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張世雅)
1993年 黃仁勳創立NVIDIA
1994年 張忠謀成立台積電
1995年 建築園冶獎創立
1996年 賈伯斯重返蘋果
1997年 蔡明介成立聯發科
1998年 Larry Page成立Google
假如,九○年代沒有一群奮不顧身追求夢想的創業家,那麼,現今這個AI世界也許還在一堆數據中生成;假如,這個城市沒有一位冷眼觀察的作者願意替他介紹,疏理城市的脈絡,那麼,這個城市的樹、透著海味的風,可能只剩下一株株的數字和隨風而逝的往事。
就像海明威筆下那位在古巴的老人與一大片海,就像櫻桃小丸子歲月靜好無憂無慮的在靜岡縣清水市過日子,就像張愛玲以她的才情紀錄濃妝艷抹的霞飛路,還有上海的風流繁華。
30年前台積電成立,30年前,由高雄30位創始會員所成立的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以下簡稱JCA)創立建築園冶獎,以人民團體的微小力量,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後,採用獎項的方式鼓勵當時房地產市場景氣正值衰退期的建案。
一個沒有建築園冶獎的高雄,會是現在的高雄嗎?
若不是有一群志工放下事業,全心投入建築園冶獎評選,建築園冶獎會從被冷眼看待、被酸言酸語,到現在走出自己一條花路嗎?
從現在回頭看,九○年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代?台積電成立、黃仁勳成立Nvidia比建築園冶獎早2年,國內國外梟雄一個個昂首奮起創業,經過30年市場興衰榮枯的磨練,淬鍊為今日的產業界的領袖。
建築園冶獎自1995年開始,到今年剛好滿30年,30年期間從政治面、經濟面、政策面到國際局勢的連動,台灣房地產歷經幾波上下起伏,原本只是評審私部門,因為921地震,推案量幾近於零,沒案子可評總不能開天窗,「那就評公共景觀吧」,成為建築獎項中第一個由民間團體頒獎給公部門的先例。
這種見招拆招、創新進化的精彩歷程,在建築園冶獎30年從評選項目增減到評審縣市的擴展,幾乎和房地產的政策連動,也可以說,「園冶30」就是房地產30年縮影與寫照。
「這麼一大段往事,為什麼不記錄下來呢?」那一群JCA創始會員的內心深處,看著協會成員不斷增加,來來去去,從三、四十年次的老班,到現在九十年次的Z世代都進協會了,老中青三代隔好幾個光年,新世代年輕人向前衝,曾經衝過奮鬥過的「老公仔標」、創始會員葉長緯始終放不下心中的一份惦念,想要把30年前的起心動念、無心插柳的點點滴滴,在事隔30年後,就像寫日記一樣留下一份「證據」。
葉長緯把這寫日記的工作交給我,找到當年的創始會員,大家都差不多是70好幾歲的人,一個個話說從頭,回憶,真的是沒有什麼系統,就像張愛玲說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雖說是舊夢重溫,但更像是初次見面,故事一篇篇,往事不只能夠回味,還能回甘。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希臘戴爾菲(Delphi)神殿上的一句格言,蘇格拉底也常告訴人們要「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才是人生的起點,建築園冶獎走到現在,也是時候該回頭看看最初的自己,不忘來時路,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才能對接下來該走的路更篤定、更踏實。
1993年 黃仁勳創立NVIDIA
1994年 張忠謀成立台積電
1995年 建築園冶獎創立
1996年 賈伯斯重返蘋果
1997年 蔡明介成立聯發科
1998年 Larry Page成立Google
假如,九○年代沒有一群奮不顧身追求夢想的創業家,那麼,現今這個AI世界也許還在一堆數據中生成;假如,這個城市沒有一位冷眼觀察的作者願意替他介紹,疏理城市的脈絡,那麼,這個城市的樹、透著海味的風,可能只剩下一株株的數字和隨風而逝的往事。
就像海明威筆下那位在古巴的老人與一大片海,就像櫻桃小丸子歲月靜好無憂無慮的在靜岡縣清水市過日子,就像張愛玲以她的才情紀錄濃妝艷抹的霞飛路,還有上海的風流繁華。
30年前台積電成立,30年前,由高雄30位創始會員所成立的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以下簡稱JCA)創立建築園冶獎,以人民團體的微小力量,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後,採用獎項的方式鼓勵當時房地產市場景氣正值衰退期的建案。
一個沒有建築園冶獎的高雄,會是現在的高雄嗎?
若不是有一群志工放下事業,全心投入建築園冶獎評選,建築園冶獎會從被冷眼看待、被酸言酸語,到現在走出自己一條花路嗎?
從現在回頭看,九○年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代?台積電成立、黃仁勳成立Nvidia比建築園冶獎早2年,國內國外梟雄一個個昂首奮起創業,經過30年市場興衰榮枯的磨練,淬鍊為今日的產業界的領袖。
建築園冶獎自1995年開始,到今年剛好滿30年,30年期間從政治面、經濟面、政策面到國際局勢的連動,台灣房地產歷經幾波上下起伏,原本只是評審私部門,因為921地震,推案量幾近於零,沒案子可評總不能開天窗,「那就評公共景觀吧」,成為建築獎項中第一個由民間團體頒獎給公部門的先例。
這種見招拆招、創新進化的精彩歷程,在建築園冶獎30年從評選項目增減到評審縣市的擴展,幾乎和房地產的政策連動,也可以說,「園冶30」就是房地產30年縮影與寫照。
「這麼一大段往事,為什麼不記錄下來呢?」那一群JCA創始會員的內心深處,看著協會成員不斷增加,來來去去,從三、四十年次的老班,到現在九十年次的Z世代都進協會了,老中青三代隔好幾個光年,新世代年輕人向前衝,曾經衝過奮鬥過的「老公仔標」、創始會員葉長緯始終放不下心中的一份惦念,想要把30年前的起心動念、無心插柳的點點滴滴,在事隔30年後,就像寫日記一樣留下一份「證據」。
葉長緯把這寫日記的工作交給我,找到當年的創始會員,大家都差不多是70好幾歲的人,一個個話說從頭,回憶,真的是沒有什麼系統,就像張愛玲說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雖說是舊夢重溫,但更像是初次見面,故事一篇篇,往事不只能夠回味,還能回甘。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希臘戴爾菲(Delphi)神殿上的一句格言,蘇格拉底也常告訴人們要「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才是人生的起點,建築園冶獎走到現在,也是時候該回頭看看最初的自己,不忘來時路,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才能對接下來該走的路更篤定、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