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叫藝術
我們一天到晚,高興的時候,實在很少,大概是平平淡淡,毫無變化,照常生活下去。雖然也沒有十分不愉快的時候,但我們如不想想方法,把生活的趣味和意義豐富起來,那就是苦痛的泉源。人類是追求幸福躲避苦痛的動物,明明知道是一件苦不可言的苦差,決無人願意去做,都是出於萬不得已。本來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幸福,而所追求到的反是極大的苦痛,這是由於認識不夠,或方法欠妥,也決非人類的本意。所以,人類當精力過剩,無處發洩時,總想尋找發洩的機會,藉此消遣時間,躲避苦痛,於是,小孩子就喜歡唱歌,拍球,玩鞦韆,在草地上翻滾,和同伴們打架;成年人就喜歡看戲,唱戲,賞畫,作畫,喝酒,品茗,遊山,玩水;老年人就喜歡掃地,灌園,種花,在庭院裡散步,抱抱自己的孫兒,或點一炷清香,默誦讀熟的《金剛經》。他們因年齡、環境及性情的不同,各有所好,各有躲避苦痛的妙法,但他們的急於找到一種適宜的遊戲,發洩過剩的精力和時間,是一樣的。我們的藝術,就是導源於人類愛好遊戲的動機,正因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趣味較高,可以怡情適性的遊戲。凡繪畫的製作,音樂的唱奏,戲劇的表演,電影的放映,詩歌、散文、小說的創作,能夠提高我們的情緒,陶冶我們的性格,使生活不停滯在庸俗、腐朽、頹喪的泥沼,而能向著高尚純潔的目標,力求進步,那就是藝術。藝術雖導源於遊戲,它的價值,絕不能與遊戲相提並論;然而有些趣味低階的文學作品,誨淫誨盜的電影戲劇,俗不堪耐的繪畫雕刻,內容惡劣、形式拙陋的俚歌小調,不但不是藝術,其價值還倒不如有益於衛生的遊戲。
人人都喜歡遊戲,所以人人都愛好藝術。我們學習的興趣,有的長於思考,推理,願意從哲學方面去發展;有的喜歡觀察,分析,試驗,宜於做一個發明家,科學家;有的在小時候就常做架橋、造屋、築路等等的遊戲,長大以後,一定是從事於實際工作的工程師、建築師。不過,無論是誰,無論哪一行的專家,他們都喜歡看戲,看電影,欣賞繪畫和音樂,就是說,他們都愛好藝術,因此,藝術與人生最有關係,藝術感人的力量最為偉大。藝術家的責任,僅能熟習表現的技巧是不夠的,必須在音調、色彩、符號、文字、形象等等表現方法中,表現純潔的情緒,高尚的智慧,使人們接觸到這些藝術品,就能發生真善美的感覺。藝術既與人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藝術家就應當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藝術的題材,把最真實的東西,透過藝術的形式,告訴一般的民眾,像這樣的作品,自然能為多數人所了解、所欣賞,並且自願接受藝術家在作品中給予他們的教訓。求真、樂善、愛美,是人類共有的本性,有些藝術品不能使多數人發生真善美的感覺,我以為其錯誤還是在藝術的本身,距離多數人實際的生活太遙遠,不容易為大家所共喻,所以也就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大多數人的生活是純潔的、單調的、真實樸素的,彷彿和一般小朋友的天真無邪是一樣。假定藝術家所極力稱許的至高、至善、至美的情緒和行為,是果敢、忠實、俠義、犧牲、服務、利他……諸種道德,那麼,極少數自命為有教養的紳士淑女們,未必能勝過多數的農民與工人。抗日大戰中,有錢的很少出錢,而出力的還要踴躍出錢,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在前線流血的,是工人、農民出身的士兵,扛子彈、掘壕溝、運輕重、勞而不怨、視死如歸、絕不求報的,無一不是當地的工人與農民,還有在大後方努力生產、築路運輸、開礦墾殖的,也都是工人與農民。大多數的民眾,既有這樣純潔樸素的好性格,絕不能輕視他們缺乏欣賞藝術的要求,沒有求真、樂善、愛美的本性,他們對於藝術的隔閡,不外乎下面的三種原因。
我們一天到晚,高興的時候,實在很少,大概是平平淡淡,毫無變化,照常生活下去。雖然也沒有十分不愉快的時候,但我們如不想想方法,把生活的趣味和意義豐富起來,那就是苦痛的泉源。人類是追求幸福躲避苦痛的動物,明明知道是一件苦不可言的苦差,決無人願意去做,都是出於萬不得已。本來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幸福,而所追求到的反是極大的苦痛,這是由於認識不夠,或方法欠妥,也決非人類的本意。所以,人類當精力過剩,無處發洩時,總想尋找發洩的機會,藉此消遣時間,躲避苦痛,於是,小孩子就喜歡唱歌,拍球,玩鞦韆,在草地上翻滾,和同伴們打架;成年人就喜歡看戲,唱戲,賞畫,作畫,喝酒,品茗,遊山,玩水;老年人就喜歡掃地,灌園,種花,在庭院裡散步,抱抱自己的孫兒,或點一炷清香,默誦讀熟的《金剛經》。他們因年齡、環境及性情的不同,各有所好,各有躲避苦痛的妙法,但他們的急於找到一種適宜的遊戲,發洩過剩的精力和時間,是一樣的。我們的藝術,就是導源於人類愛好遊戲的動機,正因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趣味較高,可以怡情適性的遊戲。凡繪畫的製作,音樂的唱奏,戲劇的表演,電影的放映,詩歌、散文、小說的創作,能夠提高我們的情緒,陶冶我們的性格,使生活不停滯在庸俗、腐朽、頹喪的泥沼,而能向著高尚純潔的目標,力求進步,那就是藝術。藝術雖導源於遊戲,它的價值,絕不能與遊戲相提並論;然而有些趣味低階的文學作品,誨淫誨盜的電影戲劇,俗不堪耐的繪畫雕刻,內容惡劣、形式拙陋的俚歌小調,不但不是藝術,其價值還倒不如有益於衛生的遊戲。
人人都喜歡遊戲,所以人人都愛好藝術。我們學習的興趣,有的長於思考,推理,願意從哲學方面去發展;有的喜歡觀察,分析,試驗,宜於做一個發明家,科學家;有的在小時候就常做架橋、造屋、築路等等的遊戲,長大以後,一定是從事於實際工作的工程師、建築師。不過,無論是誰,無論哪一行的專家,他們都喜歡看戲,看電影,欣賞繪畫和音樂,就是說,他們都愛好藝術,因此,藝術與人生最有關係,藝術感人的力量最為偉大。藝術家的責任,僅能熟習表現的技巧是不夠的,必須在音調、色彩、符號、文字、形象等等表現方法中,表現純潔的情緒,高尚的智慧,使人們接觸到這些藝術品,就能發生真善美的感覺。藝術既與人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藝術家就應當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藝術的題材,把最真實的東西,透過藝術的形式,告訴一般的民眾,像這樣的作品,自然能為多數人所了解、所欣賞,並且自願接受藝術家在作品中給予他們的教訓。求真、樂善、愛美,是人類共有的本性,有些藝術品不能使多數人發生真善美的感覺,我以為其錯誤還是在藝術的本身,距離多數人實際的生活太遙遠,不容易為大家所共喻,所以也就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大多數人的生活是純潔的、單調的、真實樸素的,彷彿和一般小朋友的天真無邪是一樣。假定藝術家所極力稱許的至高、至善、至美的情緒和行為,是果敢、忠實、俠義、犧牲、服務、利他……諸種道德,那麼,極少數自命為有教養的紳士淑女們,未必能勝過多數的農民與工人。抗日大戰中,有錢的很少出錢,而出力的還要踴躍出錢,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在前線流血的,是工人、農民出身的士兵,扛子彈、掘壕溝、運輕重、勞而不怨、視死如歸、絕不求報的,無一不是當地的工人與農民,還有在大後方努力生產、築路運輸、開礦墾殖的,也都是工人與農民。大多數的民眾,既有這樣純潔樸素的好性格,絕不能輕視他們缺乏欣賞藝術的要求,沒有求真、樂善、愛美的本性,他們對於藝術的隔閡,不外乎下面的三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