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1. 如山的建築,1/2的層層疊疊
OUTSIDE/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理
◎北側 走進溪谷看見心中的山門:用建築奉茶,你我共享的美好停駐

打開建築,分享內在風景。

襲園就像行旅途中的奉茶休憩地,奉獻一片無私的風景,予以過路人消暑的涼蔭,予以蟲鳥生存的棲地,用綠意滋潤水泥叢林,為都市讓出那麼一點餘裕與自在。

站在兩條路的交叉口,襲園以無圍牆的設計,向世界分享內在風景,在北立面一退一進的空間盒子中,隱藏著山澗溪谷般的間隙,以及懸空斷崖般的露台,就像大自然也隱藏著無數留白的「間」(空間)。

在結構起降的褶皺之中,還包容著無數精彩細節,谷底有涓流溪水,地表有踞石灌木,而高處的平台則有一尊抱貓的女人雕塑,她垂目側耳,聽風絮語,讓人當下明白,這建築的退一步,是生活的進一步。

撇除自我界線,襲園從改變街道開始,以清透的立面、可穿透的欄杆、手打的石頭鋪面,消彌建築與街道格格不入的落差感。

建築的轉角, 有青斗石與鳥踏木組成椅座,這是吸引過客停留的節點。在這裡坐一會兒,欣賞人行道的風光,吻合清水模調性的安山岩鋪面,每一片都是不規則形,在石片與石片之間,卻以精巧的對位模擬出老青瓷的璺痕。在這送往迎來的一哩路上,佈滿歲月足踏的痕跡。

動線的目的在創造感官經驗。

襲園共有四個門,有車行的門、人行的門,有自家出入的門,也有為訪客而開的門,門的背後各自通往不同動線,每一條動線都是一趟旅行。

不過,襲園卻把最具象的入口藏在地面下,人必須拾級而下,走到溪谷的深處,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從地面到地下,宛如走下山谷,沿途有梔子花、山茶花、梅花、七里香、櫸木、九芎相伴,因四季皆有不同花開,交織的香氣記憶也就越加鮮明。打開耳朵,山谷底傳來淙淙水聲,石階下方的水塘有水瀑打落,水草簇生,不時有豆娘飛來點水,這座擬態埤塘池畔充滿了自然的聲響。

人在抵達建築之前,首先經歷這麼一段愉快的冒險,過程中,感官將逐一打開。這是襲園最戲劇性的入口,卻也是最理所當然的入口。INSIDE∕上樓下樓,移動中盡是風景
◎1F 藝廊與夥伴食堂:生活棲地,滋養豐富每一日

每一個角度都是觀點。

山從不讓人感覺無聊,那是因為行走在山中,永遠都有下一步,永遠都有新的風景,是那麼地勾引起好奇。對襲園來說,山的形象不只外顯於建築,也隱喻在寸步之間,它用一條動線、兩支樓梯,環扣成沒有盡頭的迴游;在主動線之上,並額外加以數條分岔小道,通往更深的內部。遊走襲園,像是行星繞行宇宙,忽焉在前、忽焉於後,時而仰望、時而俯視,你可以從任何角度切入空間,用任何觀點去解讀它。

襲園的迴游,從天井懸崖的龍骨梯開始,繞過二樓之後,由牆上長出的懸臂梯接力,完成建築動線的主要路徑。最特別是,跨越空間的垂直與左右的懸臂梯,僅以單側支撐嵌入清水模牆中,另一側則因為無欄杆的關係,使得這座樓梯具有平台/椅子/置架等多種迷人特質,上下之間,也經常引人棲坐。

從一樓到二樓、再從二樓回到平面,穿過美術空間、會議室、起居間、食堂,彷彿人從洞穴進入森山,走過嚴峻的懸崖,終於抵達山頂的茶亭,而飽嚐了高處的風景,獲得一番洗滌後,循著山陰小徑走下來,此時,起居室悠然出現,就像一個山裡的小村落,壁爐裡燃起溫暖的火,廚房傳來炊煮的菜飯香,餐桌上熱絡的你一言我一語,人在求道的路上,終究要腳踏實地,回到生活的地方。

生活是整體,不能被切割。

兩支樓梯動線匯聚的1樓平面,襲園定義此處為食堂與起居空間,是所有人每天都必須經過或停留的地方,這個空間注定要成為精神場所,像是森林裡的水澤沃地,所有生物都會本能號召,前往聚集。

打破餐廳、客廳、廚房的配置觀念, 襲園將做菜的廚房、聚伙的餐廳、休憩的起居室,全都整合在一個開放的大場域。空間的序列以廚房中島為起點, 延伸到餐廳區的大長桌,最後來到靠窗的起居室, 襲園採用Carl Hansen&Søn經典矮圓几、加上Shell Chair與CH28等3張單椅組成的生活家具,使動線在終點處靈活迴轉,展現不受拘束的自在感。

在此,生活又回歸成一個整體,不被空間所切割。想像這裡是一個大舞台,同時上演好多齣戲,有的人吃飯、有的人喝茶,有的人選擇蜷坐沈思,有的人則帶著一本書來,席地而坐,躲進另外一個世界。這些演員雖然各有劇本,卻又不時對話、互動,合力完成襲園日常的每一天。Ch2. 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
藝術‧工藝/人與藝在空間裡迴音共鳴
◎展出三:人造天堂-肉片男孩的奇幻旅行

眼睛窟窿佈滿血絲的男孩,頭上卻頂著一片大自然,而在那層疊的山嶺之間,可見樹蛙、穿山甲、變色龍、貓頭鷹等動物,也有涼亭與橋樑等人工建築,這幅作品是藝術家吳衍震在九份駐村期間所創作,主題環扣著自然與生態,風格雖然跳脫,但理念卻與襲園不謀而合。

具有深厚的陶藝與油畫基礎的藝術家吳衍震,作品多次在美展獲獎。從油畫創作一路走來,吳衍震在2012年後的創作風格急遽轉變,開始大量運用潮流文化裡的各種元素,例如卡通、公仔等,用貼近現代人的語法,表達反思抗議的聲音。

在這一系列作品當中,頂著公仔形象、卻有著叛逆性格的「肉片男孩」,最令人印象深刻。肉片男孩是藝術家吳衍震以自身為藍本所創造, 而角色的命名亦即反應50年代台灣孩子的成長過程,那備受限制與壓抑的環境,宛如任人宰割的肉片一般。透過一連串卡通式的油畫,吳衍震以襲園為舞台,集結歷年創作的各個階段,以「人造天堂」主題,將從小到大在學校、家庭或社會所遇見的種種荒謬,編織成一趟奇幻的冒險旅行。

在這系列的作品中,藝術家以大膽鮮豔的色彩、巨大的冰淇淋,比喻充斥人工甘味的現今社會,並將這些元素對比大自然的花草、動物等,反省人類對自然可敬可鄙的種種作為,同時也提醒著,珍惜現下風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