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莎莉‧辛格(Sally Singer),《紐約時報》風尚雜誌《T Magazine》編輯

陶德‧塞爾比有一次問我有沒有看過猴臉鰻魚?我說沒有。陶德掏出他的手機,秀給我看這生物的照片,看起來真的就像他說的一樣,在他眼裡,那生物竟然有點像年輕時代的史達林。有位滿腔熱血的北加州佬,一心想捕捉到這有著專制跋扈神情的黏乎滑溜生物,他要跟著這位認識的城市漁夫出海去捕捉牠。我希望他一路平安,胃口大開。
2010年底,我們開始合作「Edible Selby」專欄,那時的我預料得到他這種對烹飪世界的大無畏精神嗎?陶德帶著以下想法來找我,他認為在地美食和永續飲食可合而為一,而世上各種設計、旅遊和風格概念也可因而重新定位。他要到世界各地旅遊,拜訪農藝家、工匠,會見屠夫和醃肉師傅,當然還有切肉大師和餅乾怪物。他聽說在日本有做乳酪的師傅,在奧克蘭有做便當的大師。我以為這是他裝飾藝術興趣的精采演變,因為缺乏更好的詞彙,就姑且稱為「生活風格的社會學」吧。多年來,從他的網站TheSelby.com,就可看出他對這一代玩物充塞的生活區塊的用心經營。他記錄下執著熱情,記錄人們藉此建立認同的老東西。陶德照片中的家都很迷人,因為它們愉快地提出問題,對象是那些讓我們開心的東西、讓我們更添人味的事物,以及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種種。為什麼有那麼多超過10歲的人在廚房櫃檯上擺著Hello Kitty烤麵包機?伊姆斯(Eames)椅子和巨魔娃娃(troll dolls)又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們把這些產品悉心呵護收在浴室櫃子裡,卻疏於照顧自己的冰箱,包括陳年康普茶(Kombucha)和放了數十寒暑的綠茶?
冰箱只是陶德將目光轉向廚房及其入住者的理由之一;另一個理由就純粹很塞爾比:這是拜見那些只能說患了強迫症者的大好機會,只有在那個特定所在,才能了解他們的瘋狂熱情和美味想望。所以在接下來的內容,你可以看到貢獻一生只為燻出那條魚的鮭魚燻製者;斯堪地那維亞的採食者;義大利的民宿老闆送一位德國獅子保育員到自己房子陳列普羅賽克(Prosecco)葡萄氣泡酒,每天早晨在大家起身餵飽自己、留下一點貢獻前,他會小啜一下——這是一家沒有民宿主人的民宿(陶德說:「怎會有如此充滿哲學味的地方!」)。書裡還有食譜、買賣花招、特殊工具和光采奪目的環境。
這不是陶德誕生的世界。迎接他的是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其成長時代正是得來速和玉米餅形成當地飲食文化的時候,那才是他長成的世界。也許因為他在柏克萊受教育,從柏克萊直走到街底就是Chez Panisse餐廳 ,是所有美味的「大集散地」(引用他的話);也許因為Chez Panisse在各方面的努力都能回應他無比要求的口味。但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陶德‧塞爾比對這些下苦心的大師有股親切感,因為他們共享同一目標(這個目標構成日常生活,是無可避免也不會改變的)——我們要吃,我們要煮給別人吃或別人煮給我們吃,我們得餵飽自己和家人——只要最小的花費、一丁點愛,也許加上一隻猴臉鰻魚,就有無上的快樂。

序言
查德‧羅伯森(Chad Robertson),舊金山Tartine烘焙坊麵包師傅,詹姆斯‧比爾德奬(James Beard Award)得主

一大清早,陶德搭著從紐約飛來的紅眼班機 ,在開店前來到Tartine烘焙坊和我們見面。早就聽聞塞爾比的攝影很棒,而我卻想像著經典場景:有個攝影師整天礙事。我和我的手下淪為獵物,而這不是我們期待的。
我泡了咖啡,陶德在沒人注意下,開始拍攝,他多半獨自工作。這位大高個帶著大相機,沒受過廚房專業訓練,在屋裡的行動卻出乎意料的優雅。專業廚房的環境是出了名的又熱又臭,又吵又緊張。有人卻走了進來,像來到叢林,拍著野生動物。這會兒陶德來了,帶著笑容平靜地走來,隨後拉著他路易威登的相機箱。塞爾比拍攝之初,在強大的創造力與純熟的擺設技巧,嚴肅的藝術探索和單純瞎搞一番之間,存在著模糊界線。你得一頭栽進他的現實情境,開始玩樂——結果就如影像所呈現的。

莉茲,果醬要怎麼做?
以下是我做完美簡易果醬的基本要領:
4份莓果或切好的水果
3份糖
3顆檸檬榨汁
全部材料放進廣口深鍋,煮到冒泡。
撈掉浮在上層的泡沫。
用磅或公克衡量稱重,
例如:4磅╱1800g水果,
3磅╱1400g糖,
3湯匙檸檬汁。

午餐休息時間,我們一起到我和伊莉莎白位於格倫公園(Glen Park)的小屋拍攝居家生活。陶德想見見我們那非常害羞的三歲女兒雅契。就我所知,本書中出現的多數主廚都有年幼小孩,小孩們都很愛陶德,也許跟他遞出去的酷帥貼紙有關,或與他身上穿的高飛狗T恤有關。陶德自己就像個孩子——孩子們也知道。我讓陶德單獨和雅契熟悉一下,自己去替為這季節準備的衝浪板上蠟。不到15分鐘,雅契已經邀請陶德到她的布偶帳篷看她的洋娃娃。直到今天她還不斷提起他。
這標誌著友誼的開始,友誼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演變延續到明年。在某個時刻,陶德和我到歐洲旅行的時間會互相重疊。我去研究古老原生種的穀物,他則一頭栽進本書的企畫,走訪世界各地廚房,捕捉創意的轉變。在哥本哈根,當我正在麵包店研究北歐小麥時,他拍下我的樣貌;這家麵包店就在我最愛的餐廳Relæ的對街。那天他也拍了Kødbyens Fiskerbar的照片,拍完後我們聚在一起吃飯,天南地北聊著,我們談到麵包。我對他丟來的話題十分興奮:斯德哥爾摩有家麵包店遵從生物動力自然農法,西西里島有個地方找到古老的黑麥,巴西有家出名的麵包店採用來自亞馬遜的天然食材。
這傢伙怎麼知道這麼多有關食物的事?多數美食攝影師都一樣:要有食物造型師、道具設計師、燈光設備、助手。更常見的是,拍出來的照片最後都像老掉牙的型錄照片。但食物必須捕捉在一瞬間,就像人一樣,也有好看的一面和難看的一面——這些陶德都知道。當有創意的人用技巧和熱情製作食物,生動的故事就由此而生。
那天在Tartine烘焙坊,他把我們一天的活動拍得很有人文感。我們都玩得很開心,而這位才華洋溢的攝影師則以罕見愉悅的方式,分享他絕佳的幽默感,讓一切看來輕鬆自在,彷彿沒花什麼力氣。但他在拍攝時展現的觀察力卻很有深度,也很了不起,因為他捕捉到那天的故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