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實畫實說:以藝術創作完成心靈探索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藝術心理分析就是「實畫實說」的對話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是從心理投射測試和繪畫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相對於後者,藝術心理分析更靈活、更注重繪畫者自身對意象的表現方式和理解方式。換言之,藝術心理分析的重點在於「對話」,這不僅是繪畫者與心理分析師之間的對話,更是繪畫者與作品的對話。從本質上來說,藝術心理分析的終極目的則是繪畫者透過圖畫與自我進行的對話。

藝術心理分析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自我」的概念在心理學中有多種理論解釋,我在這裡指的是自我的投射。藉助藝術心理分析我們可以得知「自我」的七種真實內在自我感受。

身體感覺

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當身體健康時,我們比較忽視它的存在,但身體衰弱時,我們會敏感地意識到它。許多知覺剝奪實驗已經證實,某種程度的知覺刺激,是維護個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單調的環境與活動使個體暴躁不安、疲倦、厭煩。因此,獲得感官體驗是藝術心理分析維護自我健康的第一步。

自我認同

個體對自身的存在形成一種時間性的連續感,明日之我係今日之我的延續。當我們正在從事愛好的事物和達成渴望的目標時,自我認同的感覺也最強烈。個體所珍視的擁有物,也能增強個體的自我認同。藝術心理分析與其他事物(明確的目標與價值觀)整合得愈加完整,其自我認同感也愈加穩固。

自尊

自尊的前提是自愛或自豪,自愛或自豪可以產生自尊感,自尊感是主觀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面。藝術心理分析可以使自我人格成長,能夠與自己更加和諧地相處,讓我們接納且珍視自己現有的樣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可以改善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

自尊觀念的形成,是透過與他人交往中設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投身於他人的角度再反觀自己的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往往過分偏重外界的評價而忽略自己存在的價值。
自我形象

我們是以一種心像的概念做為形式來總結自己。例如,在形容別人時,我們會想到無助又脆弱、堅強又能幹、不討人喜愛、受人歡迎等種種概念,這樣得到的認識往往是片面而扭曲的。事實上,我們對自己也是如此。當我們的自我形象被扭曲時,問題就接踵而來。

藝術心理分析讓個體同時體驗到不同的自我形象,尤其是正向的自我形象,關係著自我成熟的發展。

自我擴展

我們會看重自己所珍視的東西,並將自己的活動範圍擴展至朋友、群體、國家和民族等。藝術心理分析可以使自己有所領悟,發展出更大的自我能量。

自我理性

想一下,你能知道哪裡最能發揮你的才華嗎?你知道如何探知問題背後的真相嗎?若是你未達目標或無法解決問題時,你該怎麼辦?當你面對這些問題,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問題解決者時,藝術心理分析能增強自我理性行動的建議。

自我奮鬥

一個成熟的個體,總能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並會隨環境的改變而對目標方向做適當的修正。藝術心理分析可以解釋自我的生活目標奮鬥方向,使個體的生活更深具意義。  

藝術心理分析是自我與作品的對話方式

人們往往很不習慣去和自己的作品交談或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體驗。我們在注視一幅繪畫作品時,總是以為該圖畫有確定的意義,總是企圖努力去解釋它,可是往往又感到很迷惑,無法瞭解它的意義所在。

我們一般和作品的對話方式,大都以物理特性為依據,比如形式、大小、線條、色彩、對比、明暗、陰影、圖形、布局、背景、空間關係等。

上述這些內容,是美術教育下的標準產物,它們和內在的心理作用沒有多大關係,只是以客觀的方式去評價作品好看不好看,以美學的眼光說明作品的存在意義,帶有判斷價值的意味。

在藝術心理分析中,強調作品的對話方式,包括哪個地方最吸引你、哪個地方你最不滿意、哪個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哪些是背景,你對色彩的看法、各種事物所在的位置、整個畫面的構圖方式,最後是你為它命名的主題。
藝術心理分析是將作品當作具有生命力的活體,它宛如另一位個體,具有獨一無二的完形,是創作者的經驗故事,無法以各種標籤或解說來包含它的本性。創作者透過富有情感的洞察力來與作品對話,會激發創作者與作品間的心理關係,這些賜予靈感的資訊,就是和真實自我相互溝通的心理分析歷程。

當人們在談論自身的作品時,我常鼓勵他們不要著急慢慢來,讓自我的故事逐漸從畫面冒出頭來,此刻作者可以感覺到他的心理感受,這種經驗很重要。在輕鬆自在的交談中,藝術心理分析就能發揮出它獨特的魅力,淨化個體心理上的各式情結。

用藝術心理分析與創作對話

當我們完成了一幅作品時,它即是另一個自我的投射物。它是有獨立自主的生命,它的形象也從未固定過,無法以絕對標準的樣式被我們描述。

放在我們面前的空白畫面是新生命的開端,在兩者互動合作下,不靠理智的支配準則去選擇特定的形象表現,重要的是畫面的主動需求,讓我們接近它、完成它。

在創作中傳達出感情的強度及其他的知覺狀態,就如同和另一個自我「實畫實說」般的真實不虛。讓畫中的主角自身來表白,從對話交流的過程裡,達成用藝術的手段完成心理分析的目的。

我們在創作活動中,逐漸恢復富有想像力的頭腦,表現出趣味十足的活力感,擺脫了習慣性的自我壓抑,並且經驗了不同的觀點。這對於化解心理衝突、創造新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

藝術心理分析是佛洛伊德的視覺版精神分析,將潛意識的東西藉由創作的過程揭露到意識層面,把自我的範圍擴大了,而更加完善了自己。

我們讓畫暢所欲言,自己只要默默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完全接納它的存在價值。從各式畫境裡,意識將發生想像上的改變,最後內化為自我的產物。

藉由作品改變言談的溝通方式,從創作中經歷自身的轉變,這種對話能決定我們往後的發展方向,促成行為上的改變,增進自我的能量。
對創作者而言,剛開始感覺很奇怪,由於已經習慣於過度思考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要用「畫」來對話的新鮮模式,會有不知所措的心理反應。運用藝術心理分析的指導原則,是以第二人稱的方式和作品直接對話。作品有故事要說、有感受要表達、有怨言要傾吐,這些互動的做為要以積極的傾聽進行回應。

創作者與作品,雙方的互述衷曲,幫助個體的暢所欲言,解放自己的敏感心靈,這是藝術心理分析追求的身、心、靈合一之道。 
 
藝術心理分析的「實畫實說」

分析心理學的先行者榮格首先提出運用積極想像力的方式,以刻意的全神貫注而產生的一連串冥想促成內心的對話,用客觀性的形式,增進潛意識的表現力。

自發性地將畫作完成後,創作者一般會先以直線式的敘述來說明其作品,那是展開「實畫實說」探索的前奏曲。藝術心理分析是注重當下視覺化本能的經驗,這是藝術心理分析的本質所在。

因此,所有的對話都是圍繞在作品身上: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你領悟到了什麼?這種畫與話的內心對話活動,是解放心理衝突最好的實證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就是運用創作心路歷程下的當下進行生命詮釋的方法。它有超越語言的力量,所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就是最貼切的表達方式。

藝術心理分析是一種非語言的人際互動溝通方式,這些圖畫所呈現的心理意象(Mental Representations)都是我們潛意識中的內在需求、心理情結、衝動本能的象徵。

我們使用繪畫做為自我療癒的手段,幫助自己發現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互動性溝通,藉由創作的經驗讓個體有一個平臺去探索自我成長的機會,使得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抒發。

個體若能以圖畫代替生活日記,試著用「實畫實說」的方法去記錄自己的生活狀態,再透過藝術心理分析與作品對話,以此來增進自我的瞭解,同時也淨化自己的心靈,最後提升自我潛能的成長,使得限制自我能量的陰影逐漸褪去,展現出自由自在的心靈色彩。
藝術心理分析的七種表現特徵

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管最後出現什麼樣的繪畫主題,都會無意識地將心理上的各式情結自動揭露出來。從這些當下的表達手法裡,可以看出某種相關的潛意識本能反應。

以下列出七種表現特徵做為變項,用藝術心理分析的方法,判讀其各種心理作用模式。

一、力度
過於用力的線條——神經緊繃的傾向,或是有強大野心的表徵,或是有缺乏控制的攻擊性行為傾向。
過於柔弱的線條——存在心理調適上的困難,或有畏縮害怕不能做決定的傾向,或是有情緒低落、缺乏安全感的傾向。

二、方向
強調橫向動作——無力感、自我保護,或有女性化的傾向。
強調直向動作——自信感、果斷開放,或有過動化的傾向。
強調曲線動作——比較不自我中心,能自由轉換情緒,或有怕被束縛的傾向。
強調不斷變化動作——有缺乏安全感的明顯傾向。

三、筆觸
確定而不猶豫——有堅定信心、具有野心大的傾向。
斷斷續續而不連貫——有做事有頭無尾的傾向。
一筆畫完——有思考果斷、行為敏捷的傾向。
彎彎曲曲——有依賴、柔弱、順從及情緒化的傾向。

四、線條長度
線條長——有自我控制強,太過的表現則有壓抑行為的傾向。
線條短而不連續——有容易衝動、興奮且非理性的傾向。
畫圈圈和草圖式——有焦慮、強迫、憂鬱和膽怯的傾向。

五、陰影
來回塗陰影——有充滿焦慮無力感的傾向。

六、內容
主題很大——有攻擊性,或誇大或過度情緒化的傾向,是因無力感而產生補償作用。
主題很小——自卑無能,或拘謹退縮或缺乏安全感,有自我退化、能量薄弱的傾向。

七、構圖
以中間為主——強調現在的重要性,有積極進取的傾向。
以上方為主——有高層次的理想,有不合常理的樂觀傾向。
以下方為主——有匱乏感,沒有安全感,有情緒低落的傾向。
以邊緣為主——缺乏自信,依賴而害怕獨立,有逃避新經驗的傾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