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二章 制器之道──設計作法圖例

  制器重在設計。就傳統家具的制器而言,設計中的原創成分幾乎不存在,而設計則演化成還原製圖。因為古人沒有留下 1:1 的大樣圖,所以現今的設計師只能在舊器上測繪實物,或依圖片、圖稿還原大樣。
  這裡需要指出,雖然仿制或改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原創性,但由於傳統家具本身的人文性與精微性,還原設計之難度不亞於一般意義上的原創。這是因為被還原的原作(經典古舊家具)已深入人心,人們將其理想化、程式化,以至於看任何仿製品都會覺得乏味。還原設計與仿制往往會被一些人貶斥。
  仿制家具如同仿制西裝,即使買了件名牌西裝,拆開線頭,按布樣裁剪,重新縫合成衣後,其氣韻同樣大減。這是因為成衣過程中布樣已經變形,拆開壓平時再一次變形,其型樣已不可能還原如初。家具設計同樣存在這種情況。古舊家具放樣,其具有彎曲弧度的形杆很難是當初放樣鋸料的原型,因為從放樣鋸料到修整定形,有一定的工法移換,其微妙之處,現今的設計師無法掌握,所以實物放樣仿制變成了「代代衰」,即損值偏樣逐漸放大,以至於面目全非。
  實物放樣仿制時,按原器直接還樣的標準作法圖至關重要,因為還原的標準作法圖只損值一次,它可以藉由數位設備進行保存與傳播。

圓制‧圓裹圓羅鍋棖方凳
  圓制家具的枋邊棖邊在腿杆側不宜凸出太多,否則欠圓和,整器欠飽滿、欠張力。四腿的外挓應控制在面枋邊沿以內(凸距約1公分)。若太外挓或超出面枋邊沿,則氣散力弱。
  凡圓制的腿與面邊(冰盤沿)不宜太開,太開有噴之感,不圓和,有悖圓制本意。一般在面邊下收進5~8公釐,太大則無圓通;超10公釐者──愚;超15公釐以上者──叛道離「制」。


圓制‧羅鍋棖加矮老禪椅
  類似腿杆一木連做的椅,總有一種上細下粗之感,而仔細考究,其上下材徑卻是相同的。在面上作漸細(收)的同時,在面下將圓腿作成外圓內方,整體呈現上細下粗之感,是一種高明的視覺認知與作法。


展制‧平頭窪面夾頭榫小凳
  案型凳的四腿是兩面方向外挓,還是四面方向外挓,要依整個器形而定,但有一個共識,即案型器越低,腿越外挓,相應地,二字棖也越低。總而言之,要考慮器面高低與器體長寬以及四腿的位置。
  匠說:一般的展制家具,正面看,腿必外挓,而側面看,腿不外挓而是垂直往下。但作為矮器小凳,側面看也可外挓,一來視覺所須,二來更穩定。


方制‧圓作四腿圓凳
  凳不同於墩,石墩不談,就木器之圓凳與方凳一樣,都是有「制」約的,即:圓面邊框接榫於腿有直接構造關係的。而墩(只有圓墩)是筒型上坐面,或四開或五開光,沒有明顯的腿,所以圓凳只應該滿几腿。圓墩可以講開光,開光即如圓鼓或筒身上開。當然由於圓器好鼓腿,常有鼓凳或圓鼓凳之謂,但我們匠工要從結構上分別凳與墩之別。方制的圓凳可以有與腿格榫的底圈。

方制‧假四平南官帽椅
  此椅正立面與側立面均有三個空檔,上兩個空檔對稱,而分隔這些空檔的實線(杆與背板)又形成不同的對應,簡中藏變、同中有異。空檔、條杆、背板均隱含著上小下大尺碼,變於含蓄中。
  此椅背板較寬,背寬略小於左右空檔,實虛比約為5:6。若將家具條杆減細至0.8倍,則背寬與空檔寬之比約為4:5,但不可相等。

守制‧束腰委角彎腿帶托泥鼓方凳
  凳面四邊沿微鼓(凸),與委角圓和通氣,鼓牙底托皆為弧形,此腿是45°斜向格角,故在製作放樣時要平展(攤開)取樣,設計時要把控好45°角從立面到平展面的彎形轉換。一般情況下,作立面圖時彎勢似乎正好,而成器後則顯得太過。這也是現今仿制越來越彎的主要原因。
  此方凳的腿與面框呈45°角,其與牙板束腰之連接斜的榫卯作法,配腿料時可以依45°展開來打形樣(見右頁左下),省料省工,故設計時一定要作平展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