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享‧設計:台灣設計師週2009

特價14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PART1 設計論壇LET'S TALK DESIGN:當設計走進生活(摘文)


讓台灣設計叫好也叫座──陳文龍
(文/黃尹嬋)


抽言/
「當設計者太過於強調設計時,反而物件變得很不好用,失去存在的意義,他們忘了設計的中心價值在於回歸於生活。」


節錄/
當設計師從使用者的角度反觀時,他發現越來越多昂貴、設計感十足的產品卻無法實際使用於生活中,「當設計者太過於強調設計時,反而讓物件變得很不好用,失去存在的意義,很多大品牌也陷入這樣的迷思中,他們一心追求差異性大的設計,卻忘了設計的中心價值在於生活。」因此陳文龍給台灣年輕設計師們的建言:「設計師的操守、修養非常重要,如何堅持、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加強自己的實務經驗與世界觀,不要只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設計,不要只由設計師的觀點去看設計,想想你的消費者是誰?」


「台灣設計是有能力發展的,但是除了知道what to do、how to do,也要去思考為了什麼而做!」陳文龍鼓勵設計師們應該要不斷地嘗試,就能找到能夠前進的道路,很多台灣設計師面臨的問題在於,「口袋不夠深,沒有足夠資金支持他,讓設計可以發展至成熟的階段」,最後設計師的熱情就像曇花一現,在霎那間完成也在霎那間結束。「這是很現實面的問題,設計要進入消費市場,一定有經濟規模、市場機制的操作,想要將設計端串聯到實際的消費者,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必須同步,並非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應該讓產業界、行銷的專業人才進入,去探索可能的元素,可發展為商品的方向。」


box/陳文龍
1959年生,1988年設計部門自三陽集團獨立,負責籌組Nova Design浩漢產品設計公司。目前公司據點遍布台北、上海、廈門、義大利Sondrio、美國矽谷及越南胡志明市,全球共有230多名員工,是華人地區規模最大的獨立設計公司。
曾榮獲經濟部科技創新管理個人成就獎,擔任過IF國際工業設計獎評審,現任Icsid執行理事及Nova Design的總經理,也是亞洲首位提出「將設計知識系統化」的設計管理者。著有《設計‧品》一書。
美好的設計來自於生活的體驗──王文欣
(文/黃尹嬋)


抽言/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美學,像是一趟難忘的旅行、看一場精采的展覽、吃一頓用心烹調的餐點,都是累積生活體驗的方式。」


節錄/
第一次見到王文欣,簡單自然隨和的外表,很舒服宜人,雖然說起話來語調柔和,但從堅定的語氣與眼神中,你可以了解她何以成為統一集團首位女性總經理,是柔軟的身段,也是堅定不移的信念。每天進入辦公室,王文欣都會先經過垂掛在牆面上的CD Player,「有時候會拉拉它的線,或是休息時用它聽聽音樂。」除了喜歡它簡潔的外觀設計,王文欣覺得這個物件對她的意義更在於它代表著自己一天工作的開始。


台灣設計品牌應該以什麼方式去經營,才能夠在市場上更有影響力、滲透力?王文欣以品牌經營者的角度長期觀察市場,她說:「台灣市場已逐漸發展,消費者的美感意識也逐漸提升,因此可找出品牌的客群與對話的語言,並思考如何為商品說故事,深入溝通品牌的精神,才是品牌長久經營之道。」也許過去人們對於「設計品」有著價格高、不實用、流於裝飾品的印象,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購買有質感且富含設計巧思的用品,來增添生活的品味,雖然不一定是昂貴的精品,但只要兼顧實用機能與設計巧思,都會受到大眾的青睞。


box/王文欣
1969年生,畢業於政治大學廣告系,曾任台灣無印良品副總經理、統一超商公共事務室部長、統一企業/統一超商聯合公共事務室部長、財團法人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以不到40歲之姿,就成為統一流通次集團內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女性高階經理人,現職為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
設計不應該只有三分鐘的快感──李明璁
(文/黃尹嬋)


抽言/
「一個好的設計的物,必然不是只有科學技術性的灌注,它的背後一定藏有社會的文化價值,它一定有美學的賦予,乃至於哲學性的思考。」


節錄/
李明璁對於「食器」有很深的執著,老祖先的「箸食文化」在他眼裡是充滿智慧的器具,「筷子是一種很完美的食器,它彷彿是人類手指的延伸,相較於西式繁雜的餐具,一雙筷子近乎萬能,就可以做很多事。」他享受於欣賞「物件」的設計,不論是外形或蘊含於其中,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使用的巧思,「衣服也是一樣,我對於介於實用與裝飾之間的設計特別感興趣,是不是名牌不重要,獨特的設計態度才是令人深深著迷的地方。」好比他腳上穿著一雙畫著假鞋帶的帆布鞋,到底是希望別人能看出來這是假的鞋帶,還是不要呢?其實就是一個帶有童心幽默感的小設計,但正因為不用綁鞋帶,才便於脫穿,「它很有趣,也很符合我個人的穿著習慣。」


box/李明璁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曾任立委助理、城邦出版集團國際書市觀察員、日本交流協會特聘ICU亞洲文化中心訪問研究員、專欄作者(GQ雜誌、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等)、行政院青輔會顧問。穿梭於媒體、消費、跨文化、音樂研究等當中,注視社會現象脈動,為知名社會觀察家,現任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著有《物裡學》一書。
去挖掘更深層的台灣美學──蕭青陽
(文/黃尹嬋)


抽言/
「台灣擁有多樣性的文化,是創意取之不絕的寶庫,多重的語系符號,是可以被一再打開再打開來研究的,我們要更強力地去表達台灣這塊土地,與其他地方與眾不同的美感。」


節錄/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台灣好醜,雜亂的招牌、電線桿,樣板的公共建設……,為什麼可以叫做『美麗的寶島』? 長大之後去思考,才發現是因為美學的教育不夠扎實,人工的美感太薄弱,但近五年台灣設計的人口突然變的很龐大,滿街都是設計師。」在蕭青陽眼中,台灣擁有多樣性的文化,是創意取之不絕的寶庫,台灣的夜市、機車、各種日用品,都可以變成很棒的設計元素,「年輕一代的設計者他們聽的是國外的流行音樂,接收到的也是在國外網路上的設計作品,真正去挖掘這些元素的設計師不多,好比台灣的繁體字很漂亮,是獨一無二的,或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的語系符號,是可以被一再打開再打開來研究的,我希望大家可以重視、更強力地去表達台灣這塊土地,與其他地方與眾不同的美感。」


box/蕭青陽
1966年生,復興美工畢業。2005年以《漂浮手風琴》,2008年以《我身騎白馬》在三年內兩度入圍葛萊美獎唱片包裝設計的華人設計師,現職葛萊美獎協會委員、蕭青陽工作室負責人、嘯海集會所負責人。設計經歷豐富,設計過800餘張唱片封面,包括胡德夫、陳建年、陳珊妮、陳綺貞、張震嶽、五月天樂團、自然捲、929樂團、圖騰樂團、電音專輯:我身騎白馬、吳晟詩歌專輯、巴奈《停在那片藍》專輯。著有《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蕭青陽: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一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