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光照微塵

9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關於攝影,關於人——被光照的微塵

文/馮君藍

1

一項諷刺的事實是,不論我多麼自戀,卻永遠無緣「直接觀看」自己的臉孔。

早前的人們借助靜止的水面、別人的瞳仁、朦朧的金屬面反射來觀看自己,現在我們有了清晰的水銀鏡子。攝影術的發明無疑幫了大忙,經過漫長的歲月,人類終於有幸借助科學儀器的幫忙,更進一步的觀察自己;終於可以看見自己「正面直視前方」之外的表情和角度,以及我在過去歷史中的形貌。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仍無法突破只能間接觀看自己的限制,此一教人尷尬的現實顯示出一項真理,即人只是一相對性的存在,而非什麼自立自法的主體。

人是什麼?我是誰?總說不清楚,我只是相對於另一時空、另一人、另一物種、另一存有的存有。

但正是這一相對性而間接的觀看(不管是借助一面鏡子還是一張相片),此對現代人來說似乎再普通不過的尋常經驗,卻蘊含了魅惑的魔力。當我注視著一張「我」的相片,意味此時「我正觀看著我自己」,彷如靈魂出竅、瀕死的經驗,或在夢中的景象;我乃是站在超時空的通道口,相片裡的那人既熟悉又陌生,那人是我,那人卻不是真的我;即便是被凍結了的酣暢笑容,亦飽含哀傷的成份。在一張相片裡的那人,或站;或坐;或臥;或奔跑;或跳躍半空中;或揮動雙手;或摟著他(我)的情人、他(我)的伙伴、他(我)的兄弟姊妹、他(我)的爹娘、他(我)的兒女;牽著狗;抱著貓;在自家中;在餐桌上;在郊區;在街野;在校園;在工作場;在艾菲爾鐵塔前;在京都櫻花樹下;戴著方帽於畢業典禮上;在喜宴中舉杯交皝;剛從護士手中接過他(我)才出世的兒⋯⋯他(我)在相片中,像一只蝴蝶標本死著,卻得以永久保持如許幸福的樣態;英挺、嬌俏、驕傲的、滿足的,而現實中,我猶慘然猥瑣的活著,凝視著相片,兩眼茫茫⋯⋯

於是,活著的人不禁興起哀嘆;但願我是在相片裡死著⋯⋯

2

但一張呈顯某人肖像的照片,也只能是他曾經存在的証物,而物質性的血肉,甚至不足以解釋生命、精神與靈魂,那麼物質與精神、生命與靈魂的關係又是如何?物質與靈魂是二元對立的嗎?就某種角度觀察,攝影確實與古老的煉金術,以及關在某個昏暗陰森的房間內,藉著已死之人的遺物、咒語和水晶球以召喚死者亡靈的巫術頗有相似之處。那些曾經待在漆黑的暗房裡,僅僅藉助微弱腥紅的安全燈光作業的相片沖印工作者,當他把在放大機上曝光之後的相紙浸泡在盛滿化學顯影液的盆子中,不多時,相紙上銀鹽粒子隨顯影液所促發的化學變化,而逐漸呈顯出一張人的臉孔⋯⋯這神祕的一幕,不是現代科學的召魂術或煉金術又是什麼?而經過顯影而被最後一道定影程序固定下來的清晰影像,不正是承載了上帝形象的亞當嗎?

3

只是隨著攝影日新月異的發展,此現代召魂術的神祕面紗也隨之一層層剝落。早前一年全家上一次照相館,以取得難能可貴的一幅全家福相片的儀式經驗,已經被一捲三十六張的廉價軟片、一小時快速沖印店,以至一張可容納成百上千影像的記憶卡所取代。若說上帝以其自身的形像造人,因而使人負載上帝的形像,那麼這些大量的科技影像所呈現出來的,除了現代人對生命的漫不經心,剩下來的就只是遭毀損、稀薄的上帝形像。

其實不但是在玩票性質的「業餘攝影界」,在商業廣告攝影、新聞報導攝影,或純(藝術)攝影的領域⋯⋯我們同樣看見上帝形象被稀釋、被扭曲、被破壞、被逐出的事實;相對於亞當夏娃冒瀆了上帝,在犯罪墮落之後被逐出伊甸園,現代人也從自己所營造的影像世界中,硬是不客氣的把上帝趕了出去。於焉,在一冊冊印刷精美,裝禎美侖美奐的攝影集裡,那在天主教神學中被稱為「奧跡」的「神的形像」,幾乎蕩然無存。

4

任何一張照片絕非純然客觀,你相信什麼多少決定了你能看見什麼。《國家地裡雜誌》的攝影者看見「人乃是環境的產物」,報社記者看見的是「人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性的動物」;科學雜誌主張「人是複雜的生化機器」、「人是無意識的自然選擇的某個階段」;而透過聖經的啟示,我相信「人是被賦予永恒意識的有限存有」、「人是肉身和靈魂」、「人是神與之立約的夥伴」、「人是在掙扎中承接天命的踐行者」、「人是自然的園丁」,他活在有限的時空、日漸頹敗的肉身與永恒的鄉愁之中。一張照片因此不單是對過去懷舊的憂鬱物件,也是承載他對所盼望卻不可知的未來,對永恒、對神聖、對超越底焦慮的物件。而攝影活動也因此可以視之為一種類似宗教的行為,一種與時間、與有限性、與平凡抗衡的努力,它攸關意義的尋索與攫取,即便這種努力註定是要失敗的,卻仍然可以是動人的。

5

攝影於我同時是服事上帝之餘一點小小的興趣,藉以表達我為之生為之死的信仰觀照。〈微塵聖像〉這一系列肖像逾越了客觀紀錄的層次,而或者允以稱之為「靈魂的肖像」或「單幅片斷的神劇」,建立在基督教人類學的基礎上。

按著此一人觀所反映出來的人,不是浩瀚宇宙中一連串盲目的偶然所衍生的意外、不是裸猿、不是什麼欲望的主體、文化動物;卻是物質與神靈的揉合,是被賦予永恆意識的有限存有。

雖然人所承載的神性形象,許多的時候不是以神聖,卻是以對有限的焦慮,甚至是以其反面,以背逆神的魔性被彰顯出來。

這一系列肖像同時反映出,我對時間與人類歷史的興趣;但基督教的時間與歷史觀,既不是一個循環不已的封閉宇宙,也非盲目隨機的演化;卻是以一種緩慢而隱晦的方式,啟示著上帝的臨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