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壞情緒的心理調節法
在我大學宿舍亞當斯公寓(Adams House)臨近的一條街上,有座白色的木頭房子。跟哈佛校園其他的百年紅磚樓房比起來,它看起來樸素又不起眼。
到了大二, 功課愈來愈忙碌時,我才知道這座白色小房子的地位有多重要!它的名字叫「學習諮詢處」(Bureau of Study Counsel),簡稱BSC。BSC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專門為哈佛的學生提供一些有關學習的諮詢服務和課程。
什麼樣的學生會去BSC呢?其實任何學生都可能去,包括許多「失落的學霸」。
我認識的許多同學,都是從他們的高中以第一名畢業並進入哈佛的。雖然他們看起來信心十足,但也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情緒壓力。原本開朗的人情緒會變得很低落,甚至陷入抑鬱,每年都聽說有同學因為情緒問題而必須退學。
在大學的四年中,我也曾經走進BSC好幾次,每次去都不是尋求學業上的輔導,而是因為被壞心情影響了學習,但又無法控制,導致自己焦慮不安。從我當時在BSC裡看到的面孔判斷,我猜想大部分去那裡的同學,也是差不多一樣的處境。
那裡的輔導員都很熱心,相當有耐心,也很有經驗,畢竟年年有絡繹不絕的學生來找他們,他們幾乎什麼狀况都見過。在BSC,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當我們要好好學習時,不能不做好情緒管理,而要想做好情緒管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聆聽身體和內心的聲音。
學會聆聽內在的聲音
身體和心靈是一整個系統,會互相影響。
比如,你最近面臨一次重要考試,壓力很大,很疲憊,很煩躁。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避負面感覺,跑去打遊戲,或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分心。其實在第一時間,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反應,接受自己有壓力的事實,然後嘗試不同的方法,幫助自己排遣壓力。
如果你覺得悶悶不樂的話, 試試看:停下片刻,找個不會被打擾的地方,拿出紙筆,寫下身體或心裡的所有感覺。你不需要解釋原因,純粹描述就好。
寫下感覺後,再寫下你想要做的事。不是你「應該做的」,而是你「想要做的」。如果你想要偷懶、打遊戲、找朋友,就這麼寫。這只是給你自己看的,沒有人會批評你。
寫完後,讀一下你所寫的,然後再寫下你看了筆記後的心情。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的幾個步驟,發現自己變得比較平靜了,就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當能夠靜下心來記錄自己的感受,再問自己「為什麼」時, 我們就比較能夠客觀看待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在原本的情緒上疊加更多情緒。
靜下心來記錄自己的感受, 不帶任何批判,才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
快速平復情緒的三個方法
當然,有些情緒可能找不到具體的原因,也有可能寫下後,你還是很激動。這裡我提供幾個技巧,可以從「身」來快速幫你調節「心」。
當你有一些激動的情緒,比如生氣、焦急、躁動不安時,你可以:
1. 喝一杯冰開水,或用冷水洗臉
當我們情緒高亢時,頭會發熱,心跳會加速。此時把臉浸泡到冷水裡, 心跳會降速,這是一種神經反應。
喝一杯冰開水,能讓我們的身體核心降溫。當身體降溫了,你的頭腦也會快速冷靜下來,比較能夠跳脫當前的情緒。所以「冷靜」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技巧。
2. 做一些伸展身體的動作
壓力會累積在身體裡,造成緊繃和疼痛。
這時候做一些伸展運動,會有緩解壓力的效果。
瑜伽是很好的練習,不只因為能做深度伸展,而且因為要維持某些姿勢,需要控制平衡和呼吸。我自己特別喜歡做「樹式」,只要能維持這個姿勢30秒左右,就能感受到自己變得比較平靜。
3. 盒式呼吸法
吸氣4秒,吸足氣後憋氣4秒,然後吐氣4 秒,再憋氣4秒。連續做至少3組。
這個技巧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慢而刻意的呼吸」,每個步驟要做足時間,不能急。你必須控制自己的呼吸肌肉,讓身體慢慢、深深地吸氣和呼氣。
這種深呼吸方式,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 幫助自己平靜下來。如果你是晚上比較難入睡的人,也可以多做幾組,會逐漸感受到睡意的。
快速提起精神的方法
當你覺得心情比較鬱悶、提不起精神時:
1. 喝杯熱飲
喝一大杯(至少250ml)溫熱水(45℃以上),能讓你的身體核心迅速熱起來。這個原理就跟喝冰開水讓自己冷靜一樣,只是反向操作。你會發現一杯熱呼呼的飲料喝下去之後,精神馬上就回來了!
2. 聽音樂加雙手向下拉
放一首動感的歌曲,然後隨著音樂進行幾次「向下拉」的動作:把背挺直,舉起雙手,然後快速往下拉,彷彿頭上方有根橫杆,你迅速把它往下拉到與肩膀等高的位置。
跟著節拍這麼做,保證一首曲子內,你整個人都會熱起來!
3. 平板式
這個技巧你八成曾在體育課上學過,它不但能讓你熱身,同時能平復心情,練肌耐力、專注力,還可以減肥。我大力推薦!
把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俯臥姿勢平視地板 ,讓肩、背、臀成一條直線。記得要背挺直、夾屁股、收下巴、繃緊肚子,還有最重要的:不要憋氣,一定要維持平穩的呼吸。你可以從30秒開始練,逐漸再延長時間。如果你能把這個練起來,不但能隨時調整身心狀態,還能改善身材,一舉兩得!
清理雜念和思緒的妙招
現在,你已經知道怎麼快速通過身體來調整心理。當你有很多心事,腦中充滿雜念和思緒,揮之不去時,怎麼辦?
有一個簡單的技巧,我稱為「大腦清倉」:拿出紙筆,給自己五分鐘, 在那段時間內,腦袋裡所想到的雜念,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寫下來。不用管字寫得好不好看,不需要有條理或組織你的想法,想到什麼就寫下來。
這麼做的目的,只是要把你腦袋裡的思緒「下載」到一張白紙上。
當我們有事情放在心上時,我們就會一直去想它,因為潛意識會告訴我們不能忘記它。如果將這些事情寫在紙上,這個動作就是告訴潛意識:事情已經記下來了,你可以暫時把它放在一邊。
寫完這些事情後,即便是隨便亂寫,我們也會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就是這麼神奇。雖然這個效果只是暫時的(畢竟寫下來的事情還是需要面對),但是在剛寫完的一小段時間內,你會有比較清楚的思緒。
你也可以在晚上睡覺前做一次,有助於清空思緒,幫助入睡。
用轉念突破負面情緒的牢籠
有些比較長期的情緒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找到轉念的方法。
最常見的一種,是我們腦海中的負面聲音。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腦袋裡好像總有個聲音在跟我們說話。
早晨它在催促你:「快點!要遲到了!你總是遲到!」
下午它在監督你:「怎麼半天過去了,你一點進度都沒有?你到底有多慢啊 ?!」
晚上它在批評你:「念那麼一點書就喊累,你看看人家多拚!」
睡前它還不忘踢你一腳:「趕快去睡吧!又浪費了一天!」
那個聲音是誰呢?你仔細聽這個聲音的語氣、態度、用詞,是否像你曾經聽過的某個人的聲音呢?
它可能來自某個師長、你的父母親,或你的朋友。他可能時常給你打擊,時常說一些負面的話。
這些聲音不斷地重複播放,久而久之,我們不但把它當作自己的聲音,還認同了它的評論。
那麼,如何對待這些來自腦海的自我攻擊呢?
我們對自己要有比較高的目標和要求,但沒必要一天到晚逼自己、責罵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要學會體諒自己,給自己多一些關愛。所以,當你被腦中的負面聲音困擾著,想要改變時,你可以這麼做:
想像你生命中最仁慈、最溫暖的那個人,可能是你的祖母,或某位老師,請用他的聲音,來代替原先腦海裡的那個聲音。你可以用他溫暖的聲音安慰你,聽他說:「加油,你一定能找到方法解決的,你可以做到的。」
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會從根本上解決很多情緒問題。
想像一個仁慈的聲音來安慰、鼓勵自己,並不是自欺欺人或逃避現實, 而是調整你大腦裡習以為常的負面系統。當你愈來愈習慣腦中響起那個仁慈的聲音,壓過那些批評的負面聲音,乃至完全替換掉它們時,你的心就會愈來愈平靜,行動的力量又會回來了。
選擇樂觀態度,你會更容易成功
你覺得樂觀的人更容易學習好,還是悲觀的人更容易學習好呢?
我們可能會認為,悲觀的人因為覺得失敗的概率很高,所以更加奮發圖強,下更大的功夫,於是有更好的成績。但心理學家發現,往往是樂觀的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更能取得好成績,甚至在畢業工作之後,也會有更好的業績!
原因在於,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很不一樣。這種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的習慣性看法,心理學家稱之為「解釋風格」。
樂觀的人在面臨失敗和挫折時,會認為這些都是暫時的,是可以改正和克服的,因此能夠放寬心態,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使自己更加進步。
悲觀的人,會把失敗和挫折歸咎於「是我自己不行」「這些總會發生, 我就是克服不了」,他們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否定全盤,陷入自責的泥淖,於是更加害怕挫折。
人生難免會有失敗,有收穫必然有挫折,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事?是抱持悲觀的態度自怨自艾,還是以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我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悲觀者,也不要氣餒。心理學研究證明:樂觀心態是可以鍛鍊出來的,我們甚至可以運用反問自己的幾個問題,來對自己悲觀的想法進行轉念。
在我大學宿舍亞當斯公寓(Adams House)臨近的一條街上,有座白色的木頭房子。跟哈佛校園其他的百年紅磚樓房比起來,它看起來樸素又不起眼。
到了大二, 功課愈來愈忙碌時,我才知道這座白色小房子的地位有多重要!它的名字叫「學習諮詢處」(Bureau of Study Counsel),簡稱BSC。BSC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專門為哈佛的學生提供一些有關學習的諮詢服務和課程。
什麼樣的學生會去BSC呢?其實任何學生都可能去,包括許多「失落的學霸」。
我認識的許多同學,都是從他們的高中以第一名畢業並進入哈佛的。雖然他們看起來信心十足,但也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情緒壓力。原本開朗的人情緒會變得很低落,甚至陷入抑鬱,每年都聽說有同學因為情緒問題而必須退學。
在大學的四年中,我也曾經走進BSC好幾次,每次去都不是尋求學業上的輔導,而是因為被壞心情影響了學習,但又無法控制,導致自己焦慮不安。從我當時在BSC裡看到的面孔判斷,我猜想大部分去那裡的同學,也是差不多一樣的處境。
那裡的輔導員都很熱心,相當有耐心,也很有經驗,畢竟年年有絡繹不絕的學生來找他們,他們幾乎什麼狀况都見過。在BSC,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當我們要好好學習時,不能不做好情緒管理,而要想做好情緒管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聆聽身體和內心的聲音。
學會聆聽內在的聲音
身體和心靈是一整個系統,會互相影響。
比如,你最近面臨一次重要考試,壓力很大,很疲憊,很煩躁。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避負面感覺,跑去打遊戲,或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分心。其實在第一時間,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反應,接受自己有壓力的事實,然後嘗試不同的方法,幫助自己排遣壓力。
如果你覺得悶悶不樂的話, 試試看:停下片刻,找個不會被打擾的地方,拿出紙筆,寫下身體或心裡的所有感覺。你不需要解釋原因,純粹描述就好。
寫下感覺後,再寫下你想要做的事。不是你「應該做的」,而是你「想要做的」。如果你想要偷懶、打遊戲、找朋友,就這麼寫。這只是給你自己看的,沒有人會批評你。
寫完後,讀一下你所寫的,然後再寫下你看了筆記後的心情。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的幾個步驟,發現自己變得比較平靜了,就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當能夠靜下心來記錄自己的感受,再問自己「為什麼」時, 我們就比較能夠客觀看待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在原本的情緒上疊加更多情緒。
靜下心來記錄自己的感受, 不帶任何批判,才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
快速平復情緒的三個方法
當然,有些情緒可能找不到具體的原因,也有可能寫下後,你還是很激動。這裡我提供幾個技巧,可以從「身」來快速幫你調節「心」。
當你有一些激動的情緒,比如生氣、焦急、躁動不安時,你可以:
1. 喝一杯冰開水,或用冷水洗臉
當我們情緒高亢時,頭會發熱,心跳會加速。此時把臉浸泡到冷水裡, 心跳會降速,這是一種神經反應。
喝一杯冰開水,能讓我們的身體核心降溫。當身體降溫了,你的頭腦也會快速冷靜下來,比較能夠跳脫當前的情緒。所以「冷靜」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技巧。
2. 做一些伸展身體的動作
壓力會累積在身體裡,造成緊繃和疼痛。
這時候做一些伸展運動,會有緩解壓力的效果。
瑜伽是很好的練習,不只因為能做深度伸展,而且因為要維持某些姿勢,需要控制平衡和呼吸。我自己特別喜歡做「樹式」,只要能維持這個姿勢30秒左右,就能感受到自己變得比較平靜。
3. 盒式呼吸法
吸氣4秒,吸足氣後憋氣4秒,然後吐氣4 秒,再憋氣4秒。連續做至少3組。
這個技巧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慢而刻意的呼吸」,每個步驟要做足時間,不能急。你必須控制自己的呼吸肌肉,讓身體慢慢、深深地吸氣和呼氣。
這種深呼吸方式,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 幫助自己平靜下來。如果你是晚上比較難入睡的人,也可以多做幾組,會逐漸感受到睡意的。
快速提起精神的方法
當你覺得心情比較鬱悶、提不起精神時:
1. 喝杯熱飲
喝一大杯(至少250ml)溫熱水(45℃以上),能讓你的身體核心迅速熱起來。這個原理就跟喝冰開水讓自己冷靜一樣,只是反向操作。你會發現一杯熱呼呼的飲料喝下去之後,精神馬上就回來了!
2. 聽音樂加雙手向下拉
放一首動感的歌曲,然後隨著音樂進行幾次「向下拉」的動作:把背挺直,舉起雙手,然後快速往下拉,彷彿頭上方有根橫杆,你迅速把它往下拉到與肩膀等高的位置。
跟著節拍這麼做,保證一首曲子內,你整個人都會熱起來!
3. 平板式
這個技巧你八成曾在體育課上學過,它不但能讓你熱身,同時能平復心情,練肌耐力、專注力,還可以減肥。我大力推薦!
把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俯臥姿勢平視地板 ,讓肩、背、臀成一條直線。記得要背挺直、夾屁股、收下巴、繃緊肚子,還有最重要的:不要憋氣,一定要維持平穩的呼吸。你可以從30秒開始練,逐漸再延長時間。如果你能把這個練起來,不但能隨時調整身心狀態,還能改善身材,一舉兩得!
清理雜念和思緒的妙招
現在,你已經知道怎麼快速通過身體來調整心理。當你有很多心事,腦中充滿雜念和思緒,揮之不去時,怎麼辦?
有一個簡單的技巧,我稱為「大腦清倉」:拿出紙筆,給自己五分鐘, 在那段時間內,腦袋裡所想到的雜念,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寫下來。不用管字寫得好不好看,不需要有條理或組織你的想法,想到什麼就寫下來。
這麼做的目的,只是要把你腦袋裡的思緒「下載」到一張白紙上。
當我們有事情放在心上時,我們就會一直去想它,因為潛意識會告訴我們不能忘記它。如果將這些事情寫在紙上,這個動作就是告訴潛意識:事情已經記下來了,你可以暫時把它放在一邊。
寫完這些事情後,即便是隨便亂寫,我們也會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就是這麼神奇。雖然這個效果只是暫時的(畢竟寫下來的事情還是需要面對),但是在剛寫完的一小段時間內,你會有比較清楚的思緒。
你也可以在晚上睡覺前做一次,有助於清空思緒,幫助入睡。
用轉念突破負面情緒的牢籠
有些比較長期的情緒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找到轉念的方法。
最常見的一種,是我們腦海中的負面聲音。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腦袋裡好像總有個聲音在跟我們說話。
早晨它在催促你:「快點!要遲到了!你總是遲到!」
下午它在監督你:「怎麼半天過去了,你一點進度都沒有?你到底有多慢啊 ?!」
晚上它在批評你:「念那麼一點書就喊累,你看看人家多拚!」
睡前它還不忘踢你一腳:「趕快去睡吧!又浪費了一天!」
那個聲音是誰呢?你仔細聽這個聲音的語氣、態度、用詞,是否像你曾經聽過的某個人的聲音呢?
它可能來自某個師長、你的父母親,或你的朋友。他可能時常給你打擊,時常說一些負面的話。
這些聲音不斷地重複播放,久而久之,我們不但把它當作自己的聲音,還認同了它的評論。
那麼,如何對待這些來自腦海的自我攻擊呢?
我們對自己要有比較高的目標和要求,但沒必要一天到晚逼自己、責罵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要學會體諒自己,給自己多一些關愛。所以,當你被腦中的負面聲音困擾著,想要改變時,你可以這麼做:
想像你生命中最仁慈、最溫暖的那個人,可能是你的祖母,或某位老師,請用他的聲音,來代替原先腦海裡的那個聲音。你可以用他溫暖的聲音安慰你,聽他說:「加油,你一定能找到方法解決的,你可以做到的。」
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會從根本上解決很多情緒問題。
想像一個仁慈的聲音來安慰、鼓勵自己,並不是自欺欺人或逃避現實, 而是調整你大腦裡習以為常的負面系統。當你愈來愈習慣腦中響起那個仁慈的聲音,壓過那些批評的負面聲音,乃至完全替換掉它們時,你的心就會愈來愈平靜,行動的力量又會回來了。
選擇樂觀態度,你會更容易成功
你覺得樂觀的人更容易學習好,還是悲觀的人更容易學習好呢?
我們可能會認為,悲觀的人因為覺得失敗的概率很高,所以更加奮發圖強,下更大的功夫,於是有更好的成績。但心理學家發現,往往是樂觀的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更能取得好成績,甚至在畢業工作之後,也會有更好的業績!
原因在於,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很不一樣。這種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的習慣性看法,心理學家稱之為「解釋風格」。
樂觀的人在面臨失敗和挫折時,會認為這些都是暫時的,是可以改正和克服的,因此能夠放寬心態,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使自己更加進步。
悲觀的人,會把失敗和挫折歸咎於「是我自己不行」「這些總會發生, 我就是克服不了」,他們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否定全盤,陷入自責的泥淖,於是更加害怕挫折。
人生難免會有失敗,有收穫必然有挫折,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事?是抱持悲觀的態度自怨自艾,還是以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我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悲觀者,也不要氣餒。心理學研究證明:樂觀心態是可以鍛鍊出來的,我們甚至可以運用反問自己的幾個問題,來對自己悲觀的想法進行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