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意境:簡忠威水彩藝術

9特價1080
停售
下次再買
藝術的初衷

曾經有一位在大學教設計的老師在我的臉書問我:「石膏像素描和藝術家(畫家)之間的關聯?」

在還沒說出我的答案之前,我先問他:「你在學生時代畫過石膏像素描吧?剛開始學習素描的第一尊雕像你還記得是在哪裡畫的嗎?當光線打在潔白的石膏像上面,那黑白分明的色調、線條,有沒有美到讓你無法呼吸?你第一次看到國外進口的素描畫冊時,有沒有感動到想哭?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應該要畫出這種境界?或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你畫不到那些讓你感動的素描程度?什麼時候你開始放棄,從此以後說服自己,那只是畫寫實的技巧而已,只是為了考試套公式用而已,並沒有多了不起的意義?」

我回答他:「你問我石膏像素描和藝術家(畫家)之間的關連?我只能告訴你兩個字:『初衷』。」

藝術創作的第一步

每當我聽到某些所謂的當代藝術家、美術系所的教授或學生,認為基本功只是基礎,畫得再多再好也只是基本功,而不是創作。沒有創作,就不是藝術家。或是質疑,當代藝術不需要再畫這種落伍的老八股學院素描,因為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藝術多元開放,畫好基礎素描根本不能證明什麼⋯⋯我只想對這些藝術家、教授和學生說:「請捫心自問,你真的認為自己的素描已經好到讓你覺得無趣了嗎?強大到讓你覺得不屑去練習嗎?你確定你真的熱愛繪畫嗎?你難道忘了你第一次拿起炭筆畫雕像的興奮之情嗎?」努力畫好靜物、雕像、人物素描,當然不能保證他以後一定是傑出的藝術家(畫家),只能證明這位年輕人在他剛開始學習素描時,願意誠實面對他內心對繪畫的熱情,不自欺欺人,永不妥協,嚴格自我要求地想要達到當時已窺視到的境界。這種不計代價追求卓越的人格特質,才是這位年輕人決心邁向真正成熟的藝術家,最珍貴的動力與資產。

十多年來,我聽過很多學生跟我說過:「進入美術相關科系以後,有些教授會跟學生說,能考進來,就表示已有基礎,現在重要的是要開始創作了。」或是另一種姿態更高的老師會趾高氣昂地跟學生說:「把以前在畫室為了考試去學的那一套公式通通丟了吧,那些東西不叫做藝術⋯⋯」請仔細想想,這不是很矛盾嗎?既然是沒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為何培育未來藝術人才的美術系所、美術班,幾十年來還是把這種低階、無益的素描考試,列入高比重的考試項目?支撐創作的基石

從什麼時候開始,素描變成只是美術科系學生入學前的畫室訓練?為什麼素描的門檻變得如此低階,只要通過術科考試就算合格過關?素描為什麼變成了坊間畫室殘害藝術教育的制式公式?非得要去之而後快?素描基礎果真如此不堪?我不相信。真正需要割除地,不是靜物、雕像素描,而是盲目、慣性的填鴨教學公式,不求甚解的偏見和自欺欺人的學習心態。

有太多人,誤以為念過美術班或美術系畢業,就理當擁有基本功;徵件比賽展覽有得到大獎,肯定是基礎夠好;更不用說是在學校當素描老師、教授或是有名的畫家,這些人的素描基礎肯定是毋庸置疑⋯⋯這是因為很多人把基礎和創作當作兩件事:基礎是低階訓練,創作是高階表現。這種對繪畫藝術的錯誤認知,就是現今素描教學問題的癥結所在。

如果說「創作」是金字塔最頂端的那一塊小石頭,那麼「基礎」就是那塊小石頭底下,幾百階層層堆砌、數也數不盡的大石頭。在一幅偉大的作品被創造出來之前,試問:作品的概念、構思、布局與技巧,哪一種不是跟它底下堆起來的各種階段的「基礎」息息相關呢?

需要長時間練習的事物,不一定是藝術,但不需要經年累月練習的事物,肯定不是藝術。每一種藝術,都有它千錘百鍊的基礎。每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在自我要求的過程中所遭遇的辛苦磨練,絕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這也正是藝術讓人動容的原因之一。各種藝術(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千百年來許多偉大天才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那一層層堆砌起來的深厚底蘊。

繪畫的科學原理與視覺的美感需求

所有偉大的繪畫作品,都是出自於確實掌握「知識」的藝術家。所有視覺上的自然現象(透視、明暗、光影、質感⋯⋯),繪畫程序上的科學原理(化繁為簡、由簡入繁),視覺心理上的美感需求(主次、平衡、對比、和諧、變化⋯⋯),一環接著一環的知識,層層相扣。這些知識,全部都是繪畫的基礎。安德魯.路米斯在他《人體素描聖經》這本書的序言說道:「判斷一幅畫為什麼不好,通常就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為壞的畫作源自根本的缺點,就像好的畫作也是從根本上傑出」。他也在《素描的原點》中指出:「致勝關鍵是只要能運用基本繪畫知識,甚至不必仿效他人,就沒有成不了氣候的畫家!」這位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顯然是那些掌握了繪畫關鍵祕密的極少數人之一。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安德魯‧路米斯就已透露出對於當時的美術專業學校,很少去傳授這些重要的知識感到不解。直到現在,情況似乎沒有太大改變。時至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藝術家們,如果想要創作當代寫實畫,他只要擁有相機、電腦影像編輯軟體和投影機就夠了。或是乾脆跳過去創作「當代藝術」,抽象表現、複合裝置,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在五花八門的當代藝術,與網路高度發展的速成環境的雙重刺激與吸引之下,願意誠懇地去學習這些累積千百年繪畫知識的「藝術家」,就更顯得鳳毛麟角,而且越來越少。

於是,素描逐漸變成一種升學的階段性任務和應付考試的工具。台灣各級美術專業 學校的基礎素描教學,因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果,到目前為止,還是充斥著各式各樣誤解與偏見。例如以寫實的質感描繪當作是素描的主要訓練方向(總是會出現透明塑膠袋或麻繩的考題)、對媒材階級化的偏見(中小學用鉛筆,高中大學用炭筆,而且只能用炭筆,加碳精筆算是作弊⋯⋯)、對素描的各種填鴨制式規定(雕像素描天地各留三公分, 或是二公分變化一個灰階),還有幾乎像是素人畫家般的縫合填色程序(描好所有細節輪廓線才開始畫明暗,影子與物體暗面總是分開畫),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不勝枚舉。 也難怪有些不明究理的當代藝術家與學者教授,口誅筆伐,認定這些「學院基礎」就是殘害藝術教育的元兇。

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與此同時,筆者也逐漸感受到另一種不同的氛圍正在 凝聚與擴散。台灣最近幾年的專業美術教育對於素描基礎的教學與態度,似乎在往正確的方向移動中,而且這只是剛開始。由於網路快速發展,閱聽人不同於以往只能單向接受掌握資源的媒體言論與作品,拜網路之賜,今日媒體資源開始對全世界的人敞開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見識過的震撼力量!其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廣大,活在這世代的我們,恐怕也無法想像未來十年、二十年或五十年後,時間會為我們淘汰 掉什麼,留下些什麼?無論是教授學者還是販夫走卒,是有名的大畫家還是業餘興趣者,只要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任何有識之士都有發聲的管道──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真正傑出的 品,就算沒有入選參展得獎,但是透過網路,它依然散發寶石般的光芒,受到世人的推崇與尊敬,不會被封閉的彩色巨塔體制埋沒。於是,現在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美術科系大學生、研究生,願意再走進素描教室畫雕像而不怕被訕笑。就算學校沒有教所有關於繪畫應該要學習的種種知識,大家也會自動自發上網研究,找書自學。 這些學子──台灣未來的藝術家們,正在重新思考、認識與學習,什麼是繪畫藝術的「基礎」。

每當夜深人靜時,不經意地在網路上看到忽然蹦出來、超高水準的經典繪畫作品, 為之讚嘆與陶醉之際,總還是會忍不住問自己:我的基本功是不是還不夠好?

─寫於永和新店溪畔 2015.10.5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