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打從托雷踏入出版界,逐漸確立特色,他也發現有許多活動會邀請書籍插畫家參與,包括大大小小的書展,或是兒童相關的活動。在法國當地有一場重要的書展成了他的考驗。那次的經驗對他來說,既刺激又令人失望。與其說是書展,更像是接待會,上百位受邀作家排排坐,面前堆著成疊的書,大家花好幾個鐘頭賣書簽書,但一天下來賣掉的寥寥可數;書籍介紹的環節則是要面對滿滿一整間的小孩,他們事前沒讀過書,注意力也不集中,在場的教師只是交頭接耳,帶著嘲笑的眼神,彷彿對著作者說:「這不容易,是吧?」

【我並不想到處去書展演講。】

托雷透過別的管道得知有學校活動可以參加,儘管還是很專業,但比較是個人性質的活動:有些教師或圖書館員注意到托雷的書,想要邀請他舉辦主題課程。這些提議拓展了托雷的視野,直到此刻,他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同時觸及了圖書館與家庭。受到他的書所啟發,各方回饋與邀約紛至沓來。有個教師因為讀了《別搞混》而拍攝起學校各處的照片,像是桌子上下、教室走道、洗手間等等。突然間,這些個人創作使得這本書的深度與廣度拓展開來。讀者接納了托雷的書,而且反應愈來愈熱烈,最終讓他的作品成為最有可能獲得迴響、讓人想深入探究並以同樣的概念一起創作的書,這樣的現象遍及世界各地,也預示了往後「理想的展覽」的實現。

【由此,我發現了另一個世界⋯⋯】

一次令他驚異的經驗,讓托雷開啟了另一扇門。事情發生在巴黎發展落後的區域——拉庫爾納夫。托雷收到一封特別讓他感動的讀者回函,裡頭寫著對於他的書《粉紅檸檬》(暫譯,Rose citron)的回饋。他決定去認識寫這封信的學生。那間學校離他住的地方不遠,但還是得穿越荒涼的市郊,搭著電車經過「太空人站」:車站名稱象徵這一區的「赤色」色彩,這裡大多數居民是勞工和共產黨員。學校位於一排公寓大樓的一樓。托雷前腳才剛踏進教室,立即受到熱烈歡迎。不管是教室佈置、每一個學生的模樣、在旁作陪的教師,托雷都深深記在心裡。他們一起經歷了難忘且發揮創意的時光。有個小女孩甚至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解說她的畫作,用了一個自創的謎樣法文字彙「dégourdement」。

【為了要生存下去,你需要書。別無他法。】

他的驚異來自於他所體會到的反差:外頭的環境惡劣,在這區生活十分不容易,教室內卻充滿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托雷訝異於這些孩子的處境竟讓他想起自己的童年與悲傷。他不由得想到戰爭,想到這些學生就像被派往前線的士兵,遭貧困碾壓,令他感到作嘔。他必須有所行動。他該擔起的責任,正是把書本帶進教室。若有某本書讓這些孩子覺得有趣且有所啟發,那麼其他的書也行。書能為孩子們打造逃離現狀的出口,通往任何可能之處。令托雷訝異的,還有來到此地前後的感受竟是天差地別。他先前並不熱中於當個講者,實際接觸後,這些孩子的情緒與反饋是這麼熱烈;他原本是想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沒想到他自己反而受到撫慰。

【我希望我們都能陪陪那些孩子。】

事情並不是每次都這麼順利。托雷拒絕成為唯一主導活動的人。他思索自己應有的定位,決定把球丟回給學生,問他們:「我們該做什麼好?」他一定會打亂他們的秩序,這位受邀而來的作家期待大家能夠即席反應。學生對他有所期待,他也對他們抱持同樣的期待!有時候就是行不通。某次的經驗很糟糕,旁人還諷刺地建議托雷「你只要讓他們畫畫就好了啦」。托雷連續三次來找這同一群孩子,他們不但被動、毫無反應,甚至對他不理不睬。第四次出現時,他帶著一張自己做的海報,上面是一團塗鴉。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孩子的聲音突然冒出來:「才不是塗鴉,是森林啦。」托雷乘勝追擊,把這孩子帶到黑板前,絞盡腦汁讓孩子拓展他的點子。全班見狀,群起沸騰。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玩得非常開心,教室裡每張桌子上都畫了各式各樣的塗鴉。那天在回家的地鐵上,托雷心中有了下一本書的草稿,那就是《你在畫什麼?》(暫譯,À toi de gribouiller)。這次,他再也不需要到處尋找靈感;這本書就在一場意外中,意外地誕生了。

【這是第一次,孩子給了我做書的靈感,就像是小小的奇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