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命運藏畫中Ⅱ:命中注定,無處可逃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年輕貌美是唯一的武器
〈女神遊樂廳的吧台〉是愛德華‧馬奈人生最後的大作。這幅畫最左邊的酒瓶標籤上有他的簽名「Manet」,以及繪製的年分「1882」。隔年五十一歲的馬奈就與世長辭了。
馬奈的父親是政府高官,他一輩子從沒有為了錢發愁過,也不須為了維持生計而兜售自己的畫作。馬奈既是道地的巴黎人,也是討人喜歡的時髦富家公子。然而在繪製這幅畫時,他於二十多歲就罹患的梅毒,病情已進入了末期,這使得他作畫時深受手腳麻痺和疼痛的折磨。雖然治療過程中已經切除了壞死的其中一隻腳,然而卻已是回天乏術。馬奈到現場完成素描後就無法再外出了。為此他還特別在自己的工作室裡搭起一個吧台,作畫時就讓模特兒站在那兒。在這幅畫完成之前,馬奈只要握起筆在畫布上揮灑一會兒後,就得到沙發上稍作休息。
儘管如此,我們完全不會從這幅畫中感受到絲毫的軟弱,畫作中延續馬奈一貫強而有力的筆觸和鮮明的黑色,其構圖也充滿前所未有的緊張感。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忠實地描繪了現實,實則暗藏許多繪畫的巧思,同時充滿故事性,是一幅耐人尋味且引人入勝的作品。相信馬奈在繪製這幅畫時,也受到了維拉斯蓋茲的代表作〈侍女〉的影響吧(請參考《膽小別看畫Ⅱ》)。
這裡是巴黎的「女神遊樂廳」(Folies Berg?res)。雖然這棟建築因距離Berg?res街很近而得此名,但或許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法語中「Folies」有「狂熱、酩酊」、「Berg?res」有「柔軟的安樂椅」的意思,因此取這個名字,也暗示著此處有提供性服務的女性。
女神遊樂廳成立於一八六九年(至今仍營業中),這裡提供了各階層的人至此尋求一夜的刺激,迅速獲得廣大的人氣。裡面有豪華的室內裝潢、璀璨的吊燈。演出節目包括歌劇、香頌等歌唱和演奏,以及默劇與輕鬆表演劇,還有馬戲雜技等各種表演,內容五花八門,琳瑯滿目。
和現代日本人印象中的劇院不同,並非所有觀眾席都面對舞台,觀眾的注意力也不總是集中在舞台上。在包廂裡可以享用美食佳餚,站票區的觀眾也可以在吧台購買酒水暢飲,人們想要隨意走動、串門子找人聊天也沒問題。這樣的劇院更像是個社交場合。
和馬奈生活在相同時代,同樣熟悉女神遊樂廳,並且和他一樣也因梅毒而早逝的莫泊桑,在馬奈過世兩年後,寫了一本名為《俊友》(Bel Ami)的長篇小說。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窮小子,是如何利用有錢的女性往上爬的故事。作為花都巴黎代表性場所的「女神遊樂廳」,當然也出現在小說中。
「先來看一樓的座位,都是中產階級的人。他們看上去一臉善良憨厚,帶著太太和孩子前來。包廂裡(中略)有藝術家,以及一些中上階層的妓女。而我們身後,是巴黎最奇特的組合,(中略)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但壞人最多。看,有銀行行員、店員和官員,以及新聞記者、騙女人的傢伙,還有便衣軍官。穿著燕尾服的紈褲青年(中略)和妓女也在這裡。(中略)這些人一年到頭都待在同樣的位置上,如果沒有出現,就是在聖拉扎爾的監獄裡坐牢,或是在盧爾辛的性病醫院接受治療。」
劇場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包廂坐的是更上流的客人。兩層都有環繞的迴廊。一樓的大迴廊設有三個吧台。莫泊桑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每個吧台都有濃妝豔抹但疲憊不堪的吧台小姐坐鎮,她們既賣酒水也賣身。她們的背影和來往人們的臉孔,都映照在身後高大的鏡子上。」
在吧台賣酒的女孩不只賣酒,她們其實和妓女並沒有什麼不同,被視為社會底層的人。馬奈這幅畫裡的女主角,當然也不例外。

女子把雙手撐在大理石的吧台上,一頭金髮的她直視前方,目光空洞。雖然她的五官精緻,有著性感的嘴唇,但表情卻毫無生氣。她眼中的孤獨,就像寒風吹過枯木一般,令人感到淒涼。
當時流行黑色,所以女孩的衣服和頸鍊都是黑色的,這更凸顯出白皙的肌膚、明亮的金髮,以及塗了腮紅的臉頰。襯有蕾絲花邊的低胸禮服在領口的設計,大膽地露出胸前的曲線,為了不讓春光外洩,以花朵做了遮擋。上衣一排筆直的鈕扣,凸顯了這位女主角的存在感。
吧台上擺放著裝滿橘子的玻璃器皿和插著兩朵玫瑰花的杯子。為了因應不同客群的需求,酒類備有賣給有錢人的高級香檳,也有賣給低收入人群的廉價英國啤酒(在三角形的標籤上隱約可見「Bass」的字樣)。
在女孩的手鐲下方,有一條金色厚鏡框一直延伸到盛裝橘子的玻璃器皿。這正是莫泊桑筆下「身後高大的鏡子」。也就是說,從這個位置往上描繪的景象都是鏡中的倒影,包括大理石吧台、酒瓶、二樓的露台、女孩身後的人群,以及從天花板垂吊而下的巨大水晶燈。
大廳裡瀰漫著紫色的煙霧。當時是不論男女(有時連小孩也是)都喜歡抽菸的年代,煙霧中還混合了香水、酒味、食物與汗水的味道,空氣混濁,讓人感覺快窒息了。再加上樂器的演奏聲、歌聲、舞者踩踏地板的聲響、不絕於耳的交談,以及玻璃杯與餐具碰撞的聲音,讓整個大廳一片嘈雜。
可以看到露台上的女性手持望遠鏡,不知道她是在看舞台上的表演,還是在找熟人。至少,她觀看的方向絕不是位於畫面左上方的空中飛人。鞦韆上有雙穿著綠色鞋子的小腳。空中盪鞦韆雖然是這裡的人氣節目,但似乎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事,或許是因為表演等一下才會開始吧。
空中飛人就像歌劇院裡的芭蕾女伶一樣,是貧窮少女所憧憬的職業。因為這個工作不但報酬豐厚,還可能被來劇場的有錢人相中,只要抓住機會,就可能麻雀變鳳凰。話雖如此,這種特技表演的風險不低,只要受傷了就無法繼續演出。
名畫家尤特里羅的母親蘇珊‧瓦拉東,也是位知名畫家,她年輕時的夢想就是成為空中飛人。瓦拉東從十一歲起就開始不停工作,十五歲時終於圓夢,但幾年後她在一次空中表演中墜落受傷,因而改行當模特兒(羅特列克曾描繪她堅毅而獨特的個性,畫作見左頁)。雖然從日後的發展來看,被迫轉行對拉瓦東來說並非壞事,但當初受傷時她的震撼肯定不小,而且也沒有獲得任何補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