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使命.予人心靈安歇的家

對的空間規劃,能消弭內耗於無形
曾經有個案件,工程進行到最後階段,男主人突然緊急詢問我們能不能幫他們全家水龍頭都加上自動感應控制功能;面對向來理性的男主人突如其來的要求,經過我旁敲側擊、婉轉詢問後,才得知容易焦慮的女主人因為家人用完水龍頭後忘記關水,長期緊繃的神經赫然崩潰,一時衝動差點離婚⋯⋯
該案件完工交屋後兩年,某天在路上巧遇業主的小孩,一看到我便非常熱情地跟我說:「真的感謝設計師,你救了我爸媽!」
「原本的家因為動線不良,坪數雖然也不小,但生活空間感覺非常擁擠,加上爸爸媽媽個性差異很大,家人之間的衝突多,關係也很緊張。搬到新家後,媽媽主要生活與工作的空間動線規劃非常流暢,爸爸也享有自己喜歡的角落,每個人在家都可以順著自己的個性與習慣好好生活,每天開心都來不及,根本沒有擦槍走火吵架的機會。焦慮的媽媽終於能放鬆,而爸爸也找回自己喜歡的寧靜,臉上開始有了笑容。這一切都要感謝你!」
俗話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真的是體會特別深刻。我深知事情不如自己預期速度完成的焦慮,又因為從小對周遭親友的情緒起伏非常敏銳,也能理解步調較緩慢的人所需要的心理空間。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男女主人都是非常好的人,明達事理、條理分明,只是因為個性不同又受限於制式的住家格局,不管是空間配置、行為動線到收納習慣,處處都將「差異」激化為「對錯」,一旦形成對錯兩立,衝突便是家常便飯,被罵的一方不好受、吵贏的一方看似占上風,其實內耗也很嚴重,長時間消耗身心,兩邊都痛苦。

讓每個回家的人心靈得以安歇
「心靈安歇」這個意念,其實是來自於做設計這二十年,包含幾百場需求會議、爸爸書院的學生、周邊朋友與我個人的生命經驗,我常常覺得人生很難,每個人都不容易,在外工作要應對各種烏煙瘴氣、狗屁倒灶的事情,回到家往往還要面對各種成見與家人的狀況,爸媽認定小孩、小孩也認定父母、配偶間彼此的陳年糾纏與執念……很多家人之間明明感情很深,但卻無法放鬆表達,幾句話又回到固定模式,最終只能回到房間把自己關起來,圖個清淨。
但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我探索、課業壓力、同儕競爭,或是出社會後的現實壓力、公司鬥爭以及各種社會大學中的洗禮磨練,我相信每個人回到家,渴求的都是褪去武裝與面具,完全地放鬆、心靈回復平靜。家應該成為生命需要的停頓點、安全的歸處,而不是永無止境的情緒勒索、退無可退的大小衝突,明明是親骨肉、同血緣,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空間的任務,不是塑造而是釋放
但我始終知道自己是幸運的。許多人與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有太多難言之隱,導致「回家」莫名沉重、是心底不想承認卻又難面對的負擔。身為室內設計師,「需求會議」讓我有一個絕佳的旁觀角度切入,幫助全家人放下成見,好好聽聽彼此訴說個性與偏好,各自真實的習慣與需要,不管是經濟強勢方內在的疲憊、家務擔當者的無奈、經濟弱勢方的付出、未成年子女經常被忽略的心聲、青春期武裝下的渴望以及成年子女的心情,讓真實該被重視的需求浮現、每個人同樣受到重視,平衡家庭成員失序的關係——住家裝修,不是為了換掉老舊,而是為了爭取彼此有更多理解與放鬆的餘裕。
每一個家,都是修復、理解與共生的可能起點;而我也可以利用需求會議得到的立體化資訊(個性、好惡、家庭互動氛圍、習慣、需要與偏好),量身規劃合適的空間組織、木作設計,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在空間中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自在放鬆,不同步調的人可以彼此不干擾,保有自己的角落,心靈得以安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