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這本書的核心部分,是由63個建築專案的單點透視剖面圖所構成。挑選的標準是它們代表了各種剖面走向,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研究、發展和探詢。某些專案清楚示範了某一種剖面類型。有些專案則展示出複雜且富有創意的剖面走向,往往會是五花八門的嶄新手法結合兩種或以上,超越單一類型的限制。

所有專案的設計時間都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之後,挑選這個範圍,是因為它符合建築方法標準化與工業化快速增加的歷史。這些方法促成了重複堆疊的剖面出現,讓做為研究與創新基地的剖面有了更重要的新地位。我們只挑選興建完成的專案,確保有足夠的文件證據可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同時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行性。

雖然有許多既有的出版品分析和評估過這63個專案,但大多數都是企圖把每個專案分解成一系列離散且容易消化的要點。這種化約做法意味著,想要理解一棟建築物的複雜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各種概念分門別類獨立。我們的做法剛好相反。我們的目標,是要透過仔細描畫的單一建築圖,來呈現各式各樣彼此交織、引人入勝的議題。剖面透視圖刻意把客觀、可量測的剖面訊息和主觀的視覺透視結合起來。因此,為本書繪製的這些建築圖,一方面描繪了事實和證據,同時引誘觀看者進入豐富的空間體驗。這些建築圖既抽象又讓人身歷其境,有分析也有闡述。它們是建立在這種再現技巧的歷史之上,來源不一,包括法國布雜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一絲不苟的嚴謹繪圖;工業時代分析性的工程圖;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ph)對於複雜場景的線算圖(line rendering);以及日本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結合精細施工圖和內部活動梗概的混種圖。

書中的每個專案,都以一張標準化的剖面透視圖再現,方便讀者在不同的專案之間做比較。為了繪製這些建築圖,我們為每張圖打造一個數位模型,並建立一個符合頁面方向的剖面,沒有偏斜也沒有透視。接著我們設置單一透視點,調整透視鏡,把內部或外部表面帶入視野,在割面和垂直表面之間建立視覺呼應。我們從每個數位模型裡輸出一張二維線圖,然後用向量繪圖軟體調整發展。完成的繪圖遵循剖面圖的慣例,例如,用最粗的線條區隔實體表面的邊緣和室外或後方空間,用比較淡的線條描繪實體內部次要材料之間的區隔,或是無法從割面上看到的表面細節。

這些繪圖和考古遺址圖不同,遺址因為結構崩壞,可以親眼觀察它的剖面。而我們當然無法把蓋好的作品直接切開,只能根據其他繪圖和影像,對實際情況做出精準推估。我們參考的其他繪圖,多半都是還沒興建前畫的概算圖,因此會對歷史的準確性和知識的建構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這本書的剖面透視圖是以照片、繪圖和描述為本,情況許可的話,還包括直接從建築事務所取得的施工檔案圖和╱或數位檔案。雖然可取得的再現資料和剖面這種透視技巧先天就不可能絕對準確,但書中所有的繪圖都是在可行條件下力求精準的結果。

除了繪製63張剖透圖外,我們也從建築史上挑選了一些具有歷史意義和其他重要性的剖面圖。這些隨文出現的剖面影像,包括一些未興建的作品,目的是為了說明利用剖面圖來闡述或創生建築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多。書中有一章的主題,是我們LTL建築事務所如何把剖面當成作品的創成工具(generative tool),以此做為那63個專案的補充。書中對剖面與透視的結合做了深入探索,把剖切本身當成透視的對象,也描繪了一些思辨型專案,把剖面當成促進空間與功能互動的產生器。

【剖面的類型和性能 TYPES AND PERFORMANCE OF SECTION】

◎伸拉型 EXTRUSION
最基本的剖面形式,就是把平面伸拉到足以符合預定活動的高度。伸拉型剖面在垂直軸上幾乎沒有變化。這類建築絕大多數是以效能為基礎,包括單層樓辦公室、零售結構體、方盒狀大型商店、工廠、單層樓住宅和公寓。通常是用混凝土無樑板和垂直鋼構架或木構架建造,可以生產出相對於整體建築體積的最大使用面積。

這種效能模型會排除掉一切更複雜的剖面特質,因為更複雜的剖面會讓房地產的居住淨面積變小。在伸拉型剖面裡,空間大半是透過平面激活,立面的影響力較小。伸拉型剖面雖然平凡無奇,但可以此為基礎,理解其他的剖面發展或類型。這類剖面通常沒什麼特色,但伸拉程度如果不符合典型的效能模式,可能會導致一些奇特效應,包括幽閉恐懼症或廣場恐懼症。有些伸拉型剖面非常矮,例如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裡的半層樓剖面;有些又非常高,例如皮耶‧路易吉‧奈爾維(Pier Luigi Nervi)設計的勞動宮(Palace of Labor),就有遼闊的內部空間。在伸拉型剖面裡,天花板往往是設計的重點,因為可展現結構的銜接,加上這個表面非常純粹。

由於直截了當的伸拉型剖面很難出類拔萃,因此這本書裡只有幾棟建築完全是伸拉型的。伸拉型剖面的一大特色,是把地板和天花板或屋頂隔開的那些結構。

◎堆疊型 STACK
堆疊型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樓層或空間一個個往上疊,個別樓層之間幾乎沒什麼關聯。堆疊型可增加一塊地的房地產價值,因為不必增加建築物佔用的地面,就可提高它的淨面積和可用容積。財務收益是建築採用堆疊型剖面的基本動機。重複型的堆疊跟伸拉型剖面類似,而且可以不斷重複,直到超過法規、成本或結構穩定性的極限。不過堆疊型也有其他做法,可以把截然不同的樓層類型和造型一層層往上疊。堆疊本身並不會產生什麼內部效果。例如,在辦公大樓或公寓大樓裡,每個樓層和前一個樓層幾乎沒什麼差別,除了對垂直性服務設施的需求量不同。這種堆疊實在太簡單了,所以阻礙了它的剖面變化;它的效能是建立在剖面的同質性上。畢竟建造同樣的樓層比帶入不同的變化要省成本;從繪製到構架到營造結果,全都是原汁原味、效能至上的泰勒主義(Taylorism)。

在單一功能的建築裡,伸拉方式很少會隨著樓層變化。不過建築師會利用不同樓層的伸拉高度,創造一些功能上的變異。

【精彩案例】

◎剪切型
剪切型包含一道與剖面的水平軸或垂直軸平行的裂縫或切口。

在伸拉或堆疊型剖面裡,利用垂直剪切導入光、熱或聲音的連結,效果特別好,而且不會對構築上的重複效能造成重大減損。∣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米爾朗Mill Run,賓州,美國/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1939

萊特在賓州鄉下設計的這棟著名度假屋,要經由一條穿越小橋、環繞在建物四周的車道抵達,車道將住宅與山坡區隔開來。建築物內部,有一個開放平面的起居樓層,以及上方兩個樓層的臥房。混凝土墩柱嵌入既存的岩石裡,構成建築的基座。住宅用承重牆錨定在基座上,牆上貼了當地的石材做為覆面。用混凝土格子板構成的樓板,懸挑在溪水上方,長達18英尺。一塊基地大石從起居室壁爐的地板上浮冒出來。房間內部和房間之間的天花板高度都不一樣,最低的只有1.9公尺。這裡的懸臂和標準的水平剪切不同,在平面上並非一模一樣的複製,而是朝三個不同的方向突挑,長寬也都互異。這種變化的結果,讓山莊的每個方向都有懸臂和陽台。在這個剪切型剖面裡,懸臂在視覺、聽覺和形式上都做了延伸,一方面將住宅的實質嵌入地景,同時又跟基地的堆疊岩層相呼應。

◎塑造型
塑造型是在剖面的水平表面做調整。
這種做法會在剖面上加入一個獨特的形體,位置可能是地板或天花板或兩者。
天花板比地板更常做為調整的位置,因為改變天花板不會影響到平面的效用。
塑造型剖面往往是用來統合大型的集體性計畫。

∣台中歌劇院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台中,台灣/伊東豐雄 Toyo Ito & Associates 2016

台中歌劇院包含2,000個座位的大劇院、800個座位的中劇院和200個座位的黑盒子小劇場,由一個連續的地質網格(topological grid)接合而成,用三維的曲線形式來消除水平和垂直表面的區別。由58個懸鏈曲面組成,把混凝土噴在一系列鋼筋桁架牆上,讓複雜的形式合理化,界定空間的主結構只有在切點處是水平的。計畫項目由嵌套在曲面裡的水平樓板支撐。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曲面視為牆和天花板,也可視為動線空間和中庭的周界,但不太會把它們當成地板。立面則是演算成貫穿建築的一道道切口。

這個混種型剖面的結構弧形大約30.5公分厚,有些地方填入帷幕牆或多孔隙噴漿混凝土,有些地方則不填入任何東西,把變形空間處理成為外部空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