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早在幾年前,大塊文化的郝明義先生就催促我出版這本書,但由於我總是希望把自己當下正在創作的作品收錄到書中,以致遲遲無法真正開始將作品的故事整理成書。
我經常說,創作就是一種飢餓感,人肚子餓了,就一定會想趕快把肚子填飽,那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偏偏我的飢餓感好像一直存在,每次填飽之後,很快又覺得餓了。所以這本書,也就一再延後。後來我說服自己,兒子大學都要畢業了,也算是機器人創作的一個段落,來不及收錄的作品就放到下一本吧。
若從我第一個在網路上為兩個兒子創作的機器人算起,我的機器人創作不知不覺已經邁入了第十五個年頭了。要說我開始創作機器人的動機,是來自想陪伴當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兩個孩子,倒不如說當時隻身在台灣的我,渴望透過作品獲得來自兒子的溫暖回應與心靈的陪伴。
我常覺得不是我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我然後來到我的生命中。我們一起生活,一起面對開心、難過,一起走一段生命的路,讓我學會怎麼當一個把拔,為我的創作提供源源不絕的養分。
當初,我從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原由轉而開始的一連串機器人創作,他們正是真實地反映了我的生命與情感。直到現在,我仍以一個父親的心情持續創作著機器人作品,他們也都是我的小孩。可愛的機器人小孩們吸引觀眾親近、療癒人心,背後我更想傳達一個訊息:生命不可能完全順遂,我們的社會環境也不會完美無缺,氣候變遷、污染、天災讓大家對未來感到不安。但不管如何都不要放棄希望,堅持夢想,相信自己純真的靈魂。我希望他們能代替我,用愛去安慰、溫暖更多人的心,陪伴人們在這不安的時代,勇敢地往前走。
我這個機器人把拔將他們每個的出生和成長故事都收錄在這本書裡;然而他們的故事,其實都還沒結束,我永遠都期待著他們能跟所有接觸到他們的人,在未來碰撞出更多精采的故事。
早在幾年前,大塊文化的郝明義先生就催促我出版這本書,但由於我總是希望把自己當下正在創作的作品收錄到書中,以致遲遲無法真正開始將作品的故事整理成書。
我經常說,創作就是一種飢餓感,人肚子餓了,就一定會想趕快把肚子填飽,那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偏偏我的飢餓感好像一直存在,每次填飽之後,很快又覺得餓了。所以這本書,也就一再延後。後來我說服自己,兒子大學都要畢業了,也算是機器人創作的一個段落,來不及收錄的作品就放到下一本吧。
若從我第一個在網路上為兩個兒子創作的機器人算起,我的機器人創作不知不覺已經邁入了第十五個年頭了。要說我開始創作機器人的動機,是來自想陪伴當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兩個孩子,倒不如說當時隻身在台灣的我,渴望透過作品獲得來自兒子的溫暖回應與心靈的陪伴。
我常覺得不是我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我然後來到我的生命中。我們一起生活,一起面對開心、難過,一起走一段生命的路,讓我學會怎麼當一個把拔,為我的創作提供源源不絕的養分。
當初,我從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原由轉而開始的一連串機器人創作,他們正是真實地反映了我的生命與情感。直到現在,我仍以一個父親的心情持續創作著機器人作品,他們也都是我的小孩。可愛的機器人小孩們吸引觀眾親近、療癒人心,背後我更想傳達一個訊息:生命不可能完全順遂,我們的社會環境也不會完美無缺,氣候變遷、污染、天災讓大家對未來感到不安。但不管如何都不要放棄希望,堅持夢想,相信自己純真的靈魂。我希望他們能代替我,用愛去安慰、溫暖更多人的心,陪伴人們在這不安的時代,勇敢地往前走。
我這個機器人把拔將他們每個的出生和成長故事都收錄在這本書裡;然而他們的故事,其實都還沒結束,我永遠都期待著他們能跟所有接觸到他們的人,在未來碰撞出更多精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