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
放棄年薪20 萬的女子
曉悠的穿著打扮很隨意,在隨意中流露出時尚。她興致勃勃地說起在英國讀MBA 的感受。當她漂洋過海回來後,驀然發現上海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僅僅只離開了一年呀!她感慨不已。
她帶了她畫的一棵樹,請我幫助她分析。她想總結一下自己一年來的成長。她相信圖畫的解釋。因為一年前她也是在畫了一張畫後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個決定是:放棄年薪20 萬人民幣(註2)的一份工作。
註2:這裡的貨幣單位為人民幣,在來訪者來諮詢那一年,她當時的年薪為7 ~ 8 萬元,而她所在的城市年薪5 ~ 10 萬元為中等水準。
一張名片改變一生
一年前,曉悠曾來找我,帶著她的難題:「妳說我該怎麼辦?我目前正面臨抉擇:一種可能是一年收入20 萬人民幣,另一種可能是一年支出20 萬。該怎麼辦呢?」
這兩種選擇如果讓曉悠猶豫,一定有原因。我等待她的解釋。
曉悠長嘆一聲:「唉,好難選擇呀!」
曉悠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中做事。三年前她本來是應聘同一幢辦公大樓的另一家公司的,當時已經說好錄用她為秘書了,沒想到去辦到職手續時,遇到賭氣離去的秘書小姐又回來做。她被告知沒有機會了。於是,她只能選擇離開。在出門時,面試她的那個主考官給了她一張名片:
「妳到這家公司試試,他們也在招人。」
那張名片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被名片上印著的這家公司招進來了。她應聘的只是辦事員職位,但她已經很滿足了。這是一家全球五百強之一的跨國公司。如果不是急著要人,憑她的學歷和經歷,她根本進不來。
她的正規教育只有到高中,在大西北(註3)的一個偏僻地方讀完了高中,然後回到了上海——她媽媽的故鄉。她覺得自己閒待在外婆家不會受禮遇,得馬上工作,養活自己。與剛回上海時的那份工作相比,她覺得自己已經步入了另外一個階段。
剛回上海時,她在一家賣汽車配件的商店裡做事。她第一次知道,那些陌生的汽車配件竟然也有那麼多的講究。她開始用心記型號,記車型,記進貨,記客戶。沒過多久客戶就願意找她買東西了。她非常專業,而且有時會主動提醒客戶:「上次您買的那個零件應該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可以換新的了。」在業餘的時間,她學習了商業會計,所以後來作帳也由她來管。再後來店裡實行電腦化操作,她又理所當然地負責電腦。慢慢地,供應商也知道她了。進貨時,供應商點名要她去,說是有她在不會出錯。後來只要是她訂的貨,供應商都會優先供貨。
在店裡生意非常興盛的時候,她卻感受到了危機:一是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大型汽車配件商店,規模非常大,這對小店的生存造成威脅;二是自己不能一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圈子中。
她辭職了。在頭半年中,她先把英語科系的自學考試中剩下的幾門全部考完——她已經學了四年,全部都是自學,哪怕是在最忙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她知道這是通向夢想的必經之路,她一直想到一家大的公司工作。
然後,她到那家公司應聘。「那個主考官是我的幸運星。沒有他的那張名片,我不會到這家公司。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那年過耶誕時,我專門帶了卡片和鮮花去他的公司謝謝他。沒見到他,請人轉交了。有時,別人一個小小的幫助對自己會有很大作用。」
憑著聰明、苦幹,曉悠和那些高學歷的人在職位、薪水上平起平坐。
她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但她又明顯感覺到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和弱勢。
她做出一個決定:到國外一家有名的商學院去讀MBA。她準備用一年多的時間讀完全部課程,雖然苦了點,但在時間和費用上比較經濟。整個費用大概要20 萬元,這相當於要把她這兩年賺的錢都填進去。
註3:大西北:是指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地,在經濟、政治和教育上屬於不發達地區。
放棄年薪20 萬的女子
曉悠的穿著打扮很隨意,在隨意中流露出時尚。她興致勃勃地說起在英國讀MBA 的感受。當她漂洋過海回來後,驀然發現上海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僅僅只離開了一年呀!她感慨不已。
她帶了她畫的一棵樹,請我幫助她分析。她想總結一下自己一年來的成長。她相信圖畫的解釋。因為一年前她也是在畫了一張畫後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個決定是:放棄年薪20 萬人民幣(註2)的一份工作。
註2:這裡的貨幣單位為人民幣,在來訪者來諮詢那一年,她當時的年薪為7 ~ 8 萬元,而她所在的城市年薪5 ~ 10 萬元為中等水準。
一張名片改變一生
一年前,曉悠曾來找我,帶著她的難題:「妳說我該怎麼辦?我目前正面臨抉擇:一種可能是一年收入20 萬人民幣,另一種可能是一年支出20 萬。該怎麼辦呢?」
這兩種選擇如果讓曉悠猶豫,一定有原因。我等待她的解釋。
曉悠長嘆一聲:「唉,好難選擇呀!」
曉悠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中做事。三年前她本來是應聘同一幢辦公大樓的另一家公司的,當時已經說好錄用她為秘書了,沒想到去辦到職手續時,遇到賭氣離去的秘書小姐又回來做。她被告知沒有機會了。於是,她只能選擇離開。在出門時,面試她的那個主考官給了她一張名片:
「妳到這家公司試試,他們也在招人。」
那張名片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被名片上印著的這家公司招進來了。她應聘的只是辦事員職位,但她已經很滿足了。這是一家全球五百強之一的跨國公司。如果不是急著要人,憑她的學歷和經歷,她根本進不來。
她的正規教育只有到高中,在大西北(註3)的一個偏僻地方讀完了高中,然後回到了上海——她媽媽的故鄉。她覺得自己閒待在外婆家不會受禮遇,得馬上工作,養活自己。與剛回上海時的那份工作相比,她覺得自己已經步入了另外一個階段。
剛回上海時,她在一家賣汽車配件的商店裡做事。她第一次知道,那些陌生的汽車配件竟然也有那麼多的講究。她開始用心記型號,記車型,記進貨,記客戶。沒過多久客戶就願意找她買東西了。她非常專業,而且有時會主動提醒客戶:「上次您買的那個零件應該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可以換新的了。」在業餘的時間,她學習了商業會計,所以後來作帳也由她來管。再後來店裡實行電腦化操作,她又理所當然地負責電腦。慢慢地,供應商也知道她了。進貨時,供應商點名要她去,說是有她在不會出錯。後來只要是她訂的貨,供應商都會優先供貨。
在店裡生意非常興盛的時候,她卻感受到了危機:一是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大型汽車配件商店,規模非常大,這對小店的生存造成威脅;二是自己不能一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圈子中。
她辭職了。在頭半年中,她先把英語科系的自學考試中剩下的幾門全部考完——她已經學了四年,全部都是自學,哪怕是在最忙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她知道這是通向夢想的必經之路,她一直想到一家大的公司工作。
然後,她到那家公司應聘。「那個主考官是我的幸運星。沒有他的那張名片,我不會到這家公司。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那年過耶誕時,我專門帶了卡片和鮮花去他的公司謝謝他。沒見到他,請人轉交了。有時,別人一個小小的幫助對自己會有很大作用。」
憑著聰明、苦幹,曉悠和那些高學歷的人在職位、薪水上平起平坐。
她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但她又明顯感覺到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和弱勢。
她做出一個決定:到國外一家有名的商學院去讀MBA。她準備用一年多的時間讀完全部課程,雖然苦了點,但在時間和費用上比較經濟。整個費用大概要20 萬元,這相當於要把她這兩年賺的錢都填進去。
註3:大西北:是指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地,在經濟、政治和教育上屬於不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