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台灣民俗工藝

9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俗工藝大觀】

民俗工藝與生命禮俗

在台灣漢人族群豐富多元的民俗文化中,生命禮俗乃是與人最切身的民俗,關係著一個人在家庭、家族,乃至於社會中的地位,因此一向為傳統漢人社會所重視。在人類各民族的文化現象中,一般都非常重視社會成員的生命:從誕生、成年、結婚、生育、以至死亡等,都是各個重要階段的生命軌跡之變化。生命禮俗的主要精神意義,即是為了區隔前一個生命階段的結束,並迎接下一個生命階段的來臨,因此在不同社會文化的信仰習俗傳承下,也就產生各式各樣的生命禮俗。
凡是人類個體從出生到死亡,在各個階段中其社會身分與地位的轉換,都可謂是通過數個重要的生命關卡,凡此多需經由該文化認同許可的信仰儀式之舉行,來幫助當事者及其相關的親友、社會成員等的接納與瞭解,這就是法籍荷蘭人類學者 Van Gennep 所說的「通過禮儀」(rites de passage),後來 Chapple and Coon 又提出「加強儀式」(rites of intensification)加以補充說明。

這些理論說明了儀式的三個基本階段: 隔離( s e p a r a t i o n )、轉移( t r a n s i t i o n ) 及重合(incorporation),意思是說凡是某個社會成員之當事者,隨著其生命狀態、年齡的變化,已達不同的成長階段或成長關卡時,在未跨到另一階段前,要先與原先的社會地位與情境暫時隔離開來,並且處於一種中介的狀態;等到經過相關儀式的執行後,便進入生命階段轉移的狀態;直到儀式完成後,才宣告其順利通過此項生命階段,正式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並擁有新的社會身分與地位。

類此儀式的舉行,使得當事者個人與其親友、社會間的人際網絡,調整到另一種新的平衡關係。因而整個生命禮儀的儀式進行過程,也就具有某種程度的信仰語言、儀式動作、祭祀用文物與信仰組織等,它在長久流傳後也就成為民俗文化的內涵,並與民俗藝術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台灣所傳承的閩、粵習俗,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又在族群融合的過程中,因應不同的自然、人文環境,而形成了本地的「生命禮俗」,這些生命禮俗如出生禮、成年禮、婚禮、壽禮、喪禮等,林林種種皆構成台灣漢民族豐富的生命習俗內涵。而在舉行禮儀的過程裡,由於台灣民俗信仰文化所形成的影響力,它所表現出的民俗特色,也就蘊含有豐富的民俗藝文資源:諸如神話傳說、儀式動作(音樂、戲劇)以及所運用的民俗器物等,而這些資源也十足地反映在各種文物之中。縱使在社會變遷劇烈的情形之下,有些禮文已逐漸失落但禮義仍存在的習俗,如婚禮中新娘的衣飾由昔時的中式鳳冠霞披大紅禮服,轉變成為西式白紗禮服等,即是現代人因應時代變遷,而發展出另一種生命禮儀形式的一種表現。

在傳統民俗文化中,以禮儀為主軸的民俗除了儀軌的遂行之外,經常必須透過許多文物為媒介,來傳達、象徵其禮儀的內涵。台灣民間重視生命禮俗的過程,在禮俗中所運用的媒介文物種類十分多元,不過這些具有強烈儀式性質的文物,大部分在禮儀完成之後即被轉化而不再是原來的面貌。因此與生命禮俗有關的文物也少以保存,而在製作的材質、程序方面也較為簡單,其中具有工藝價值者,諸如:出生禮中的絭錢、絭牌、童帽等,成年禮中的七娘媽亭,婚禮中的八卦米篩、八仙綵等,喪禮中的魂身、靈厝、墳瑩石雕等。
【春令節慶工藝】

門神年畫

門是屋宅的出入口,也是屋宅祭祀的主要對象之一,漢人社會自古即有在居住處祭祀門、戶、灶、行、中霤等「五祀」之習俗,門為五祀之首,後來演變成門神。「神荼、鬱壘」為最早的門神名諱,兄弟兩人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職司,為坐鎮位於東海度朔山大桃樹東北方的鬼門,如遇有作孽惡鬼,就以葦索綁起來餵食老虎。由於神荼、鬱壘性能禦鬼,古人就將祂們的名字寫在桃木片上掛在大門兩側,相傳就可以避免鬼魅的侵擾。後來就將其形象繪製於紅紙上,在除夕之前張貼於大門之上,成為歷史悠久且富藝術性的門神年畫。元代以後又有以唐朝武將「秦瓊」、「尉遲恭」為門神者,其典故起源於元代和明初的話本與民間傳說,後來被收錄於《西遊記》中,說涇河老龍王因耳背誤聽旨意,降雨過多成災而致淹死者眾,御史魏徵奉玉旨要斬殺龍王,龍王求唐太宗拖住魏徵,是日唐太宗留魏徵於宮中下棋,但魏徵仍睡著而出神斬殺了龍王,龍王魂魄向唐太宗索命,後秦瓊、尉遲恭武裝把守宮門,宮殿才得以安寧。太宗以兩人徹夜把守宮門過於辛苦,即命畫工圖繪兩人形象張貼於門上,後來流傳民間成為常見的門神。

傳統漢人民間信仰中的門神,可區分為神荼與鬱壘、鍾馗、武士門神、祈福門神、青龍白虎神等四大類型,其中以武士門神、祈福門神兩類最多。台灣民宅常見的門神較為單純,常見的有神荼與鬱壘、秦瓊與尉遲恭,其次為手中各捧有冠和祿的文官門神,以之取加冠、晉祿之吉祥意義,多以版印方式製作,在歲末掃除之後張貼於門上以辟邪,在尺寸上也小了許多。

天公金

在台灣民間所使用的金銀紙中,一般會按照神譜的尊卑、高低,而敬獻不同性質的紙錢。金紙用以祭拜神明,諸神中又以玉皇上帝最為尊貴,民間俗稱為「天公」,故所獻的金紙也較大、較為盛重。台南地區的習俗,旁邊印有「頂上太極」之字樣,又稱「頂極金」,其長度不等,通常有尺六、尺三、尺二或一尺見方,中間印有「叩答恩光」、下方落款為「祈求平安」,有酬恩與祈求吉祥平安之意;並裝飾有雙龍、龍鳳圖案等,寓有龍鳳呈祥之意;此外還有尺寸略小的大天金、中天金之類,都用以敬獻玉皇大帝、三官大帝或上界神明,以表虔敬的心意。而北部地區則將天公金通稱為「天金」,只有一類,上面金箔印有雙龍,中央印有紅色的「叩答恩光」和下方的「祈求平安」等字樣,常與大箔壽金搭配一起敬獻天公等尊貴的神明,而大箔壽金印有紅色的財子壽三仙圖樣及上方印有「祈求平安」的字樣。
三界公燈座

三界公燈座又稱為天公座,為拜天公或三界公時供奉於供桌最上端的紙糊燈座,以之象徵天公或三界公蒞臨之寶座。天公即是昊天上帝、玄穹高上帝,統領萬神,地位最尊,以陰曆正月初九為聖誕日,台灣民間多要盛重地加以祭拜。由於天公至尊高高在上,故祭拜的地點都在廟埕或中庭向天之處。祭祀時排設頂下桌,頂桌上供奉天公座的燈座三或四座,象徵神尊降臨的寶座。北部通常以三座為主,較講究的會以三種不同的顏色作為分別,如黃、洋紅、深紅為一組,或是黃、紅、綠為一組。天公座中以黃色為主尊,上面的圖案常有福祿壽三仙及諸多神仙圖案,並有「叩答恩光」的字樣,另二座則書「一心誠敬」、「祈求平安」。
中部地區如鹿港廟宇拜天公時,則以全套四座為一組,包括敬獻天公一座,敬獻三界公三座,也稱做「大燈」,鹿港地區一般民家拜天公時則用單座而已,除非結婚拜天公謝神時才會用四座天公座。此外看祭拜的需要,也有另外加設「中燈」六只的。

組構天公座的鉆料版畫圖案,主要是財子壽三仙、八仙弄(八仙綵)、蟠龍(龍柱)、武將(門神)、宮娥、神牌(上書「叩答恩光」)、花邊印條等。南部地區則是單座樓宇式為主要造形,上層為玉皇上帝,下層為三界公。三界公燈座一般是由紙糊店或民間藝匠採用印紙糊成,再貼上傳統圖案。燈座象徵著諸神寶座,莊嚴無比,供奉於頂桌或前桌之上,也象徵著尊神離開天宮降臨祭壇,祭拜後會連同豐盛的金紙等一起焚化。此項傳統的印版印製及其糊作,不論造形、圖案的豐富性、用色等,皆頗富民俗藝術的特色,為典型的糊紙藝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