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故事之前

  在這裡我不想泛泛談及「藝術」這個詞,因為很多時候過於肯定的說辭常常會帶來某種引導性,而這種引導性即使是正面的,也不完全是事實。而實際上,感受即真實。

  雖然藝術已有許多的定義,但是現在更多的是作為可擴展領域的議題。如果藝術的衍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深入淺出,那麼對於大眾來說,藝術表現的範疇可以更為廣泛;如果藝術的影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立體,那麼我們可以把它繪入生活最初的概念草圖;如果可以設想將藝術重新打散,那麼我們可以在更多的角落尋找到它的蹤跡;如果我們再次從一幅繪畫中找到愉悅、從一本書籍中汲取智慧、從一滴水中探尋到未知,那麼從一棟建築中呢?

  在這裡,我們只聊聊建築。

  我們是否曾關注過一棟建築背後發生的一切?在大眾觀念中,建築太過於理性和冰冷,我們時常也只把建築理解為一塊場地,其實不然。建築最原始的形態是「穴」,穴的最基本形態,是為人們生活、集會提供「容納」的處所。雖然容納的概念相對簡單,但當人們在處所中開始有「行為」的時候,建築就不只是場地,也不只是單一的存在,而早已成為「空間、時間與情感」並存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建築存在的意義最為重要,因為建築可以承載物質也可以包括精神。

  可是,有時我們會忽視「存在」的意義,忽視建築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影響,也忽視建築創造的藝術將會帶來怎樣的樂趣,因為這一切發生得太自然,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敏捷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問題的存在,是關乎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認知建築的問題。

  建築的藝術是個複雜的程序,猶如機械的複雜構造,需要多方面知識體系的共同構築才能完整呈現;但事實上,有時我們在一棟房子中,很難想像得到其中的諸多元素。歷史與政治成為決定建築存亡的關鍵、社會與文化成為建築衍生的根基、科技與建造成為建築得以「誕生」的最基本條件,而哲學與美學則成為建築軀殼內的靈魂。建築最終為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創造更高的價值,儘管有時這些價值因素未必都能在建築實體中呈現,但它們決定著建築存在的基態。

  也就是說,建築的實體已不足以說明一切,建築背後發生的故事,才是流淌於建築肉軀的血液。

  最終,現實的、虛幻的,所有構成建築的點,都會歸結到藝術與生活範疇的視野內,並凝結在建築事件的情結,所有的點將構成建築藝術,在不斷經歷和演繹後,在模糊中逐漸清晰。

  建築是具象又抽象的藝術,更是情與理的結合。

  建築是人文的產物,是人類情感的綜合體。

  建築的生命線牽引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無所不在。

  建築可以敘事,可以評論,也可以抒情。

  建築的因果永遠都在變,我們無法輕易判斷。

  建築藝術最大的魅力不在於單一的存在,而是我們看到、經歷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