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山高水深有保障
高山與海洋都提供了天然的環境保障,早年人們為了躲避戰亂,遠離城市,尋找沒有人煙的高山或是海島落腳,要到這些地方不是要爬很久的山路,就是要坐很久的船。如果沒有深仇大恨,或是住民藏有金銀財寶,敵人不會想要來光顧。
具有自然天險的地點,尤其是面臨河川大海,是陸運與船運交接的港口,也會當作軍事據點,建造碉堡或發展城市。
有些聚落會利用環境的天險在懸崖峭壁上蓋房子,敵人要攀爬上來要花很多力氣,我方從高處防守占有地利條件的優勢。以下介紹三個案例: 梅塔歐拉修道院群、白露里治奧城與薩爾斯堡。
梅塔歐拉修道院群(Meteora)由多間修道院組成,位於希臘的色薩利平原一座陡峭的砂岩柱頂上。這些修道院最早建於十四世紀,修士們選擇這裡作為隱居和避難的場所,利用天然的峭壁來抵禦外來的侵擾。如今,梅塔歐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和著名的旅遊勝地。
在義大利中部的拉齊奧大區,有一座小城名叫白露里治奧,這座城市建立在一座高聳的火山岩山丘上。由於其隱秘的位置,僅透過一座狹窄的行人橋與外界相連,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難以攻陷的堡壘。白露里治奧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中世紀時,這裡一度成為繁榮的貿易中心, 然而,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震與石材風化,使得這座城市逐漸衰落。
奧地利的薩爾斯堡(Salzburg), 以其美麗的阿爾卑斯山風景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而聞名於世。薩爾斯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期,中世紀時薩爾斯堡成為主教統治下的重要宗教中心,並因其鹽礦資源而繁榮發展。城中有一座霍亨薩爾斯堡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位於地理的高點,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城堡之一。薩爾斯堡也是音樂之都,這裡是音樂家莫札特的故鄉,每年的音樂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這座城市的音樂傳統和文化氛圍使其成為藝術和文化的中心。
另一種自然天險是海洋,在義大利東北地區,當初有一群人為了躲避戰火逃到沿海的潟湖,在湖中小島打入木頭基樁蓋房子,成為今日威尼斯城。城中沒有馬路只有水道,住在這裡開門見水,出門回家都要坐船。經過幾百年之後,小聚落發展為一座大海港,長時間獨佔地中海的航運貿易,為了保護自己的城市,威尼斯人發展出強大的水師。
有的聚落則是蓋在突出海岸的岬灣,安排水師在周邊巡邏;或是選擇海岸線內凹的岸邊落腳,加強控管船隻進出;這些做法都有機會發展成一個長治久安的城市。
例如:位於黑海與地中海交會處的伊斯坦堡(原名君士坦丁堡)三面臨海,早期建城的基督教國家在連接西側的陸地蓋了高大的城牆,岬灣的南邊有來自威尼斯友軍水師的奧援,岬灣北側的海灣河口拉起粗重的鐵鍊,敵人翻不過城牆也靠近不了海岸。從中世紀建城以來就是一座難以攻打的大型堡壘,在一千多年間只有兩度易主,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攻佔之後,就沒有換過主人了。
十七世紀東印度公司經常選擇岬灣地形來建造他們的城市據點,這樣的地形提供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和便利的航海條件。以下是幾個例子: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的西南部,面向馬六甲海峽。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貿易通道。1511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了據點,隨後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控制的東印度公司選擇這裡作為據點。馬六甲海峽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地形易守難攻,利於控制海上貿易。
雅加達原名巴達維亞,位於爪哇島的西北岸,1619年,東印度公司也在此建立了據點。雅加達的地理位置三面環海,提供了良好的防禦條件,同時便於控制印尼群島的貿易路線。
最後這個例子是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熱蘭遮城,原為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建造。這座城堡依靠安平的海岸線和天然港灣,成為控制台灣南部海域和周邊貿易的關鍵據點。熱蘭遮城不僅是防禦的要塞,還是荷蘭人在台灣的行政和貿易中心。
1661年四月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跟鄭成功交戰,十七世紀歐洲的大型船隻裝有多門巨炮,可從海上攻擊遠方的目標,荷蘭艦隊與鄭成功數量眾多的水師,在安平海域交戰互有勝負。鏖戰九個多月之後, 荷蘭人軍援不足,逐漸居於劣勢,最後將城池拱手讓出。
鄭成功來自航海世家,擁有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長時間掌握中國沿海與的海上貿易網絡。在整個十七世紀,歐洲大船在世界各地到處攻城掠奪,無往不利的時代,是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勢力。1662年荷蘭人撤離台南之後,歐洲戰艦兩百多年間在台灣海峽沒有軍事行動,直到1884法國海軍攻佔澎湖,又重啟海岸城市爭奪戰。
高山與海洋都提供了天然的環境保障,早年人們為了躲避戰亂,遠離城市,尋找沒有人煙的高山或是海島落腳,要到這些地方不是要爬很久的山路,就是要坐很久的船。如果沒有深仇大恨,或是住民藏有金銀財寶,敵人不會想要來光顧。
具有自然天險的地點,尤其是面臨河川大海,是陸運與船運交接的港口,也會當作軍事據點,建造碉堡或發展城市。
有些聚落會利用環境的天險在懸崖峭壁上蓋房子,敵人要攀爬上來要花很多力氣,我方從高處防守占有地利條件的優勢。以下介紹三個案例: 梅塔歐拉修道院群、白露里治奧城與薩爾斯堡。
梅塔歐拉修道院群(Meteora)由多間修道院組成,位於希臘的色薩利平原一座陡峭的砂岩柱頂上。這些修道院最早建於十四世紀,修士們選擇這裡作為隱居和避難的場所,利用天然的峭壁來抵禦外來的侵擾。如今,梅塔歐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和著名的旅遊勝地。
在義大利中部的拉齊奧大區,有一座小城名叫白露里治奧,這座城市建立在一座高聳的火山岩山丘上。由於其隱秘的位置,僅透過一座狹窄的行人橋與外界相連,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難以攻陷的堡壘。白露里治奧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中世紀時,這裡一度成為繁榮的貿易中心, 然而,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震與石材風化,使得這座城市逐漸衰落。
奧地利的薩爾斯堡(Salzburg), 以其美麗的阿爾卑斯山風景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而聞名於世。薩爾斯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期,中世紀時薩爾斯堡成為主教統治下的重要宗教中心,並因其鹽礦資源而繁榮發展。城中有一座霍亨薩爾斯堡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位於地理的高點,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城堡之一。薩爾斯堡也是音樂之都,這裡是音樂家莫札特的故鄉,每年的音樂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這座城市的音樂傳統和文化氛圍使其成為藝術和文化的中心。
另一種自然天險是海洋,在義大利東北地區,當初有一群人為了躲避戰火逃到沿海的潟湖,在湖中小島打入木頭基樁蓋房子,成為今日威尼斯城。城中沒有馬路只有水道,住在這裡開門見水,出門回家都要坐船。經過幾百年之後,小聚落發展為一座大海港,長時間獨佔地中海的航運貿易,為了保護自己的城市,威尼斯人發展出強大的水師。
有的聚落則是蓋在突出海岸的岬灣,安排水師在周邊巡邏;或是選擇海岸線內凹的岸邊落腳,加強控管船隻進出;這些做法都有機會發展成一個長治久安的城市。
例如:位於黑海與地中海交會處的伊斯坦堡(原名君士坦丁堡)三面臨海,早期建城的基督教國家在連接西側的陸地蓋了高大的城牆,岬灣的南邊有來自威尼斯友軍水師的奧援,岬灣北側的海灣河口拉起粗重的鐵鍊,敵人翻不過城牆也靠近不了海岸。從中世紀建城以來就是一座難以攻打的大型堡壘,在一千多年間只有兩度易主,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攻佔之後,就沒有換過主人了。
十七世紀東印度公司經常選擇岬灣地形來建造他們的城市據點,這樣的地形提供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和便利的航海條件。以下是幾個例子: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的西南部,面向馬六甲海峽。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貿易通道。1511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了據點,隨後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控制的東印度公司選擇這裡作為據點。馬六甲海峽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地形易守難攻,利於控制海上貿易。
雅加達原名巴達維亞,位於爪哇島的西北岸,1619年,東印度公司也在此建立了據點。雅加達的地理位置三面環海,提供了良好的防禦條件,同時便於控制印尼群島的貿易路線。
最後這個例子是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熱蘭遮城,原為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建造。這座城堡依靠安平的海岸線和天然港灣,成為控制台灣南部海域和周邊貿易的關鍵據點。熱蘭遮城不僅是防禦的要塞,還是荷蘭人在台灣的行政和貿易中心。
1661年四月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跟鄭成功交戰,十七世紀歐洲的大型船隻裝有多門巨炮,可從海上攻擊遠方的目標,荷蘭艦隊與鄭成功數量眾多的水師,在安平海域交戰互有勝負。鏖戰九個多月之後, 荷蘭人軍援不足,逐漸居於劣勢,最後將城池拱手讓出。
鄭成功來自航海世家,擁有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長時間掌握中國沿海與的海上貿易網絡。在整個十七世紀,歐洲大船在世界各地到處攻城掠奪,無往不利的時代,是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勢力。1662年荷蘭人撤離台南之後,歐洲戰艦兩百多年間在台灣海峽沒有軍事行動,直到1884法國海軍攻佔澎湖,又重啟海岸城市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