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概況
在韓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分為七類:學院、大學、產業大學、教育大學、大專、廣播和通訊大學、技術學院及其他機構。韓國大學依設立單位再分成以下幾種型態:國立大學由國家政府創立及經營,公立大學由地方政府創立及經營,私立大學則由私人教育機構團體創立及經營。
另依院校類別不同,修業年限也各異:專科2年、大學4至6年,可繼續攻讀研究所課程。研究所碩士班2年或以上,若在向上進修博士,需要再研修3年或以上,博士後研究的修業期限則視實際情形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我們所指的「大學」,韓國稱為???(大學校);而韓國稱為??(大學)的院校,即為專門大學,類似台灣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此外,「大學」在韓國也可以指大學的學術單位-學院。
培育韓國一流設計師的搖籃
Samsung Art & Design Institute
夢想成為設計師、專攻卻與設計無關的學生,讓他們透過嚴格的訓練,接連培育出有實力的設計師,這正是SADI有名的地方。不屬於正規大學體系的SADI,卻是個能栽培出國際設計師的頂級設計學院。
1
About開始熟悉你的學校
經常被簡稱為「SADI」或「三星設計軍校」的這個地方,是被外國的設計學院和國內外的企業們所認定的韓國第一流設計學校。「未來產業的競爭力來自於設計」,憑著三星集團的這種設計經營戰略,始於1995年三星物產的設計學院的SADI,雖然不是會頒發正規學位的學院,卻以培育一流設計師的教育機關之姿,穩健地在設計圈占有一席之地。從2003年起,SADI改為由三星電子接管
後,學校預算80%獲得三星電子的支援,專業科目則分成時尚設計、通訊設計及商品設計三部分。
來到SADI的學生專攻並非全都是設計。SADI的院長說「正因為聚集了擁有各種不同背景的學生,反而有利於創造出令人驚訝的創意、新穎設計。」2006年獲得紅點概念設計獎的Park Sang-Hyun更進一步指出,SADI的優勢就是「獨特」
和「在產業現場所形成的教育」。
2
Course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SADI是透過三年制的教育課程,達到理論與實務均衡發展的設計專門教育。進入SADI的第一年,不分科系所有學生都必須接受基礎課程,對於設計建立全面性的理論和紮實的基礎。第二年開始再根據學生個別的興趣,決定細部專
攻。專業課程共分成三個部分:通訊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時尚設計(Fashion Design)與商品設計(Product Design)。在學習專攻相關的理論及知
識的同時,藉由現場教育和頻繁的實作練習,累積實務經驗。結束三年的課程後,除了就業和創業,學生也可轉學至與SADI有合作關係的歐美名校繼續就讀。
為了讓學生們熟悉實作的感覺,SADI還實施了專屬的企劃教育。根據企劃案的性質,透過與課程連結或另外進行的方式,讓學生體驗產業實地調查、發現問題點、設計表現與發表等實際作業過程。
3
Research進入社會前的暖身動作
能實際運用在產業上的設計教育,是SADI的特色之一。擁有最少三年以上實務經驗的SADI教授們,皆是三星等國內外企業和設計公司的大將。SADI更要學生們直接進入實務現場必要的企劃中,讓學生們在現場工作的同時,親身體會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
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每年的畢業展中一覽無遺。三星電子設計師出身的SADI教授Lee Yun-Dong說,「好的設計,並不是看起來漂亮華麗的東西。而是設計出讓消費者使用上感到便利的作品。」SADI學生的作品,除了新穎的設計、奪目的色彩與造型,還能夠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出市場需求。結合了創新與實用,考慮使用者的感受,用實際行動拉近了設計作品與人之間的距離。
4.
名人學姐請出列
Park Sang-Hyun、Kim Ji-Ae、Song Won-Jun:2006-2007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
Lee Hee-Bok:活躍於美國好萊塢,設計了電影《蜘蛛人3》及《超人再起》的標題畫面
Hwang Ji-Eun:世界品牌DKNY Jeans中唯一的韓籍設計師
Kwun So-Yeon:美國時尚集團Rachel Roy設計師
5.
我的老師是大師
Lee Yoon-Dong:SADI商品設計系教授,前三星電子部部長
Kim Young-Joon:SADI商品設計系教授,三星電子設計經營中心研究所所長
Life in Seoul
將設計美學融於時尚生活
2008年上任的南韓總統李明博先生,曾以「 Designed in Korea」為口號,希望將韓國發展成為一個設計美學大國。六年過去的今天如果我們重新審視韓國政府在推動設計上的成果,我們可以看到除了2010年首爾被指定為設計之都、由札哈.哈蒂(Zaha Hadid)團隊設計,結合各項設計、教育功能的東大門設計文化廣場將在2014年3月3日開幕、首爾市政府的漢江文藝復興工程也在當時的首爾市長吳世勳先生的支持下一項項完工。
但是政府的努力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說對某些人來說參觀美術館、設計博覽會還是有些遙不可及,那麼更要自發性的去爭取讓設計文化跟美學融合在生活中的每一項細節裡。走進首爾市民的生活習慣,其實我們更能發現,在首爾的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巧思、用心,其中最能令人輕易接觸的就是結合Fashion(時尚)、Food以及Life Style的實體及非實體複合式文化空間。
1.
一次體驗時尚X食文化X生活的空間
韓國歷史最悠久的新世界百貨公司,在2012年夏天於高級住宅區清潭洞推出了一個新的品牌「SSG FOOD MARKET」。不同於一般的大型購物市場或是百貨公司地下樓層的高級生鮮市場,這裡賣的是「採購食文化的體驗」,希望顧客「吃得更好,活得更好(Eating better, Living better)」, SSG FOOD MARKET嚴選各項食材,採用韓國當地當季新鮮採收的蔬果、生鮮。複合性的購物空間除了超市部門還有麵包店、咖啡店以及餐廳;簡潔明亮、乾淨的歐式空間設計風格,讓顧客會誤以為來到了高級百貨公司,光是用五官去體驗這個賣場,以及品牌,就已經能充分感受到韓國設計美學已經自然而然融合近生活習慣當中了。(4-1, Cheongdam-dong, Gangnam-gu, Seoul, Korea)
2.
動動手指,把設計、流行輕鬆搬回家
一切講究快速有效率的首爾人, 食衣住育樂幾乎沒有一樣東西不能在網路上訂購。所以非實體(off-line)複合式文化空間就成為了近年來網路發達的韓國新趨勢。網站 29cm(http://www.29cm.co.kr)以及dblow(http://dblow.com)就與韓國年輕設計師及策展人合作,在網路上挑戰設計產業的空間限制。從食品、文具商品到寵物衣物,在這些網站上除了可以訂購各式各樣既成的設計商品之外,顧客還可以跟設計師們私下聯絡、報價、訂購專屬於自已的個性化商品。乾淨的網站排版設計讓你的目光可以只集中在商品之上,在家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把設計、流行搬回家。
3.
為電子大國硬體設備加分的文化軟實力
韓國電子商品以及網際網路高速的發展、成長,帶給了電子品牌及電信業者許多獲利,同時也帶給國民更便利的生活。韓國電信業者—Olleh就希望消費者在採購新的電子產品時,同時能夠體驗更全方位的文化產業,因此於2010年五月在光化門廣場前「Olleh Squre」開幕了;除了有舒適的專辦手機業務服務區之外,一旁的Dream Hall每個星期都有不同的文化表演團體演出音樂會及短劇,來到Home Lounge除了可以使用各項電子器材之外還可以免費體驗Olleh提供的各項服務以及選購品牌的周邊設計商品。選購電子器材不只是買一個通話設備,更是購買一個生活體驗、享受多樣的先進文化資源。
從這些實體及非實體複合式文化空間流行的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看得出首爾人的設計政策已經不是口號,而是已不知不覺地將設計美學融於時尚生活中。
在韓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分為七類:學院、大學、產業大學、教育大學、大專、廣播和通訊大學、技術學院及其他機構。韓國大學依設立單位再分成以下幾種型態:國立大學由國家政府創立及經營,公立大學由地方政府創立及經營,私立大學則由私人教育機構團體創立及經營。
另依院校類別不同,修業年限也各異:專科2年、大學4至6年,可繼續攻讀研究所課程。研究所碩士班2年或以上,若在向上進修博士,需要再研修3年或以上,博士後研究的修業期限則視實際情形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我們所指的「大學」,韓國稱為???(大學校);而韓國稱為??(大學)的院校,即為專門大學,類似台灣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此外,「大學」在韓國也可以指大學的學術單位-學院。
培育韓國一流設計師的搖籃
Samsung Art & Design Institute
夢想成為設計師、專攻卻與設計無關的學生,讓他們透過嚴格的訓練,接連培育出有實力的設計師,這正是SADI有名的地方。不屬於正規大學體系的SADI,卻是個能栽培出國際設計師的頂級設計學院。
1
About開始熟悉你的學校
經常被簡稱為「SADI」或「三星設計軍校」的這個地方,是被外國的設計學院和國內外的企業們所認定的韓國第一流設計學校。「未來產業的競爭力來自於設計」,憑著三星集團的這種設計經營戰略,始於1995年三星物產的設計學院的SADI,雖然不是會頒發正規學位的學院,卻以培育一流設計師的教育機關之姿,穩健地在設計圈占有一席之地。從2003年起,SADI改為由三星電子接管
後,學校預算80%獲得三星電子的支援,專業科目則分成時尚設計、通訊設計及商品設計三部分。
來到SADI的學生專攻並非全都是設計。SADI的院長說「正因為聚集了擁有各種不同背景的學生,反而有利於創造出令人驚訝的創意、新穎設計。」2006年獲得紅點概念設計獎的Park Sang-Hyun更進一步指出,SADI的優勢就是「獨特」
和「在產業現場所形成的教育」。
2
Course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SADI是透過三年制的教育課程,達到理論與實務均衡發展的設計專門教育。進入SADI的第一年,不分科系所有學生都必須接受基礎課程,對於設計建立全面性的理論和紮實的基礎。第二年開始再根據學生個別的興趣,決定細部專
攻。專業課程共分成三個部分:通訊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時尚設計(Fashion Design)與商品設計(Product Design)。在學習專攻相關的理論及知
識的同時,藉由現場教育和頻繁的實作練習,累積實務經驗。結束三年的課程後,除了就業和創業,學生也可轉學至與SADI有合作關係的歐美名校繼續就讀。
為了讓學生們熟悉實作的感覺,SADI還實施了專屬的企劃教育。根據企劃案的性質,透過與課程連結或另外進行的方式,讓學生體驗產業實地調查、發現問題點、設計表現與發表等實際作業過程。
3
Research進入社會前的暖身動作
能實際運用在產業上的設計教育,是SADI的特色之一。擁有最少三年以上實務經驗的SADI教授們,皆是三星等國內外企業和設計公司的大將。SADI更要學生們直接進入實務現場必要的企劃中,讓學生們在現場工作的同時,親身體會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
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每年的畢業展中一覽無遺。三星電子設計師出身的SADI教授Lee Yun-Dong說,「好的設計,並不是看起來漂亮華麗的東西。而是設計出讓消費者使用上感到便利的作品。」SADI學生的作品,除了新穎的設計、奪目的色彩與造型,還能夠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出市場需求。結合了創新與實用,考慮使用者的感受,用實際行動拉近了設計作品與人之間的距離。
4.
名人學姐請出列
Park Sang-Hyun、Kim Ji-Ae、Song Won-Jun:2006-2007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
Lee Hee-Bok:活躍於美國好萊塢,設計了電影《蜘蛛人3》及《超人再起》的標題畫面
Hwang Ji-Eun:世界品牌DKNY Jeans中唯一的韓籍設計師
Kwun So-Yeon:美國時尚集團Rachel Roy設計師
5.
我的老師是大師
Lee Yoon-Dong:SADI商品設計系教授,前三星電子部部長
Kim Young-Joon:SADI商品設計系教授,三星電子設計經營中心研究所所長
Life in Seoul
將設計美學融於時尚生活
2008年上任的南韓總統李明博先生,曾以「 Designed in Korea」為口號,希望將韓國發展成為一個設計美學大國。六年過去的今天如果我們重新審視韓國政府在推動設計上的成果,我們可以看到除了2010年首爾被指定為設計之都、由札哈.哈蒂(Zaha Hadid)團隊設計,結合各項設計、教育功能的東大門設計文化廣場將在2014年3月3日開幕、首爾市政府的漢江文藝復興工程也在當時的首爾市長吳世勳先生的支持下一項項完工。
但是政府的努力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說對某些人來說參觀美術館、設計博覽會還是有些遙不可及,那麼更要自發性的去爭取讓設計文化跟美學融合在生活中的每一項細節裡。走進首爾市民的生活習慣,其實我們更能發現,在首爾的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巧思、用心,其中最能令人輕易接觸的就是結合Fashion(時尚)、Food以及Life Style的實體及非實體複合式文化空間。
1.
一次體驗時尚X食文化X生活的空間
韓國歷史最悠久的新世界百貨公司,在2012年夏天於高級住宅區清潭洞推出了一個新的品牌「SSG FOOD MARKET」。不同於一般的大型購物市場或是百貨公司地下樓層的高級生鮮市場,這裡賣的是「採購食文化的體驗」,希望顧客「吃得更好,活得更好(Eating better, Living better)」, SSG FOOD MARKET嚴選各項食材,採用韓國當地當季新鮮採收的蔬果、生鮮。複合性的購物空間除了超市部門還有麵包店、咖啡店以及餐廳;簡潔明亮、乾淨的歐式空間設計風格,讓顧客會誤以為來到了高級百貨公司,光是用五官去體驗這個賣場,以及品牌,就已經能充分感受到韓國設計美學已經自然而然融合近生活習慣當中了。(4-1, Cheongdam-dong, Gangnam-gu, Seoul, Korea)
2.
動動手指,把設計、流行輕鬆搬回家
一切講究快速有效率的首爾人, 食衣住育樂幾乎沒有一樣東西不能在網路上訂購。所以非實體(off-line)複合式文化空間就成為了近年來網路發達的韓國新趨勢。網站 29cm(http://www.29cm.co.kr)以及dblow(http://dblow.com)就與韓國年輕設計師及策展人合作,在網路上挑戰設計產業的空間限制。從食品、文具商品到寵物衣物,在這些網站上除了可以訂購各式各樣既成的設計商品之外,顧客還可以跟設計師們私下聯絡、報價、訂購專屬於自已的個性化商品。乾淨的網站排版設計讓你的目光可以只集中在商品之上,在家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把設計、流行搬回家。
3.
為電子大國硬體設備加分的文化軟實力
韓國電子商品以及網際網路高速的發展、成長,帶給了電子品牌及電信業者許多獲利,同時也帶給國民更便利的生活。韓國電信業者—Olleh就希望消費者在採購新的電子產品時,同時能夠體驗更全方位的文化產業,因此於2010年五月在光化門廣場前「Olleh Squre」開幕了;除了有舒適的專辦手機業務服務區之外,一旁的Dream Hall每個星期都有不同的文化表演團體演出音樂會及短劇,來到Home Lounge除了可以使用各項電子器材之外還可以免費體驗Olleh提供的各項服務以及選購品牌的周邊設計商品。選購電子器材不只是買一個通話設備,更是購買一個生活體驗、享受多樣的先進文化資源。
從這些實體及非實體複合式文化空間流行的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看得出首爾人的設計政策已經不是口號,而是已不知不覺地將設計美學融於時尚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