩遊戲中心,由於並沒有那種可以兩個人同時玩的遊戲,因此當朋友在玩的時候,西澤只能在那兒枯等。無聊之餘只好做起設計。西澤表示,雖然是基於一個亂七八糟的理由所展開的,不過倒是在那家遊戲中心裡做出了還不錯的方案,題目是辦公大樓。西澤回顧指出,「我想像的,是像公園般的辦公室。如果有植物的空間就盡量把它做得寬廣一些,讓它有如在公園般的感覺。那是個到室外為止,連續在一起、立體公園般的辦公室空間。因為這個題目,讓我發現原來設計是這麼有趣的事啊。」從那一次開始,西澤很自然地把原先對遊戲與麻將注入的熱情,轉移到了做設計。很順理成章地迷上做設計,時間的比例分配,讓他自然而然地放下了電玩遊戲。由於那時已是大三快結束的時候,因此可以說覺醒得非常慢,真的是大器晚成。西澤開始覺得設計很有趣時,沒多久就升上了大四,接著迎來了畢業設計。
伊東事務所打工時代與妹島的相遇
話說終於將心力投入設計、而對建築家伊東豊雄先生擁有濃厚興趣的西澤,為了想在他的事務所打工,於是打了電話到伊東事務所。接電話的剛好是以前就認識的學長——曾我部昌史先生(後來的「蜜柑組」創始人),因此順利取得了打工的機會。西澤立衛回顧提到,那時其實還不認識妹島和世這號人物。不過正好是她才剛辭掉伊東事務所獨立後不久,所以會有「歸巢」的本能。據說夜裡,偶爾妹島剛好出差回到東京,就會鬼鬼祟祟地探進頭來邊問說:「伊東在嗎?不在吧?」然後就進到事務所串門子,因而覺得她是個有趣的人。「當我問曾我部先生說:『那個人是誰啊』的時候,他告訴我:『那是妹島和世。你可得好好記住她喔,因為她將來會非常有名。』」,這讓西澤對妹島留下了「驚訝」的第一印象。在見過幾次面之後,漸漸地想到她那邊去打工,於是就拜託當時還在伊東事務所的城戶佐和崎小姐幫忙打電話詢問可能性。在研究所一年級的秋天,開始了在妹島事務所幫忙的打工生涯。
進入伊東事務所工作的憂鬱時代
妹島在研究所一年級的時候,某段時期曾到磯崎新事務所打工。那時磯崎新事務所仍位於神樂坂,是筑波中心大樓還在進行設計規劃的時期。主要工作是製作模型。那時的主要員工八束先生要接待某位外國友人去參觀伊東先生設計的中野本町之家,於是問妹島要不要一起去。由於妹島本來就對伊東先生的作品很有興趣,所以就跟著一同前往。就是在那時第一次見到伊東先生。幾天後,伊東先生來電問她要不要去他的事務所打工。妹島表示原本是要找她的朋友去的,但是由於朋友實在挪不出時間,所以工作就跑到妹島這裡來了。結果成為負責JAL說明書的著色組組長,大約有整整半年時間都泡在伊東事務所裡打工。就在告一段落的時候,即便妹島當時還在讀研究所一年級,但是已經拜託事務所,表示想在一年後、畢業之後留下來工作。由於那是距離還有一年以上的事,所以伊東也很明白地告訴她「還那麼遙遠的事,我也沒辦法確定喔」。不過妹島依然沒有放棄,繼續拜託伊東先生收留。於是在研究所二年級的12月參與了伊東事務所的「Dom-ino」,並於翌年夏天發表在雜誌《クロワッサン》(Croissant),幸運獲得一件住宅設計案的委託後,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住宅案的專案負責人,而終於得以正式走向建築家這條路。
妹島回顧表示,當時伊東先生的設計進行方式非常地自由,因此完全沒有由他提出一個很強勢的草案來要求員工整理及發展之作法的記憶。當她在伊東事務所的時候,由於設計案只有一、兩個,所以發展設計時,基本上是和伊東一對一溝通的方式來執行。一開始伊東不會有任何指示。去看基地後有時或許會提些他自己的感想,但是從來不會表達該怎麼著手。然後作為職員,都有著至少一週得開個會報告執行進度,否則可能不太妙的默契,所以會主動向伊東表示「某一天麻煩您與我開會討論」。結果,光是要給伊東先生看這個案子的發展進度就覺得很可怕,從約定會議日期的兩天前就開始食不下嚥。雖然說不開會討論是不行的,但是自己真的是否做好值得讓他看的東西了嗎?因為心裡有這樣的糾結,漸漸吃不下任何東西。在這種反覆推敲之下,有非常沉重的壓力與緊張感。在女子大的時候,不管老師們怎麼說,總覺得只要自己覺得有趣就行了,因此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妹島本人是相當任性而自負的。然而在進入伊東事務所之後,被伊東直接批評她的東西很無聊後,卻變得完全不知所措。於是變得很自卑,甚至會覺得自己或許根本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然後,對於伊東接下來不知道又會下什麼樣的判斷,也覺得非常害怕。可以說是在不斷反覆著彼此難以溝通的來回作業。經過大約四年之後,終於比較知道該怎麼進行了,而在最後的一、兩年則感到工作變得相當有趣。比如說,在與伊東討論後,接受了他的某些建議進行若干修改,拿去曬圖後,放在伊東的桌上不久,伊東會立即在上面繼續畫一些修正的部分,然後在她沒有察覺之下,再次把圖拿到她的身邊說:「這麼做如何?」雖然不至於會與原來妹島所提出的設計完全不同,但是那裡頭的確有某種跳躍式的進化。後來才知道這種持續兩三個月每週都必須開一次會的作法,對伊東先生來說,某種程度上算是設計發展過程中的「助跑」與「醞釀」,實際上只需要一個月時間來整理設計案並做出模型。
伊東的建築物並非全都具有某種壓倒性成分,不過都會在某些段落、或以某種節奏做出決定性的東西。妹島認為這個部分很厲害。妹島回憶起還在伊東事務所的那段日子,伊東曾經說過只要每十年能夠做出一件厲害的建築就心滿意足了。結果最近妹島和他聊到這件事的時候,伊東竟然說:「我可沒說過這種話。是每五年一次。」妹島直接反駁之後, 伊東還很生氣地表示:「也許妳在的時候曾經說過吧。現在年紀這麼大了,每十年究竟是還能做幾個啊!」(笑)。
邁向獨立之路
當時辭職離開伊東事務所其實是很突然的決定。由於妹島負責的工地現場大約在下個年度的四月就會結束,因此在年終時,覺得伊東先生應該也不會生氣,因此心生「差不多可以辭職了吧」的想法。雖然沒有想得太多,一月過年結束、剛開工的時候,在分配工作時,當伊東對妹島提到:「因為有新的辦公室大樓的工作進來,而妳之前的案子也差不多快結束了,那麼就由妳來負責吧。」結果妹島突然說:「我打算要辭職了。」說出這句話的妹島本人覺得很唐突,而伊東先生當然也很吃驚。伊東可以說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突發狀況。那時候覺得妹島終於已經操練到可以用的時候了,而妹島也有一種「啊!糟糕,竟然真的講出來了」的感覺。據說當天晚上伊東與妹島促膝長談關於她為何要離職,結果在感到無比困擾而紛亂的最後,妹島只好說:「並不是只有建築,而是還想做更多其他的事。」結果伊東對於她這樣的回答表示:「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又怎麼樣?)」整個談話內容變得有點發散。伊東還說:「我那時候之所以會辭職,可是因為與菊竹先生之間在意識形態上有著清楚對立的緣故啊。」
其實妹島當時並非處於那種無論如何都得辭掉伊東事務所不可的狀態。伊東也曾試著慰留妹島,並告訴她:「試著找尋不同的工作方式吧。」坦白說,妹島那時在事務所的位置可說是非常理想,可以和伊東直接討論設計,並且也能對後進的新人侃侃而談自己喜歡的事情。妹島回顧表示,在伊東事務所最後的一年半真的非常快樂,如同孩子王一般。坦誠表示其實當時沒有辭職也是沒關係的(只是很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SANAA了)。 因此在獨立之後,變成自己一個人面對一切來做建築的時候,感覺上一口氣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場所,而得到輕微的精神病症狀。真的非常可怕。那是一段任誰都不知道妹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非常不穩定的時期。不過妹島偶爾會趁著出差的機會又回到伊東事務所串門子,所幸大家也都很歡迎她。就這樣吃苦撐過一、兩個月,總算回到原本該有的狀態,之後變得越來越忙碌,然後有一群比她小十歲的年輕人(包括塚本由晴、西澤立衛等人)過來幫忙後就變得很快樂。
建築少年西澤立衛的登場(節錄)
接下來要談談在妹島和世獨立不久後就成為其左右手,後來成為妹島事務所第一號員工,並在日後成為SANAA的合夥人——建築少年西澤立衛。
基本背景/大學時代後期的覺醒
西澤立衛於1966年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出生。父親是上班族、母親是數學講師,家中還有姐姐、哥哥和妹妹。大他兩歲的哥哥是建築家西澤大良。大學時代進入橫濱國立大學就讀建築系是因為喜歡藝術與數學,另外一點是進入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學科就讀的哥哥,看起來讀的似乎很輕鬆的樣子。
西澤在大學時代初期,基本上與同學們一起過著非常平和而悠閒的日子,也相當熱衷電玩、撞球館、社團活動等。那時候西澤經常和朋友兩個人一起去一家電玩遊戲中心,由於並沒有那種可以兩個人同時玩的遊戲,因此當朋友在玩的時候,西澤只能在那兒枯等。無聊之餘只好做起設計。西澤表示,雖然是基於一個亂七八糟的理由所展開的,不過倒是在那家遊戲中心裡做出了還不錯的方案,題目是辦公大樓。西澤回顧指出,「我想像的,是像公園般的辦公室。如果有植物的空間就盡量把它做得寬廣一些,讓它有如在公園般的感覺。那是個到室外為止,連續在一起、立體公園般的辦公室空間。因為這個題目,讓我發現原來設計是這麼有趣的事啊。」從那一次開始,西澤很自然地把原先對遊戲與麻將注入的熱情,轉移到了做設計。很順理成章地迷上做設計,時間的比例分配,讓他自然而然地放下了電玩遊戲。由於那時已是大三快結束的時候,因此可以說覺醒得非常慢,真的是大器晚成。西澤開始覺得設計很有趣時,沒多久就升上了大四,接著迎來了畢業設計。
伊東事務所打工時代與妹島的相遇
話說終於將心力投入設計、而對建築家伊東豊雄先生擁有濃厚興趣的西澤,為了想在他的事務所打工,於是打了電話到伊東事務所。接電話的剛好是以前就認識的學長——曾我部昌史先生(後來的「蜜柑組」創始人),因此順利取得了打工的機會。西澤立衛回顧提到,那時其實還不認識妹島和世這號人物。不過正好是她才剛辭掉伊東事務所獨立後不久,所以會有「歸巢」的本能。據說夜裡,偶爾妹島剛好出差回到東京,就會鬼鬼祟祟地探進頭來邊問說:「伊東在嗎?不在吧?」然後就進到事務所串門子,因而覺得她是個有趣的人。「當我問曾我部先生說:『那個人是誰啊』的時候,他告訴我:『那是妹島和世。你可得好好記住她喔,因為她將來會非常有名。』」,這讓西澤對妹島留下了「驚訝」的第一印象。在見過幾次面之後,漸漸地想到她那邊去打工,於是就拜託當時還在伊東事務所的城戶佐和崎小姐幫忙打電話詢問可能性。在研究所一年級的秋天,開始了在妹島事務所幫忙的打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