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古代插圖

  儘管人們都把插圖(Illustration)看成是附屬於文字的圖畫或其他視覺形象,實際上繪畫和書寫兩者之間有它共同的起源。插圖的第一要旨是對手稿或印刷品做清晰的說明,同時它對手稿或印刷品還具有裝飾和美化的功能,這功能有時甚至被提升到首要地位,尤其在中世紀的手抄本手稿中,它作為手抄本的裝飾畫(Illumination),其重要性更是如此。那些手抄本,常常不惜以高昂的代價用金粉作裝飾,不但設計極為精緻,畫筆異常細密,而且色彩也豔麗動人,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在如今的一些論述藝術的著作中,「裝飾畫」一詞便往往被泛指為是中世紀手抄本的插圖和裝飾。裝飾畫的這一悠久傳統,延續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並在藝術發展史上有過重要的作用,直到15世紀下半葉,歐洲印刷術發展之後,手抄本裝飾畫才為版畫印刷的插圖所取代。
  從西元4世紀倖存下來的少數幾部主要供地位卑微的讀者看的古羅馬手抄本來看,在插圖書籍中,圖像的表述功能通常要比裝飾的作用重要得多。但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來,贊助人的文化素養越高,對文字越是熟悉,對手稿中插圖的裝飾性也就越是講究。15世紀中期版畫印刷開始推廣之後,這種情況才開始有了變化:這時,書籍發展到了一個各階層讀者都可能獲得的新階段,這些讀者希望書中的圖畫有助於闡釋文字的內容。於是,插圖不再像4世紀以來主要強調裝飾作用,而同時還要能對文字有著闡釋甚至補充的作用。到了18、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興起,插圖更獲得了新的生命,出現一種新的理念,即插圖藝術家能為文字提供一種富有想像的空間。其實,說起來,這種理念早就已經存在,且已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中國人歸納中國漢字的造字方法,把「象形」法置於六書的首位,其他的「指事」、「會意」、「形聲」等都在其次,這種表意文字就像是一幅幅表意圖。而且中國人傳統上以毛筆為工具的寫字書法,與繪畫筆法的關係也十分密切。人們還注意到,中國很早就出現一些詩畫兼擅的文人,像唐朝詩人和畫家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夠將詩文和插圖貼切地結合在一起,這就很能說明詩文和繪畫之間的關聯。
  從裝飾手抄本來看,儘管無疑都是畫家們精心的手工創作,因而無疑比版畫印刷的插圖書籍具有高得多的價值。但要是全面地評估起來,這種手抄本也有其不足之處:人們經常發現,手抄的文字往往不如版畫印刷的書來得準確;為了能夠與圖片相適應,抄寫員常會遷就圖片的容量,而不惜修改內文,甚至連一些珍貴的手抄本都難免發生此類情形,以致造成無法補救的遺憾。
  有一種理論認為,插圖書的始祖不僅在古埃及的莎草紙書上看到,古代的許多壁畫、瓶畫、石棺、金屬製品上的繪畫以及連環敘事畫作,都可被看作是「插圖書」。不過有關插圖史的著作一般都很少甚至不談這些所謂的「插圖」。

一、 手抄本裝飾畫

  圖畫,包括插圖,都是藝術。因此,儘管插圖是作為文字的一種具有視覺效果的畫面注釋,也定然只有達到相當高度文化素養的人才能創作出來。這就表明,要研究插圖的古老的歷史,就不能不追溯到歷史悠久的文明。
  尼羅河貫穿中間的埃及是世界上延續至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約在西元前3350年,最早的幾任法老就在上埃及南部的努比亞創制出埃及的象形文字;埃及的宗教出現得更早,早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西元前第一個三千紀的王朝時期,埃及就有了雕刻、繪畫和裝飾工藝品。
  在尼羅河的三角洲,長期栽培有一種叫紙莎草的植物。這是一種禾草樣的水生植物,株高四五公分,莖為木質,鈍三角形,寬可達六公尺。人們將這種植物採摘來之後,將它莖桿中心的髓切成細長的狹條,用兩層狹條壓成紙,製成卷軸樣的書頁,用在通訊和文件上。這就是古代埃及人的主要書寫材料——紙莎草紙。由於埃及氣候乾燥,5月至9月的夏季長達五個月,平均氣溫都在攝氏20到29度,異常炎熱;書寫在這種紙莎草紙上的文字或繪製的圖畫,雖歷經數千年,仍能保持原有的鮮亮色澤。
  至今所知,有史以來最早的書籍插圖,就是生活在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埃及人畫在《死者書》(Book of Dead)中的圖畫。
  古埃及流傳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其中說到女天神努特(Nut)在新年前的五個特別日子裡先後生出塞特(Seth)、歐西里斯(Osiris)、伊希斯(Isis)和奈芙蒂絲(Nephthys)等神。神話裡的歐西里斯是豐產之神,又是下埃及的地方神,而且還是死而復生的國王的化身;伊希斯是他的妻子;而塞特既是蒼天之神,又是上埃及的守護神;奈芙蒂絲則是他的妻子。傳說描述詭計多端的塞特總愛挑起糾紛;不久,他另有所歡,背棄了奈芙蒂絲,並誘騙歐西里斯進入一個箱子裡,然後將箱子密封,投入大海,使他溺水而亡。可是歐西里斯死後,他的妹妹兼妻子伊希斯卻神祕地懷了孕,生下兒子荷魯斯(Horus)。荷魯斯形象如隼,左右眼就是月亮和太陽;他既是歐西里斯的妻子伊希斯的兒子,自然是他父親王位的合法繼承者。但塞特只望自己來做國王,不許荷魯斯繼承父位。於是,兩神便為繼位權而發生鬥爭。最後,荷魯斯擊敗了塞特,為父報了仇,且取得了王位,可惜在搏鬥中左眼受了傷;與此同時,塞特在這場戰鬥中也受了傷。幸虧有鳥首人身的托特(Thoth),是一位能使死者復活的醫神,治好了他們的傷。
  古代埃及人的生活極大地受到這個神話的影響。
  古埃及人對於死,與今人的觀念完全不同。古埃及的人認為,死不是壞事,人死之後會像歐西里斯一樣獲得新生;他們將去往永生的彼岸,到那裡向四十二位神靈誠實地陳述自己生前的情況,如說一下自己生前沒有傷害過任何人,沒有把鄰居的灌溉管道改成自己的等等,以作為他應該受到接納的理由。因此,死是美好的,只不過在去往那裡之前需要舉行一個儀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