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藏在大腦深處的學習祕訣

首先,讓我問你一個大問題:你到底為何而學?仔細想想,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很多同學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哪裡有為什麼?我們就是得學呀。
沒錯,我們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幼稚園,然後小學、國中、高中一路讀上去,按部就班地學習各種知識。這是一件沒得商量、必須要做的事,而我們也默認這是長大成人的必要過程。
如果我們跳出「考試升學」這一個圈子,再來看看,你到底是為何而學習呢?
例如,你遇到一款很喜歡玩的遊戲,怎麼都無法通關,你開始研究遊戲的各個細節、獲得各種寶物的方法,甚至上網向人請教祕笈,這是不是一種學習?當然是!那你為何而學呢?是為了把遊戲打得更好,再進一步,也可能是為了在同學面前秀一下。
再例如,你很喜歡戶外運動,嚮往去野外露營、健行、溯溪,但爸媽說你現在的主要精力應該在學習上。你也同意這一點,但還是忍不住去買戶外探險的書,看紀錄片,甚至買來材料,學習打繩結、搭帳篷,研究一些急救技能。這是不是一種學習?當然是!那你為何而學呢?是為了有一天在戶外能用得上!當下雖然不能去戶外,但學習這些也能帶給自己一些精神上的滿足。
你看,我們的自主學習都是為了「實現某個目的」,或者說,「為解決某個問題」。
只不過對許多同學來說,學校裡的學習看不到是出於什麼目的,學的東西也無法直接用來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每個人都還需要上學──這是政府規定的啊!於是,學校的「學習」往往就少了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陷入「我非得做,不然就⋯⋯(加入自己想像的負面後果)」的窘境。
這叫作「胡蘿蔔跟棒子」的動力。表現好獲得讚美,嚐到胡蘿蔔的甜頭,可以給好學生一些動力。但表現不好的學生呢?受懲罰雖然能給予短暫的動力,但絕對教不出一個快樂的學生。

為什麼人人都需要學習力?
學習力,建立在一個基本的信念上:每個人都想學習,也都能學得好,只要學會如何學得好,學習就可以充滿樂趣,成為自己的動力。
請想像自己是個超級學霸,學校科目樣樣精通,任何課程都難不倒你,每次考試必然是全班第一,大家奉你為「資優生」,在校園走路有風,那樣一定很爽吧?學習就是你自信的來源,能夠掌握新的知識也很有趣,當然就會有動力繼續學習。
不要認為這是癡人說夢!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即使不是無敵學霸,也可以充分挖掘潛力,成為多個科目的佼佼者。
你必須相信學校教的任何東西,都是一般智商的人學得來的。絕對不要讓自己落入那種「我就是學不好,算了⋯⋯」的心態,因為當你對學習缺乏信心,但又「非得學不可」,那上學就會成為一種折磨,讓自己更沒有動力學習。陷入這種負面循環就太可惜了,所以要「學會如何學習」,透過練習逐漸奏效,看到自己的成績進步,也因此重獲自信和動力,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力」!

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
有些人成為學霸,是因為他們很會考試。他們很會解題,看出題目中的陷阱,運用排除法找到正確答案⋯⋯,但這不是「學習力」的重點。
考試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如果學生考試成績都很好,考完卻把所學的忘得一乾二淨,對我來說,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學霸。考試本身不是終極目標。學得會、學得懂、記得住,那才是目標。
舉例來說,語文測驗卷上,有個題目要求學生根據題意選出正確的成語,並把那個成語的代號(A、B、C、D)寫在空格裡。某個學生沒有寫代號,而是直接寫上成語,結果被視為錯誤答案,雖然成語本身是對的。
老師會說,這是因為學生沒有照題目要求作答,所以要扣分。我能理解這個邏輯,也認同考試就要遵從考試的規則。但跳出考試來看,這個同學能夠找出對的成語,就表示他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點,而把一個人的時間線拉長看,「能夠掌握知識」與「給出規定中的正確答案」,哪個比較重要?
人生不是只有考試,尤其是離開學校之後,許多人生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能夠活用知識來解決問題,才是王道!所以我在寫「學習力」的時候,也是以「能夠掌握知識、記住知識、活用知識」為目標。

哪些能力造就了學霸?
你應該聽過「冰山一角」這個說法吧?因為體積龐大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往往只有山巔的一小部分,所以用「冰山一角」來比喻其實有一大部分的事實真相是我們看不見的。
學習也像一座冰山。在海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學霸的成績——他們的耀眼表現,那也只是冰山一角。你覺得在水面下,是什麼造就了學霸呢?
可能是聰明才智。有些同學的確似乎不太需要複習,就能考很好,但這種IQ(智商)很高的學霸是特例。
也許是因為學霸的家庭環境,例如父母特別嚴格,或特別重視教育,請了很厲害的家教幫他補習。
當然,學霸也可能相當努力,做了不少犧牲,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應該比別人多很多。
這些可能都是真的,如果你不算特別聰明、家境普通,也沒有花錢補習,就不能當學霸嗎?未必!你還是有機會當學霸的,但你要改變對學霸的一些認知。
想要造就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學霸,在水下有三個「學習力」的層面。
第一個層面,就是「高效率學習方法」。
一個高效率學習者,懂得優化學習效率的方法。
他知道怎麼記筆記能最便於日後的複習;他知道怎麼複習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他也知道怎麼運用一些特殊的技巧,來增強自己的記憶力,知道如何用「間隔複習」的方法確保學的東西不會輕易忘記。
第二個層面,就是「自我管理能力」。
一個高效學習者,能夠把以上的技巧變成平常在課堂上、回家後就會做的事,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
這裡面有許多自我管理的概念,包括如何設定目標、克服拖延症、做好時間管理等。一個懂得如何把概念化為行動,建立好習慣的學生,不但會變得更主動,而且因為是習慣,因為熟能生巧,所以省事也省力,整個人會過得比較輕鬆。
第三個層面,是「身心調節能力」。
一個高效學習者,有健康的身體和正向的情緒。
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有了健康的身體和正向的情緒,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健康身心」不只是吃得健康、睡得好、多運動而已。
我們要了解身體與心理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並且知道要如何讓身心互補,而不是互損。我們要知道如何面對學習過程中的瓶頸、如何與負面情緒共存,遇到挫折時,又該如何保持堅強樂觀的心態。
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但很少學校會教,許多父母也不一定會。

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以前,有不少學霸是逼出來的。他們非常努力,也很值得我們敬佩,但那種臥薪嘗膽的精神現在不一定適用。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了,新知識永無止境,學都學不完,所以我們要了解怎麼學習,才能真的做到「終身學習」。
「學習力」注重的不只是現在,也注重未來。
所以,這套書就照這個邏輯,編排成一、二、三冊。第一冊將教你一些高效學習方法,包括了解為何學習、如何增強自己的記憶、寫更好的筆記、提高閱讀效率。第二冊談到如何擬出複習計畫,理解並對抗拖延症,以及如何培養專注力。第三冊會教你做好時間管理,並針對「健康的身心」,教你一些方法來面對情緒壓力,培養更積極樂觀、具有健康成長導向的思維。
這些綜合了我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加上個人實踐,以及當年在哈佛認識的許多名副其實的學霸所傳授的經驗。我希望你看完之後,能理解「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不但學得來,而且人人都能掌握的道理。
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辦得到。
我相信你絕對可以。讓我們開始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