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寒冬將去未去之際,茶飲宜從溫暖養胃處入手。
陳年普洱茶、烏龍茶、岩茶,湯水厚醇,精氣內斂,
可驅散一冬寒邪,讓身體在冬日中慢慢蘇醒。
金彈子煮出蜜糖香
「金彈子」
一粒十五年的小沱,被金色的錫箔紙緊緊包裹著,錫箔紙已微微發紅,這江湖上著名的「金彈子」看上去更像是一枚遠古的赤金扣子。
打開嚴密包裹的錫箔紙,裡面還有一層薄棉紙。躺在棉紙裡的小沱茶菁級別很高,盡是披著金毫的芽頭。說是金毫,其實十五年前應該是銀毫。曬青的大葉茶芽在漫長的日子裡曲捲著,銀亮的絨毫慢慢從淡黃再到金黃,透紙的茶香純淨得沒有一絲雜味,是在昆明帶著陽光味道的乾燥空氣裡存放的因緣所成。
燒開的水再滾了一分鐘,潤茶再注,一水便橙紅如落日,苦澀早無蹤;二水,陳香中的荷味漸漸濃郁,葉底中還竟有一條返青的芽片;三水,佳景越發明晰,茶湯在口中峰迴路轉,辨得出細細砂滑舌尖,微有梅子味;四水、五水,厚滑的華彩之樂,一湯之中諸般豐富盡現;六水,豔色始減淡,滋味中庸平和,返青的芽片隱去;七水,似不甘心,稍悶,色味比上泡飽滿;八水快到梢頭了,像崑曲《遊園驚夢》裡唱到了「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九水,獨飲那一盞甜潤。
看蓋碗裡的茶底仍褐亮潤澤,芽條完整,不由動念,煮之?
前日晚煮了兩壺瑞草堂二○○五年的景邁喬木青,高揚的蜜語花香竟轉成菌香,是為一趣,眾人飲而稱奇。當時用的是陶泥壺,以酒精爐慢燉。今日在隨手泡裡加了三分水,電磁爐火力強勁,稍許,便松濤聲蜂湧,提壺冷卻幾秒再煮,乳白的水氣從壺嘴口蓬勃衝出,一屋裡竟是甜蜜的味道,就像是在元謀老城經過糖廠時空氣裡那股焦糖香。
煮好的茶湯不過兩盞,傾出時已覺湯水濃厚,漂了細細的褐紅茶葉末。茶湯燙口,沿盞邊淺嘗,焦糖香愈濃,再嘗,濃滑的茶湯只餘淡淡茶味,占了一分半。剩下的八分半,豔稠得有如喝了一小缽廣東喫早晚茶時酒樓裡熬出的紅豆沙羹。
焦糖之香何來?茶芽的內含物質裡糖分含量高,陳化後更加豐富,平時用沖瀹之法未得彰顯,今日偶爾這一煮,竟把它逼出來了。而「金彈子」之名江湖上多有爭議,有說是一九九二年昆明茶廠最早研究出沖壓模具的試機之作,也有的稱是下關茶廠的獨創,還有的說是貼著「吉幸」商標在二○○○年做的那幾十公斤獲獎小沱。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精選的茶芽,考究的工法,完美的儲藏加上一段無可複製的長長年月,本是普洱茶的完滿之道。妙茶當前,只問英雄出處,倒顯得小家子氣了。
我且再煮一壺去。
瀹茶記錄
用 水:珍茗山泉,經竹炭和麥飯石處理
茶 品:九○年代金彈子熟普洱
瀹茶器:青花釉下彩蓋碗
投茶量:5克
沖瀹法:下投
外 形:褐金、小沱茶
湯 色:琥珀紅
香 氣:蜜香、蜜棗香
滋 味:厚滑、醇釅
葉 底:有活性、完整
茶 韻:通達婉約
用 香:芽莊線香
香 器:銅香插
肉桂湯裡憶終南
二○○八肉桂
春至,寒意在空氣中還彌漫得緊。開啟終南山如薺先生寄贈的「二○○八年肉桂」,烏黑的條索透著淡淡藥香,先生叮囑過,冬日寒氣重,此茶最適宜煮飲,可暖胃養身。
如薺先生於終南山結廬而居,名曰「千竹庵」。先生在此喫茶、念佛、撫琴、會友,採薇東籬下,偶坐為林泉。去前年終南山多雨,秋日天氣晴好的時候,先生便將茶們拿出來曬曬。曬臺是院落裡一方古舊的石磨盤,偶爾有友來訪,石磨盤也就充作了茶臺。土釉的平口盞,盛了琥珀色的普洱或者是幼嫩的安吉白茶,都是幽居的清心佳侶。
秋天拜訪「千竹庵」時,正是長安城的清秋,終南山上溪水如鏡,午飯後,把石磨盤灑掃潔淨,茶們就躺在陽光底下,呼吸著山嵐清氣,蒸發出雨季吸進的水分,這方法比用炭火復焙更為自然。
取紅泥爐起炭,用砂銚煎水,蟹眼初起時投茶。竹扇煽火,片刻松濤聲清肅可聞,忍不住揭壺蓋窺視,只見魚眼群湧,珠浪般把茶葉捲得上下翻滾,含著肉桂香的水氣蒸騰起來,趕忙蓋好壺蓋,這香得蘊在茶湯裡呢。
五六分鐘後,出湯入公道杯,分至柴窯燒製的青花盞裡,一時滿屋茶香。琥珀色的茶湯釅滑敦厚,唇齒生香。一壺水煎出的茶湯有七八盞,剛好喝得後背與肚腹一片溫暖,初春寒氣早消散殆盡。想那終南山中,白雪皚皚,茅屋瓦舍皆被勾勒出模樣。山徑曲折,被踏去些雪痕,正像是飛白的墨跡,「春」字一捺。
瀹茶記錄
用 水:珍茗山泉,經竹炭和麥飯石處理
茶 品:二○○八年肉桂
瀹茶器:朱泥壺
投茶量:8克
沖瀹法:下投
外 形:烏黑、骨感
湯 色:琥珀金
香 氣:乾果香、花香
滋 味:厚滑、醇釅、生津
葉 底:活性、完整
茶 韻:君子之風
用 香:終南山如薺先生製「清和」合香
香 器:「惠風窯」手工製紅結晶釉瓷品香爐、雲母片
茶席
立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茶花:榕樹盆景
席布:竹簾、竹根水盂
茶品:二○○八年紫鵑紅茶(雲南蒙自龍谷湖秦曉韶先生提供)
茶器:仿汝窯蓋碗、玻璃盞、公道、老木盤、自製紫竹茶匙、青瓷匙擱
用香:惠安線香
香器:石香插
(待續……)
寒冬將去未去之際,茶飲宜從溫暖養胃處入手。
陳年普洱茶、烏龍茶、岩茶,湯水厚醇,精氣內斂,
可驅散一冬寒邪,讓身體在冬日中慢慢蘇醒。
金彈子煮出蜜糖香
「金彈子」
一粒十五年的小沱,被金色的錫箔紙緊緊包裹著,錫箔紙已微微發紅,這江湖上著名的「金彈子」看上去更像是一枚遠古的赤金扣子。
打開嚴密包裹的錫箔紙,裡面還有一層薄棉紙。躺在棉紙裡的小沱茶菁級別很高,盡是披著金毫的芽頭。說是金毫,其實十五年前應該是銀毫。曬青的大葉茶芽在漫長的日子裡曲捲著,銀亮的絨毫慢慢從淡黃再到金黃,透紙的茶香純淨得沒有一絲雜味,是在昆明帶著陽光味道的乾燥空氣裡存放的因緣所成。
燒開的水再滾了一分鐘,潤茶再注,一水便橙紅如落日,苦澀早無蹤;二水,陳香中的荷味漸漸濃郁,葉底中還竟有一條返青的芽片;三水,佳景越發明晰,茶湯在口中峰迴路轉,辨得出細細砂滑舌尖,微有梅子味;四水、五水,厚滑的華彩之樂,一湯之中諸般豐富盡現;六水,豔色始減淡,滋味中庸平和,返青的芽片隱去;七水,似不甘心,稍悶,色味比上泡飽滿;八水快到梢頭了,像崑曲《遊園驚夢》裡唱到了「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九水,獨飲那一盞甜潤。
看蓋碗裡的茶底仍褐亮潤澤,芽條完整,不由動念,煮之?
前日晚煮了兩壺瑞草堂二○○五年的景邁喬木青,高揚的蜜語花香竟轉成菌香,是為一趣,眾人飲而稱奇。當時用的是陶泥壺,以酒精爐慢燉。今日在隨手泡裡加了三分水,電磁爐火力強勁,稍許,便松濤聲蜂湧,提壺冷卻幾秒再煮,乳白的水氣從壺嘴口蓬勃衝出,一屋裡竟是甜蜜的味道,就像是在元謀老城經過糖廠時空氣裡那股焦糖香。
煮好的茶湯不過兩盞,傾出時已覺湯水濃厚,漂了細細的褐紅茶葉末。茶湯燙口,沿盞邊淺嘗,焦糖香愈濃,再嘗,濃滑的茶湯只餘淡淡茶味,占了一分半。剩下的八分半,豔稠得有如喝了一小缽廣東喫早晚茶時酒樓裡熬出的紅豆沙羹。
焦糖之香何來?茶芽的內含物質裡糖分含量高,陳化後更加豐富,平時用沖瀹之法未得彰顯,今日偶爾這一煮,竟把它逼出來了。而「金彈子」之名江湖上多有爭議,有說是一九九二年昆明茶廠最早研究出沖壓模具的試機之作,也有的稱是下關茶廠的獨創,還有的說是貼著「吉幸」商標在二○○○年做的那幾十公斤獲獎小沱。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精選的茶芽,考究的工法,完美的儲藏加上一段無可複製的長長年月,本是普洱茶的完滿之道。妙茶當前,只問英雄出處,倒顯得小家子氣了。
我且再煮一壺去。
瀹茶記錄
用 水:珍茗山泉,經竹炭和麥飯石處理
茶 品:九○年代金彈子熟普洱
瀹茶器:青花釉下彩蓋碗
投茶量:5克
沖瀹法:下投
外 形:褐金、小沱茶
湯 色:琥珀紅
香 氣:蜜香、蜜棗香
滋 味:厚滑、醇釅
葉 底:有活性、完整
茶 韻:通達婉約
用 香:芽莊線香
香 器:銅香插
肉桂湯裡憶終南
二○○八肉桂
春至,寒意在空氣中還彌漫得緊。開啟終南山如薺先生寄贈的「二○○八年肉桂」,烏黑的條索透著淡淡藥香,先生叮囑過,冬日寒氣重,此茶最適宜煮飲,可暖胃養身。
如薺先生於終南山結廬而居,名曰「千竹庵」。先生在此喫茶、念佛、撫琴、會友,採薇東籬下,偶坐為林泉。去前年終南山多雨,秋日天氣晴好的時候,先生便將茶們拿出來曬曬。曬臺是院落裡一方古舊的石磨盤,偶爾有友來訪,石磨盤也就充作了茶臺。土釉的平口盞,盛了琥珀色的普洱或者是幼嫩的安吉白茶,都是幽居的清心佳侶。
秋天拜訪「千竹庵」時,正是長安城的清秋,終南山上溪水如鏡,午飯後,把石磨盤灑掃潔淨,茶們就躺在陽光底下,呼吸著山嵐清氣,蒸發出雨季吸進的水分,這方法比用炭火復焙更為自然。
取紅泥爐起炭,用砂銚煎水,蟹眼初起時投茶。竹扇煽火,片刻松濤聲清肅可聞,忍不住揭壺蓋窺視,只見魚眼群湧,珠浪般把茶葉捲得上下翻滾,含著肉桂香的水氣蒸騰起來,趕忙蓋好壺蓋,這香得蘊在茶湯裡呢。
五六分鐘後,出湯入公道杯,分至柴窯燒製的青花盞裡,一時滿屋茶香。琥珀色的茶湯釅滑敦厚,唇齒生香。一壺水煎出的茶湯有七八盞,剛好喝得後背與肚腹一片溫暖,初春寒氣早消散殆盡。想那終南山中,白雪皚皚,茅屋瓦舍皆被勾勒出模樣。山徑曲折,被踏去些雪痕,正像是飛白的墨跡,「春」字一捺。
瀹茶記錄
用 水:珍茗山泉,經竹炭和麥飯石處理
茶 品:二○○八年肉桂
瀹茶器:朱泥壺
投茶量:8克
沖瀹法:下投
外 形:烏黑、骨感
湯 色:琥珀金
香 氣:乾果香、花香
滋 味:厚滑、醇釅、生津
葉 底:活性、完整
茶 韻:君子之風
用 香:終南山如薺先生製「清和」合香
香 器:「惠風窯」手工製紅結晶釉瓷品香爐、雲母片
茶席
立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茶花:榕樹盆景
席布:竹簾、竹根水盂
茶品:二○○八年紫鵑紅茶(雲南蒙自龍谷湖秦曉韶先生提供)
茶器:仿汝窯蓋碗、玻璃盞、公道、老木盤、自製紫竹茶匙、青瓷匙擱
用香:惠安線香
香器:石香插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