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不識茶滋味

9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輯 I ▎尋幽探訪,茶的前世今生

「茶」是樂章,有節奏、有深度、有高亢、有起落,可以婉約、可以奔放,遇到好的樂手(茶人),可以奏出美妙雋永的樂章。

 

01為自己泡一杯茶

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或午後,帶著美好心情,為自己泡一杯茶,不為什麼,只為在忙碌的紅塵裡,找尋片刻的寧靜時光。

泡茶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個蓋杯或一把紫砂壺便可,簡單三個動作――置茶、沖水、出湯。

即便這麼簡單,你是否也不知該如何下手呢?

記得小時候父親因為好客,總喜歡以茶待客,當客人離開時,我總會幫忙清洗茶具,偶然間發現茶壺裡總是塞滿了未泡開的茶葉,可是它明明泡了很久啊?

小小年紀的我,開始琢磨這個現象,原來是置茶量過多,茶葉在小壺裡彼此擠壓,無法完全伸展,更無法充分釋放,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浸泡,也因為浸泡的時間過長而產生了苦澀味,濃郁苦澀的茶湯,使得原本高檔的茶變得毫無價值可言。

也因此,父親總會懷疑他在茶行試喝的茶,和他買回來的茶並非同一款,後來經我減少茶量、重新沖泡後,他總算相信不是茶的問題,而是自己泡茶的技巧不對。於此之後,我便開始成為小茶妹了。

泡茶時,「置茶量」是個絕對關鍵。

茶量過多,則茶湯苦澀;茶量不足,則茶湯寡淡無味。

泡茶必須先瞭解壺或茶器的「容量」,再依照不同的茶品來決定「置茶量」。我們先以球

型烏龍茶來練習,舉例來說:如果一百二十毫升的茶器(壺、杯),我會建議置入六克的茶葉(120/20=6),也就是將毫升數除以二十,等於置茶量,這是一個基本公式,再依照個人口味予以增減,其他茶類亦可依此類推。只要依循這個基本公式,「置茶量」對了,就先成功一半了,如此要把茶泡壞就不容易了。

返台後的這些年來,看過不少泡茶多年的朋友,泡茶很隨興,並無定量,因此茶湯也是很不穩定,有時好喝,有時苦澀,如同月的圓缺,時好時壞。

泡茶時,如果善用一些簡單的輔具(一個量杯、一個小磅秤、一個計時沙漏),便可幫助自己演繹一杯完美的茶湯。

先量一下茶具的容量(毫升數)、置茶量(克數),以沙漏作為輔助計時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累積到足夠的經驗值後,這些輔具是可以完全拋棄的。

試試看,找一段悠閒時光,為自己泡上一杯茶,將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你會從此愛上茶滋味。

 

結語 淡定從容,感受由茶內化的安定力量

一路走來,喝茶、習茶、泡茶、教茶,幾乎占了我一生重要的時光。

宴客時,還未開席前得先喝茶,客人飽餐後,閒坐談天時也喝茶,其他像是文定奉茶、結婚敬茶的禮俗,可說婚喪喜慶、送往迎來都離不開茶。

在我的記憶裡,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會有茶;只要群聚的地方,一定有茶。只是近幾年來,咖啡也變成第二種選項。過去華人的世界裡,客來奉茶是我們唯一的選項,儘管現在有了更多選擇,茶還是具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多年習茶、教茶的經驗,發覺一個人若認真習茶三年後,再回顧三年前的自己,絕對跟現在不一樣。

別人也許不明白你的心路歷程,但自己絕對清楚。三年自有變化,五年再回首更是不同,十年則是全然地翻轉,做事情的速度慢下來了、說話的速度也和緩了,與人應對進退的方式變得更加沉穩內斂了,遇到不如意的事,可以包容了,喜悅之情,也不會過度張揚。這一切淡定從容,是茶的內化,才彰顯出的安定力量。

 

🍵禪茶作為一日收束與自省

長年下來,我養成一個習慣,不管今天多忙、喝了多少茶、上過多少課,我總會在睡前為自己泡一杯茶,這是與自己內心的對話,是我跟茶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禪的結束。

我用禪茶作為一日結束,也作為這一天的自省。

一邊啜飲著屬於自己的茶,一邊反思一日之所為、所言,從早晨到晚上說了了什麼、做了什麼,有哪些可喜的、哪些可改的,為的不是茶,而是藉由這杯茶來完成自己的日省。

如果你也能養成這個習慣,經過三年的時間流淌、沉潛,怎麼可能與三年前一樣呢?怎麼可能沒有改變?這些看似無為,其實那個無為的力量是非常大,就是來自朝朝歲歲的那杯茶。

 

🍵以純粹心事茶,留待人生回甘

這本書想要分享的,並不是茶有多好喝,而是希望藉由喝茶這件事,讓生活添加些趣味與色彩,讓生命更美好、人生更完整。

作為一個愛茶之人,學習茶道從來不是為得到另一個身分,或者附庸風雅,茶人無需因茶而改變自己,更無需因為習茶而轉換角色,只需以一顆純粹的心事茶。

如果因為「習茶」這些看似無為之舉,領略到生命存在的熱情與趣味,使你的視野更寬廣、生命更豐富、生活更美好,那麼你的茶已經昇華到藝術殿堂了。

一如我時常與學生分享,「茶」是樂譜,兼容婉約與奔放,遇到好的樂手(茶人),可以奏出美妙雋永的樂章。初見時的驚喜與臨別時的回眸,只留待齒頰訴說!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