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東京最有意思的建築物(3版)

9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048
Dior迪奧銀座店048F
5-6-1銀座,中央區
建築師:瑞卡多.波菲爾(2004)

跟銀座其他建築物比起來,這棟法國時尚品牌Dior迪奧七層樓高的建築物顯得相當高雅、洗練。它的白色立面相當雅潔、平整,並呈現出矩形和對角線的紋理。這塊顯眼的外牆是由年輕的建築師乾久美子所設計,裡頭有兩層:鑽了上千個不同大小孔洞的鋼板形成透光面,讓裡頭有一層玻璃纖維的照明設備,沿著框形孔洞照射出來。這種設計讓人聯想到奢華的包裝,或是織品。

049
御木本銀座二店049F
4-5-5銀座,中央區
建築師:伊東豊雄/大成設計(2005)

這棟樓是養殖業先驅御木本公司的旗艦店。在一塊十七乘十四米的狹長地基上,建成了九層、五十六米高的樓。底下有大間的珠寶沙龍和行政空間,上頭則有一間餐館和出租辦公室。四面薄薄的鋼質外牆,把無柱子的內部空間穩固的包覆起來。牆壁有三層,兩層只有六到十二公分的鋼板,夾著一層薄薄的水泥。作為成品的鋼板運送到工地,再加以組裝、焊接,並灌入水泥(二十公分)。這雙層鋼板就相當於一塊模版。這種建築系統可以造出相當穩定的薄牆。由於支撐構造是沒有內建的平面,窗戶便可以不規則且任意的分佈。這些不規則的孔洞,令人聯想起海中採集珍珠時冒出的氣泡。建築師伊東豊雄想讓這棟建築物同時表現柔美和細膩,而不是呆板的幾何和建築的構造。為了使立面平整而無縫隙,所有焊縫都有修磨並包覆數個塗層——於是乎,形成一種抽象的表述。050
愛馬仕大樓050F
5-4-1銀座,中央區
建築師:倫佐.皮亞諾(2001)

法國時尚教主尚.路易.杜馬的這棟建築物,是愛馬仕的旗艦店,也是該公司在日本的總部。在這棟總樓地板面積六千平方公尺的建築物裡,除了店面之外,也有作坊、辦公室和展示空間,頂樓還有一座花園。長邊的立面分成兩塊,形成正廳的空間和往地下鐵的通道。大樓的配置跟旁邊蘆原義信所設計的新力大樓(一九六六)有點相似。這棟長四十五米的狹長大樓,本身就有如精心打造的首飾,既古典又前衛。構成立面的單元,全都是四十五乘四十五公分、特製的玻璃空心磚。建築師所創造的這座「魔幻燈籠」,靈感來自傳統的日本燈籠。這種立面在白天時會讓大家對裡頭的東西好奇,而傍晚時大樓就會透出神祕的光芒。在跟眼睛等高的外部,會有若干透明的玻璃空心磚,展示愛馬仕的精品。建築物的轉角做成圓弧,底層的店面用的是透明玻璃。裡頭柔和的燈光洋溢著安逸的氣氛。支撐結構是一組具有彈性的鋼骨,搭配防震的油壓緩衝器。從地面可以看到不是玻璃空心磚的樓板。051
新力大樓051F
5-3-1銀座,中央區
建築師:蘆原義信(1966)

這家電子公司到了六○年代,事業就蒸蒸日上,而位在交通繁忙的數寄屋橋入口的展廳早已不敷使用。公司便決定買下目前這塊昂貴的地皮來建新大樓,它原本是要趕在一九六四年舉辦奧運當年完工的。駒澤球場的建築師蘆原義信,原本是新力公司老闆井上康介多年的好友。他草擬了一二十種不同的計畫,提供新力公司在買下這塊小地皮,乃至整個街廓時使用。不過,首要考量是,一樓一定要有夠大的展廳。蘆原便把精神投注在能夠支撐具有彈性且整合的空間的結構。東京的中央王冠大樓(一九五六)有他首度獨創的所謂跳層單元樓板。他對新力大樓的主張,也是把這塊方形的地皮分成四小塊,每九十公分設置一根轉角螺旋(又稱「花瓣構造」)。每四個四分之一圓可以向上一個樓層。這種空間的有機連接,便可以取消樓梯間。蘆原原先在美國的建築師馬賽爾.布洛耶手下工作,後來從萊特的古根漢博物館得到靈感。他這間新力大樓,是日本狹長的商務樓新類型當中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也是蘆原最知名的作品。有如過去這棟建築物當中最新穎的高科技產品,令人讚嘆不已。由通風孔做出節奏,且內面有透明玻璃的鋁製電梯相當有名,不過在後來的整修中撤換了。這棟建築物本來也有一面電視牆,後來經過改裝,成為富有變化的發光面。不過在臨接晴海通路口的八層樓的立面,還是保持原貌。每年有五百多萬人來看這棟大樓。大樓本身已經彷彿是新力的產品,除了六層樓的展間和店面之外,也有兩間餐館和咖啡廳。052
SWATCH銀座店/尼可拉斯.G.海耶克中心052F
7-9-18銀座,中央區
建築師:阪茂(2006)

這個多樓層的店面,是以瑞士Swatch企業的開創者尼可拉斯.G.海耶克命名的。早在二○○四年,Swatch集團就買下這塊地皮,並把當時的珍珠大樓給拆除。這棟五十六公尺高的新建築物,幾乎是前一棟的兩倍高。阪茂的設計在競圖比賽中脫穎而出。開放的一樓有七個橢圓形玻璃櫃的空間,可以展示集團的各個手錶品牌。這些空間其實有液壓式電梯,可以在沒有電梯井的情況下任意到各個樓層,也就是Swatch集團其他品牌的展售空間。所以各個品牌的店面並不會彼此重疊,促使所有顧客到各個樓層去逛,卻又不會進到七樓,所以可以讓在這裡展售的品牌都能吸引人注意。一樓的電梯隨時可以以每分鐘十五公尺的速度,把顧客送到所要的樓層。在專櫃樓層上頭的是Swatch的辦公室,以及佔三個樓層的顧客服務部。十四樓的「時光之城」可以用來展示、辦音樂會或記者招待會。為了讓所展示的手錶有中立的背景,建築物全部以白色呈現。而左面的廣告牆則做成綠色。

053
日本橋核心京都大樓053E
1-4-1日本橋,中央區
建築師:柯恩.彼得森.佛克斯(2004)

日本橋核心京都大樓,是美國證券公司美林的辦公大樓,裡頭還有一家購物中心。大廈名「Coredo」乃是「core」(核心)和「Edo」(京都)所組合而成的。日本橋商店街區始於京都時代(1603-1868),後來成為日本的地理中心。這裡的一座古橋乃是該民族外地通商網絡的始初起點,原先十七世紀的木橋很早就被石橋所取代。而到了二十世紀六○年代,上頭又橫跨了一條高架道路。這棟一百二十一米高的大樓的所在位置,在一九九九年之前,乃是富有傳統精神的東急百貨公司。包覆了石材的電梯和跟玻璃窗的辦公空間之間,有明顯的區隔。二十層辦公樓層的進深較大,因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業者,常常想設置大型且具連貫性的商務空間。這塊有弧度的玻璃立面,可以由外部的屏幕來調整射入的光線。大樓底下還有五層樓的建築,裡頭有商店、咖啡館,地下樓,還有一間超市,調和了週邊以百貨公司和商店建築為主的屬性。054
「風之卵」054K
2-2佃,中央區
建築師:伊東豊雄(1991)

這個叫作「風之卵」的屏幕,乃是九○年代初馳名世界的伊東豊雄短暫且半互動的「媒體建築」的佳作。這顆位於河川城市二十一新社區的大卵,被構想成是「未來主義住屋的模型」(伊東豊雄語)。這個作品跟五年前他在廣島所完成的「風之塔」一樣,對外界動靜相當敏感,能夠以其正面即時呈現環境因子的數據。伊東豊雄原先的構想,只是要設計出一組為薄膜所包覆,並內建最少的家具的構造,作為「單身女性四處漂浮的居所」。他想讓這種「行動式居所」,當成是大都會人遊牧般生活方式的象徵。這顆「風之卵」架設在一個地下停車場的入口上方。它的中間直徑有十六米,尾部則有八米。在白天時,它那由兩百四十八塊沖孔鋁板所組成的外觀相當樸素而灰暗。不過一到晚上,這顆大蛋內部的五架投影機會把影像投射在外觀上,成為伊東豊雄的「媒體建築」的最佳寫照。不過如今已經不再按時播放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