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灣工藝

9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出版序

重新打造經典,向臺灣工藝之父致敬
文/許耿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顏水龍是臺灣第一代西畫家,同時更是臺灣工藝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前輩,世人稱譽為「臺灣工藝之父」。自一九三○年代起,即開始著手調查及推廣臺灣傳統工藝技術與材料,推動美化生活,計劃開辦學校培育工藝設計人才,實踐以藝術改善庶民生活的理想,後期並跨足公共藝術,其成就貢獻深刻地影響著臺灣現代人的生活。

顏水龍的代表作《臺灣工藝》則是臺灣第一本工藝主題專書,自一九五二年自印出版迄今已近七十載,內容包括:帽蓆、竹材工藝、蓪草紙、金屬工藝、骨角、珊瑚、貝殼、染織、刺繡、籐、藺草、月桃等編織工藝、木材、漆工藝、皮革、大理石、山地工藝、玻璃工藝等等均納入討論,書後並附有顏水龍對臺灣工藝發展與指導機構的草案。誠如他自己在原序中所言:「書中的內容重點在於工藝生產要素、工藝材料和振興方策。」原書雖早已絕版,但其中揭櫫的觀念價值卻依然歷久彌新,尤其在今日手感復興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個先驅典範,引領大家找尋屬於這塊土地的工藝美學。

為了能完整認識「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一生跨足日治與民國兩個時期的工藝軌跡,本書以原版《臺灣工藝》一書內容為主軸,並補充收錄前後六篇顏水龍發表於其他當代期刊的工藝文章,希望透過顏水龍推動臺灣工藝的角度,回顧臺灣工藝的發展歷程,讓民眾了解臺灣生活工藝的精神所在,除此之外還可以藉由顏水龍對臺灣工藝所做的努力,激發現代從事工藝業者的熱情與力量,作為未來臺灣工藝向全球邁進的指標。

原書由顏水龍撰述、繪圖、設計、出版,新刊版則試圖透過「時間之書」、「時代之書」、「手感之書」三種思考角度,將顏水龍一生、包含《臺灣工藝》原書內容之所有工藝相關文章與圖像素材重新整理,從多元角度重新打造經典,向這位臺灣工藝先行者致敬。

(一)時間之書——全書脈絡依發表之時間序落版,並於刊頭明顯位置標誌當年發表書刊封面及說明,閱讀時可充分體現顏水龍先生對臺灣工藝探索的軌跡,以及做為一先行者之高瞻遠見。另由編者針對內文適度酌予加註,彌補讀者時空落差。

(二)時代之書——視覺裝幀重現一九四○年代臺灣造型文化運動之美學精神。顏水龍先生自一九四○年代初開始發表工藝相關論述,彼時為大東亞戰爭末期,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但另一波由文化學術界所發動、戮力發掘臺灣特色的「本島造形文化運動」亦於此時揭開序幕,顏水龍亦參與其中。因此新刊版之視覺風格,以還原一九四○年代的美學精神出發,並鏈結以工藝手感方向表現。

(三)手感之書——為考慮可讀性,新版採十八開,舒朗可親之版型;又為創造閱讀之層次感、手感與趣味,在書中架設另一本小書的舞臺,大書翻開會看見裡頭有一本舊版的《臺灣工藝》小冊,將原書之序言、木刻畫作、廣告復刻置入。古今交雜,虛實交錯,新舊融合,多層次組構,以紙本為舞臺,展現書工藝的精緻與趣味。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在工業與科技的巨輪之下,在經歷了代工與模仿後,臺灣工藝漸漸走向設計與風格塑造之路,但到底我們的定位、特色、脈絡、優勢是什麼?西方有英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發起的工藝美術運動,日本則有柳宗悅倡議的民藝運動,臺灣呢?屬於我們自己的工藝美學脈絡何處尋?藉著這次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言論集首次完整出土,或許能帶給我們較完整的視野與啟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