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意象投射,心靈對話,將「自我剖析」進行到底。

本書涉及21 位當事人,年齡分佈於20~35 歲,跨越了10 年的時間,針對82 幅圖畫,利用多種圖畫分析技術,深入系統的解讀了職業、愛情、家庭、婚姻、生死等人生主題。

Chapter 1

職業與愛情:轉角處相遇
愛情攜手工作,款款走近她們,在轉角處相遇。
工作著,同時成為妻母。


【10 年前:放棄年薪20 萬的女子】

曉悠的穿著打扮很隨意,在隨意中流露出時尚。她興致勃勃地說起在英國讀MBA 的感受。當她漂洋過海回來後,驀然發現上海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僅僅只離開了一年呀!她感慨不已。
她帶了她畫的一棵樹,請我幫助她分析。她想總結一下自己一年來的成長。她相信圖畫的解釋。因為一年前她也是在畫了一張畫後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個決定是:放棄年薪20 萬人民幣(註2)的一份工作。

註2:這裡的貨幣單位為人民幣,在來訪者來諮詢那一年,她當時的年薪為7 ~ 8 萬元,而她所在的城市年薪5 ~ 10 萬元為中等水準。

●一張名片改變一生

一年前,曉悠曾來找我,帶著她的難題:「妳說我該怎麼辦?我目前正面臨抉擇:一種可能是一年收入20 萬人民幣,另一種可能是一年支出20 萬。該怎麼辦呢?」

這兩種選擇如果讓曉悠猶豫,一定有原因。我等待她的解釋。
曉悠長嘆一聲:「唉,好難選擇呀!」

曉悠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中做事。三年前她本來是應聘同一幢辦公大樓的另一家公司的,當時已經說好錄用她為秘書了,沒想到去辦到職手續時,遇到賭氣離去的秘書小姐又回來做。她被告知沒有機會了。於是,她只能選擇離開。在出門時,面試她的那個主考官給了她一張名片:
「妳到這家公司試試,他們也在招人。」

那張名片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被名片上印著的這家公司招進來了。她應聘的只是辦事員職位,但她已經很滿足了。這是一家全球五百強之一的跨國公司。如果不是急著要人,憑她的學歷和經歷,她根本進不來。

她的正規教育只有到高中,在大西北(註3)的一個偏僻地方讀完了高中,然後回到了上海——她媽媽的故鄉。她覺得自己閒待在外婆家不會受禮遇,得馬上工作,養活自己。與剛回上海時的那份工作相比,她覺得自己已經步入了另外一個階段。
剛回上海時,她在一家賣汽車配件的商店裡做事。她第一次知道,那些陌生的汽車配件竟然也有那麼多的講究。她開始用心記型號,記車型,記進貨,記客戶。沒過多久客戶就願意找她買東西了。她非常專業,而且有時會主動提醒客戶:「上次您買的那個零件應該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可以換新的了。」在業餘的時間,她學習了商業會計,所以後來作帳也由她來管。再後來店裡實行電腦化操作,她又理所當然地負責電腦。

慢慢地,供應商也知道她了。進貨時,供應商點名要她去,說是有她在不會出錯。後來只要是她訂的貨,供應商都會優先供貨。

在店裡生意非常興盛的時候,她卻感受到了危機:一是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大型汽車配件商店,規模非常大,這對小店的生存造成威脅;二是自己不能一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圈子中。

她辭職了。在頭半年中,她先把英語科系的自學考試中剩下的幾門全部考完——她已經學了四年,全部都是自學,哪怕是在最忙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她知道這是通向夢想的必經之路,她一直想到一家大的公司工作。

然後,她到那家公司應聘。「那個主考官是我的幸運星。沒有他的那張名片,我不會到這家公司。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那年過耶誕時,我專門帶了卡片和鮮花去他的公司謝謝他。沒見到他,請人轉交了。有時,別人一個小小的幫助對自己會有很大作用。」

憑著聰明、苦幹,曉悠和那些高學歷的人在職位、薪水上平起平坐。
她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但她又明顯感覺到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和弱勢。
她做出一個決定:到國外一家有名的商學院去讀MBA。她準備用一年多的時間讀完全部課程,雖然苦了點,但在時間和費用上比較經濟。整個費用大概要20 萬元,這相當於要把她這兩年賺的錢都填進去。

註3:大西北:是指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地,在經濟、政治和教育上屬於不發達地區。

●放棄年薪20 萬人民幣的故事

正在她辦理申請MBA 的過程中,以前汽車配件商店裡認識的一個供應商剛好要到上海來開新公司。那位供應商早就知道她能幹負責,做事情很到位,所以想把她挖到新公司去。供應商說明來意後,她為難地說自己馬上就要出國了。那人一愣,馬上說:「在上海的公司我不可能花太多精力,需要一個能幹的人幫我。只要妳留下來,什麼都好說。除了薪水不低於妳現在的薪水外,新公司中我給妳10%的股份怎樣?」她對那人的開價很意外——她沒想到對方這樣看重自己,便答應考慮一下。
她算了一筆帳:按以前的經驗,這個行業至少有10%的淨利潤,根據這位客戶在上海分公司的投資,她一個月至少可以分到1 萬元(人民幣)的紅利,也就是一年至少有12 萬元的分紅。她的年薪又不低於目前水準,兩項加起來,一年至少有20 萬元的收入。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她出國讀MBA 的決心曾非常堅定,但這樣優厚的條件使她有些猶豫了。

瞭解這些情況後,我說:「妳的難題是在兩條不同的職業道路之間選擇。」
曉悠說:「我知道,每一條路都各有利弊。從長遠來說,我不會只看眼前,我要從整個職業生涯方面考慮。」

我請曉悠畫了一棵樹(圖1)。
曉悠自己的解說是:「這是一棵果樹,季節是在初秋。我在作畫時心情較為複雜,時而充實,時而失落。」

這棵樹樹幹比較細,樹枝比較柔弱,有六顆果子掛在上面。相對於細小的樹枝來說,果實掛在上面似乎讓其不堪重負。

整個畫面所用筆觸較輕。和樹形結合在一起分析,表明曉悠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在成長中感受到的支持力不夠,覺得自己的能量不夠。

曉悠點頭:「我出去讀書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自己在工作中的自卑感。儘管我在工作上做得很出色,但我沒有在大學校園裡受過正規教育,所以和他人相比總感到不自信,尤其當我那些同事說起他們就讀的清華、北大時,這種自卑便隱藏在我的骨子裡。我知道這一點妨礙了我繼續發展。」

「妳想今後不後悔目前的選擇,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將來要朝什麼方向發展?為了這種發展,自己目前要做什麼,能做什麼?考慮清楚這些問題,在很有誘惑力的選擇面前,妳就會做出具有長遠眼光的選擇。」

「還是會有很矛盾的想法。」
「那妳靜心想一下:那六顆果實對妳意味著什麼?」
曉悠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了一會兒兒。
「好了。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了。」
她放棄了一年得到20 萬元的機會,飛往他國。

●28 萬人民幣的一棵大樹
曉悠在英國讀完MBA 回國後,又忍不住到我這裡報到了——她想跟我分享她在國外的收穫、感受和體驗。
在談話空檔,我請她畫一棵樹(圖2)。
曉悠說這是一棵榆樹:「就跟我在英國住的房間窗戶外的那棵樹一樣,特別大。我畫的季節應該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是春夏交會的四五月間,樹上開滿了花,我不知道名字,就叫它『滿天星』吧!畫樹就想起讀書的日子,雖然很緊張,但真的很愉快。」
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幹很粗,樹冠上有很多枝條,每根枝條上都有葉子和花。所有的枝條都是向上的。看到樹,你可以聯想到生命力旺盛,聯想到有活力,聯想到滋養,聯想到舒展。
這棵樹的另一個特點是左邊的枝條要比右邊茂盛。這表明在英國的一年間,她的自我意識、自我概念有很大成長。原先束縛她的一些東西已經被她自己打破,她的成長空間遠遠大於以前。

至於為什麼這棵樹只有花,還沒有果?可以解釋為:曉悠覺得自己新的事業還沒有開始,還不到收穫的季節。但已看到繁花滿枝頭,便可以預見有一個豐收的季節。我注意到曉悠用「現在是最美的季節」來形容目前,這表明她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滿意。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棵樹的葉子過於細密,表明她的追求完美傾向。做什麼事都對自己要求較高,追求完美。她如果過於強調這一點,不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

我拿出了曉悠一年前的那棵樹。她的眼睛睜得很大。她已經記不太清自己一年前畫的樹,「這麼小啊!」她有點不太相信。

「是啊,透過兩棵樹的比較,我可以看到妳的成長。本來是一棵纖細、弱不禁風的小樹苗,現在已經成長為一棵粗壯有力的參天大樹。它經得住風霜雨雪,還有一個可以看到的收穫季節。」
曉悠有些激動。這樣直接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在她是第一次。

臨走時,她說了一句話:「這棵大樹,我付出了28 萬人民幣的代價——在英國讀語言學校及MBA 班的學費加生活費。過幾年我再到妳這裡來畫樹,看看這28 萬元教育投資的回報如何。」

【10 年後:走進跨國婚姻】

與曉悠再次見面,是她從紐西蘭回來之後。她已經在紐西蘭定居,她說這十一年生活發生很多變化,想要和我分享。老習慣,分享還是從她的圖畫開始。

●愛情與工作:轉角處相遇

曉悠先用鉛筆畫了樹。在畫面中央偏左的部分有一棵樹,樹上有兩隻鳥相對而鳴。右邊有很多魚,在水裡暢快地游著,有兩條魚甚至是躍出水面嬉戲。最左面是一家三口。只是,秉承她一向的風格,畫面非常淡,因為她的筆觸非常輕,只有兩隻鳥和魚的筆觸較重。

不論她這些年怎樣變化,在她心底,不夠自信這個基調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這幅畫的主題是自由與愛( 圖3)。鳥在樹上,自由自在地相愛;魚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成雙成對。她最想跟我分享的,就是她的愛情故事。她的愛情故事,和她的工作經歷分不開。

從英國讀完MBA 回國後,曉悠很快找到了工作,是一家在南京的美國公司。一同回來的海歸們都勸她不要去,說是出國已經離開家近兩年,現在再去外地工作,不是繼續離家嗎?更何況曉悠還準備在今年內結婚呢!曉悠和男朋友、家人商量後,拿定主意,去了外地。她說:「這家公司是行業內非常有名的,我以前一直在歐洲公司裡工作,沒有在美資公司工作的經驗,可以去試一下。況且這家公司讓我去做財務總監,我還沒有做過這個職位,應該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真正去工作了,曉悠才發現遇到的困難比她想像中要大:美資企業的財務制度和她所經歷的、MBA 所學的財務制度都不同。最初她連公司總部要求每個季度上報的財務報表都做不出來,她不理解那些數字是怎樣來的,財務軟體是怎樣生成的。偏偏她的直屬上司總經理又不懂這方面事情,她在公司內連一個可以請教的人都沒有。她只能自己加班,一點一點地學習財務軟體,一點一點地找那些數字背後的規律。如果還弄不出來,再打電話問在美資公司工作的同行。

她去的第一季度,申請延遲交總報表,總部表示理解;從第二個季度開始,她準時交報表。她覺得很多事情進入了正軌。但這遠遠不夠,因為公司所有的財務報表統統是手工生成的,速度慢不說,還很容易出錯。其實公司曾經重金購買了一套財務軟體,但因為和美國總部不銜接,即使輸入了資料,還是得手工製作給美國的報表,大家誰都不用它。

曉悠反覆琢磨,想用軟體替代手工作帳。她把各種財務報表之間的內在聯繫理順,然後找了一家當地的IT 公司,一起開發了一套財務軟體,既方便中國員工輸入,同時又能和美國總部的報表銜接。軟體開發好之後,她即時組織各種培訓。大家用下來感覺都不錯,這套軟體就有了生命力。
終於,所有的都理順了。曉悠也把自己的財務理念貫穿到公司的日常活動中。她的老闆對她的工作非常欣賞。
在第三年的年終,她的老闆調到美國工作,新來了一個老闆。新來的老闆事事都要過問,非常細緻,而且給很多具體的指令。這本來沒什麼,但曉悠感覺他對自己充滿了不信任,從提的那些問題到眼神,而且那些指令一點都不專業,讓她的工作被動而為難。曉悠工作得非常彆扭,她不知道是去適應這個新上司,還是把自己的為難告訴新上司。

正在這時,獵頭公司(註4)找到她,問她是否有意向到同行業的一家歐洲公司工作,也是全球五百強的企業之一,職位是總裁助理。只是,這家公司在深圳。曉悠猶豫了,回國後一直和家人不在一起,和自己的先生也一直是兩地分居,所幸兩座城市相距很近,週末可以方便地來回。
想想現在工作上的不如意,她想先見見未來的上司,看看感覺再說。

她深深地理解挑選上司的重要性。
趁未來上司來滬出差的機會,獵頭公司幫他們安排了一次面試。說是面試,其實是和未來上司一起共進商業午餐。她和這位來自紐西蘭的老外Ben 談得很愉快。對方對她也很滿意。曉悠不放心,和對方確認了兩次今後自己工作的職責和範圍,表示她不想成為總裁秘書。Ben 非常清楚地告訴她:「我有自己的秘書,負責我個人的事務,包括時間安排、差旅等事務。妳要做的主要是協調公司具體業務。我這裡負責宏觀的大框架,但妳得幫助我做一些具體的事務。」後來,獵頭公司打來電話,說對方公司非常看重她的經歷,包括MBA 經歷、財務經驗和銷售經驗,很希望她入盟。

曉悠猶豫了。去還是不去?如果接受,新的職位可以讓她學習到很多東西,也可以拓寬她的職業發展道路。但和先生會繼續分居。她對先生的事業充滿了擔憂。先生和她在教育背景、人生觀上有很大差異,而且隨著她的事業蒸蒸日上,這種反差越發大起來。自己去千里之外的地方發展,對家庭是好還是不好?如果不接受,可能會失掉一個全面鍛鍊自己的機會,將來的職業發展可能會侷限於財務領域。
當對方公司再一次打電話邀請她入盟時,她決定加入。她與先生商量:如果感覺不好,或家庭需要,她隨時可以回上海。

從一入職,她就處於高節奏的工作中。每天花很多時間和不同的人開會。她的老闆Ben 是個非常nice 的人,親自教她很多事情。Ben 說這是為他自己將來節省溝通的時間。她學得很快,漸漸地,她習慣了同時參與到多個專案中,習慣了全國各地到處出差。

她的工作風格簡直是Ben 的copy,Ben 的辦公桌上放著多少個資料夾,她的辦公桌上就放著多少個資料夾。她的工作思路和節奏也是Ben的翻版,不論Ben 談到哪個專案,她都跟得上他的思路。她和Ben 在一起工作時,效率奇高,因為很多事情只要做簡單的溝通,有時甚至只需要一個眼神,相互就能心領神會,不必再花時間解釋。在她以前的經驗中,她從未和任何人有過這樣高度的默契。工作成了一種享受。她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而回家倒成了一種義務。

這樣默契的工作持續著,曉悠發現自己在經歷著微妙的變化:她的眼睛比以前更明亮,她的精力比以前更充沛,她的笑容比以前更燦爛。

當同事誇她越來越有魅力時,她有些心慌意亂,她覺得這不是她的本意。

她只想做好工作,所以會盼著早點到公司,早點見到老闆Ben。她享受著和老闆Ben 一起工作的時間。只要和他一起工作,任何時候都會如沐春風,她的思路就會格外敏捷,她對他的意圖理解得特別透徹,她就會覺得特別有活力,加班多久都沒有關係。只是她的老闆不喜歡加班,因為他很看重擁有個人時間,以便去體驗中國的文化。

曉悠慢慢接受了這一點:自己不知不覺中陷進去了,陷進了一個愛情的網裡。心裡那隻愛情鳥在說:「多麼美妙的愛情啊!他一定也對妳有好感,每次在一起工作時,他也是特別愉快。說不定他也愛妳。」她的情感與理智發生激烈的衝突,她覺得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雖然他單身,但自己畢竟還是有家庭的,而且,她內心那隻醜小鴨一直在呱呱叫:「這種愛情,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結果!他是個老外,而且職位那麼高,那麼睿智,不可能愛上妳的。」於是,她開始刻意保持一定的距離。
她甚至提出自己暫時去負責一個專案,離開總部一段時間。Ben 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會兒兒,說尊重她的選擇,但希望專案結束後她馬上回來工作。

後來在公司會議上相遇時,兩人有過一次長談。曉悠不敢相信,愛的感覺原來來自雙方。他們都遇見了能讀懂自己靈魂的人。

他們非常嚴肅地討論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最後,他們商定:給對方時間,當曉悠是單身的身分時,再在一起。

漫長的一年後,曉悠終於與心愛的人在一起了。兩個人的人生都要重新規劃。在國外工作了很多年,Ben 想回到自己的祖國。曉悠願意陪他去任何地方。於是他們一起去了紐西蘭,在那過著「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水裡的魚兒歡暢游」的日子。那種自由與愛,是曉悠在以往的成長經歷中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她常常感念上蒼,讓她品嚐這樣的愛、這樣的自由。在她的生命當中,她第一次體會這樣的愛、這樣的自由。

註4:「獵頭」在英文為Headhunting,在國外,這是一種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而人們通常所說的「獵頭公司」就是指一種高級管理人員代理招聘機構,它常被企業利用來搜尋高級管理人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