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典Sweden
在年輕設計師群當中,實力最雄厚的就屬瑞典。或許是因為在二十世紀中期(mid-century),瑞典被尊為大師的設計師很少,現在有活力又有才華的設計師,因此擁有許多可以發揮的機會,環境比起其他國家更為優越。現在就來看看當今積極活躍在各個領域的瑞典設計師吧。
伊麗卡.拉格比卡Erika Lagerbielke
學生時代開始就被歐樂福玻璃廠看中其才華的優秀玻璃設計師
現在還擔任設計機構「斯凡克形式」*的理事工作
並致力於指導後進
與伊麗卡的邂逅令人印象深刻。嚴格說來,第一次見到伊麗卡並不是真正和她本人見面,而是在斯德哥爾摩的歐樂福店裡看到貼在其作品旁的黑白照。那一瞬間,我的眼神定住而無法移開。她有一對沈穩、慧黠且透露出堅強意志的眼眸。我被她那沈靜又強烈、彷彿能看穿我的眼神所吸引。再加上店裡架上擺放的伊麗卡作品,每一件都簡捷而有力,就與她的照片給人的感覺一樣。幾年後,我為了這次的採訪才得以見到本人。從那張照片和電話裡低沈穩重的語調看來,坦白說,我心裡頗忐忑,擔心本人極為嚴肅。但是,實際見到她並與她交談後,我發現伊麗卡不但表情柔和,言語中充滿了幽默,有時還會大笑。原本照片裡給我的印象於是一掃而空。
伊麗卡在仍就讀國立美術工藝大學「康斯法克」時,就被瑞典知名玻璃大廠歐樂福看中了她的才華。因為大學時就被公司延攬,雖然現在才四十出頭的年紀,她卻已是一位擁有二十年職場經驗的專業設計師了。其實,她是我之前和其他人共同著作的《邂逅北歐自然生活之旅》一書封面裡的格妮拉.拉格比卡(Gunilla Lagerbielke )的二女兒。父母都是藝術家的她,或許生來注定就有這方面的才能吧。雖然是題外話,但伊麗卡的兄弟姐妹全都是創作人。
伊莉卡在歐樂福發表的代表作「間奏曲」系列高腳玻璃器皿(紅酒杯等),成為熱銷的商品。她是位對玻璃瞭若指掌、能自由運用材質幻化出各式形狀的玻璃專家。套用伊麗卡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能藉由自己的作品將玻璃的特色傳達給使用者,包括玻璃的熱度、柔和、力量、輕盈、重量、堅硬、停留在其中的光澤、別的材質所沒有的光澤,甚至是玻璃屬於感官的那一面等。」(摘自歐樂福的商品型錄)
「感官的那一面」,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又意外的發言。在高溫的爐火下變得柔軟的玻璃,一旦移到工匠手中的長鐵吹管下,瞬間變身成特殊的製品。這種藝術的技法只能以魔術來形容。對熟知其特性的伊麗卡而言,能自由變化成各種形狀來魅惑人心的玻璃,的確是一種具有感官面並令她深深著迷的藝術媒介。和伊麗卡見面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表看來冷靜的她,其實心裡隱藏著火熱的情感。這一點,從她說話的樣子和表情就能得到確認。她的熱情沒有直接表現在玻璃上,甚至以近乎「禁欲」的理性控制來展現。這麼說應該可以說明伊麗卡的設計吧。
我提出希望能參觀她住家的要求(我的惡友們稱之為「室內設計狗仔隊」作風),沒想到她爽快地答應了。她剛搬到一間雙層挑高的公寓,位於斯德哥爾摩南區一座有許多年輕藝術家居住的城鎮索德滿(Soedermalm)。因為伊麗卡給人的高尚印象,讓我不自覺想像她會住在高級住宅區,結果證實我猜錯了。若非有事,週末她幾乎不出索德滿。伊麗卡說自己是居家型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很喜歡索德滿這個地區居民們輕鬆悠閒的居住氣氛,她閒時很少離開這個區域,因為這裡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週一到週五,她會獨自到位於瑞典南部的歐樂福公司工作,週末才會回到斯德哥爾摩。平常待在家裡的有丈夫湯瑪斯(平面設計師)和貓咪。
她說因為才剛搬家不久,房子還有一部分正在裝修,但我一到她家還是大吃一驚──她家裡使用的幾乎都是很大眾的顏色。她說她也喜歡「通俗」(kitsch)的東西。鮮艷多彩的住家,讓人實在很難與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和她的作品聯想在一起。當然,雖說是通俗的感覺,但從搭配合宜的色彩與精心挑選的優質家具,都可看出不愧是設計師夫婦的家。她似乎是貴族出身,臥房裡還有一個代代相傳的巨大衣櫃。因為之前住的地方太小根本放不下,搬到這個新家後終於有地方可以擺放。她這麼補充說明。
作品呈現極端的內斂自制,居家布置卻走大眾風格;伊麗卡顯然擁有各式各樣的「抽屜」供她自由抽取。認識了她這個人後,我可以從她的個性中看出些端倪:她小心控制著內心的熱情,細緻地計算出究極的簡單和優雅高貴的形狀。從她的作品背後似乎可看到她各種不同的表情,真的令我感到很開心。 2 丹麥Denmark
丹麥在二十世紀時有漢斯‧韋格納、阿諾‧雅可森、保羅‧凱羅爾姆、維納.潘頓等大師輩出,其作品現在也被視為名作,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受到歡迎,幾乎都是長銷的作品。因此, 與瑞典比起來,丹麥年輕設計師的活動有相對較多的限制。讓我們來認識在這樣的逆境下,相信自己的才能並努力出頭的年輕設計師吧。
凱斯帕‧薩爾托Kasper Salto
丹麥的弗利茨.漢森公司
以製作發行阿諾.雅可森的作品而聞名
繼雅可森之後深受弗利茨.漢森公司期待的設計師就是凱斯帕
歷經好幾年精心設計後才發表的「冰椅」讓凱斯帕得以快速進級
凱斯帕是丹麥下個世代備受期待的年輕設計師,為弗利茨.漢森公司設計的「冰椅」十分暢銷,讓凱斯帕一舉成名。該公司因發表阿諾‧雅可森 (一九○二~一九七一)等人的作品而成為著名的椅子製造品牌,那些作品也已成為長銷至今的現代名作。新人設計師凱斯帕與雅可森一樣受到眾人的諸多期待。為了設計這件「冰椅」,凱斯帕花了長達五年的時間。是的,他是位完美主義者。他本人也知道這樣的個性有好有壞。設計師其實也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人能在短時間內源源不絕地產出作品,也有人像凱斯帕這樣為一件作品花費五年的長時間。
凱斯帕最初接受的是櫥櫃製作的教育(他會立志從事創作物品的工作,據說是受到身為建築師的父親所影響)。之後,他進入哥本哈根的設計學院就讀,專攻家具設計。櫥櫃製作的教育,對他現在的設計師工作非常有幫助,因為熟知家具製造過程,就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嘗試設計。他就和丹麥設計界代表人物漢斯•韋格納(一九一四~)一樣,仍保有在家具製作上活用工藝的傳統。
這裡請容我稍微岔開一下話題,二十世紀中期的手工家具,今天依然很有人氣。換句話說,經典骨董家具(vintage furniture)至今仍為世界各地的人搶購。繼承這些工藝的人,就是凱斯帕這些在丹麥接受設計教育的設計師。但丹麥因為前述的雅可森和韋格納這些大師的存在,加上他們的作品也一直是長銷之作,使得年輕設計師很不容易出人頭地。芬蘭的情況也很類似。雖然我並沒有專精研究丹麥的設計,故無法斷言,但概略來說,我感覺在雅可森、韋格納之後就突然跳到凱斯帕等三十幾歲的年輕設計師,中間似乎有個斷層。
雅可森、韋格納下一代的設計師想在工作上有所發展的確很困難,因為只要大師的商品還繼續熱賣,製造商當然不會想投資金錢在新設計師身上。凱斯帕非常堅持自己想做的事。現在的他幾乎把心血都花費在椅子上,但將來似乎決定要往室內裝飾的方向發展。此外,他對自己身邊的物品也很仔細地觀察與選擇。
在年輕設計師群當中,實力最雄厚的就屬瑞典。或許是因為在二十世紀中期(mid-century),瑞典被尊為大師的設計師很少,現在有活力又有才華的設計師,因此擁有許多可以發揮的機會,環境比起其他國家更為優越。現在就來看看當今積極活躍在各個領域的瑞典設計師吧。
伊麗卡.拉格比卡Erika Lagerbielke
學生時代開始就被歐樂福玻璃廠看中其才華的優秀玻璃設計師
現在還擔任設計機構「斯凡克形式」*的理事工作
並致力於指導後進
與伊麗卡的邂逅令人印象深刻。嚴格說來,第一次見到伊麗卡並不是真正和她本人見面,而是在斯德哥爾摩的歐樂福店裡看到貼在其作品旁的黑白照。那一瞬間,我的眼神定住而無法移開。她有一對沈穩、慧黠且透露出堅強意志的眼眸。我被她那沈靜又強烈、彷彿能看穿我的眼神所吸引。再加上店裡架上擺放的伊麗卡作品,每一件都簡捷而有力,就與她的照片給人的感覺一樣。幾年後,我為了這次的採訪才得以見到本人。從那張照片和電話裡低沈穩重的語調看來,坦白說,我心裡頗忐忑,擔心本人極為嚴肅。但是,實際見到她並與她交談後,我發現伊麗卡不但表情柔和,言語中充滿了幽默,有時還會大笑。原本照片裡給我的印象於是一掃而空。
伊麗卡在仍就讀國立美術工藝大學「康斯法克」時,就被瑞典知名玻璃大廠歐樂福看中了她的才華。因為大學時就被公司延攬,雖然現在才四十出頭的年紀,她卻已是一位擁有二十年職場經驗的專業設計師了。其實,她是我之前和其他人共同著作的《邂逅北歐自然生活之旅》一書封面裡的格妮拉.拉格比卡(Gunilla Lagerbielke )的二女兒。父母都是藝術家的她,或許生來注定就有這方面的才能吧。雖然是題外話,但伊麗卡的兄弟姐妹全都是創作人。
伊莉卡在歐樂福發表的代表作「間奏曲」系列高腳玻璃器皿(紅酒杯等),成為熱銷的商品。她是位對玻璃瞭若指掌、能自由運用材質幻化出各式形狀的玻璃專家。套用伊麗卡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能藉由自己的作品將玻璃的特色傳達給使用者,包括玻璃的熱度、柔和、力量、輕盈、重量、堅硬、停留在其中的光澤、別的材質所沒有的光澤,甚至是玻璃屬於感官的那一面等。」(摘自歐樂福的商品型錄)
「感官的那一面」,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又意外的發言。在高溫的爐火下變得柔軟的玻璃,一旦移到工匠手中的長鐵吹管下,瞬間變身成特殊的製品。這種藝術的技法只能以魔術來形容。對熟知其特性的伊麗卡而言,能自由變化成各種形狀來魅惑人心的玻璃,的確是一種具有感官面並令她深深著迷的藝術媒介。和伊麗卡見面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表看來冷靜的她,其實心裡隱藏著火熱的情感。這一點,從她說話的樣子和表情就能得到確認。她的熱情沒有直接表現在玻璃上,甚至以近乎「禁欲」的理性控制來展現。這麼說應該可以說明伊麗卡的設計吧。
我提出希望能參觀她住家的要求(我的惡友們稱之為「室內設計狗仔隊」作風),沒想到她爽快地答應了。她剛搬到一間雙層挑高的公寓,位於斯德哥爾摩南區一座有許多年輕藝術家居住的城鎮索德滿(Soedermalm)。因為伊麗卡給人的高尚印象,讓我不自覺想像她會住在高級住宅區,結果證實我猜錯了。若非有事,週末她幾乎不出索德滿。伊麗卡說自己是居家型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很喜歡索德滿這個地區居民們輕鬆悠閒的居住氣氛,她閒時很少離開這個區域,因為這裡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週一到週五,她會獨自到位於瑞典南部的歐樂福公司工作,週末才會回到斯德哥爾摩。平常待在家裡的有丈夫湯瑪斯(平面設計師)和貓咪。
她說因為才剛搬家不久,房子還有一部分正在裝修,但我一到她家還是大吃一驚──她家裡使用的幾乎都是很大眾的顏色。她說她也喜歡「通俗」(kitsch)的東西。鮮艷多彩的住家,讓人實在很難與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和她的作品聯想在一起。當然,雖說是通俗的感覺,但從搭配合宜的色彩與精心挑選的優質家具,都可看出不愧是設計師夫婦的家。她似乎是貴族出身,臥房裡還有一個代代相傳的巨大衣櫃。因為之前住的地方太小根本放不下,搬到這個新家後終於有地方可以擺放。她這麼補充說明。
作品呈現極端的內斂自制,居家布置卻走大眾風格;伊麗卡顯然擁有各式各樣的「抽屜」供她自由抽取。認識了她這個人後,我可以從她的個性中看出些端倪:她小心控制著內心的熱情,細緻地計算出究極的簡單和優雅高貴的形狀。從她的作品背後似乎可看到她各種不同的表情,真的令我感到很開心。 2 丹麥Denmark
丹麥在二十世紀時有漢斯‧韋格納、阿諾‧雅可森、保羅‧凱羅爾姆、維納.潘頓等大師輩出,其作品現在也被視為名作,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受到歡迎,幾乎都是長銷的作品。因此, 與瑞典比起來,丹麥年輕設計師的活動有相對較多的限制。讓我們來認識在這樣的逆境下,相信自己的才能並努力出頭的年輕設計師吧。
凱斯帕‧薩爾托Kasper Salto
丹麥的弗利茨.漢森公司
以製作發行阿諾.雅可森的作品而聞名
繼雅可森之後深受弗利茨.漢森公司期待的設計師就是凱斯帕
歷經好幾年精心設計後才發表的「冰椅」讓凱斯帕得以快速進級
凱斯帕是丹麥下個世代備受期待的年輕設計師,為弗利茨.漢森公司設計的「冰椅」十分暢銷,讓凱斯帕一舉成名。該公司因發表阿諾‧雅可森 (一九○二~一九七一)等人的作品而成為著名的椅子製造品牌,那些作品也已成為長銷至今的現代名作。新人設計師凱斯帕與雅可森一樣受到眾人的諸多期待。為了設計這件「冰椅」,凱斯帕花了長達五年的時間。是的,他是位完美主義者。他本人也知道這樣的個性有好有壞。設計師其實也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人能在短時間內源源不絕地產出作品,也有人像凱斯帕這樣為一件作品花費五年的長時間。
凱斯帕最初接受的是櫥櫃製作的教育(他會立志從事創作物品的工作,據說是受到身為建築師的父親所影響)。之後,他進入哥本哈根的設計學院就讀,專攻家具設計。櫥櫃製作的教育,對他現在的設計師工作非常有幫助,因為熟知家具製造過程,就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嘗試設計。他就和丹麥設計界代表人物漢斯•韋格納(一九一四~)一樣,仍保有在家具製作上活用工藝的傳統。
這裡請容我稍微岔開一下話題,二十世紀中期的手工家具,今天依然很有人氣。換句話說,經典骨董家具(vintage furniture)至今仍為世界各地的人搶購。繼承這些工藝的人,就是凱斯帕這些在丹麥接受設計教育的設計師。但丹麥因為前述的雅可森和韋格納這些大師的存在,加上他們的作品也一直是長銷之作,使得年輕設計師很不容易出人頭地。芬蘭的情況也很類似。雖然我並沒有專精研究丹麥的設計,故無法斷言,但概略來說,我感覺在雅可森、韋格納之後就突然跳到凱斯帕等三十幾歲的年輕設計師,中間似乎有個斷層。
雅可森、韋格納下一代的設計師想在工作上有所發展的確很困難,因為只要大師的商品還繼續熱賣,製造商當然不會想投資金錢在新設計師身上。凱斯帕非常堅持自己想做的事。現在的他幾乎把心血都花費在椅子上,但將來似乎決定要往室內裝飾的方向發展。此外,他對自己身邊的物品也很仔細地觀察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