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
恭親王現年四十歲左右,他是一八二○ ── 一八五○年在位的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前任咸豐皇帝的幼弟,現在在位的同治皇帝的叔叔。在一八六○年以前,他幾乎不為紫禁城以外的人所知;不過當皇上從圓明園倉皇出逃,正是他走上前台,會見外國公使並締結了和平協議。他掌握著民政與軍事各項委任大權,是軍機處最重要的成員 ── 那是一個類似於我們的內閣的機構。他處事決斷、態度開明,並且有著相當開放的思維,因而被公認為朝中改革派大臣的領袖。
在他的各項公職之外,恭親王,正如他的封號所表明的那樣,是中國貴族階層裡最高等級的一員。為了避免誤解,請讀者允許我們在此做一些解釋。從遠古時候起中國就實行五級的爵位制,分封那些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這些封號的權益可以傳給男性繼承人,但繼承人並不是直接承襲爵位,而是重新賜封。而實際上,作為一種慣例,繼承人承襲的封號總是低於他的前輩。因此借用我們的體制來解釋,就是一個公爵的爵位傳過五代之後,就縮水成準男爵了。
統治中國的滿族人,或者確切地說,那些擁有皇室血統、能稱得上是皇族的人,擁有超過十八個高低不等的貴族次第。爵位的獲得相對容易,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古老的系統,逐代衰減,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受封者的特殊地位能確保他的封號世襲罔替。
恭親王在一八六五年獲得了這樣的地位。台灣的原住民
雖然整個台灣島都隸屬於中國的福建省,但是土著居民仍然佔有大片不受控制的地區。他們的領地涵蓋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島嶼的中央山脈以及兩側的支脈,其中東部的支脈嶙峋入海,構成一段荒蠻崎嶇的海岸線,至今還沒有發現可靠的港口或泊錨地。正因為如此,當那些蠻族部落被困鎖在深山密林裡的時候,那些將他們從富饒的西部平原驅趕至此的較為開化的鄰居們也沒能繼續他們那不光彩的拓進。不過還是有一些土著部落留了下來,他們居住在一片我們應該稱之為中國領土的土地上,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國司法權的轄制,他們被廈門人稱為平埔番,意思是「平原上的外來人」。這些平埔番的定居地稀疏地分佈在中央山脈西側的內陸谷地和低山地帶。插圖裡的這些人像拍攝於木柵的平埔番部落,這裡是距離台灣府三十英里的內陸,他們也許可以被看做是最進步的半開化土著,已經被中國大陸人同化到使用廈門方言 ── 一種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使用的語言。木柵的男人們頂著滿洲征服者的標記 ── 刮光的頭和長長的辮子,那也是全世界所有現代中國人的標誌。不過婦女的裝扮展現了較多的獨立性,她們堅持穿著傳統服裝,樣式上與我在柬埔寨和暹羅的一些地方見過的佬族婦女的服飾有些相近。那些在中國和馬來群島都居住過的人應該很容易看出,這裡呈現的這些代表性的面孔,從輪廓上來看更接近於居住在婆羅洲、馬六甲一帶以及太平洋島嶼上的馬來人種,而與中國的蒙古人種以及滿族人有些差異。這種人種上的親緣關係更體現在眼睛的形狀和顏色、服裝,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土語上。在這個島上我沒有發現那種在菲律賓、交趾支那、新幾內亞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有發現的頭髮鬈鬈的黑人土著,有人認為他們從血緣上可以追溯到這些地方最早的居民。西班牙旅行家德馬斯(De Mas)斷言那些黑人與波利尼西亞諸島上膚色較淺的種族說的是同樣的語言,馬來人則是他們與淺色部落通婚產生的後代,後者在早期的某個時期佔領了那些島嶼,將膚色較深、身體較弱的種族趕入深山,留下婦女作為戰利品。這個理論適用於所有發現黑色人種的島嶼,不過也有很多地方跟台灣一樣,雖然沒有發現任何黑人存在的跡象,但是當地的語言卻有著清晰的馬來起源。基於我的觀察,我很醉心於尋找佬族人、平埔番與馬來人之間的相似點,以及所有這些種族與中國的苗族之間的相似性。我關於後一個論題的看法已經被有關中國的畫冊以及其他一些來自中國的證據所證實。艾約瑟先生(Mr. Edkins)有另一種觀點是緬甸人、佬族人以及撣族人都與中國的彝族人有親緣關係,同時也與海南的黎族有關。我相信黎族與台灣的土著能聯繫起來,而後者的語言無疑有著馬來起源。馬來語的蹤跡能在東西二百經度、南北七十緯度的廣大範圍內被找到。在後面附的這張表裡,我將台灣土語中的數詞與一兩個取自南太平洋島嶼的樣本作比對,有必要的話我還可以就更多的詞彙進行比較,以證明居住於這兩個地方的人的共同起源。這些島民與亞洲東部山地部落之間的聯繫似乎表明世界上的這片區域是淺膚色、直頭髮人種早期的家園,現在他們廣泛分佈於從台灣到新西蘭、從馬達加斯加到復活節島的廣大地區。這一理論解釋了為甚麼在中國近海的島嶼上黑色人種徹底絕跡,也解釋了為甚麼在諸如新幾內亞這樣偏遠的島嶼上他們依然繁盛,因為在這些地方他們能抵禦艱難跋涉而來的淺色人種小規模的入侵。在介於兩者之間的島嶼上,黑色人種都被趕入了深山老林,在北方他們乾脆完全絕跡了,將地盤讓給了膚色更淺、更強壯的種族。插圖上編號2、3、4、5 的是女性,6、7 是男性,他們都是平埔番。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房屋還算得上是乾淨、整潔、舒適,它們的樣式驚人的一致,在島上所有的定居點都一樣。整個住宅沿著一個方場的三面而建,後面的一部分供家庭成員居住,兩側則是畜禽的窩棚。在圖版三的圖片(圖8)裡展現了一座平埔番民居的後部和右側,左側與右側基本上一樣。房屋中間的空場分為兩部分,外面用來放置他們簡單的農具,晾曬農產品,旁邊有一個竹子搭建的簡陋的牛棚。裡面用泥土墊高,供家庭使用。這片堅硬平整的地面用來晾曬最有價值的農產品然後銷往市場。在這裡,村民們也有他們的村委會,也慶祝他們的節日,也在夜幕降臨後歡聚暢飲。一旦決定舉辦一場宴會,家中的長子要穿上一種類似於浴巾的東西,頭戴用蕨類植物的葉子編成的頭冠,挨家挨戶地去宣佈屆時他的雙親都將「在家」。到了預定的時間,賓客們成群結隊地趕來,年老和體弱的人圍坐在火堆旁大聲談笑,火光映照著他們古銅色的臉,給夜色裡的棕櫚樹戴上了金色的羽冠,在四周的竹籬上投下奇怪的影子。長輩們堆起蘆葦和木頭,年輕的男女踏著狂野的歌謠,在火光中跳舞到深夜。裡面升高的平台還能起到其他一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雨季保持房屋的乾爽。院子裡種著一些本地樹木,例如圖片右邊的番木瓜。這種植物產量豐富,容易生長,而且跟可可樹一樣在房前屋後比在精心照看的花園裡長得更好,更高產,枝葉也更繁茂。房子前面兩個小籃子裡那種低矮、葉片寬闊的植物是煙草,曬乾了可以供他們自己吸食之用。附加一句,他們用的煙袋也是取材於他們自己的竹子。這種煙草品質很好,但是他們經常在煙葉還是綠色的時候就拿來吸食了。另一種這個島上土生土長的植物,是一種藤蔓植物,當地人稱之為「愛玉」(Oigou)。它長有很多細小的種子,將這些種子浸泡在涼水裡,可以得到一種密實、美味、琥珀色的果凍。家庭成員居住的房子位於後面,通過一個過道與院子連接。過道的前面種著一些矮小的竹子,用來隔擋陽光的灼熱。整座房屋可以說都是用同一種材料建成,因為這種植物在島的南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長得好。竹子搭建的堅固框架支撐起竹條編製的牆壁,樑和椽也是竹子,外面鋪上竹葉作為房頂。牆壁要抹上泥才算完成,有時候還要用石灰漿粉刷一遍。地板,正如我已經說明過的那樣,是堅硬平實的泥地。傢具裡面有一些是中國樣式的竹製品,還有一些粗糙的木墩子用來坐。椽上掛著一兩根火繩,一些弓、箭、矛、漁竿,有些人家還在椽上掛上帶尖刺的竹鈎,用來保護糧食,防範那些在平埔番的房子裡面氾濫猖獗的老鼠。他們用來捕捉老鼠的工具是一種簡單而精巧的竹製陷阱,它是這些質樸的人們向我展示的最有趣的東西。那確實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工具,在這裡一隻肥碩的老鼠被看做是一種美味,想必是為了成功地將之捕獲,捕鼠工具發明者的腦子裡才閃出了這絲靈光。想到他從此坐享這番榮譽,心滿意足地做一個捕老鼠、吃老鼠的平埔番,不禁覺得有些悲憫。這些土著人使用的很多物品,如火繩、矛頭、火藥以及衣料,都是中國(大陸)出產。這些原住民沒有商業,耕種土地、為中國(大陸)市場準備農產品,就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平埔番的範例
吸煙是台灣的平埔番很喜愛的一種消遣,不管是男人、婦女還是孩童都樂於其中。他們的煙袋都是從最近的竹林裡取材而來,按照他們自己的喜好進行雕刻和裝飾。煙袋是他們在田間勞動時的慰藉,也是他們休息時用來打發時間的伙伴。煙袋還可以作為一件愛的信物在情人之間傳遞,如同寶石戒指在我們的文化中表示的含義一樣。我的讀者在看到No.9這張圖片的時候,一定會同意如果沒有這番解釋的話,也許會將這位女士嘴裡的煙斗看做是粗俗的表現,而在這裡卻成了她的一個特色,就像夏天英國淑女們手中的陽傘一樣不可或缺。這張照片上是木柵的兩個不同年齡的婦女。年輕的這位相貌端正,面容溫和親切,屬於她的族人裡很平常的長相。老婦人則經過了時間的洗煉,在辛苦的勞作和陽光的曝曬中變得面容枯槁,年輕時的風華與美貌已經找不到一絲痕跡了。但是她們中的許多人,與圖畫中的這位老婦人一樣,固執地與命運作著鬥爭,她們的衣著永遠乾淨整齊,長長的藍頭巾包裹著她們烏黑油亮的頭髮。讓我們對這些木柵的老婦人致以敬意,為她們在天地間誠實地對抗歲月的演進。她們是部族裡身經百戰的勇士,從不害怕敵人的挑戰,更不會將衰老和虛弱藏在脂粉和假髮後面。她那古銅色的、佈滿皺紋的臉頰,因年歲而灰白的頭髮,讓她在所有地方都受到尊敬,甚至是她穿越敵對部落領地的安全通行證。照片上的兩個人穿著一樣的藍色和白色的短上衣,衣服上有亮色鑲邊。這裡的風俗是用上衣的右襟蓋過左胸,然後在左邊繫緊,而他們的漢族鄰居則是將前襟蓋向右邊,用紐扣繫上。下身的袍子或者說遮蓋物與佬族婦女穿的筒裙很相似,也近似於馬來人的紗籠。衣料是深藍色的棉布。這種裝束讓我很震驚,因為不論是從整體的外觀還是其中的許多細節上來看,這些台灣土著人與柬埔寨和暹羅的佬族部落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與中國(大陸)人不同,平埔番的結婚儀式非常簡單,而且這裡的婦女顯然能得到更好的另一半。她可以按照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丈夫,如果她是一個聰明的姑娘,她會選擇一個健康而勤奮的男人,因為這樣他才能包攬各種農活,成為岳父家的好幫手。如果他達不到她的期望,她隨時都可以跟他離婚,然後嫁個新的。
關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古老的神物崇拜已經迅速被一兩個新教傳教士帶來的熱忱所取代,許多人因此改變了信仰。在他們原始的信仰裡世界是無始無終的,他們也相信靈魂不滅,相信在死後惡有惡果、善有善報。他們主要的偶像可能是一男一女兩個神靈。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們的偶像是在崗仔林(Konganah)的一所房子裡,他們極不情願地讓我們用褻瀆的眼神看了一眼。那是一個昏暗的房間,到處都是蜘蛛和蜘蛛網,塑像倚牆而立。女性偶像看起來像一個縮短了的五月柱,頂上有一個帶角的鹿形頭顱。柱子的主幹上纏繞著枯萎的花朵。男性偶像讓我想起兒童坐的竹椅,也有一個頭顱,前面同樣放著一兩個供奉的酒杯。這間房子靠近一個當地人自己修建的基督教小教堂。現在島的南部有超過一千名新教徒,他們建造自己的教堂,盡可能地自食其力。
這些土著人沒有樂器,但是他們能唱一些簡單而充滿悲傷的歌曲,實際上他們常常是在被囚禁或者被壓迫的時候才哼唱這些曲子。
No.10展示的是攜帶幼兒的方式。圖中女子的髮式不僅為平埔番所採用,也見於地道的蠻族山民。No.11是一個木柵女孩的全身像,No.12呈現了六龜村的一部分,在這裡我們希望能見到一些山裡來的蠻族。招待我們的這家人的兒子失去了妻子,於是他離開村子去附近的山裡重新找一個新娘。家裡人時刻盼著他在新娘的蠻族親戚的簇擁護衛下凱旋。如同大多數我們去過的地方一樣,在這裡我們也受到了殷勤的招待。
恭親王現年四十歲左右,他是一八二○ ── 一八五○年在位的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前任咸豐皇帝的幼弟,現在在位的同治皇帝的叔叔。在一八六○年以前,他幾乎不為紫禁城以外的人所知;不過當皇上從圓明園倉皇出逃,正是他走上前台,會見外國公使並締結了和平協議。他掌握著民政與軍事各項委任大權,是軍機處最重要的成員 ── 那是一個類似於我們的內閣的機構。他處事決斷、態度開明,並且有著相當開放的思維,因而被公認為朝中改革派大臣的領袖。
在他的各項公職之外,恭親王,正如他的封號所表明的那樣,是中國貴族階層裡最高等級的一員。為了避免誤解,請讀者允許我們在此做一些解釋。從遠古時候起中國就實行五級的爵位制,分封那些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這些封號的權益可以傳給男性繼承人,但繼承人並不是直接承襲爵位,而是重新賜封。而實際上,作為一種慣例,繼承人承襲的封號總是低於他的前輩。因此借用我們的體制來解釋,就是一個公爵的爵位傳過五代之後,就縮水成準男爵了。
統治中國的滿族人,或者確切地說,那些擁有皇室血統、能稱得上是皇族的人,擁有超過十八個高低不等的貴族次第。爵位的獲得相對容易,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古老的系統,逐代衰減,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受封者的特殊地位能確保他的封號世襲罔替。
恭親王在一八六五年獲得了這樣的地位。台灣的原住民
雖然整個台灣島都隸屬於中國的福建省,但是土著居民仍然佔有大片不受控制的地區。他們的領地涵蓋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島嶼的中央山脈以及兩側的支脈,其中東部的支脈嶙峋入海,構成一段荒蠻崎嶇的海岸線,至今還沒有發現可靠的港口或泊錨地。正因為如此,當那些蠻族部落被困鎖在深山密林裡的時候,那些將他們從富饒的西部平原驅趕至此的較為開化的鄰居們也沒能繼續他們那不光彩的拓進。不過還是有一些土著部落留了下來,他們居住在一片我們應該稱之為中國領土的土地上,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國司法權的轄制,他們被廈門人稱為平埔番,意思是「平原上的外來人」。這些平埔番的定居地稀疏地分佈在中央山脈西側的內陸谷地和低山地帶。插圖裡的這些人像拍攝於木柵的平埔番部落,這裡是距離台灣府三十英里的內陸,他們也許可以被看做是最進步的半開化土著,已經被中國大陸人同化到使用廈門方言 ── 一種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使用的語言。木柵的男人們頂著滿洲征服者的標記 ── 刮光的頭和長長的辮子,那也是全世界所有現代中國人的標誌。不過婦女的裝扮展現了較多的獨立性,她們堅持穿著傳統服裝,樣式上與我在柬埔寨和暹羅的一些地方見過的佬族婦女的服飾有些相近。那些在中國和馬來群島都居住過的人應該很容易看出,這裡呈現的這些代表性的面孔,從輪廓上來看更接近於居住在婆羅洲、馬六甲一帶以及太平洋島嶼上的馬來人種,而與中國的蒙古人種以及滿族人有些差異。這種人種上的親緣關係更體現在眼睛的形狀和顏色、服裝,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土語上。在這個島上我沒有發現那種在菲律賓、交趾支那、新幾內亞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有發現的頭髮鬈鬈的黑人土著,有人認為他們從血緣上可以追溯到這些地方最早的居民。西班牙旅行家德馬斯(De Mas)斷言那些黑人與波利尼西亞諸島上膚色較淺的種族說的是同樣的語言,馬來人則是他們與淺色部落通婚產生的後代,後者在早期的某個時期佔領了那些島嶼,將膚色較深、身體較弱的種族趕入深山,留下婦女作為戰利品。這個理論適用於所有發現黑色人種的島嶼,不過也有很多地方跟台灣一樣,雖然沒有發現任何黑人存在的跡象,但是當地的語言卻有著清晰的馬來起源。基於我的觀察,我很醉心於尋找佬族人、平埔番與馬來人之間的相似點,以及所有這些種族與中國的苗族之間的相似性。我關於後一個論題的看法已經被有關中國的畫冊以及其他一些來自中國的證據所證實。艾約瑟先生(Mr. Edkins)有另一種觀點是緬甸人、佬族人以及撣族人都與中國的彝族人有親緣關係,同時也與海南的黎族有關。我相信黎族與台灣的土著能聯繫起來,而後者的語言無疑有著馬來起源。馬來語的蹤跡能在東西二百經度、南北七十緯度的廣大範圍內被找到。在後面附的這張表裡,我將台灣土語中的數詞與一兩個取自南太平洋島嶼的樣本作比對,有必要的話我還可以就更多的詞彙進行比較,以證明居住於這兩個地方的人的共同起源。這些島民與亞洲東部山地部落之間的聯繫似乎表明世界上的這片區域是淺膚色、直頭髮人種早期的家園,現在他們廣泛分佈於從台灣到新西蘭、從馬達加斯加到復活節島的廣大地區。這一理論解釋了為甚麼在中國近海的島嶼上黑色人種徹底絕跡,也解釋了為甚麼在諸如新幾內亞這樣偏遠的島嶼上他們依然繁盛,因為在這些地方他們能抵禦艱難跋涉而來的淺色人種小規模的入侵。在介於兩者之間的島嶼上,黑色人種都被趕入了深山老林,在北方他們乾脆完全絕跡了,將地盤讓給了膚色更淺、更強壯的種族。插圖上編號2、3、4、5 的是女性,6、7 是男性,他們都是平埔番。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房屋還算得上是乾淨、整潔、舒適,它們的樣式驚人的一致,在島上所有的定居點都一樣。整個住宅沿著一個方場的三面而建,後面的一部分供家庭成員居住,兩側則是畜禽的窩棚。在圖版三的圖片(圖8)裡展現了一座平埔番民居的後部和右側,左側與右側基本上一樣。房屋中間的空場分為兩部分,外面用來放置他們簡單的農具,晾曬農產品,旁邊有一個竹子搭建的簡陋的牛棚。裡面用泥土墊高,供家庭使用。這片堅硬平整的地面用來晾曬最有價值的農產品然後銷往市場。在這裡,村民們也有他們的村委會,也慶祝他們的節日,也在夜幕降臨後歡聚暢飲。一旦決定舉辦一場宴會,家中的長子要穿上一種類似於浴巾的東西,頭戴用蕨類植物的葉子編成的頭冠,挨家挨戶地去宣佈屆時他的雙親都將「在家」。到了預定的時間,賓客們成群結隊地趕來,年老和體弱的人圍坐在火堆旁大聲談笑,火光映照著他們古銅色的臉,給夜色裡的棕櫚樹戴上了金色的羽冠,在四周的竹籬上投下奇怪的影子。長輩們堆起蘆葦和木頭,年輕的男女踏著狂野的歌謠,在火光中跳舞到深夜。裡面升高的平台還能起到其他一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雨季保持房屋的乾爽。院子裡種著一些本地樹木,例如圖片右邊的番木瓜。這種植物產量豐富,容易生長,而且跟可可樹一樣在房前屋後比在精心照看的花園裡長得更好,更高產,枝葉也更繁茂。房子前面兩個小籃子裡那種低矮、葉片寬闊的植物是煙草,曬乾了可以供他們自己吸食之用。附加一句,他們用的煙袋也是取材於他們自己的竹子。這種煙草品質很好,但是他們經常在煙葉還是綠色的時候就拿來吸食了。另一種這個島上土生土長的植物,是一種藤蔓植物,當地人稱之為「愛玉」(Oigou)。它長有很多細小的種子,將這些種子浸泡在涼水裡,可以得到一種密實、美味、琥珀色的果凍。家庭成員居住的房子位於後面,通過一個過道與院子連接。過道的前面種著一些矮小的竹子,用來隔擋陽光的灼熱。整座房屋可以說都是用同一種材料建成,因為這種植物在島的南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長得好。竹子搭建的堅固框架支撐起竹條編製的牆壁,樑和椽也是竹子,外面鋪上竹葉作為房頂。牆壁要抹上泥才算完成,有時候還要用石灰漿粉刷一遍。地板,正如我已經說明過的那樣,是堅硬平實的泥地。傢具裡面有一些是中國樣式的竹製品,還有一些粗糙的木墩子用來坐。椽上掛著一兩根火繩,一些弓、箭、矛、漁竿,有些人家還在椽上掛上帶尖刺的竹鈎,用來保護糧食,防範那些在平埔番的房子裡面氾濫猖獗的老鼠。他們用來捕捉老鼠的工具是一種簡單而精巧的竹製陷阱,它是這些質樸的人們向我展示的最有趣的東西。那確實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工具,在這裡一隻肥碩的老鼠被看做是一種美味,想必是為了成功地將之捕獲,捕鼠工具發明者的腦子裡才閃出了這絲靈光。想到他從此坐享這番榮譽,心滿意足地做一個捕老鼠、吃老鼠的平埔番,不禁覺得有些悲憫。這些土著人使用的很多物品,如火繩、矛頭、火藥以及衣料,都是中國(大陸)出產。這些原住民沒有商業,耕種土地、為中國(大陸)市場準備農產品,就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平埔番的範例
吸煙是台灣的平埔番很喜愛的一種消遣,不管是男人、婦女還是孩童都樂於其中。他們的煙袋都是從最近的竹林裡取材而來,按照他們自己的喜好進行雕刻和裝飾。煙袋是他們在田間勞動時的慰藉,也是他們休息時用來打發時間的伙伴。煙袋還可以作為一件愛的信物在情人之間傳遞,如同寶石戒指在我們的文化中表示的含義一樣。我的讀者在看到No.9這張圖片的時候,一定會同意如果沒有這番解釋的話,也許會將這位女士嘴裡的煙斗看做是粗俗的表現,而在這裡卻成了她的一個特色,就像夏天英國淑女們手中的陽傘一樣不可或缺。這張照片上是木柵的兩個不同年齡的婦女。年輕的這位相貌端正,面容溫和親切,屬於她的族人裡很平常的長相。老婦人則經過了時間的洗煉,在辛苦的勞作和陽光的曝曬中變得面容枯槁,年輕時的風華與美貌已經找不到一絲痕跡了。但是她們中的許多人,與圖畫中的這位老婦人一樣,固執地與命運作著鬥爭,她們的衣著永遠乾淨整齊,長長的藍頭巾包裹著她們烏黑油亮的頭髮。讓我們對這些木柵的老婦人致以敬意,為她們在天地間誠實地對抗歲月的演進。她們是部族裡身經百戰的勇士,從不害怕敵人的挑戰,更不會將衰老和虛弱藏在脂粉和假髮後面。她那古銅色的、佈滿皺紋的臉頰,因年歲而灰白的頭髮,讓她在所有地方都受到尊敬,甚至是她穿越敵對部落領地的安全通行證。照片上的兩個人穿著一樣的藍色和白色的短上衣,衣服上有亮色鑲邊。這裡的風俗是用上衣的右襟蓋過左胸,然後在左邊繫緊,而他們的漢族鄰居則是將前襟蓋向右邊,用紐扣繫上。下身的袍子或者說遮蓋物與佬族婦女穿的筒裙很相似,也近似於馬來人的紗籠。衣料是深藍色的棉布。這種裝束讓我很震驚,因為不論是從整體的外觀還是其中的許多細節上來看,這些台灣土著人與柬埔寨和暹羅的佬族部落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與中國(大陸)人不同,平埔番的結婚儀式非常簡單,而且這裡的婦女顯然能得到更好的另一半。她可以按照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丈夫,如果她是一個聰明的姑娘,她會選擇一個健康而勤奮的男人,因為這樣他才能包攬各種農活,成為岳父家的好幫手。如果他達不到她的期望,她隨時都可以跟他離婚,然後嫁個新的。
關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古老的神物崇拜已經迅速被一兩個新教傳教士帶來的熱忱所取代,許多人因此改變了信仰。在他們原始的信仰裡世界是無始無終的,他們也相信靈魂不滅,相信在死後惡有惡果、善有善報。他們主要的偶像可能是一男一女兩個神靈。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們的偶像是在崗仔林(Konganah)的一所房子裡,他們極不情願地讓我們用褻瀆的眼神看了一眼。那是一個昏暗的房間,到處都是蜘蛛和蜘蛛網,塑像倚牆而立。女性偶像看起來像一個縮短了的五月柱,頂上有一個帶角的鹿形頭顱。柱子的主幹上纏繞著枯萎的花朵。男性偶像讓我想起兒童坐的竹椅,也有一個頭顱,前面同樣放著一兩個供奉的酒杯。這間房子靠近一個當地人自己修建的基督教小教堂。現在島的南部有超過一千名新教徒,他們建造自己的教堂,盡可能地自食其力。
這些土著人沒有樂器,但是他們能唱一些簡單而充滿悲傷的歌曲,實際上他們常常是在被囚禁或者被壓迫的時候才哼唱這些曲子。
No.10展示的是攜帶幼兒的方式。圖中女子的髮式不僅為平埔番所採用,也見於地道的蠻族山民。No.11是一個木柵女孩的全身像,No.12呈現了六龜村的一部分,在這裡我們希望能見到一些山裡來的蠻族。招待我們的這家人的兒子失去了妻子,於是他離開村子去附近的山裡重新找一個新娘。家裡人時刻盼著他在新娘的蠻族親戚的簇擁護衛下凱旋。如同大多數我們去過的地方一樣,在這裡我們也受到了殷勤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